首页  专利技术  食品,饮料机械,设备的制造及其制品加工制作,储藏技术

一种揉面钩及厨师机的制作方法

2025-07-05 14:40:02 141次浏览
一种揉面钩及厨师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厨师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揉面效果好的揉面钩及厨师机。


背景技术:

1、厨师机是一种多功能厨房电器,集搅拌、混合、榨汁等多种功能于一身。通常包括搅拌钩、打蛋器、搅拌棒等配件,可适用于面团、蛋糕、酱料等食材的搅拌和混合。其强大的电动马达和可调速设计,使得料理过程更加高效和便捷。一些厨师机上还配备有计时器和预设程序,可满足不同烹饪需求。厨师机的出现极大地简化了厨房工作,提高了食品加工效率,成为现代厨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之一。

2、现有技术中,在利用厨师机进行揉和面团时,发现目前市面上的厨师机揉面钩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体现在搅拌面团的过程中,面团表现出不期望的运动轨迹,如面团挂在揉面钩上,或者面粉向上窜粘在碗壁上方,或者面粉沉在碗底搅动不到等。以上状况会因为面团得不到充分的揉搓、挤压,导致揉面时间过长,最终的面团质地难以达到理想的光滑和筋道,成膜质量差。

3、此外,现有揉面钩的设计仅限于单一的c形框架或简单的螺旋形状,无法精准控制面团在搅拌过程中的运动轨迹,无法充分实现对面团的揉搓和挤压,导致面团效果无法满足日益提高的品质需求,也无法满足用户对产品更高要求的使用体验。

4、此外,面粉最大量和最小量配方时都存在面粉黏附的问题,最大量时面粉黏在碗壁上方,最小量时则黏在碗底部壁上,需要用户手动停机清理,给使用带来不便。

5、因此,迫切需要研发一种新型揉面钩,以满足用户对高品质、高效率和便利使用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本实用新型目的之一为:

2、提供一种揉面钩,在搅面和揉面过程中,对面团施加朝向碗底和碗内面的力,使得揉和的面团具有稳定可控的运动轨迹,提高揉面效率和效果。

3、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本实用新型目的之二为:

4、提供一种厨师机,具有前述的揉面钩,使得厨师机在揉和面团时,揉和效率高,揉和的面团口感好。

5、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揉面钩,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杆部、第二杆部和第三杆部,

7、揉面钩置于揉面碗内后,所述第一杆部呈倾斜向下状设置,具有一高端和一低端,且沿所述揉面钩的旋转方向,所述低端位于所述高端后部;

8、所述高端靠近揉面碗的碗口设置,所述低端与所述第二杆部连接;

9、所述第一杆部朝向揉面碗碗底的侧面设置为第一按压面,所述第一按压面对与其接触的面团具有一个朝向揉面碗碗底的压力。

10、本实用新型技术方一种揉面钩的整体构思为,通过对揉面钩结构的设计,使得揉面钩在揉面过程中,不仅仅是为面团提供一个搅拌力,实现面团揉和,更是通过对揉面钩结构的设计,确保揉面钩在揉面的同时,对面团提供一个向下的按压力或挤压力,确保面团呈有规律的、可控的运动轨迹,避免面团出现向揉面碗中心靠拢、沿揉面钩爬升、沿揉面碗碗壁爬升的不规律的运动,使得面团揉和均匀,提高面团揉和效率,改善面团揉和口感。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杆部与揉面碗上较近的碗内壁之间距离由所述高端至所述低端逐渐增大,形成倾斜向下且呈弧形的第一杆部。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杆部法向截面呈第一多边形,所述第一多边形具有第一边、与所述第一边相对的第二边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边和所述第二边两端的第一弧形边和第二弧形边;

13、所述第一弧形边和所述第二弧形边分别与所述第二边光滑过度连接,所述第一弧形边和所述第二弧形边分别与所述第一边光滑过度连接;

14、所述第一边位于所述第二边下部且由所述第一按压面形成,所述第一边与水平面平行;

15、所述第一边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弧形边长度;

16、所述第一杆部法向截面面积由所述高端至所述低端逐渐减小。

1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杆部上设置有第二按压面,所述第二按压面对与其接触的面团具有一个下压力和一个离心力,所述下压力朝向揉面碗碗底,所述离心力朝向揉面碗上较近的碗内壁。

1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杆部呈螺旋形,包括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低端连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三杆部连接;

19、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至少具有一个螺旋波峰;所述第二按压面由所述第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端;

20、所述第二按压面随螺旋形的第二杆部呈螺旋状延伸,所述第二按压面始终朝向揉面碗的碗底和碗内壁。

2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杆部的法向剖面呈第二多边形,所述第二多边形包括依次连接的边一、边二、边三和边四,所述边一与所述边三相对,所述边二与所述边四相对,所述边二和所述边四均分别与所述边一和所述边三连接光滑连接,所述边一位于所述边三下方且由所述第二按压面形成;

22、所述边一与水平面夹角呈锐角;

23、所述第二杆部法向剖面面积由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逐渐减小。

24、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杆部呈v型,包括有前端和末端,所述前端与所述第二杆部连接,所述末端向上延伸并远离揉面碗碗底设置,所述第三杆部的弯折位置与揉面碗碗底接触。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杆部中,所述弯折位置至所述末端部分法向剖面呈圆形;所述前端至所述弯折位置部分,与所述第二杆部过渡连接,法向剖面由第二杆部法向截面过渡至圆形;

25、所述第三杆部法向剖面面积由所述前端至所述末端逐渐减小。

26、进一步地,所述揉面钩还包括连接臂和安装套,所述连接臂一端与所述高端固接,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套固接,所述安装套轴线与揉面碗中轴线平行;

27、所述连接臂横截面呈第三多边形,所述第三多边形包括有依次连接的边a、边b、边c和边d,所述边b与所述边d相对;所述边a与所述边c相对,且边c位于所述边a下部;所述边b和所述边d长度大于所述边a和所述边c长度,所述第三多边形中线与所述安装套轴线呈夹角;

28、沿所述揉面钩旋转方向,所述边a位于所述边c前部。

2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杆部和所述第一杆部与所述第三杆部连接处均光滑过渡固接,所述第一杆部、所述第二杆部和所述第三杆部一体铸造成型。

30、一种厨师机,包括有揉面碗和前述的揉面钩,揉面钩置于所述揉面碗内;

31、所述揉面钩在所述揉面碗碗底面上投影的形成的圆弧为优弧,所述优弧占据揉面碗碗底面半幅面积;

32、所述揉面钩的顶端和底端法向剖面面积比为3:1。

33、本厨师机中,使用了前述的揉面钩来揉和面团,确保面团被充分均匀揉和,提高面团揉和效率,改善面团揉和口感。

3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揉面钩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35、1.通过倾斜向下设计的第一杆部上的第一按压面的设置,为揉和的面团提供一个向下的按压力,避免面团沿揉面钩爬升,确保面团被均匀揉和,提高面团揉和效率,改善面团揉和口感。

36、2.通过第二杆部上的第二按压面的设置,使得第二按压面对与其接触的面团具有一个向碗底的下压力和向碗内壁方向的离心力,避免面团沿碗壁和沿揉面钩爬升,也避免面团向碗中心移动,确保面团被充分均匀揉和,提高面团揉和效率,改善面团揉和口感。

37、3.通过第三杆部结构和第三杆部上横截面呈圆形的设计,实现快速的将碗底面粉刮起并向上输送至第二杆部进行揉和,同时横截面呈圆形的设计,有效的避免面团缠绕。

3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厨师机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本厨师机使用了前述的揉面钩,在揉和面团时,具有规律的可控的运动轨迹,确保面团被充分均匀揉和,提高面团揉和效率,改善面团揉和口感。

文档序号 : 【 39245816 】

技术研发人员:熊光东,陈章恒,庞喜存
技术所有人:佛山市海氏智能电器有限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熊光东陈章恒庞喜存佛山市海氏智能电器有限公司
用于饮料的减少气体损失的添加剂、包括所述减少气体损失的添加剂的饮料组合物和减少饮料的气体损失的方法与流程 一种面食加工自动翻盘机的制作方法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