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细胞培养皿的制作方法
[0035]所述皿体1内设置有多个用于放置细胞的细胞载腔9,细胞载腔9可拆卸式连接在皿体1的内底壁上,多个细胞载腔9呈圆环状均匀分布。
[0036]本实施例为一较佳实施方式,皿体内设置有多个用于放置细胞的细胞载腔,细胞载腔可拆卸式连接在皿体的底壁上,多个细胞载腔呈圆环状均匀分布,可以同时对多种细胞进行培养,当要观察某种细胞时,直接取出该细胞载腔即可,观察研究相当方便,多个细胞载腔呈圆环状均匀分布,能够从皿体的侧壁观察每一个细胞载腔内细胞的情况,不会交叉重叠,从而更利于细胞的培养。
[0037]实施例3
[0038]参见图3,一种细胞培养皿,包括皿体1和连接在皿体1上的皿盖2,还包括弹性连接杆,所述弹性连接杆为三段式分体结构,弹性连接杆由第一连杆段3、弹簧段4和第二连杆段5依次首尾连接而成,所述皿体1内设置有透明挡片6,所述透明挡片6的中心处固定有连接片7,所述第一连杆段3与连接片7连接,所述第二连杆段5滑动连接在皿盖2上,所述皿盖2上固定有用于夹持第二连杆段5的夹持块8。
[0039]所述皿体1内设置有多个用于放置细胞的细胞载腔9,细胞载腔9可拆卸式连接在皿体1的内底壁上,多个细胞载腔9呈圆环状均匀分布。
[0040]所述皿体1内还设置有导流槽10,导流槽10位于两个相邻细胞载腔9之间,导流槽10分别与两个细胞载腔9连通。
[0041]本实施例为又一较佳实施方式,皿体内还设置有导流槽,导流槽位于两个相邻细胞载腔之间,导流槽分别与两个细胞载腔连通,通过导流槽能够让两个相邻细胞载腔内的细胞相互移动,从而利于研究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便于进行更好的细胞培养。
[0042]实施例4
[0043]参见图4,一种细胞培养皿,包括皿体1和连接在皿体1上的皿盖2,还包括弹性连接杆,所述弹性连接杆为三段式分体结构,弹性连接杆由第一连杆段3、弹簧段4和第二连杆段5依次首尾连接而成,所述皿体1内设置有透明挡片6,所述透明挡片6的中心处固定有连接片7,所述第一连杆段3与连接片7连接,所述第二连杆段5滑动连接在皿盖2上,所述皿盖2上固定有用于夹持第二连杆段5的夹持块8。
[0044]所述皿体1内设置有多个用于放置细胞的细胞载腔9,细胞载腔9可拆卸式连接在皿体1的内底壁上,多个细胞载腔9呈圆环状均匀分布。
[0045]所述皿体1内还设置有导流槽10,导流槽10位于两个相邻细胞载腔9之间,导流槽10分别与两个细胞载腔9连通。
[0046]所述皿盖2上开有多个圆形通孔11,多个圆形通孔11呈环状均匀分布在皿盖2上,圆形通孔11与细胞载腔9相对应,圆形通孔11上嵌有密封塞12。
[0047]本实施例为又一较佳实施方式,皿盖上开有多个圆形通孔,多个圆形通孔呈环状均匀分布在皿盖上,圆形通孔与细胞载腔相对应,圆形通孔上嵌有密封塞,在细胞培养过程中,当要取出某一种细胞进行观察时,只需打开相应圆形通孔上的密封塞,就能取出细胞载腔,操作相当简单,能够有效防止培养液大面积暴露在空气中,保证培养液的效果,从而提高细胞的培养率。
[0048]实施例5
[0049]参见图5,一种细胞培养皿,包括皿体1和连接在皿体1上的皿盖2,还包括弹性连接杆,所述弹性连接杆为三段式分体结构,弹性连接杆由第一连杆段3、弹簧段4和第二连杆段5依次首尾连接而成,所述皿体1内设置有透明挡片6,所述透明挡片6的中心处固定有连接片7,所述第一连杆段3与连接片7连接,所述第二连杆段5滑动连接在皿盖2上,所述皿盖2上固定有用于夹持第二连杆段5的夹持块8。
[0050]所述皿体1内设置有多个用于放置细胞的细胞载腔9,细胞载腔9可拆卸式连接在皿体1的内底壁上,多个细胞载腔9呈圆环状均匀分布。
[0051]所述皿体1内还设置有导流槽10,导流槽10位于两个相邻细胞载腔9之间,导流槽10分别与两个细胞载腔9连通。
[0052]所述皿盖2上开有多个圆形通孔11,多个圆形通孔11呈环状均匀分布在皿盖2上,圆形通孔11与细胞载腔9相对应,圆形通孔11上嵌有密封塞12。
[0053]所述皿体1上设置有凹形缓冲座13,凹形缓冲座13套在皿体1的外底壁上。
[0054]本实施例为又一较佳实施方式,皿体上设置有凹形缓冲座,凹形缓冲座套在皿体的外底壁上,在细胞培养过程中,移动皿体时,凹形缓冲座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防止皿体内的培养液大幅晃动对细胞产生影响,利于保证细胞的正常培养。
[0055]实施例6
[0056]参见图6,一种细胞培养皿,包括皿体1和连接在皿体1上的皿盖2,还包括弹性连接杆,所述弹性连接杆为三段式分体结构,弹性连接杆由第一连杆段3、弹簧段4和第二连杆段5依次首尾连接而成,所述皿体1内设置有透明挡片6,所述透明挡片6的中心处固定有连接片7,所述第一连杆段3与连接片7连接,所述第二连杆段5滑动连接在皿盖2上,所述皿盖2上固定有用于夹持第二连杆段5的夹持块8。
[0057]所述皿体1内设置有多个用于放置细胞的细胞载腔9,细胞载腔9可拆卸式连接在皿体1的内底壁上,多个细胞载腔9呈圆环状均匀分布。
[0058]所述皿体1内还设置有导流槽10,导流槽10位于两个相邻细胞载腔9之间,导流槽10分别与两个细胞载腔9连通。
[0059]所述皿盖2上开有多个圆形通孔11,多个圆形通孔11呈环状均匀分布在皿盖2上,圆形通孔11与细胞载腔9相对应,圆形通孔11上嵌有密封塞12。
[0060]所述皿体1上设置有凹形缓冲座13,凹形缓冲座13套在皿体1的外底壁上。
[0061]所述皿体1与皿盖2为卡接或螺纹连接,皿体1与皿盖2的连接处套有外护套14。
[0062]本实施例为最佳实施方式,弹性连接杆为三段式分体结构,弹性连接杆由第一连杆段、弹簧段和第二连杆段依次首尾连接而成,皿体内设置有透明挡片,透明挡片的中心处固定有连接片,第一连杆段与连接片连接,第二连杆段滑动连接在皿盖上,皿盖上固定有用于夹持第二连杆段的夹持块,细胞培养过程中,实验员可以随时从培养皿的正上方透过透明挡片实时的观察细胞在培养液中的变化,及时的采取相应的培养措施,从而利于提高细胞的培养效率和培养效果;相较于网膜而言,透明挡片即便长时间与培养液接触,也不容易浸泡损坏,不会产生细菌,保证培养液的效果,提高细胞培养成功率;通过三段式的弹性连接杆与夹持块的配合,能够非常方便的调整透明挡片在皿体内竖直方向上的位置,即便在细胞培养过程中增加了培养液,透明挡片也能将细胞限制在培养液内,保证细胞培养效果,此外,弹性连接杆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能够有效防止透明挡片与皿体内壁产生较大的摩擦而损伤皿体。皿体与皿盖为卡接或螺纹连接,皿体与皿盖的连接处套有外护套,通过增设外护套,能够增强皿体与皿盖的连接强度,防止运输过程中培养液洒出,保证细胞充分的浸在培养液内。
【主权项】
1.一种细胞培养皿,包括皿体(1)和连接在皿体(1)上的皿盖(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连接杆,所述弹性连接杆为三段式分体结构,弹性连接杆由第一连杆段(3)、弹簧段(4)和第二连杆段(5)依次首尾连接而成,所述皿体(1)内设置有透明挡片(6),所述透明挡片(6 )的中心处固定有连接片(7 ),所述第一连杆段(3 )与连接片(7 )连接,所述第二连杆段(5 )滑动连接在皿盖(2 )上,所述皿盖(2 )上固定有用于夹持第二连杆段(5 )的夹持块(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细胞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皿体(1)内设置有多个用于放置细胞的细胞载腔(9),细胞载腔(9)可拆卸式连接在皿体(1)的内底壁上,多个细胞载腔(9)呈圆环状均匀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细胞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皿体(1)内还设置有导流槽(10),导流槽(10)位于两个相邻细胞载腔(9)之间,导流槽(10)分别与两个细胞载腔(9)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细胞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皿盖(2)上开有多个圆形通孔(11),多个圆形通孔(11)呈环状均匀分布在皿盖(2)上,圆形通孔(11)与细胞载腔(9)相对应,圆形通孔(11)上嵌有密封塞(1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细胞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皿体(1)上设置有凹形缓冲座(13),凹形缓冲座(13)套在皿体(1)的外底壁上。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细胞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皿体(1)与皿盖(2)为卡接或螺纹连接,皿体(1)与皿盖(2)的连接处套有外护套(1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细胞培养皿,属于细胞培养技术领域,包括皿体和连接在皿体上的皿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连接杆,所述弹性连接杆为三段式分体结构,弹性连接杆由第一连杆段、弹簧段和第二连杆段依次首尾连接而成,所述皿体内设置有透明挡片,所述透明挡片的中心处固定有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杆段与连接片连接,所述第二连杆段滑动连接在皿盖上,所述皿盖上固定有用于夹持第二连杆段的夹持块。本实用新型采用透明挡片的结构,实验员可以随时从培养皿的正上方透过透明挡片实时的观察细胞在培养液中的变化,及时的采取相应的培养措施,从而利于提高细胞的培养效率和培养效果。
【IPC分类】C12M1/22, C12M3/00
【公开号】CN205035391
【申请号】CN201520773750
【发明人】曹渊, 王延云, 伏秦超
【申请人】乐山师范学院
【公开日】2016年2月17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8日
文档序号 :
【 10125312 】
技术研发人员:曹渊,王延云,伏秦超
技术所有人:乐山师范学院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技术研发人员:曹渊,王延云,伏秦超
技术所有人:乐山师范学院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