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氨酸钠在l-赖氨酸制品中的应用
[0093] 更优选其中,赖氨酸盐是赖氨酸盐酸盐、赖氨酸硫酸盐或者它们的混合物,优选是 赖氨酸硫酸盐。
[0094] 更优选其中,填充剂是微晶纤维素和/或糊精。
[0095] 更优选其中,粘合剂是羧甲基纤维素。
[0096] 更优选其中,木聚糖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 : 2所示。
[0097] 优选其中,赖氨酸盐、填充剂、谷氨酸钠和粘合剂的重量比为40~55 :4~6 :0~2 : 0· 3~0· 8,优选为 42~50 :4. 5~5· 5 :0~1· 5(如 0· 5~1· 5):0. 4~0· 5,更优选为 43~48 :4· 8~5· 2 : 0~1· 2 (如 0· 8~1· 2) :0· 45~0· 55,最优选为 45~46 :5 :0~1 :0· 5。
[0098] 优选其中,包被芯颗粒和包被层的重量比为40~60 :40~60,优选为46~56 :43~53, 更优选为48. 5~51. 5 :48. 5~51. 5,最优选为1 :1。
[0099] 优选其中,包被芯颗粒是能通过30目筛并被40目筛截留的颗粒。
[0100] 优选其中,脂肪优选是棕榈脂肪和/或卵磷脂,更优选是能通过商业途径获取的 产品,如百佳能、百事美等,优选是百佳能HTL316、百事美T300等。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 式中,包被所用的脂肪是百事美T300。
[0101] 优选其中,制备的方法包括: (1) 将赖氨酸盐和填充剂以及任选的谷氨酸钠混合均匀,形成混合物; (2) 向步骤(1)获得的混合物中加入含有木聚糖酶的粘合剂溶液,混合均匀,形成软 材; (3 )将步骤(2 )获得的软材过筛(如,30目筛),形成粗颗粒; (4) 将步骤(3)获得的粗颗粒抛丸,形成圆形微丸; (5) 干燥步骤(4)获得的圆形微丸并进行筛分,形成包被芯颗粒;和, (6 )任选地,将过瘤胃脂肪喷在步骤(5 )获得的包被芯颗粒上。
[0102] 如无相反或者矛盾的指示,以上各方面可以优选本方面或者本文中的其他各方面 的内容。
[0103]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多个方面的改进,本发明的制品安全可靠,相对于现有 技术,可更有效降低动物体内赖氨酸的释放速度,抗降解能力更强,更加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而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
[0104] 为了便于理解,以下将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地描述。需要特别指出的 是,这些描述仅仅是示例性的描述,并不构成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依据本说明书的论述, 本发明的许多变化、改变对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是显而易见的。
[0105] 另外,本发明引用了公开文献,这些文献是为了更清楚地描述本发明,它们的全文 内容均纳入本文进行参考,就好像它们的全文已经在本文中重复而明确记载过一样。
[0106]
【具体实施方式】
[0107] 以下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内容。如未特别指明,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 手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和市售的常用仪器、试剂,可参见《分子克隆实验 指南(第3版)》(科学出版社)、《微生物学实验(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以及相应仪器 和试剂的厂商说明书等参考。
[0108] 实施例1突变型的木聚糖酶基因的表达构建体的制备 根据我们在前中国专利第201210185883号记载的木聚糖酶基因,将其上编码第45位 的Arg突变成Ser,即将核苷酸序列第133-135位的CGC突变成TCC,突变型的木聚糖酶的 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的SEQ ID No: 1所示,所编码的木聚糖酶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 2 所示。然后,根据《分子克隆实验指南》以及所用商品化试剂的操作指南构建分泌表达的酵 母,简而言之,即将编码该木聚糖酶的基因用正向引物如序列表的SEQ ID No: 3所示(弓丨 入了 EcoR I内切酶位点)、反向引物如序列表的SEQ ID No:4所示(引入了 Not I内切酶位 点)扩增后用EcoR I和Not I双酶切,并与经这两个内切酶酶切的pPIC3. 5质粒(可购自 Invitrogen公司)用T4 DNA连接酶进行连接,转化入大肠杆菌DH5a中。挑出阳性克隆, 抽提出其中的质粒,经测序验证正确后,将阳性质粒用Sal I酶切线性化后,通过电转化法 转化入毕氏酵母GSl 15株,在含G418的平板上挑出阳性酵母转化株,寄回。
[0109] 实施例2突变型的木聚糖酶的发酵制备及活性测定 将实施例1获得的阳性酵母转化株接种到50ml BMGY液体培养基(IOOmM磷酸钾缓冲 液(pH6. 0),其中含1%酵母提取物、2%蛋白胨,酵母含氮碱基1. 34%,生物素4*10_5%,葡萄糖 2%,甘油1%)中,于30°C、200rpm培养至0D600达到5. 0。
[0110] 将上述培养物转接到IL BMGY液体培养基中,于30°C、200rpm培养24小时,加入 5ml甲醇,然后继续于30°C、200rpm培养8天,期间每24小时补加5ml甲醇,通气控制溶氧 (DO)大于20%,并控制pH为6.0 (用氨水调节)。培养完成后,用0.22 μ m滤膜过滤并保留 上清液,该上清液经SDS-PAGE检测其中富含木聚糖酶对应的蛋白质,由此发酵得到木聚糖 酶上清液。
[0111] 取新鲜的上清液,分成三份,一份冷藏待用(A),一份冷冻干燥至固体后用磷酸 钾缓冲液(PH6.0)重新溶解(B),一份于80°C烘箱中蒸发干燥至固体后用磷酸钾缓冲液 (pH6. 0)重新溶解(C);对照采用中国专利第201210185883号发现的木聚糖酶基因,用磷酸 钾缓冲液(PH6. 0)溶解后分成三份,一份冷藏待用(CA),另两份分别冷冻干燥(CB)和80°C 烘箱蒸发干燥(CC),然后重溶于磷酸钾缓冲液(pH6. 0)。分别测定这些木聚糖酶活性,换算 成原单位体积上清液或单位重量的酶活,计算由于高温脱水造成的酶活损失率,结果如表1 所示,表明相对于原来我们发现的耐高温脱水的木聚糖酶,本发明的突变型的木聚糖酶,虽 然耐高温脱水能力略差于原来的,但是仍旧保留了 75%以上的活性,尤其令人意外的是,酶 活性有了显著的提升,即便经过高温脱水,其酶活性的绝对值仍旧高于原来的木聚糖酶,甚 至高于原来的木聚糖酶在未经过高温脱水时的酶活。
[0112] 表1本发明和市售的木聚糖酶的高温脱水酶活损失率
【主权项】
1. 含L-赖氨酸的制品的制备方法,其包括: (1) 将赖氨酸盐和填充剂以及谷氨酸钠混合均匀,形成混合物; (2) 向步骤(1)获得的混合物中加入任选含有木聚糖酶的粘合剂溶液,混合均匀,形成 软材; (3 )将步骤(2 )获得的软材过筛(如,30目筛),形成粗颗粒; (4) 将步骤(3)获得的粗颗粒抛丸,形成圆形微丸; (5) 干燥步骤(4)获得的圆形微丸并进行筛分,形成包被芯颗粒;和, (6) 将过瘤胃脂肪喷在步骤(5)获得的包被芯颗粒上。
2. 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赖氨酸盐、填充剂、谷氨酸钠和粘合剂的重量比为 42~50 :4. 5~5. 5 :0? 5~1. 5 :0? 4~0. 5,更优选为 43~48 :4. 8~5. 2 :0? 8~1. 2 :0? 45~0. 55,最优 选为 45~46 :5 :1 :0? 5。
3. 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包被芯颗粒和包被层的重量比为40~60 :40~60,优选为 46~56 :43~53,更优选为 48. 5~51. 5 :48. 5~5L5,最优选为 1 :1。
4. 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赖氨酸盐是赖氨酸盐酸盐、赖氨酸硫酸盐或者它们的 混合物,优选是赖氨酸硫酸盐;填充剂是微晶纤维素和/或糊精;粘合剂是羧甲基纤维素; 和/或,木聚糖酶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2所示。
5. 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包被芯颗粒是能通过30目筛并被40目筛截留的颗粒。
6. 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制品是饲料添加剂。
7. 权利要求1-6之任一所述的方法制备的制品。
8. 谷氨酸钠在制备过瘤胃脂肪包被的含L-赖氨酸的制品的方法中或者在提高过瘤胃 脂肪包被的含L-赖氨酸的制品的抗降解能力中的应用。
9. 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中过瘤胃脂肪包被的含L-赖氨酸的制品是权利要求7所 述的制品;和/或,制备过瘤胃脂肪包被的含L-赖氨酸的制品的方法是权利要求1-6之任 一所述的方法。
10. 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中谷氨酸钠的重量占过瘤胃脂肪包被的含L-赖氨酸的 制品的0. 5~1. 5%,优选是0. 8~1. 2%,最优选是1%。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谷氨酸钠在制备过瘤胃脂肪包被的含L-赖氨酸的制品的方法中或者在提高过瘤胃脂肪包被的含L-赖氨酸的制品的抗降解能力中的应用。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相应的含L-赖氨酸的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IPC分类】A23K1-165, C12N1-19, C12N9-42, A23P1-08, C12N15-63, A23K1-16, C12N15-56
【公开号】CN104543385
【申请号】CN201410777688
【发明人】孟刚, 马吉银, 陈崇安
【申请人】宁夏伊品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4月29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17日
【公告号】CN104543385B
文档序号 :
【 8229610 】
技术研发人员:孟刚,马吉银,陈崇安
技术所有人:宁夏伊品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技术研发人员:孟刚,马吉银,陈崇安
技术所有人:宁夏伊品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