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0073] 西医诊断标准
[0074] 按照《中医内科学》(周仲瑛,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年)的记载:1、面部三 叉神经分布区内出现短暂的、阵发的、反复发作的剧痛,并有触发点;2、间歇期正常;3、神 经系统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发现。
[0075] 中医辨证标准
[0076] 按照《实用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相关标准。风寒外侵型:常遇寒而发,发作时 面侧阵发性短暂抽搐剧痛,面肌有紧束感,局部喜热敷,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痰 火上攻型:患部灼痛,局部喜冷敷,口渴不欲饮,头昏,胸闷,舌苔厚腻微黄,脉弦滑。 胃火上攻型:患部阵发性短暂剧痛,每遇热等刺激诱发,痛时如火燎肉裂,牙欲脱,或伴 牙龈肿痛、口臭、大便干,舌红,苔黄厚,脉洪数。阴虚阳亢型:伴颧红,烦热,失眠健忘, 腰酸无力,舌红,少苔,脉细弦稍数。脾胃气虚型:面颊阵发性抽搐短暂疼痛,痛时心烦 意乱,坐卧不安,不愿说话,胸腹胀满,纳呆,面黄肌瘦,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0077] 治疗方法
[0078] 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卡马西平(上海三维制药有限公司生产,0,1g/片) 口服,每次0. 2g,每日3次。20d为1个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随访1年。
[0079] 治疗组:口服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口服液1服用,每次300ml,每日3次,20d为 1个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随访1年。
[0080] 疗效评定标准
[0081] 参照《实用内科学》(戴自英,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年)相关标准制订。显效:疼 痛症状消失,压痛点消失。有效:疼痛症状缓解,痛苦减轻,间歇期延长,疼痛区域感觉 轻度减退。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
[0082] 统计学方法
[0083] 本研究结果均采用SPSS13. 0与DPS7. 0统计软件联合分析,对所得数据进行t检 验,计数资料采用X 2检验,P < 0. 05表明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
[0084] 结果
[0085] 两组疗效结果,见表1。
[0086] 表1两组疗效比较
【主权项】
1. 一种用于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中药药物,其特征在于:原料药包括党参、连翘、 茜草、蒲黄、桑寄生、白芷、鹅不食草、芦根、蒲公英、苦参、桂枝、熟地黄、地莶根、冬里麻、马 尾连、云苔草、没药、玄参、辛夷和甘草。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药物,其特征在于:各原料药的重量分别为党参55g? 65g、连翅30g?40g、茜草25g?35g、蒲黄20g?30g、桑寄生25g?35g、白25g?35g、 鹅不食草15g?25g、芦根20g?30g、蒲公英25g?35g、苦参20g?30g、桂枝15g?25g、 熟地黄25g?35g、地茶根5g?15g、冬里麻IOg?20g、马尾连15g?25g、云苔草IOg? 2〇g、没药15g?25g、玄参35g?45g、辛夷20g?30g和甘草IOg?20g。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药药物,其特征在于:各原料药的重量分别为党参58g? 62g、连翅33g?37g、茜草28g?32g、蒲黄23g?27g、桑寄生28g?32g、白] 1£ 28g?32g、 鹅不食草18g?22g、芦根23g?27g、蒲公英28g?32g、苦参23g?27g、桂枝18g?22g、 熟地黄28g?32g、地茶根8g?12g、冬里麻13g?17g、马尾连18g?22g、云苔草13g? 17g、没药18g?22g、玄参38g?42g、辛夷23g?27g和甘草13g?17g。
4. 如权利要求1至3所述的中药药物,其特征在于:各原料药的重量分别为党参60g、 连翘35g、茜草30g、蒲黄25g、桑寄生30g、白芷30g、鹅不食草20g、芦根25g、蒲公英30g、苦 参25g、桂枝20g、熟地黄30g、地莶根10g、冬里麻15g、马尾连20g、云苔草15g、没药20g、玄 参40g、辛夷25g和甘草15g。
5. 如权利要求1至4所述的中药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制备成口服剂型。
6. 如权利要求1至5所述的中药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可以制备成片剂、胶囊 齐?、口服液、口含片、颗粒剂、冲剂、丸剂、散剂、混悬剂、粉剂、滴丸剂。
7. 如权利要求1至6所述的中药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可以制备成口服液和颗 粒剂。
8. 权利要求1至7所述中药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步,选取党参、连翘、桑寄生、白芷、鹅不食草、桂枝、熟地黄、地莶根、云苔草、玄参、 辛夷和甘草,分别粉碎成粉末,按重量放入搅拌机中混合搅拌均匀,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 加水为该步获得的原料药混合物质量的10倍量,煎煮2h,第二次加水为原料药混合物质 量的8倍量,煎煮I. 5h,合并煎液,0. 08MPa、70°C下减压浓缩至70°C时相对密度为1. 15,力口 95% (v/v)乙醇使含醇量达75% (v/v),搅拌,静置过夜,过滤,滤液在0.08MPa、65°C条件下 减压浓缩成至65°C时相对密度为I. 15g/mL,获得第一提取液; 第二步,将余下组分分别粉碎成粉末,按重量放入搅拌机中混合搅拌均匀,加入相对于 该步获得的混合物质量6倍的醇浓度为65%的乙醇,加热回流3小时,过滤;滤渣加入相对 于该步获得的混合物质量4倍的醇浓度为65%的乙醇,加热回流2小时,过滤;将两次滤液 混合,减压蒸馏除去乙醇,获得第二提取液; 第三步,将第二步获得的第二提取液加入第一步获得的第一提取液中,搅拌均匀,浓缩 至70°C相对密度为1. 30,获得中药浸膏,根据需要制备成各种需要的剂型。
9. 权利要求7所述中药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制备的剂型为口服液时,所 述第三步进一步具体为,取第三步获得的中药浸膏150g,加入蜂蜜100g、鹿糖90g、苯甲酸 钠3. Og及水适量,混匀,加氢氧化钠试液调pH值至5?6,加水至IOOOml,滤过,灌封,灭菌, 即得。
10.权利要求7所述中药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制备的剂型为颗粒剂时, 所述第三步进一步具体为,取第三步获得的中药浸膏200g,加入相对于其质量0. 2?0. 4倍 的蔗糖粉、0. 1?0. 3倍的糊精以及0. 8?1. 2倍的淀粉,搅拌均匀,制成颗粒,于50?60°C 干燥,获得颗粒剂。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中药药物,其原料药包括党参、连翘、茜草、蒲黄、桑寄生、白芷、鹅不食草、芦根、蒲公英、苦参、桂枝、熟地黄、地菍根、冬里麻、马尾连、云苔草、没药、玄参、辛夷和甘草。其能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解除和减轻了病人痛苦,同时,也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实有推广应用价值。
【IPC分类】A61K36-899, A61P25-02
【公开号】CN104587272
【申请号】CN201510072520
【发明人】袁海成, 房雷, 相波, 孙锋, 宋博
【申请人】袁海成
【公开日】2015年5月6日
【申请日】2015年2月11日
文档序号 :
【 8272189 】
技术研发人员:袁海成,房雷,相波,孙锋,宋博
技术所有人:袁海成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技术研发人员:袁海成,房雷,相波,孙锋,宋博
技术所有人:袁海成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