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骨质增生的颗粒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骨质增生的颗粒剂。
【背景技术】
[0002] 骨质增生症简称骨质增生,是中老年人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也是骨科最常见 的疾病之一,是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所发生的骨关节的退行性改变,50岁以上的老年 人骨质增生发生率为98%。研究资料表明,一般人从20岁开始,就有退行性变化,40岁时, 几乎90%的人负重关节都有或多或少的增生性改变,但绝大部分很轻,不致影响身体健康。 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增生的发病率越高,多发在中老年人身上。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 改变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低头工作、长时间坐办公室的人群不断增多,空调、冰箱、汽车的广 泛使用,使人们遭受风寒湿邪侵袭的机会增加,造成颈椎、腰椎等骨质增生类疾病的患病率 不断上升,发病年龄不断提前。同时,由于人体组织的退行性改变常常是持久、顽固、难以终 止或逆转的,使得该病的发病、进展、复发等各项指标居高不降,成为医学界公认的一大难 题。
[0003] 现代医学对骨质增生症的治疗仍局限于以手术治疗为主,由于手术费用高,疗效 又难以保证,加之患者多年老、体弱、多病,增加了手术的危险性,一般人多不愿接受或难以 接受,而以激素、消炎止痛为主的西药保守治疗也只能缓解一时的疼痛,停药即发,令患者 非常头痛。
[0004] 骨质增生的发病率不断提高,发病年龄不断提前,西医中的西药和手术在治疗骨 质增生方面存在不可突破的瓶颈,中医药已成为目前临床上治疗骨质增生的唯一值得信赖 的治疗手段,祖国传统医药独辟蹊径治疗骨质增生症,疗效确切。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骨质增生的颗粒剂。
[0006] -种治疗骨质增生的颗粒剂,它包括药物浸膏粉、填充剂、粘合剂和润湿剂,其中, 填充剂:浸膏粉=20%~210% w/w、粘合剂:浸膏粉=1%~12% w/w、润湿剂:浸膏粉 =40%~120% w/w ;
[0007] 所述药物浸膏粉是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的水提物干燥粉末:
[0008] 防风4~60份,五灵脂2~45份,当归3~36份,赤芍4~60份,独活2~60 份,防己3~50份,桑寄生3~50份,熟地黄5~60份,川芎3~48份,制草乌2~30份, 牛膝3~60份,元胡2~45份,红花2~40份,威灵仙4~50份,桂枝5~60份,制川乌 2~30份。
[0009] 进一步地,所述药物浸膏粉是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的水提物干燥粉末:
[0010] 防风15份,五灵脂10份,当归12份,赤芍20份,独活15份,防己10份,桑寄生15 份,熟地黄20份,川芎12份,制草乌15份,牛膝15份,元胡15份,红花10份,威灵仙15份, 桂枝10份,制川乌15份。
[0011] 其中,所述水提物干燥粉末是原料药的水煎液干燥粉末。
[0012] 进一步地,所述药物浸膏粉的制备方法如下:按配比称取原料药,加药材总质量 6~20倍量水,加水煎煮1~4次,每次1~3小时,过滤,收集滤液,减压浓缩,所得浸膏液 低温真空干燥,粉碎,即得。
[0013] 本发明所述粘合剂包含糖浆、阿拉伯胶、明胶、山梨醇、黄芪胶、纤维素及其衍生 物(如微晶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乙基纤维素或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等)、明胶浆、淀粉浆 或聚乙烯吡咯烷酮等;填充剂包含乳糖、糖粉、糊精、淀粉及其衍生物、纤维素及其衍生物、 无机钙盐(如硫酸钙、磷酸钙、磷酸氢钙、沉降碳酸钙等)、山梨醇或甘氨酸等;润湿剂包含 十-烷基硫酸纳、水或醇等。
[0014] 当然,为了制备得到颗粒剂,可以根据常规实验选择任一种或多种辅料进行组合 使用,但辅料的种类不应限制于上述各种具体辅料,凡是可制备颗粒剂的辅料,均适用于本 发明。
[0015] 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选用的填充剂包括淀粉、乳糖、甘露醇、微晶纤维 素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选用的粘合剂包括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羟丙基甲基 纤维素(HPMC)、羧甲纤维素钠(CMC-Na)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选用的润湿剂包括蒸 馏水、乙醇或含水乙醇。
[0016]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抗炎、镇痛或治疗骨质增生的药物中的用 途。
[0017] 进一步地,所述药物是治疗颈椎骨质增生、腰椎骨质增生、含椎间盘突出或膝关节 骨质增生的药物。
[0018]进一步地,所述药物是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I (MMP-I)、聚蛋白多糖 酶-4(ADAMTS-4)活性或/和提高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01MP-1)活性的药物。
[0019] 方中用独活、桑寄生祛风除湿,养血和营,活络通痹为主药;牛膝、熟地黄补益肝 肾,强壮筋骨为辅药;川;、当归、赤芍补血活血;佐以独活、防己以搜风治风痹,川乌、草 乌、红花、五灵脂、元胡、桂枝祛寒止痛,使以威灵仙、防风祛周身风寒湿邪。各药合用,为标 本兼顾,扶正祛邪之剂。
[0020] 本发明各药物配伍精当,相辅相成,能够有效用于对腰椎、膝关节、颈椎等各个部 分的骨质增生疾病的治疗,且安全无毒,为临床用药提供了新的选择。
【附图说明】
[0021] 图1各实验组家兔膝关节软骨增生评分
[0022] 图2各实验组小鼠扭体次数
[0023] 图3各实验组小鼠扭痛阈值
[0024] 图4各实验组家兔膝关节软骨增生评分
[0025] 图5各实验组家兔膝关节软骨MMP-I阳性细胞率
[0026] 图6各实验组家兔膝关节软骨HMP-I阳性细胞率
[0027] 图7各实验组家兔膝关节软骨ADAMTS-4阳性细胞率
[0028] 图8各实验组小鼠扭体次数
[0029]图9各实验组小鼠扭痛阈值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实施例1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制备
[0031] 处方:
[0032] 原料:防风15g,五灵脂IOg,当归12g,赤巧20g,独活15g,防己IOg,桑寄生15g, 熟地黄20g,川芎12g,制草乌15g,牛膝15g,元胡15g,红花10g,威灵仙15g,桂枝10g,制川 乌15g
[0033] 辅料:微晶纤维素100g淀粉150g羧甲基纤维素钠50g
[0034] 制备方法:取处方量药材,加入适量水浸泡30min后,加热提取数次,过滤,合并提 取液,减压浓缩至适当密度;加入辅料混匀,60°C温度干燥后过80目筛,混合均匀,加95% 乙醇制软材,16目网制粒;60°C温度干燥后整粒,然后加入硬脂酸镁50g,混匀,压成1000 片,包衣即得。
[0035] 实施例2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制备
[0036] 处方:
[0037] 原料:防风15g,五灵脂IOg,当归12g,赤巧20g,独活15g,防己IOg,桑寄生15g, 熟地黄20g,川芎12g,制草乌15g,牛膝15g,元胡15g,红花10g,威灵仙15g,桂枝10g,制川 乌15g
[0038] 辅料:乳糖180g淀粉175g甜菊素50g
[0039] 制备方法:取处方量药材,加入适量水浸泡30min后,加热提取数次,过滤,合并提 取液,减压浓缩至适当密度;加入辅料混匀,60°C温度干燥后过80目筛,混合均匀,加95% 乙醇制软材,16目网制粒,60°C温度干燥后整粒,装袋密封,共制成1000袋。
[0040] 实施例3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制备
[0041] 处方:
[0042] 原料:防风15g,五灵脂IOg,当归12g,赤巧20g,独活15g,防己IOg,桑寄生15g, 熟地黄20g,川芎12g,制草乌15g,牛膝15g,元胡15g,红花10g,威灵仙15g,桂枝10g,制川 乌15g
[0043] 辅料:蔗糖120g水果香精100g
[0044] 制备方法:取处方量药材,加入适量水浸泡30min后,加热提取数次,过滤,合并提 取液,减压浓缩至适当密度,放冷后加入高浓度乙醇,静置过夜,滤过,减压回收至无醇味, 调PH至5. 2~6. 5,加入辅料混匀后,加水至10000ml,静置,滤过,灭菌后灌装,共制成1000 瓶。
[0045] 实施例4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0046] 处方:
[0047] 防风60g,五灵脂45g,当归36g,赤巧60g,独活60g,防己50g,桑寄生50g,熟地黄 6〇g,川芎48g,制草乌30g,牛膝60g,元胡45,红花40,威灵仙50g,桂枝60g,制川乌30g。
[0048] 制备方法:按处方比例称取药材,加适量水煎煮2~3次,每次1~2小时,过滤, 收集滤液,即得汤剂。
[0049] 实施例5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0050] 处方:
[0051] 防风30g,五灵脂20g,当归30g,赤巧40g,独活30g,防己20g,桑寄生30g,熟地黄 20g,川芎32g,制草乌25g,牛膝35g,元胡35g,红花30g,威灵仙30g,桂枝50g,制川乌25g。
[0052] 制备方法:按处方比例称取药材,加85~95%乙醇超声提取2次,收集醇提液;药 渣加水煎煮2次,收集水煎液,醇提液回收乙醇后,与水煎液合并,浓缩,加入适量辅料制备 丸剂。
[0053] 实施例6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0054] 处方:
[0055] 防风15g,五灵脂IOg,当归12g,赤巧20g,独活15g,防己IOg,桑寄生15g,熟地黄 2〇g,川弯12g,制草乌15g,牛膝15g,元胡15g,红花IOg,威灵仙15g,桂枝IOg,制川乌15g。
[0056] 制备方法:
[0057] 按处方比例称取药材,加适量水煎煮2~3次,每次2~3小时,过滤,收集滤液, 浓缩,喷雾干燥,加入适量辅料制粒,即得颗粒剂。
[0058]
文档序号 :
【 9359503 】
技术研发人员:熊永爱,苏柘僮,张帅杰
技术所有人:成都百草和济科技有限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技术研发人员:熊永爱,苏柘僮,张帅杰
技术所有人:成都百草和济科技有限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