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胃肠药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属于中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胃肠药及其在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0002]胃肠病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多发病之一,具有病程长短不一,反复难愈的特点。胃肠病的种类很多,包括:慢性肠炎、慢性胃炎(浅表性、糜烂性、萎缩性、反流性)、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出血及结果肠炎等。肠胃病的根本原因是人体有益菌组成的菌膜屏障遭到破坏、有害菌及其分泌的毒素侵蚀肠胃黏膜。传统药物在杀来肠胃有害菌的同时,也杀来了肠胃必需的有益菌。虽然缓解症状,消除了炎症,但有益菌的减少使肠胃免疫降低,一量停药容易再次感染,医学上称为“二重感染”,逐步演变成慢性肠胃病。然而就中药治疗而言,由于其祛邪去因、扶正固本、协调脏腑经络机能,从而可纠正阴阳偏盛偏衰,使机体恢复到阴平阳秘的正常状态,因此,提供一种可以治疗胃肠病的中药配方显得十分重要。然而,目前各中药配方药物贵,或者配方复杂,服用不方便,或者针对性过于强,不能对通用病症起到治疗的作用。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为提供一种治疗胃肠病的药物,该药物可以治疗胃炎、溃疡、胀痛、消化不良、胃肠动力不足、肠炎的疾病,并且无毒副作用,避免了长期服用西药造成的肠胃免疫降低,也就是避免了医学上所称的“ 二重感染”。
[0004]一种胃肠药,包括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乌贼骨135?165份,制元胡40?60份,黄氏40?60份,鸡内金130?160份,制白述40?60份,猪苓45?60份,乌梅45?65份,大黄I?6份,还包括良姜O?50份。
[0005]优选的,一种胃肠药,包括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乌贼骨140?160份,制元胡40?55份,黄氏45?60份,鸡内金140?160份,制白述40?50份,猪苓45?55份,乌梅45?60份,大黄2?5份,还包括良姜O?50份。
[0006]优选的,一种胃肠药,包括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乌贼骨140?150份,制元胡40?50份,黄氏45?50份,鸡内金145?150份,制白述45?50份,猪苓45?50份,乌梅50?60份,大黄3?5份,还包括良姜O?50份。
[0007]优选的,一种胃肠药,包括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乌贼骨150份,制元胡50份,黄氏50份,鸡内金150份,制白述50份,猪苓50份,乌梅50份,大黄5份,还包括良姜O?50份。
[0008]进一步的,胃肠药可以制成散剂、丸剂、片剂、胶囊、口服液或中药汤剂。
[0009]进一步的,胃肠药在制备治疗以下一种或几种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疾病为:胃炎、溃疡、胀痛、消化不良、胃肠动力不足、肠炎疾病。
[0010]进一步的,药物中良姜的加入量可根据患者病症中胃寒症状的严重程度来添加,制白述和制元胡均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加工。
[001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的药物配方简单,所用药物常见易得,治疗上述疾病的过程中无毒副作用,同时避免了长期服用西药造成的肠胃免疫降低,也就是避免了医学上所称的“二重感染”。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文将结合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内容。应当注意的是,下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技术特征或者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应当被认为是孤立的,它们可以被相互组合从而达到更好的技术效果。
[0013]实施例1
[0014]将以下重量克配比的原料:乌贼骨150克,制元胡50克,黄氏50克,鸡内金150克,制白述50克,猪苓50克,乌梅50克,大黄5克打成粉状混合均匀,然后加入3000ml水进行加热,沸腾后更换为文火熬制一小时,停火后降温,然后过滤得滤液。患者每天于饭前半小时服用所得滤液30ml,坚持服用七天。
[0015]实施例2
[0016]将以下重量克配比的原料:乌贼骨135克,制元胡40克,黄氏40克,鸡内金130克,制白述40克,猪苓45克,乌梅45克,大黄I克打成粉状混合均匀,然后加入3000ml水进行加热,沸腾后更换为文火熬制一小时,停火后降温,然后过滤得滤液。患者每天于饭前半小时服用所得滤液30ml,坚持服用七天。
[0017]实施例3
[0018]将以下重量克配比的原料:乌贼骨165克,制元胡60克,黄氏60克,鸡内金160克,制白述60克,猪苓60克,乌梅65克,大黄2克打成粉状混合均匀,然后加入3500ml水进行加热,沸腾后更换为文火熬制一小时,停火后降温,然后过滤得滤液。患者每天于饭前半小时服用所得滤液30ml,坚持服用七天。
[0019]实施例4
[0020]将以下重量克配比的原料:乌贼骨140克,制元胡40克,黄氏45克,鸡内金140克,制白述50克,猪苓45克,乌梅45克,大黄3克打成粉状混合均匀,然后加入3000ml水进行加热,沸腾后更换为文火熬制一小时,停火后降温,然后过滤得滤液。患者每天于饭前半小时服用所得滤液30ml,坚持服用七天。
[0021]实施例5
[0022]将以下重量克配比的原料:乌贼骨150克,制元胡40克,黄氏45克,鸡内金145克,制白述50克,猪苓45克,乌梅50克,大黄4克打成粉状混合均匀,然后加入3000ml水进行加热,沸腾后更换为文火熬制一小时,停火后降温,然后过滤得滤液。患者每天于饭前半小时服用所得滤液30ml,坚持服用七天。
[0023]实施例6
[0024]将以下重量克配比的原料:乌贼骨160克,制元胡55克,黄氏55克,鸡内金155克,制白述45克,猪苓44克,乌梅55克,大黄5克打成粉状混合均匀,然后加入3000ml水进行加热,沸腾后加入良姜10克,更换为文火熬制一小时,停火后降温,然后过滤得滤液。患者每天于饭前半小时服用所得滤液30ml,坚持服用七天。
[0025]实施例7
[0026]将以下重量克配比的原料:乌贼骨155克,制元胡55克,黄氏50克,鸡内金155克,制白述55克,猪苓52克,乌梅48克,大黄4克打成粉状混合均匀,然后加入3000ml水进行加热,沸腾后加入良姜20克,更换为文火熬制一小时,停火后降温,然后过滤得滤液。患者每天于饭前半小时服用所得滤液30ml,坚持服用七天。
[0027]实施例8
[0028]将以下重量克配比的原料:乌贼骨147克,制元胡46克,黄氏53克,鸡内金148克,制白述55克,猪苓47克,乌梅48克,大黄5克打成粉状混合均匀,然后加入3000ml水进行加热,沸腾后加入良姜30克,更换为文火熬制一小时,停火后降温,然后过滤得滤液。患者每天于饭前半小时服用所得滤液30ml,坚持服用七天。
[0029]实施例9
[0030]将以下重量克配比的原料:乌贼骨154克,制元胡57克,黄氏51克,鸡内金140克,制白述47克,猪苓52克,乌梅48克,大黄4克打成粉状混合均匀,然后加入3000ml水进行加热,沸腾后加入良姜40克,更换为文火熬制一小时,停火后降温,然后过滤得滤液。患者每天于饭前半小时服用所得滤液30ml,坚持服用七天。
[0031]实施例10
[0032]将以下重量克配比的原料:乌贼骨149克,制元胡51克,黄氏52克,鸡内金148克,制自述47克,猪苓53克,乌梅52克,大黄5克打成粉状混合均匀,然后加入3000ml水进行加热,沸腾后加入良姜50克,更换为文火熬制一小时,停火后降温,然后过滤得滤液。患者每天于饭前半小时服用所得滤液30ml,坚持服用七天。
[0033]实施例中,还可将药物洗净磨成粉状后,开水冲服,或加入常用药物辅助添加剂压制成片剂或胶囊。患者服用后治愈率达98%。
[0034]本文虽然已经给出了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本文的实施例进行改变。上述实施例只是示例性的,不应以本文的实施例作为本发明权利范围的限定。
【主权项】
1.一种胃肠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乌贼骨135?165份,制元胡40?60份,黄氏40?60份,鸡内金130?160份,制白述40?60份,猪苓45?60份,乌梅45?65份,大黄I?6份,还包括良姜O?50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胃肠药,其特征在于,所述胃肠药包括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乌贼骨140?160份,制元胡40?55份,黄氏45?60份,鸡内金140?160份,制白述40?50份,猪苓45?55份,乌梅45?60份,大黄2?5份,还包括良姜O?50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胃肠药,其特征在于,所述胃肠药包括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乌贼骨140?150份,制元胡40?50份,黄氏45?50份,鸡内金145?150份,制白述45?50份,猪苓45?50份,乌梅50?60份,大黄3?5份,还包括良姜O?50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胃肠药,其特征在于,所述胃肠药包括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乌贼骨150份,制元胡50份,黄氏50份,鸡内金150份,制白述50份,猪苓50份,乌梅50份,大黄5份,还包括良姜O?50份。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胃肠药,其特征在于,所述胃肠药可以制成散剂、丸剂、片剂、胶囊、口服液或中药汤剂。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胃肠药,包括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乌贼骨135~165份,制元胡40~60份,黄氏40~60份,鸡内金130~160份,制白述40~60份,猪苓45~60份,乌梅45~65份,大黄1~6份,还包括良姜0~50份。该胃肠药配方简单,所用药物常见易得,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无毒副作用,同时避免了长期服用西药造成的肠胃免疫降低,也就是避免了医学上所称的“二重感染”。
【IPC分类】A61K36-9062, A61P1-14, A61P1-04, A61K36-736, A61K35-57, A61K35-618, A61P1-00
【公开号】CN104547125
【申请号】CN201410830441
【发明人】于海华, 陈景波, 赵鸿鹏, 许翠萍, 刘波
【申请人】于海华
【公开日】2015年4月29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29日
文档序号 :
【 8233602 】
技术研发人员:于海华,陈景波,赵鸿鹏,许翠萍,刘波
技术所有人:于海华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技术研发人员:于海华,陈景波,赵鸿鹏,许翠萍,刘波
技术所有人:于海华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