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技术  医药医疗技术的改进;医疗器械制造及应用技术

人工左心室血液推动腔的制作方法

2025-07-16 10:20:02 252次浏览
专利名称:人工左心室血液推动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人造器官,特别是一种人工左心室血液推动腔。
如图6所示,传统人工左心室系由具弧面造形且趋近于封闭状态的壳体1,其内部形成容置空间10,于一侧边上并列延伸设有两较大的出口11及进口12,并于出口11及进口12上分别设有防止血液逆流的单向瓣膜110、120,但却易造成血液滞塞于出口11及进口12部位;于壳体1的底部设有呈平面状底盘13,并由底盘13处延设呈封闭状态的内囊130,于内囊130延设具有管口140并供穿置定位传递管2的接管14。液体或气体藉由传递管2进、出内囊130。然而,如图7所示,遗憾的是,当接设于人体外的小型泵将气体或液体供给入传递管2内,使得原先呈扁缩状态的内囊130向外膨胀开来,迫使血液呈放射状态向四周推挤,其于壳体1内所充斥的血液会由出口11经由单向人工瓣膜110向外输送,以将新鲜血液输送到血管部分,藉由内囊130交替收缩、膨胀的规律动作,不断将血液传送至身体各个角落。然而血液富有黏性,易在死角或粗糙处产生黏附现象。当位于接管2周围的血液受内囊130的膨胀作用向壳体1与接管2的壁面推挤时,内囊130的顶端恰与接管2及壳体1间形成区间死角,再加上连接于接管2上的内囊130,其周围部分无法作大幅度的收缩,故可供其周围血液作放射状推挤的力量亦变小,造成血液呈现缺氧状态产生血栓,进而引发身体产生各项病变及感染。导致通常一般人工左心室的装设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便必须进行更换,以避免造成血栓、后遗症等危害生命。此种结构装置确实有其缺失之处,如壳体1的单向人工瓣膜110、120易发生机械性故障,且于植入时需在心脏打洞或插管,同时植入病患者身体内的人工左心室在使用一般期间之后,需再进行更换人工心脏的手术以维持生命;旧有的人工左心室装置于体积上仍旧会造成人体所承受的负荷;因此,如何创新改良人工左心室结构,使其植入手术更加简便、缩小体积范围、降低后遗症的产生、容易监测、便于取出/再植入、延长使用寿命的人工左心室成为医学研究上的一在考验,且刻不容缓。
本发明为呈特殊弧面造形并构成容置空间的封闭状外壳;外壳适当部位处形成底盘;底盘上延设供传递管穿置的传递管口;于底盘处向内部延设呈封闭状的内膜;于外壳上、下两端适当部位处分别开设有开口较大的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缺口及开口较小的股动脉人工血管缺口;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缺口及股动脉人工血管缺口分别接设与升主动脉及股动脉连接的升主动脉人工血管及股动脉人工血管。
其中外壳为以半硬性材质制成。
与升主动脉人工血管连接的升主动脉上加装阻断血液逆流的人工瓣膜。
由于本发明为呈特殊弧面造形并构成容置空间的封闭状外壳;外壳适当部位处形成底盘;底盘上延设供传递管穿置的传递管口;于底盘处向内部延设呈封闭状的内膜;于外壳上、下两端适当部位处分别开设有开口较大的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缺口及开口较小的股动脉人工血管缺口;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缺口及股动脉人工血管缺口分别接设与升主动脉及股动脉连接的升主动脉人工血管及股动脉人工血管。组装时,将本发明的外壳装置于人体心脏旁的右侧胸腔内,分别经升主动脉人工血管及股动脉人工血管与升主股动脉及股动脉构成血液输送通路;动作时,接设于人体外的小型泵将气体或液体经传递管自内膜内抽出,使原先呈膨胀状态的内膜向内扁缩,以使血液分别由升主动脉及股动脉部位涌入升主动脉人工血管及股动脉人工血管以进入外壳容置空间中;接设于人体外的小型泵将气体或液体经传递管充入内膜内,使原先呈向内扁缩状态的内膜再度向外膨胀,迫使容置空间内的血液呈放射状态向四周推挤,此时容置空间内所充斥的血液便经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缺口及股动脉人工血管缺口由升主动脉人工血管及股动脉人工血管向升主动脉及股动脉输送新鲜血液;内膜交替收缩、膨胀的规律动作,不断将血液有效地传送至身体各个角落,使血液充分获得流通,并藉以维持患者的生命机能;容置空间内的内膜装设无空间死角,且能提供使血液均匀压迫的膨胀力量,加上两端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缺口及股动脉人工血管缺口令血液易于流动,使得血液流通呈现顺畅规律,不易造成血栓,引发身体产生病变、感染及后遗症等,且不需在心脏打洞或插管,使其更加容易监测、取出或再植入,延长其使用寿命,体积小更加节省空间,以避免造成人体的负荷,且不妨碍原心脏功能。不仅制造简单、体积小、便于取/植入,而且容易监测、防止造成血栓、使用寿命长,从而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图2、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使用状态示意图(血液推挤出容置空间)。
图4、为本发明使用状态示意图(血液涌入容置空间)。
图5、为本发明组装示意图。
图6、为习知的人工左心室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7、为习知的人工左心室结构示意剖视图。
组装时,如图3、图5所示,将本发明的外壳4装置于人体心脏6旁的右侧胸腔内,分别经升主动脉人工血管440及股动脉人工血管450与升主股动脉60及股动脉61构成血液输送通路。必要时,手术过程中于升主动脉60上加装阻断血液逆流的人工瓣膜8。动作时,如图2、图4、图5所示,接设于人体外的小型泵7将气体或液体经传递管5自内膜43内抽出,使原先呈膨胀状态的内膜43向内扁缩,以使血液分别由升主动脉60及股动脉61部位涌入升主动脉人工血管440及股动脉人工血管450以进入外壳4容置空间40中;如图2、图3、图5所示,接设于人体外的小型泵7将气体或液体经传递管5充入内膜130内,使原先呈向内扁缩状态的内膜130再度向外膨胀,迫使容置空间40内的血液呈放射状态向四周推挤,此时容置空间40内所充斥的血液便经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缺口44及股动脉人工血管缺口45由升主动脉人工血管440及股动脉人工血管450向升主动脉60及股动脉61输送新鲜血液。如此,藉由内膜130交替收缩、膨胀的规律动作,不断将血液有效地传送至身体各个角落,使血液充分获得流通,并藉以维持患者的生命机能,且不致产生缺氧状态造成血栓现象,不致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即当内膜130膨胀使其周围血液作放射状推挤时,容置空间40内的血液可经由接设于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缺口44及股动脉人工血管缺口45的升主动脉人工血管440及股动脉人工血管450顺畅地流至升主动脉60及股动脉61内作输送动作。由于容置空间40内的内膜130装设无空间死角,且能提供使血液均匀压迫的膨胀力量,加上两端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缺口44及股动脉人工血管缺口45令血液易于流动,使得血液流通呈现顺畅规律,不易造成血栓,引发身体产生病变、感染及后遗症等,且不需在心脏打洞或插管,使其更加容易监测、取出或再植入,延长其使用寿命,体积小更加节省空间,以避免造成人体的负荷,且不妨碍原心脏功能。
综上所述,本发明类似于人体植入人工血管,不仅可突破习知人工左心室所易引发身体病变、感染及后遗症产生等缺失,更加节省空间、体积小、不妨碍原心脏功能,降低后遗症的产生概率,延长其使用寿命,容易被医护人员及患者接受,并能解决心脏病末期患者因等不到换心产生的问题。
权利要求
1.一种人工左心室血液推动腔,它为呈特殊弧面造形并构成容置空间的封闭状外壳;外壳适当部位处形成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盘上延设供传递管穿置的传递管口;于底盘处向内部延设呈封闭状的内膜;于外壳上、下两端适当部位处分别开设有开口较大的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缺口及开口较小的股动脉人工血管缺口;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缺口及股动脉人工血管缺口分别接设与升主动脉及股动脉连接的升主动脉人工血管及股动脉人工血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左心室血液推动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为以半硬性材质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左心室血液推动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与升主动脉人工血管连接的升主动脉上加装阻断血液逆流的人工瓣膜。
全文摘要
一种人工左心室血液推动腔。为提供一种制造简单、体积小、便于取/植入、容易监测、防止造成血栓、使用寿命长的人造器官,提出本发明,它为呈特殊弧面造形并构成容置空间的封闭状外壳;外壳适当部位处形成底盘;底盘上延设供传递管穿置的传递管口;于底盘处向内部延设呈封闭状的内膜;于外壳上、下两端适当部位处分别开设有开口较大的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缺口及开口较小的股动脉人工血管缺口;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缺口及股动脉人工血管缺口分别接设与升主动脉及股动脉连接的升主动脉人工血管及股动脉人工血管。
文档编号A61M1/10GK1410135SQ0113620
公开日2003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01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2001年10月9日
发明者江日崇, 董金生, 郑国材, 陈世雄, 高资敏, 魏峥, 陆鹏举 申请人:江日崇, 董金生, 郑国材, 陈世雄, 高资敏, 魏峥, 陆鹏举
文档序号 : 【 1202005 】

技术研发人员:江日崇,董金生,郑国材,陈世雄,高资敏,魏峥,陆鹏举
技术所有人:江日崇,董金生,郑国材,陈世雄,高资敏,魏峥,陆鹏举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江日崇董金生郑国材陈世雄高资敏魏峥陆鹏举江日崇董金生郑国材陈世雄高资敏魏峥陆鹏举
一种用于治疗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自动左心室功能评价的制作方法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