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鲵养殖设施和利用该设施养殖大鲵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鲵养殖设施和利用该设施养殖大鲵的方法,用于养殖隐鳃鲵科动物大鲵,尤其适合养殖种用大鲵,还可以用于其它两栖动物和特种鱼类的养殖。
背景技术:
已有的大鲵养殖设施可分为两大类人工养殖设施和模拟自然生态养殖设施。《大鲵高效养殖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2008年11月北京第一版)第五章第四节以及附录九公开了一种大鲵人工养殖场,其设施构成如图6所示,在一个用墙体围起来的地块上砌筑多个养殖池,其中有成鲵池、亲鲵池、孵化池、稚鲵池等,在养殖池中注入水体用于养殖大鲵。该项技术具备显著的有益效果,使人工养殖大鲵由探索阶段进入产业阶段。该项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其生态环境与大鲵的原生态环境相差较大,导致大鲵的生长发育不完全,必须施以过重的促繁措施才能使大鲵繁育,大鲵的产卵率和孵化率均较低,一对亲鲵 每年所得稚鲵在数十尾的水平上。《大鲵高效养殖技术》第五章第四节以及附录九公开了一种模拟自然生态繁殖场,其设施构成如图7所示,模拟自然生态繁殖场对大鲵的养殖具备了更显著的有益效果,提高了产卵率和孵化率,但就其实质而言不是模拟生态养殖,而是借生态养殖,通常是将野生大鲵的原产地或具有溪流、山涧之地加以改造,加筑一些设施,例如房屋、截流坝、引水渠、水池、小洞、洞盖等,然后将鲵苗放入,施以人工管理。该项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受到地域地貌的严格限制,无法扩充大鲵的大规模商品化养殖。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大鲵养殖设施和利用该设施养殖大鲵的方法,克服现有技术养殖大鲵繁育率低、对地域地貌要求严格等不足之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在能够就地汲取地下水的地方建造生态屋,生态屋中建筑至少一条溪流涧;溪流涧由栖息洞、通道、觅食场三部分一体组成,栖息洞、觅食场位于溪流涧的各一端;溪流涧的栖息洞一端有出水管,出水管通出洞外后连接水位器;溪流涧的觅食场一端有注水龙头,注水龙头向溪流涧注入来自水处理系统的涧流水;在溪流涧周围布满植被床。利用大鲵养殖设施养殖大鲵的方法如下所述在植被床中栽植常绿植物,觅食场和幼鲵池各自的面积至少有二分之一能够被常绿植物的枝叶遮挡;将溪流涧、水位器、水处理系统、筑窝沙、卵石给以消毒、清洗,致涧流水的PH值保持在6. 5 7. 5之间;根据下式计算出h值,h = Wh3Hi4式中屯-筑窝沙高度;h2-筑窝沙上平面至涧流水面的高度;h3-克服溪流涧、水位器内阻所需的水位差高度;h4-克服涧流水运动粘度所需的水位差高度;
以溪流涧底平面为±0,驱动泄水口置于h值高度上;用地下水作凉水源,用制冷冰凌水作冷水源;令微机用PID程序调控涧流水温度达到设定值;在周年不同季节中,涧流水的温度范围为3 25V ;全线启动水处理系统,将涧流水持续、平均注入各溪流涧;调控注水龙头,将涧流水的流速控制在10 60厘米/分钟;所述涧流水的流速以通道为测量区进行测量;向溪流涧内投放鲵苗;对大鲵进行饲养管理。进一步的改进是向每条溪流涧投放一尾种鲵进行饲养;待某尾种鲵进入发情期后,选择另一尾进入发情期的异性种鲵合并在一条溪流涧内组成一对亲鲵;在雌鲵产卵期间、雄鲵排精之前将软管切换至短路管;在雌鲵产完卵、雄鲵最后一次排精12个小时后将软管切换至出水管,同时将雌鲵移出该溪流涧;待鲵卵全部孵化为稚鲵后,将雄鲵移出该溪流涧;将稚鲵分批移到稚鲵池中饲养;将雌、雄鲵移回原溪流涧继续饲养。用本发明的大鲵养殖设施及其养殖方法养殖大鲵产生了显著的有益效果大鲵生活在一个与原产地自然环境相仿的人工生态环境中,可以按照自身的生物习性完成生长发育,因此,大鲵的繁育率提高,单尾雌鲵每年的产卵量可达500粒以上;鲵卵的孵化率可达 70%以上。本发明大鲵养殖设施中的各环境因子是可以控制的,特别是水环境自动控制,对大鲵的饲养管理简便易行。用本发明的大鲵养殖设施及其养殖方法养殖大鲵,可以打破地域地貌的限制,在可以建造人工设施、汲取地下水的任何地域地貌上均可大规模商品化养殖大鲵。
图I是本发明大鲵养殖设施结构图。图2是图I的A-A剖面图。图3是图2的B-B剖面图。图4是图3的C-C剖面图。图5是水处理系统不意图。图6是已有大鲵人工养殖场平面图。图7是已有模拟自然生态繁殖场平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给以详细说明。大鲵在野生环境里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生物习性,生物习性可顺不可悖,只有顺应了大鲵的生物习性,才可能使大鲵正常生长发育,进而提高繁育率。本发明的大鲵养殖设施着重于创建接近大鲵生态的洞穴环境、水流环境、植物群落环境。如图I、图2、图3所示,在生态屋中建筑至少一条溪流涧(6),本实施例在一座生态屋中建筑六条溪流涧。溪流涧由栖息洞(8)、通道(14)、觅食场(20)顺序连接而成,栖息洞、觅食场分别位于溪流涧的各一端。溪流涧是供给大鲵繁衍生息的场所,大鲵对洞穴、洞口、进出洞穴的渠道、洞外觅食场所各有不同的选择,因此,溪流涧的三个组成部分需要分别设计,但在实施过程中把三部分一体建成,不需要将三者分别制造后对接。溪流涧的基体(29)用钢筋混凝土一体浇灌而成,溪流涧的内壁呈垂向设置。浇灌而成的溪流涧凝固强化后,于内表面粘贴瓷砖形成涧内装(27),涧内装宜使用接近石灰岩色泽或深、暗色的瓷砖粘贴,大鲵的习性是昼伏夜出,惧怕明亮环境,深、暗色的涧内装可以使大鲵安稳生息。完成涧内装后,进一步设置大鲵的生活环境,在通道中段的一个横截面上插装石质洞卡(15),洞卡的底部割除一部分形成洞口(16),洞卡可随时装卸,目的是为大鲵选择大小适合的洞口,大鲵喜欢小洞口,在不小于大鲵体宽I. 2倍的前提下,洞口宜小不宜大。大鲵在通过洞口时喜欢泳行而不喜欢爬行,因此,洞口的下部应淹没在水中,洞口的上部露出水面,便于空气进入栖息洞。在通道底部避开洞卡的部位设置拦沙墩(28),拦沙墩的作用是使筑窝沙(26)固定在栖息洞一侧,筑窝沙是提供给亲鲵做窝而设,如养殖青年鲵或幼鲵可以不设筑窝沙而用卵石替代,筑窝沙的粒度以0.3至2毫米混合为宜。在拦沙墩觅食场一侧布设卵石(31),卵石布成坡形,与通道相向一端的卵石露出涧流水面(18),这种布设方式便于大鲵选择候食方式。拦沙墩、筑窝沙、卵石三者的衔接处应平滑过渡,不得产生台阶。在觅食场内高于卵石20厘米处水平设置至少一快掩藏石(30),在粘贴洞内装时 将掩藏石镶嵌于觅食场的内壁上,之外不得有对掩藏石的各向支撑。大鲵在遇到应激环境后满足于藏头露尾,将头部藏于掩藏石下可使大鲵迅速恢复常态,继续候食。溪流间内的布设完成后,用洞顶盖(9)将栖息洞扣严;洞顶盖上预留人孔(10),人员可以通过人孔下到栖息洞中进行定期的清洗和消毒;用人孔盖(13)将人孔扣严;人孔盖上预留观察孔(12),用观察孔盖(11)将观察孔扣严。洞顶盖、人孔盖、观察孔盖均用钢筋混凝土做成,其中人孔盖和观察孔盖可以开启。本实施例设定养殖5至8年龄的种鲵,体长约80厘米,体宽约16厘米,相应的设计为栖息洞的径向尺寸为90厘米,觅食场的径向尺寸为130厘米,通道的宽度为25厘米,洞卡的宽度为25厘米,洞口的宽度为20厘米,掩藏石的长度为27厘米,宽度为16厘米。筑窝沙的敷设厚度为10厘米。在溪流涧之中有三个流出涧流水的管道,分别为出水管(32)、排净管(36)、短路管(34),三者的功能不同,与功能相关的设置方位亦不同,出水管的功能在于使涧流水在溪流涧内全线流动,并且不能带走筑窝沙,所以,出水管以水平状态预埋在溪流涧位于栖息洞一端的基体中,其栖息洞内的端口整体高于筑窝沙上平面;排净管的功能在于清洁、整理溪流涧时能够将涧流水放干,所以,排净管在栖息洞内的端口紧贴涧内装底平面;出水管通出洞外后垂向沿伸直至低于涧内装底平面,又排净管水平设置在出水管的下方,这一方案是为了排净管能够以水平状态与出水管汇通,汇通后两管共用一根软管;短路管的功能在于使涧流水在溪流涧内局部流动,栖息洞部分的涧流水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所以,短路管以水平状态预埋在栖息洞与通道的结合部。涧流水的局部流动状态只用于鲵卵受精时段,在这一时段中,除短路作用外,短路管的其它功能与出水管相同,所以,短路管与出水管同径且等闻。溪流涧的觅食场一端有注水龙头(21),注水龙头向溪流涧注入来自水处理系统
(62)的涧流水(17),注水龙头的功能是分别调整每条溪流涧内涧流水的流速。如果在生态屋中建筑多条溪流涧,溪流涧之间的地块做成植被床(23),植被床内有至少50厘米厚的腐殖土。如图3、图4所示,溪流涧的栖息洞一端设置水位器(33)。大鲵在野生环境中选择栖息地时,对水环境要求很严格,大鲵喜欢水深恒定、持续流动、水温适度的清洁透明水环境。为了让大鲵得到水深恒定、持续流动的水环境,在溪流涧的栖息洞一端设置水位器,水位器由软管(37)、泄水口(39)、集水箱(40)、驱动机构(38)组成。泄水口安装在驱动机构上,驱动机构可以驱动泄水口改变所在高度;泄水口将溢出的涧流水泄入集水箱中。软管的先端与出水管(32)连接,另一端与泄水口连接,完成连接后,由溪流涧、出水管、软管、泄水口组成一个连通器;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涧流水面(18)的高度与泄水口的高度保持一致。用驱动机构驱动泄水口定在一个高度上,此时如果有涧流水不断注入溪流涧,涧流水在水面高度恒定的前提下保持流动。软管的先端可以切换至短路管,当切换完成后,由溪流涧、短路管、软管、泄水口组成一个连通器,涧流水在觅食场、通道段局部流动。在集水箱接近上沿的部位设置溢流道(41)。如果有新的水源补充到溪流涧中,多出来的涧流水可以沿溢流道排往指定地点。泄水口能够到达的最低处应低于排净管所在位置。如图4所示,排净管、出水管、短路管在栖息洞内的端口有卵石堆垛阻挡,以防大 鲵钻入管道中。如图5所示,为了让大鲵得到水温适度的清洁透明水环境,在水位器的下游设置水处理系统(62),水处理系统由管道泵(42)、粗过滤器(43)、精过滤器(45)、一次调水池
(47)、二次调水池(49)、消毒箱(55)、供水管(22)顺序连接而成,水处理系统完成对涧流水的过滤、调温、增氧、消毒并提供循环动力。管道泵是涧流水循环的动力源,装置在粗过滤器的上游并上连集水箱(40),为了防止管道泵发出的噪音干扰大鲵的生活,管道泵应加盖隔音罩或与生态屋保持相应的距离。由粗过滤器、精过滤器对涧流水进行两级过滤,过滤介质采用板式结构,本实施例的粗过滤介质(44)采用纤维过滤板,精过滤介质(46)采用活性碳盒。经过两级过滤的涧流水流入一次调水池(47), —次调水池中有凉水源(57)通入,在凉水源输送管道中串接电磁阀B(58),设在精过滤器中的初温传感器(52)将获取的水温信息传输给微机,微机利用PID程序控制电磁阀B的启闭,进而控制凉水源进入一次调水池的数量,进入的凉水源与涧流水混合,以此使一次调水池中的水温接近设置温度。一次调水池中设置混水叶轮(48),其目的是让进入的凉水源与涧流水充分混合,便于一调温度传感器(53)感知真实的水温。经过一次调温的涧流水流入二次调水池(49),二次调水池中有冷水源(59)通入,在冷水源输送管道中串接电磁阀C(60),设在一次调水池中的一调温度传感器(53)将获取的水温信息传输给微机,微机利用PID程序控制电磁阀C的启闭,进而控制冷水源进入二次调水池的数量,进入的冷水源与涧流水混合,以此使二次调水池中的水温精确地达到设置温度。二次调水池中设置增氧轮(50)对涧流水实施增氧,同时,增氧轮还可以起到继续混水的作用。在二次调水池的下游,涧流水在线流过消毒箱(55),本实施例采用紫外线对涧流水进行消毒。水处理系统的末端是供水管,供水管串接电磁阀A后与所有的注水龙头(21)各个连通。注水龙头的端面悬空设置,以所供涧流水冲砸卵石,发出水响,如将注水龙头的端面没入涧流水中,则需打开水响器节流阀(61),使用水响器(19)发出流水声。
在二次调水池中设置二调温度传感器(54)是为了控制电磁阀A(56)的启闭,如果二次调水池中涧流水的温度仍然没有达到设定值,电磁阀A将被控制为关闭状态,供水管停止供水。如果电磁阀A被控制为关闭状态,水处理系统中的涧流水面将持续上升,当涧流水面上升至液位计(51)所在高度时,管道泵(42)亦被控制为关闭状态。此时应发出声音和信号警报。将溪流涧、水位器、水处理系统顺序连接成循环系统,在管道泵推动下,涧流水在循环系统中循环,循环方向是自水处理系统流向溪流涧再流向水位器再流回水处理系统。如图I、图2、图3所示,所述的生态屋(5)是一个宽体日光温室,生态屋要有最大化的采光面积,首先要满足常绿植物光合作用的需要,采光面(2)全部用透光材料(3)覆盖,本实施例采用的透光材料为聚碳酸酯双层中空扳。生态屋的屋墙(7)用红 砖砌筑而成,北、东、西三面墙体的厚度至少37公分。后坡面(I)用至少10公分厚的聚苯乙烯复合板覆盖。北面屋墙靠近屋顶部位设置多个后窗(4),在采光面靠近地面部位设置多个前窗(25),后窗与前窗的总面积应能达到后窗与前窗全部开启后,在2 3级风力的作用下最多45分钟完全更换一次屋内空气。在生态屋的空余地面上建筑多个稚鲵池(24),稚鲵池相邻部位附有植被床(23),稚鲵处于卵黄囊营养时期,其生命机制非常脆弱,将稚鲵池与溪流涧同处一屋便于短距离转移稚鲵,稚鲵不会因环境差异经受应激刺激。本发明利用大鲵养殖设施养殖大鲵的方法按步骤详述如下。步骤(a),如图3所示,在向溪流涧内放养大鲵之前,必须在植被床中栽培常绿植物(35),使之成为人工植物群落,植物群落形成与否以所栽培的植株成活为准。在野生环境里,大鲵生活在浅而洁净的流水中,很容易遭到猛禽的袭击,选择茂密的植物群落共生已成为大鲵的习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常绿植物选择亚热带雨林植物,乔木和灌木以棕榈、鱼尾葵、芭蕉、大叶榕等为主;藤本、耐荫植物以龟背竹、绿萝、竹芋等为主;土壤表面用蕨类植物郁闭;露出涧流水面的卵石接种苔藓;涧流水面上放养一些凤眼莲;常绿植物布成立体格局后,对灌木和藤本植物做整枝处理,以其枝叶遮挡觅食场和幼鲵池各自面积的二分之一以上。步骤(b),将溪流涧、水位器、水处理系统以及筑窝沙、卵石等浸泡、消毒、清洗。在大鲵养殖设施的建造中,各种原料、辅料会带入酸、碱性物质,例如混凝土固化后仍能析出碳酸钙,泵、阀可带入矿物油脂等等,这些酸、碱性物质可影响大鲵的正常生命活动,必须给以清除,用清水对全系统浸泡45天以上,每五天更换一次清水,然后用高锰酸钾或福尔马林杀菌,尔后反复清洗多次,最后致涧流水的PH值稳定在6. 5 7. 5之间,且水中无大量菌株。步骤(C),根据下式计算出h值。h = Wh3Hi4式中hr筑窝沙高度,本实施例为10厘米。h2-筑窝沙上平面至涧流水面的高度,h2值根据不同年龄的大鲵对涧流水深度的不同要求而定,本实施例为25厘米。h3-克服溪流涧、排净管、出水管、软管、泄水口中水流内阻所需的水位差高度,本实施例为2厘米。
h4-克服涧流水运动粘度所需的水位差高度,本实施例为I厘米。将实施例值代入式中h = 10+25-2-1 = 32 (cm)步骤(d),将溪流涧底平面设为±0,用驱动机构将泄水口置于32厘米高度上。步骤(e),以地下水作凉水源,以制冷冰凌水作冷水源。在中国的北纬30至43度区域内建造具有日光温室性能的生态屋(华南地区无需建造生态屋),其屋内的环境温度同比始终高于大鲵的适生水温,涧流水的温度呈升高态势,因此,对涧流水的调温始终是单向降温,同时,在上述区域内,距地表30米以下的地下水温度均在4 9°C之间,用地下水作凉水源对涧流水进行调温,可基本达到大鲵的适生水温;在个别季节中,例如大鲵的休眠期,如水温降不到3 5°C,则需注入少量的制冷冰凌水即可解决。
步骤(f),启动水处理系统,以大鲵在不同季节所需的水温为设定值;令微机用PID程序调控涧流水达到设定温度。步骤(g),在周年不同季节中,涧流水的温度范围为3 25°C。所述3 25°C是周年温度范围,并非即时温度范围,本实施例叙述其中一种调温方法于11月初开始降低涧流水温度,在水处理系统中改变设定值,每天降低rc,待涧流水温度降至s°c时保持该温度15天,15天后继续降低涧流水温度,仍然每天降低rc,待涧流水温度降至3°C时保持该温度至来年;来年2月中旬开始提温,在水处理系统中改变设定值,每3天提高IV,待涧流水温度升至10°c时保持该温度7 10天,尔后继续提温,每2天提高rc;待涧流水温度升至16°c时,加快提温速度,每天提高rc,直至涧流水温度达到23°C。步骤(h),全线启动水处理系统,令涧流水持续、平均注入各溪流涧,当涧流水面
(18)达到35公分高度后泄水口开始泄水,涧流水在溪流涧内持续流动,调控注水龙头,将涧流水的流速控制在20厘米/分钟,所述涧流水的流速以通道为测量区进行测量。步骤⑴,向溪流涧内投放鲵苗。步骤(j),对大鲵进行饲养管理。如果利用大鲵养殖设施养殖种鲵,还有步骤详述如下步骤(k),向每条溪流涧内投放一尾种鲵进行饲养。养殖种鲵与养殖商品鲵最大的不同在于养殖种鲷为一涧一尾,养殖商品鲷为一涧多尾。步骤(I),待某尾种鲵进入发情期后,选择另一尾进入发情期的异性种鲵合并在一条溪流涧内组成一对亲鲵,一般是将雄鲵移入雌鲵所在的溪流涧。步骤(m),在雌鲵产卵期间、雄鲵排精之前将软管切换至短路管,在大鲵排精期间,没有流动但有坡动的水体对鲵卵受精最有益处,当软管切换至短路管后,涧流水自栖息洞与通道结合部短路流出,栖息洞内的涧流水呈现没有流动但有坡动的状态。步骤(n),在雌鲵产完卵、雄鲵最后一次排精12个小时后将软管切换回出水管,同时将雌鲵移出该溪流涧,在野生环境中,雄鲵排精后雌鲵便自主离开,孵化期间全部由雄鲵护卵;步骤(O),待鲵卵全部孵化为稚鲵时,将雄鲵移回原溪流涧。此举为防止雄鲵吃掉稚鲵。步骤(P),将稚鲵分批移到稚鲵池中饲养。步骤(q),将雌鲵移回该溪流涧继续饲养。
权利要求
1.一种大鲷养殖设施,包括栖息洞、涧流水、植被床,其特征在于,生态屋(5)中建筑至少一条溪流涧(6);溪流涧由栖息洞(8)、通道(14)、觅食场(20)三部分一体组成,栖息洞、觅食场位于溪流涧的各一端;溪流涧的栖息洞一端有出水管(32),出水管通出洞外后连接水位器(33);溪流涧的觅食场一端有注水龙头(21),注水龙头向溪流涧注入来自水处理系统(62)的涧流水(17);在溪流涧周围布满植被床(23)。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大鲵养殖设施,其特征在于,栖息洞、觅食场与通道相向的各一方呈扩大状态,栖息洞的径向最小尺寸为大鲵即时体长的I. I倍,觅食场的径向最小尺寸为大鲵即时体长的I. 6倍,通道的最小宽度为大鲵即时体宽的I. 5倍;通道的一个横截面上安装石质洞卡(15),洞卡的底部割除一部分形成洞口(16),洞口的最小宽度为大鲷即时体宽的I. 2倍;栖息洞的顶部有洞顶盖(9)扣严,洞顶盖上预留人孔(10),人孔顶部有人孔盖(13)扣严,人孔盖上预留观察孔(12),观察孔顶部有观察孔盖(11)扣严,其中人孔盖和观察孔盖可以开启。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大鲵养殖设施,其特征在于,溪流涧的基体(29)用钢筋混凝土一体浇灌而成,或用砖、石一体砌筑而成;基体的内表面用瓷砖或平滑的石板粘贴为涧内装(27);在通道底部避开洞卡的部位设置拦沙墩(28),拦沙墩的栖息洞一侧直至栖息洞布设筑窝沙(26),拦沙墩的觅食场一侧直至觅食场布设卵石(31);在觅食场内高于卵石15至25公分处水平设置至少一块掩藏石(30),掩藏石的最小长度相当于大鲵即时体长的三分之一,最小宽度相当于大鲵的即时体宽;在觅食场的上沿任一部位设置水响器(19)。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大鲵养殖设施,其特征在于,出水管(32)以水平状态预埋在溪流涧位于栖息洞一端的基体中,其洞内的端口整体高于筑窝沙上平面,通出洞外后垂向沿伸直至低于涧内装底平面;在出水管的下方水平设置排净管(36),排净管在洞内的端口紧贴涧内装底平面,排净管通出洞外后与出水管垂向段汇通;在栖息洞与通道的结合部水平设置短路管(34);短路管与出水管同径且等高。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大鲵养殖设施,其特征在于,水位器(33)由软管(37)、泄水口(39)、驱动机构(38)、集水箱(40)组成;软管的先端与出水管(32)连接,另一端与泄水口连接,完成连接后,由溪流涧、出水管、软管、泄水口组成一个连通器;软管的先端可以切换至短路管,当完成切换后,由溪流涧、短路管、软管、泄水口组成一个连通器;泄水口安装在驱动机构(38)上,驱动机构可以驱动泄水口改变所在高度;泄水口将溢出的涧流水泄入集水箱(40)中,集水箱接近上沿的部位有溢流道(41)。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大鲵养殖设施,其特征在于,水处理系统¢2)由管道泵(42)、粗过滤器(43)、精过滤器(45)、一次调水池(47)、二次调水池(49)、消毒箱(55)、供水管(22)顺序连接而成;管道泵处于水处理系统的先端并汲取集水箱(40)中的涧流水;粗过滤器中设有粗过滤介质(44);精过滤器中设有精过滤介质(46),其出口部位有初温传感器(52);—次调水池中设有混水叶轮(48),其出口部位有一调温度传感器(53) ;二次调水池中设有增氧轮(50),其出口部位有二调温度传感器(54),凉水源(57)通过电磁阀B(58)注入一次调水池;冷水源(59)通过电磁阀以60)注入二次调水池;二次调水池上部有液位计(51);消毒箱内设置紫外光辐射管;水处理系统¢2)的末端是供水管(22),供水管与所有的注水龙头(21)各个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大鲵养殖设施,其特征在于,将溪流涧(6)、水位器(33)、水处理系统¢2)顺序连接成循环系统,在管道泵(42)推动下,涧流水(17)在循环系统中循环,循环方向是自水处理系统流向溪流涧再流向水位器再流回水处理系统。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大鲵养殖设施,其特征在于,生态屋(5)由屋墙(7)自北、东、西三面围拢,后坡面(I)和采光面(2)组成屋顶,后坡面朝向北,采光面朝向南,采光面全部用透光材料(3)覆盖;在北面屋墙靠近屋顶部位设置多个后窗(4),在采光面靠近地面部位设置多个前窗(25);在生态屋的空余地面上建筑多个稚鲵池(24),稚鲵池相邻部位附有植被床(23)。
9.一种利用权利要求I至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大鲵养殖设施养殖大鲵的方法,包括步骤 (a)在植被床(23)中栽植常绿植物(35),所栽植的常绿植物中乔木、灌木、藤本、草本、喜阳植物、耐荫植物搭配成立体格局,觅食场(20)和幼鲵池(24)各自的面积至少有二分之一能够被常绿植物的枝叶遮挡; (b)将溪流涧、水位器、水处理系统、筑窝沙、卵石给以消毒、清洗,致涧流水的PH值保持在6. 5 7. 5之间; (c)根据下式计算出h值, h = H^h2-h3—h4 式中A1-筑窝沙高度, h2-筑窝沙上平面至涧流水面(18)的高度, h3-克服溪流涧、水位器内阻所需的水位差高度, h4-克服涧流水运动粘度所需的水位差高度; (d)以溪流涧底平面为±0,驱动泄水口(39)置于h值高度上; (e)用地下水作凉水源,用制冷冰凌水作冷水源; (f)在PID程序中设定大鲵在相应季节所需的涧流水温度;令微机执行下列程序依照初温传感器(52)获取的水温信息控制电磁阀B(58)的启闭,依照一调温度传感器(53)获取的水温信息控制电磁阀C(60)的启闭,进而以凉水源(57)和冷水源(59)的注入量调控涧流水(17)温度达到设定值; (g)在周年不同季节中,涧流水的温度范围为3 25°C; (h)全线启动水处理系统,将涧流水持续、平均注入各溪流涧;当涧流水面(18)达到h+h3+h4高度后泄水口(39)开始泄水,涧流水在溪流涧内持续流动;调控注水龙头(21)的流量,将涧流水的流速控制在10 60厘米/分钟,所述涧流水的流速以通道(14)为测量区进行测量。
(i)向溪流涧内投放鲵苗; (j)对大鲵进行饲养管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利用大鲵养殖设施养殖种鲵,还包括步骤 (k)向每条溪流涧内投放一尾种鲵进行饲养; (I)待某尾种鲵进入发情期后,选择另一尾进入发情期的异性种鲵合并在一条溪流涧内组成一对亲鲵; (m)在雌鲵产卵期间、雄鲵排精之前将软管切换至短路管;(n)在雌鲵产完卵、雄鲵最后一次排精12个小时后将软管切换至出水管,同时将雌鲵移出该溪流涧; (0)待鲵 卵全部孵化为稚鲵后,将雄鲵移出该溪流涧; (P)将稚鲵分批移到稚鲵池中饲养; (q)将雌、雄鲵移回原溪流涧继续饲养。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鲵养殖设施和利用该设施养殖大鲵的方法。本发明的设施和方法用于养殖隐鳃鲵科动物大鲵,尤其适合养殖种用大鲵,还可以用于其它两栖动物和特种鱼类的养殖。本发明的目的是提高大鲵的繁育率,克服已有技术受地域地貌限制的不足。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在生态屋中建造多条溪流涧,溪流涧由栖息洞、通道、觅食场组成。溪流涧内有涧流水,涧流水的水温、水深、流速、清洁度全部由水处理系统自动控制;溪流涧周围布满植被床,植被床内立体栽植亚热带雨林植物;大鲵生活在完美的仿生态环境中,种鲵的繁育率和商品鲵的产量大幅度提高;本技术的实施不受地域地貌的限制,在可以建造人工设施和能够汲取地下水的场合均可实施。
文档编号A01K67/02GK102771438SQ20111011820
公开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9日
发明者孙金根 申请人:孙继华, 孙金根
文档序号 :
【 116291 】
技术研发人员:孙金根
技术所有人:孙继华,孙金根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技术研发人员:孙金根
技术所有人:孙继华,孙金根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