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麦子育苗装置

本技术涉及麦子育苗,具体为一种麦子育苗装置。
背景技术:
1、小麦属于禾本科的小麦属,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的农作物之一,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分布最广、面积最大、总产最高、贸易额最多、营养价值最高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中,麦子育苗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2、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218649420u中公开一种育苗板及育苗装置。旨在解决现有育苗装置通风效果差,导致种苗根系腐烂,影响种苗质量的问题。育苗板包括:第一板体,其上配置有内凹的多个成排成列设置的育苗孔:其中,相邻所述的育苗孔之间形成有通气结构,所述通气结构位于所述育苗孔的底部区域。所述育苗底板包括:第二板体,其上配置有通过隔板分割的具有水平高位的育苗区域和水平低位的排水区域:所述育苗板连接于所述育苗区域。通过在育苗板上的相邻育苗孔的底部区域设置有通气结构,并且将育苗板固定在具有水平高位的育苗区域上,不仅增加种苗底部的通风性,并且避免了灌溉水停留在种苗底部造成种苗腐烂的问题,但是该装置育苗占地空间稍大,不能够有效利用生产场地,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麦子育苗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麦子育苗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麦子育苗装置,包括主体机构、放置机构和封装机构,所述放置机构固定设置在主体机构的内部,所述封装机构固定设置在主体机构上,所述主体机构包括育苗箱、底座、支架、滑轮、框架、侧透明窗、顶部透明窗、育苗间和滑槽,所述底座固定设置在育苗箱的底部,所述支架固定设置在底座的底部,所述滑轮固定设置在支架上,所述框架固定设置在育苗箱的两侧,所述侧透明窗固定设置在框架的内部,所述顶部透明窗固定设置在育苗箱的顶部,所述育苗间开设在育苗箱的内部,所述滑槽开设在育苗箱的内部。
4、优选的,所述放置机构包括育苗盘、固定块、把手、育苗槽、灯座和照明灯,所述育苗盘活动设置在滑槽上。
5、通过上述方案,通过设置育苗盘有利于放置麦子幼苗。
6、优选的,所述固定块固定设置在育苗盘上,所述把手固定设置在固定块上,所述育苗槽开设在育苗盘的内部。
7、通过上述方案,通过设置把手,方便安装和取出育苗盘。
8、优选的,所述灯座固定设置在育苗盘的底部,所述照明灯固定设置在灯座的底部。
9、通过上述方案,通过设置照明灯能够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为麦子幼苗提供光照,使得幼苗成长。
10、优选的,所述封装机构包括上固定架、轴承、滚轮、下固定架、收卷轮和透明薄膜,所述上固定架固定设置在育苗箱的顶部,所述轴承固定设置在上固定架的顶部。
11、通过上述方案,通过设置轴承使得滚轮能够进行转动。
12、优选地,所述滚轮活动设置在轴承上,所述下固定架固定设置在育苗箱的底部,所述收卷轮活动设置在下固定架上,所述透明薄膜盘卷在滚轮上,所述透明薄膜另一端卷绕在收卷轮上。
13、通过上述方案,通过设置透明薄膜使得装置能够进行适当封装保证幼苗生长。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1. 该一种麦子育苗装置,在使用前,首先推动装置移动,装置在支架、滑轮的组合作用下移动到合适的位置,然后将育苗盘内的育苗槽放上泥土和小麦幼苗,再通过滑槽放置在育苗箱内,由于采用的是多层结构,相比较传统田地育苗,使得装置的育苗数量大幅度地提高,并减少了育苗占地;
16、2. 该一种麦子育苗装置,在育苗过程中,可以通过拉动滚轮上的透明薄膜使得透明薄膜覆盖住育苗间防止外界对其进行干扰,通过侧透明窗和顶部透明窗提供主要的照明,通过照明灯提供次要的照明,通过上述设计使得装置的育苗效率大幅度地提高。
技术特征:
1.一种麦子育苗装置,包括主体机构(1)、放置机构(2)和封装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机构(2)固定设置在主体机构(1)的内部,所述封装机构(3)固定设置在主体机构(1)上,所述主体机构(1)包括育苗箱(101)、底座(102)、支架(103)、滑轮(104)、框架(105)、侧透明窗(106)、顶部透明窗(107)、育苗间(108)和滑槽(109),所述底座(102)固定设置在育苗箱(101)的底部,所述支架(103)固定设置在底座(102)的底部,所述滑轮(104)固定设置在支架(103)上,所述框架(105)固定设置在育苗箱(101)的两侧,所述侧透明窗(106)固定设置在框架(105)的内部,所述顶部透明窗(107)固定设置在育苗箱(101)的顶部,所述育苗间(108)开设在育苗箱(101)的内部,所述滑槽(109)开设在育苗箱(101)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麦子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机构(2)包括育苗盘(201)、固定块(202)、把手(203)、育苗槽(204)、灯座(205)和照明灯(206),所述育苗盘(201)活动设置在滑槽(109)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麦子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202)固定设置在育苗盘(201)上,所述把手(203)固定设置在固定块(202)上,所述育苗槽(204)开设在育苗盘(201)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麦子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座(205)固定设置在育苗盘(201)的底部,所述照明灯(206)固定设置在灯座(205)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麦子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机构(3)包括上固定架(301)、轴承(302)、滚轮(303)、下固定架(304)、收卷轮(305)和透明薄膜(306),所述上固定架(301)固定设置在育苗箱(101)的顶部,所述轴承(302)固定设置在上固定架(301)的顶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麦子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303)活动设置在轴承(302)上,所述下固定架(304)固定设置在育苗箱(101)的底部,所述收卷轮(305)活动设置在下固定架(304)上,所述透明薄膜(306)盘卷在滚轮(303)上,所述透明薄膜(306)另一端卷绕在收卷轮(305)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麦子育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麦子育苗装置,包括主体机构、放置机构和封装机构,所述放置机构固定设置在主体机构的内部,所述封装机构固定设置在主体机构上,所述主体机构包括育苗箱、底座、支架、滑轮、框架、侧透明窗、顶部透明窗、育苗间和滑槽,所述底座固定设置在育苗箱的底部,所述支架固定设置在底座的底部,所述滑轮固定设置在支架上。该一种麦子育苗装置,在使用前,首先推动装置移动,装置在支架、滑轮的组合作用下移动到合适的位置,然后将育苗盘内的育苗槽放上泥土和小麦幼苗,再通过滑槽放置在育苗箱内,由于采用的是多层结构,相比较传统田地育苗,使得装置的育苗数量大幅度地提高,并减少了育苗占地。
技术研发人员:张珂,杨子光,霍红,曾波,孙军伟,赵石磊,王胤,张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洛阳市农林科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31221
技术公布日:2024/9/2
技术研发人员:张珂,杨子光,霍红,曾波,孙军伟,赵石磊,王胤,张洁
技术所有人:洛阳市农林科学院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