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箱包用的内嵌式硬质置物盒的制作方法
[0043]所述置物盒翻盖3内端面下端端部处与所述置物盒盒体2下端壁的内壁外端端部处形成绞接连接。
[0044]所述置物盒翻盖3内端面上端部的左、右端部处分别所设的左、右定位片37、38与所述置物盒盒体2外端开口处的左、右内壁上分别所设的左、右台肩处还分别所设的左、右定位缺口 24、25形成配合联接。
[0045]所述置物盒翻盖3内端面上端端部的左、右端部处分别所设的左、右定位柱35、36与所述置物盒盒体2上端壁为外端面中部突起的空腔体的上端面上左、右端部处分别所设的左、右定位孔22、23形成插接联接。
[0046]所述置物盒翻盖3内端面上端端部的中部处所设的呈“V”字形状的弹性卡扣32与所述置物盒盒体2上端壁为外端面中部突起的空腔体的上端面上中部处所设的卡扣孔21形成插接联接。
[0047]所述置物盒翻盖3上端边的中部处向外所延伸的呈弧形状的置物盒翻盖手柄31与所述置物盒盒体2外端开口处所延伸的向外折弯形成的翻边27的上端边内侧处所设的呈弧形状的置物盒翻盖手柄座28相配合。
[0048]所述置物盒盒体2外端开口处所延伸的向外折弯形成的翻边27的下端面上所分布的向下延伸的接插柱271与所述置物盒内框I上端面上所分布的接插孔12的下端面处向下延伸的呈筒体形状的接插座13形成嵌接联接,并由螺钉穿过呈筒体形状的接插座13底面的中央处所设的螺钉孔131与所述置物盒盒体2外端开口处所延伸的向外折弯形成的翻边27的下端面上所分布的向下延伸的接插柱271形成螺纹联接。
[0049]实施例二
[0050]参见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和图9,该实用新型的旅行箱包用的内嵌式硬质置物盒包含硬质置物盒。
[0051]所述硬质置物盒由置物盒内框1、置物盒盒体2及置物盒翻盖3所形成。
[0052]所述置物盒内框I呈长方形状,所述置物盒内框I上框边的下端部处设有一呈弧形状的缺口 11,所述置物盒内框I上端面上分布有下端面处分别向下延伸有呈筒体形状的接插座13的接插孔12,所述置物盒内框I上端面上所分布的接插孔12的下端面处所分别向下延伸的呈筒体形状的接插座13底面的中央处设有一螺钉孔131。
[0053]所述置物盒盒体2呈长方形状,且为外端开口,所述置物盒盒体2上端壁为外端面中部突起的空腔体,所述置物盒盒体2上端壁为外端面中部突起的空腔体的上端面上中部处设有一^^扣孔21,左、右端部处分别设有左、右定位孔22、23,所述置物盒盒体2外端开口处的左、右内壁上分别设有左、右台肩,所述置物盒盒体2外端开口处的左、右内壁上分别所设的左、右台肩处还分别设有左、右定位缺口 24、25,所述置物盒盒体2上端壁为外端面中部突起的空腔体的外端面上的左端部处设有一锁定片孔26,所述置物盒盒体2外端开口处还延伸有向外折弯形成的翻边27,所述置物盒盒体2外端开口处所延伸的向外折弯形成的翻边27的上端边内侧处设有一呈弧形状的置物盒翻盖手柄座28,所述置物盒盒体2外端开口处所延伸的向外折弯形成的翻边27的下端面上分布有向下延伸的接插柱271,所述置物盒盒体2上端壁为外端面中部突起的空腔体的外端面上的左端端部处设有中间存有间距的带内螺纹的左、右螺钉孔29、210,所述中间存有间距的带内螺纹的左、右螺钉孔29、210处设有一中部带横向长腰圆形状孔211的且外端部处还设有一手推柄212的锁定片213,所述锁定片213由左、右螺栓214、215分别穿过其上的横向长腰圆形状孔211处与所述置物盒盒体2上端壁为外端面中部突起的空腔体的外端面上的左端端部处所设的中间存有间距的带内螺纹的左、右螺钉孔29、210形成螺纹联接,且所述锁定片213上的横向长腰圆形状孔211处与左、右螺栓214、215形成滑动联接,所述锁定片213内端与所述置物盒盒体2上端壁为外端面中部突起的空腔体的外端面上的左端部处所设的锁定片孔26相对,所述置物盒盒体2下端壁的内壁上的左、右端部处分别设有外端面上带呈长方形状的左、右盲孔216、217的左、右立柱。
[0054]所述置物盒翻盖3呈长方形状,所述置物盒翻盖3上端边的中部处向外延伸有一呈弧形状的置物盒翻盖手柄31,所述置物盒翻盖3内端面上端端部的中部处设有一呈“V”字形状的弹性卡扣32,所述置物盒翻盖3内端面上端端部的左、右端部处分别设有左、右定位柱35、36,所述置物盒翻盖3内端面上端部的左、右端部处分别设有左、右定位片37、38,所述置物盒翻盖3内端面下端端部的左、右端部处分别设有与所述置物盒盒体2下端壁的内壁上的左、右端部处分别所设的左、右立柱外端面上的呈长方形状的左、右盲孔216、217相对的左、右限位柱33、34,所述置物盒翻盖3内端面下端端部的左、右端部处分别所设的左、右限位柱33、34且插入在所述置物盒盒体2下端壁的内壁上的左、右端部处分别所设的左、右立柱外端面上的呈长方形状的左、右盲孔216、217内。
[0055]所述置物盒翻盖3内端面下端端部的左、右端部处分别所设的左、右限位柱33、34的宽度W均小于所述置物盒盒体2下端壁的内壁上的左、右端部处分别所设的左、右立柱外端面上的呈长方形状的左、右盲孔216、217的宽度W,所述置物盒翻盖3内端面下端端部的左、右端部处分别所设的左、右限位柱33、34的长度L且均大于所述置物盒盒体2下端壁的内壁上的左、右端部处分别所设的左、右立柱外端面上的呈长方形状的左、右盲孔216、217的高度H。
[0056]所述置物盒翻盖3内端面下端端部处与所述置物盒盒体2下端壁的内壁外端端部处形成绞接连接。
[0057]所述置物盒翻盖3内端面上端部的左、右端部处分别所设的左、右定位片37、38与所述置物盒盒体2外端开口处的左、右内壁上分别所设的左、右台肩处还分别所设的左、右定位缺口 24、25形成配合联接。
[0058]所述置物盒翻盖3内端面上端端部的左、右端部处分别所设的左、右定位柱35、36与所述置物盒盒体2上端壁为外端面中部突起的空腔体的上端面上左、右端部处分别所设的左、右定位孔22、23形成插接联接。
[0059]所述置物盒翻盖3内端面上端端部的中部处所设的呈“V”字形状的弹性卡扣32与所述置物盒盒体2上端壁为外端面中部突起的空腔体的上端面上中部处所设的卡扣孔21形成插接联接。
[0060]所述置物盒翻盖3上端边的中部处向外所延伸的呈弧形状的置物盒翻盖手柄31与所述置物盒盒体2外端开口处所延伸的向外折弯形成的翻边27的上端边内侧处所设的呈弧形状的置物盒翻盖手柄座28相配合。
[0061]所述置物盒盒体2外端开口处所延伸的向外折弯形成的翻边27的下端面上所分布的向下延伸的接插柱271与所述置物盒内框I上端面上所分布的接插孔12的下端面处向下延伸的呈筒体形状的接插座13形成嵌接联接,并由螺钉穿过呈筒体形状
文档序号 :
【 9030219 】
技术研发人员:陈颖
技术所有人:上海签成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技术研发人员:陈颖
技术所有人:上海签成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