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风湿痹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0001]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治疗风湿痹的中药。
[0002]【背景技术】:风湿痹属于常见病症,风湿痹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入侵,闭阻经络关节,气血运行不畅,以全身关节呈游走性红、肿、重着、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对于风湿痹应该及时治疗,但是往往西药的治疗疗效差,副作用大,治疗效果不明显。
[0003]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效果好、有效率高、对人体无毒副作用的治疗风湿痹的中药。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根据中医药理论,利用中药独特药性,采用麻黄、甘草、淫羊藿、羌活、千年健按照一定的配伍要求,经过加工制成。
[0005]制备本发明中药由下述原药制成:麻黄l-2g、甘草l-3g、淫羊藿5_8g、宪活5_8g、千年健5-8g。
[0006]本发明中药原料药的最佳重量份为:麻黄lg、甘草lg、淫羊藿5g、羌活6g、千年健7g。
[0007]本发明中药的药理作用如下:
[0008]麻黄:辛、微苦,温。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临床用于风寒表实证。
[0009]甘草:甘,平。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临床用于心气不足的心动悸,脉结代,与脾气虚弱的倦怠乏力,食少便溏等,用于痰多咳嗽,用于脘腹及四肢挛急作痛。
[0010]淫羊藿:辛、甘,温。温肾壮阳,强筋骨,祛风湿。临床用于肾阳虚的阳瘘,不孕及尿频等证,肝肾不足的筋骨痹痛,风湿拘挛麻木等证。
[0011]羌活:辛苦温。发散风寒,胜湿止痛。临床用于外感风寒表证,风寒湿痹证。
[0012]千年健:苦辛温。祛风湿,强筋骨,止痹痛。临床用于风湿痹痛,筋骨无力。
[0013]风湿痹应该首先需找病因,对症下药。本发明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对风湿痹症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0014]本发明中药于2012至2015年临床观察风湿痹症50例患者,临床报告如下:
[0015]1、一般资料
[0016]50例患者中,年龄26-65岁,病程多在半年到10年,平均年龄36岁。
[0017]2、诊断标准
[0018]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的诊断依据进行临床诊断:
[0019]以四肢大关节走窜疼痛为主,伴重着、酸楚、麻木、关节屈伸不利。多有恶寒、发热等症。病前多有咽痛乳蛾史,或涉水淋雨、久居湿地史。
[0020]部分患者可有低热,四肢环形红斑,或结节性红斑。
[0021]常可心脏受累。
[0022]血沉增快,抗链球菌素“O”大于500单位。
[0023]证候分类:
[0024]行痹(风邪偏胜):肢体关节肌肉疼痛,游走不定,屈伸不利,或见恶风发热等。舌苔薄白,脉浮。
[0025]痛痹(寒邪偏胜):肢体关节疼痛较剧,遇寒加重,得热痛减,昼轻夜重,关节不能屈伸,痛处不红,触之不热。苔白滑,脉弦紧。
[0026]着痹(湿邪偏胜):肢体关节重着酸痛,痛处固定,下肢为甚,或有肿胀,肌肤麻木,天气阴雨加重。舌苔白腻,脉濡缓。
[0027]热痹(热邪偏胜):起病急骤,关节疼痛,局部红肿灼热,痛不可触,屈伸不利,得冷稍舒。多有发热恶风,多汗,心烦口渴。舌红苔黄,脉滑数。
[0028]虚痹(气血两虚):病程日久,反复不愈,关节疼痛,时轻时重。面黄无华,心悸自汗,头晕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濡。
[0029]3、治疗方法
[0030]3.1处方:麻黄lg、甘草lg、淫羊藿5g、宪活6g、千年健7g。
[0031]3.2制备以及使用方法:上述药物按常规工艺研磨成粉末,涂敷于经常疼痛处,每日一次,6天为一个疗程。
[0032]4、治疗结果:
[0033]治疗评定标准,根据国家中医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判定:
[0034]治愈:症状消失,关节活动正常,实验室检查正常。
[0035]好转:症状明显好转,实验室检查有改善。
[0036]未治愈: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无进步。
[0037]结果:50例患者中,痊愈39例(78%),好转10例(20%),未愈I例(2%),总有效率98 %。
[0038]典型病例
[0039]1、王某,男,27岁,风湿痹多年。使用本发明中药2个疗程,有好转,继续使用3个疗程治愈,随访I年,未再犯。
[0040]2、王某,女,31岁,风湿痹8年。使用本发明中药3个疗程,有好转,继续使用3个疗程治愈,随访I年,未再犯。
【具体实施方式】
:
[0041]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下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对本发明没有限制。
[0042]实施例,一种治疗风湿痹的中药,是由麻黄lg、甘草lg、淫羊藿5g、宪活6g、千年健7g制成。
【主权项】
1.一种治疗风湿痹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原药制成:麻黄l-2g、甘草l_3g、淫羊藿5-8g、羌活5-8g、千年健5-8g。
【专利摘要】一种治疗风湿痹的中药,该中药是由麻黄、甘草、淫羊藿、羌活、千年健制成。临床可以用于治疗风湿痹。
【IPC分类】A61P29-00, A61K36-888
【公开号】CN104857207
【申请号】CN201510252391
【发明人】朱铁海
【申请人】朱铁海
【公开日】2015年8月26日
【申请日】2015年5月12日
文档序号 :
【 8534289 】
技术研发人员:朱铁海
技术所有人:朱铁海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技术研发人员:朱铁海
技术所有人:朱铁海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