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感发烧驱风清热制剂及制备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实验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保护范围不限于此。
[0019]本发明所用主要中药原料的药理如下:
了哥王:基原:为瑞香科植物了哥王的茎叶。性味:苦辛,寒。有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止痛。治瘰疬,痈肿,风湿痛,百日咳,跌打损伤。
[0020]南沙参:基原:为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杏叶沙参或其他几种同属植物的根。化学成份:轮叶沙参的根中含三萜皂甙和淀粉。性味:甘微苦,凉。归经:入肺、肝经。功能主治:养阴清肺,祛痰止咳。治肺热燥咳,虚痨久咳,阴伤咽干喉痛。
[0021]甘草:味甘,性平。有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泻火解毒的功效,用于咽喉肿痛之症。
[0022]胜红蓟:为菊科胜红蓟属植物藿香蓟的全草。成分:全草含黄酮类,生物碱,三萜类化合物,挥发油。地上部分俺有色烯类。药理:对心肌有刺激作用,对平滑肌有抑制作用,有抗炎镇痛的作用,有抗菌的作用。药性:微苦,辛,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血,止痛。
[0023]穿心莲:基原:为爵床科植物穿心莲的全草或叶。性味:《泉州本草》味苦,性寒,无毒。〃归经:《泉州本草》:〃入心、肺二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治急性菌痢,胃肠炎,感冒,流脑,气管炎,肺炎,百日咳,肺结核,肺脓疡,胆囊炎,高血压,鼻衄,口咽肿痛,疮疖痈肿,水火烫伤,毒蛇咬伤。药理作用:①抗菌作用②抗病毒作用③其他作用。
[0024]地皮消:基原:为爵床科植物喜栎小苞爵床的全草。夏、秋采集,切碎,晒干。性味:《云南中草药》:〃甘淡,平。〃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消肿。治肺炎,扁桃体炎,腮腺炎,瘰疬,脓肿疮毒,骨折,创伤感染。
[0025]莨菪叶:基原:为茄科植物莨菪的叶片。性味:味苦;性寒;大毒。功能主治:镇痛;解痉。主脘腹疼痛;牙痛;咳嗽气喘。
[0026]白如:基原:为萝摩科植物柳叶白如或完花叶白如的根及根莖。8月挖根,或拔起全株,割去地上部分,洗净,晒干。性味:辛甘,微温。归经:入肺经。功能主治:泻肺降气,下痰止嗽。治肺实喘满,咳嗽,多痰,胃脘疼痛。
[0027]葛根:性味:甘、辛,凉。归经:归脾、胃经。功效:解肌退热,生津,透瘆,升阳止泻。主治: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口渴,消渴,麻瘆不透,热痢,泄泻;高血压颈项强痛。
[0028]白芷:基原:为伞形科植物兴安白芷、川白芷、杭白芷或云南牛防风的根。味辛,性温。为解表,祛风药。有祛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的功效,用于感冒头疼,鼻塞,鼻渊。
[0029]板蓝根:基原:为十字花科植物菘篮和草大青的根;或爵床科植物马蓝的根茎及根。性味与归经,苦,寒。归心、胃经。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用于温疫时毒,发热咽痛,温毒发斑,痄腮,烂喉丹痧,大头瘟疫,丹毒,痈肿。
[0030]母猪藤根:基原:为葡萄科植物母猪藤的根,夏、秋季挖,晒干或鲜用。性味:辛,凉,有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肺痈,疮
[0031]实施例1外感发烧驱风清热制剂,主要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了哥王10g,南沙参8g,甘草6g,胜红蓟8g,穿心莲8g,地皮消8g,莨菪叶6g,白前9g,葛根16g,白]E 9g,板蓝根10g,母猪藤根Sg。上述外感发烧驱风清热制剂汤剂的制备方法是:
Cl)取南沙参洗净,放入砂锅内,加入米酒没过药材5cm,煮25分钟,趁热过滤,收集滤液;
(2)将浸湿的大米放入炒制容器内,加热至冒烟,放入洗净的了哥王和莨菪叶,轻轻翻炒至大米呈焦黄色,取出、筛去大米;
(3)将白前、葛根、白芷、板蓝根和母猪藤根置于砂锅内,加水没过药材5cm浸泡60分钟,大火加热45分钟后,加入步骤(2)所制药材和剩余药材,转小火煎煮35分钟,趁热过滤,收集滤液;
(4)混合上述步骤所得滤液,加热浓缩至原体积的1/2,灭菌封装得汤剂。
[0032]实施例2外感发烧驱风清热制剂,主要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了哥王16g,南沙参15g,甘草10g,胜红蓟16g,穿心莲15g,地皮消16g,莨菪叶9g,白前15g,葛根25g,白芷15g,板蓝根20g,母猪藤根12g。上述外感发烧驱风清热制剂粉剂的制备方法是:
(O取南沙参洗净,放入砂锅内,加入米酒蒸25分钟,除去外皮,切片晾干;
(2)将浸湿的大米放入炒制容器内,加热至冒烟,放入洗净的了哥王和莨菪叶,轻轻翻炒至大米呈焦黄色,取出、筛去大米; (3)将白前、葛根、白芷、板蓝根和母猪藤根,加米水没过药材,浸泡75分钟,取出切段,喷淋白酒,置于锅内小火炒干、取出;
(4)将剩余药材洗净除杂,烘干后与上述步骤所制药材,共同粉碎过120目筛;封装得粉剂。
[0033]典型病例:xxx,男性,14岁。病史:患者从小身体较弱,每逢气温骤变,便容易感冒发烧,三天前,外出游玩后,咽喉肿痛,吞咽困难,体温升高至39°C,经医院检查,有鼻塞流涕、舌红苔少、手冷无汗的症状,确诊为风邪所致的发热。
[0034]服用本实例所得外感发烧驱风清热制剂粉剂,每次5g,一天三次,温开水冲服,五天为一个疗程。患者服用三天后,体温下降,不适症有所缓解,继续服用一个疗程,病情基本痊愈,体温恢复正常,无其他不适症。
[0035]实施例3外感发烧驱风清热制剂,主要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了哥王12g,南沙参10g,甘草7g,胜红蓟10g,穿心莲10g,地皮消10g,莨菪叶7g,白前llg,葛根18g,白芷llg,板蓝根12g,母猪藤根9g。上述外感发烧驱风清热制剂颗粒剂的制备方法是:
(O取南沙参洗净,放入砂锅内,加入米酒蒸25分钟,除去外皮,切片晾干;
(2)将浸湿的大米放入炒制容器内,加热至冒烟,放入洗净的了哥王和莨菪叶,轻轻翻炒至大米呈焦黄色,取出、筛去大米;
(3)将白前、葛根、白芷、板蓝根和母猪藤根,加米水没过药材,浸泡75分钟,取出切段,喷淋白酒,置于锅内小火炒干、取出;
(4)将剩余药材洗净,与步骤(I)(2) (3)所得药材混合,加入药材重量7.5倍的水煎煮两次,每次持续加热35分钟,趁热过滤,收集滤液;
(5)浓缩步骤(4)所得滤液至清膏,加入辅料淀粉糊和蔗糖,烘干后粉碎过15目筛,封装得颗粒剂。
[0036]典型病例:xxx,女性,24岁。主诉:发热、头晕,精神不振,心烦厌食;病史:患者与朋友一起出游爬山,回来后便出现发热、头晕症状,测量体温达到38.7°C,吃了退烧药有所下降,次日体温又升高,口干心烦、多汗、食欲不振,经医院诊断为外感发热。
[0037]服用本实例所得外感发烧驱风清热制剂颗粒剂,每次5g,一天三次,温开水冲服,五天为一个疗程。患者服用两天后,发烧症状减轻,体温恢复至正常,连续服用一个疗程,身体基本恢复健康,头晕、心烦等不适症基本消失,精神好转。
[0038]实施例4外感发烧驱风清热制剂,主要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了哥王14g,南沙参13g,甘草9g,胜红蓟14g,穿心莲13g,地皮消14g,莨菪叶8g,白前13g,葛根23g,白芷13g,板蓝根18g,母猪藤根Hg。上述外感发烧驱风清热制剂膏剂的制备方法是:
Cl)取南沙参洗净,放入砂锅内,加入米酒没过药材5cm,煮25分钟,趁热过滤,收集滤液;
(2)将浸湿的大米放入炒制容器内,加热至冒烟,放入洗净的了哥王和莨菪叶,轻轻翻炒至大米呈焦黄色,取出、筛去大米;
(3)将白前、葛根、白芷、板蓝根和母猪藤根置于砂锅内,加水没过药材5cm浸泡60分钟,大火加热45分钟后,加入步骤(2)所制药材和剩余药材,转小火煎煮35分钟,趁热过滤,收集滤液;
(4)混合上述步骤所得滤液,减压浓缩至清膏,加入清膏重量0.4倍的炼蜜,搅拌均匀,灭菌封装得膏剂。
[0039]典型病例:XXX,男性,51岁。病史:三天前受天气变化的影响,出现感冒发烧症状,经服用西药后,发烧症状不降反升,体温达到39.rc,使用退烧药便下降,停药即升高,持续四天后,转中医治疗,诊断有口渴、出汗、咽喉痛、脉象浮、舌苔薄黄的症状,属外感发热。
[0040]经中医推荐,服用本实例所得外感发烧驱风清热制剂膏剂,每次两汤勺(约5g),温开水冲服,一天三次,五天为一个疗程,患者服用三天后,体温逐渐下降至正常,未出现反复,连续服用两个疗程,身体的不适症全部消除,痊愈。
[0041]实施例5外感发烧驱风清热制剂,主要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了哥王13g,南沙参11.5g,甘草8g,胜红蓟12g,穿心莲11.5g,地皮消12g,莨菪叶7.5g,白前12g,葛根20.5g,白]E 12g,板蓝根15g,母猪藤根10g。上述外感发烧驱风清热制剂汤剂的制备方法是:
Cl)取南沙参洗净,放入砂锅内,加入米酒没过药材5cm,煮25分钟,趁热过滤,收集滤液;
文档序号 :
【 8211203 】
技术研发人员:马思东
技术所有人:马思东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技术研发人员:马思东
技术所有人:马思东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