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技术  医药医疗技术的改进;医疗器械制造及应用技术

外感发烧驱风清热制剂及制备方法

2025-07-19 13:20:01 463次浏览
外感发烧驱风清热制剂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中医中药领域,特别是涉及外感发烧驱风清热制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外感发热是指感受六淫之邪或温热疫毒之气,导致营卫失和,脏腑阴阳失调,出现病理性体温升高,伴有恶寒、面赤、烦躁、脉数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外感病证。外感发热的病机是外邪入侵,人体正气与之相搏,正邪交争于体内,则引起脏腑气机紊乱,阴阳失调,阳气亢奋,或热、毒充斥于人体,发生阳气偏盛的病理性改变,即所谓“阳胜则热”的病机。外感发热的病理性质为阳气亢奋,即属热属实。其不同的病变和临床表现,则是由感邪的性质和病邪作用的脏腑部位所决定。如病邪影响发病,火热之邪为病,热变较速,发热为主;湿热为病,其性粘滞,病变多留恋中下焦;风寒为病,则有一郁而化热的过程;疫毒为病,起病更急,传变更快,热势很甚。又如病位影响发病,随病邪作用的肺脾肝胆、胃肠膀胱等的不同,则相应脏腑的气机发生紊乱,因而就有不同的外感发热病证。外感发热的表现形式较多,但体温升高、身热、面红、舌红、脉数等是其基本临床特征。外感发热起病急骤,多有2周左右的中度发热或高热,也有少数疾病是微热者。热型有发热恶寒、但热不寒、蒸蒸发热、身壮热、身热不扬、寒热往来、潮热等。发热时间,短者几日即退,长者持续10余日或更长时间热势不解。最常伴见口干烦渴,尿少便秘,舌上少津等热伤津液之症。除发热外,必伴随有病变相关脏腑功能失调的症状,如咳嗽、胸痛、胁肋胀满、便秘、泄泻、小便频急等。“热者寒之”,外感发热以清热为治疗原则,根据病邪性质、病变脏腑、影响气血津液的不同,又有清热解毒、清热利湿、通腑泻下、清泻脏腑、养阴益气等治法,以达清除邪热、调和脏腑之目标。
[0003]公布号CN 103041145 A (申请号201210561042.3)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治疗外感发热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药原料组成:麻黄5-20份、石膏20-40份、柴胡20-40份、青蒿20-40份、甘草5-20份、陈皮5_20份、茯苓5_20份、神曲5_20份、麦冬10-30份、人参5-20份、元参10-30份、当归5_20份、生地10-30份、白芥子3_15份。公布号CN 103933126 A (申请号201410147729.1)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治疗四时外感发热的药物,由青蒿、银柴胡、桔梗、黄芩、连翘、银花细研成末,制备而成。公布号CN102512552 A (申请号201110425238.5)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治疗外感发热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药原料组成:柴胡10-40份、半夏5-25份、黄芩5-25份、人参5-20份、甘草3-10份、桑叶5-25份、菊花5_25份、金银花10-40份、连翘10-30份、羌活
5-20份、蔓荆子5-20份、藁本5-20份、胡黄连5_20份、青蒿5_25份。
[0004]现代医学中,西医退烧药多为非留体类抗炎退热药或类固醇抗炎退热药,容易产生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相比较而言,中医治疗更加安全有效,目前中医配方有不少,但其适用性和具体疗效有待验证,所以还需研宄出疗效显著、药效稳定的中医组方。

【发明内容】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效果显著、服用安全适用性广的外感发烧驱风清热制剂。
[0006]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外感发烧驱风清热制剂,主要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均为重量份:了哥王10-16 ;南沙参8-15 ;甘草6-10 ;胜红蓟8-16 ;穿心莲8_15 ;地皮消8_16 ;莨菪叶6_9 ;白前9_15 ;葛根16-25 ;白芷9-15 ;板蓝根10-20 ;母猪藤根8-12。
[0007]优选的是:了哥王12-14 ;南沙参10-13 ;甘草7-9 ;胜红蓟10-14 ;穿心莲10-13 ;地皮消10-14 ;莨菪叶7-8 ;白前11-13 ;葛根18-23 ;白芷11-13 ;板蓝根12-18 ;母猪藤根9-llo
[0008]更加优选的是:了哥王13 ;南沙参11.5 ;甘草8 ;胜红蓟12 ;穿心莲11.5 ;地皮消12 ;莨菪叶7.5 ;白前12 ;葛根20.5 ;白芷12 ;板蓝根15 ;母猪藤根10。
[0009]所述的外感发烧驱风清热制剂,将其制成药学上可接受的汤剂,其制备方法是: (O取南沙参洗净,放入砂锅内,加入米酒煮20-30分钟(优选的:煮23-27分钟;更加优选的:煮25分钟),趁热过滤,收集滤液;
(2)将浸湿的大米放入炒制容器内,加热至冒烟,放入洗净的了哥王和莨菪叶,轻轻翻炒至大米呈焦黄色,取出、筛去大米;
(3)将白前、葛根、白芷、板蓝根和母猪藤根置于砂锅内,加水没过药材5cm浸泡50-70分钟(优选的:浸泡55-65分钟;更加优选的:浸泡60分钟),大火加热45分钟后,加入步骤(2)所制药材和剩余药材,转小火煎煮30-40分钟(优选的:煎煮33-37分钟;更加优选的:煎煮35分钟),趁热过滤,收集滤液;
(4)混合上述步骤所得滤液,加热浓缩至原体积的1/2,灭菌封装得汤剂。
[0010]所述的外感发烧驱风清热制剂汤剂的制备方法,步骤(I)中加入米酒没过药材4-6cm (优选的:没过药材5cm)。
[0011]所述的外感发烧驱风清热制剂,将其制成药学上可接受的粉剂,其制备方法是: (O取南沙参洗净,放入砂锅内,加入米酒蒸20-30分钟(优选的:煮23-27分钟;更加优选的:煮25分钟),除去外皮,切片晾干;
(2)将浸湿的大米放入炒制容器内,加热至冒烟,放入洗净的了哥王和莨菪叶,轻轻翻炒至大米呈焦黄色,取出、筛去大米;
(3)将白前、葛根、白芷、板蓝根和母猪藤根,加米水没过药材,浸泡60-90分钟(优选的:浸泡70-80分钟;更加优选的:浸泡75分钟),取出切段,喷淋白酒,置于锅内小火炒干、取出;
(4)将剩余药材洗净除杂,烘干后与上述步骤所制药材,共同粉碎过筛;封装得粉剂。
[0012]所述的外感发烧驱风清热制剂粉剂的制备方法,步骤(4)中粉碎过100-140目筛(优选的:粉碎过110-130目筛;更加优选的:粉碎过120目筛)。
[0013]所述的外感发烧驱风清热制剂,将其制成药学上可接受的颗粒剂,其制备方法是:
(O取南沙参洗净,放入砂锅内,加入米酒蒸20-30分钟(优选的:煮23-27分钟;更加优选的:煮25分钟),除去外皮,切片晾干;
(2)将浸湿的大米放入炒制容器内,加热至冒烟,放入洗净的了哥王和莨菪叶,轻轻翻炒至大米呈焦黄色,取出、筛去大米; (3)将白前、葛根、白芷、板蓝根和母猪藤根,加米水没过药材,浸泡60-90分钟(优选的:浸泡70-80分钟;更加优选的:浸泡75分钟),取出切段,喷淋白酒,置于锅内小火炒干、取出;
(4)将剩余药材洗净,与步骤(I)(2) (3)所得药材混合,加水煎煮两次,每次持续加热35分钟,趁热过滤,收集滤液;
(5)浓缩步骤(4)所得滤液至清膏,加入辅料淀粉糊和蔗糖,烘干后粉碎过10-20目筛(优选的:粉碎过12-18目筛;更加优选的:粉碎过15目筛),封装得颗粒剂。
[0014]所述的外感发烧驱风清热制剂颗粒剂的制备方法,步骤(4)中加水量为药材重量的6-9倍(优选的:加水量为药材重量的7-8倍;更加优选的:加水量为药材重量的7.5倍)。
[0015]所述的外感发烧驱风清热制剂,将其制成药学上可接受的膏剂,其制备方法是: Cl)取南沙参洗净,放入砂锅内,加入米酒没过药材5cm,煮20-30分钟(优选的:煮
23-27分钟;更加优选的:煮25分钟),趁热过滤,收集滤液;
(2)将浸湿的大米放入炒制容器内,加热至冒烟,放入洗净的了哥王和莨菪叶,轻轻翻炒至大米呈焦黄色,取出、筛去大米;
(3)将白前、葛根、白芷、板蓝根和母猪藤根置于砂锅内,加水没过药材5cm浸泡50-70分钟(优选的:浸泡55-65分钟;更加优选的:浸泡60分钟),大火加热45分钟后,加入步骤
(2)所制药材和剩余药材,转小火煎煮30-40分钟(优选的:煎煮33-37分钟;更加优选的:煎煮35分钟),趁热过滤,收集滤液;
(4)混合上述步骤所得滤液,减压浓缩至清膏,加入炼蜜,搅拌均匀,灭菌封装得膏剂。
[0016]所述的外感发烧驱风清热制剂膏剂的制备方法,步骤(4)中加入炼蜜量为清膏重量的0.3-0.5倍(优选的:加入炼蜜量为清霄重量的0.4倍)。
[0017]本发明提供的外感发烧驱风清热制剂配方科学,制备方法简单。除此之外,它的优良之处还表现在:
1、本发明符合中医药原则,具有驱风清热、泻火解毒的功效;
2、本组方所选用的中药材,价格低廉、不增加患者负担;
3、本发明安全无副作用,还可增强
文档序号 : 【 8211203 】

技术研发人员:马思东
技术所有人:马思东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马思东马思东
感冒发烧疏风散寒药剂及制备方法 一种治疗冻伤的药物及其应用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