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技术  医药医疗技术的改进;医疗器械制造及应用技术

一种可调节胸腰椎前路零切际界面式支撑固定融合装置的制造方法

2025-05-14 15:00:02 311次浏览
14轴向贯穿融合部件1,通孔A14的直径大于网孔A13的直径,通孔A14直径为3?4_。
[0033]融合部件的外端面上附着有羟基磷灰石涂层,羟基磷灰石涂层有成骨作用,促进骨融合。融合部的外端面有倒刺12,倒刺12长3mm,在安放好融合装置后,倒刺12将部分压入椎体,患者术后站立活动,颈部重力将进一步完全将倒刺12压入到椎体,因为具有倒刺12,所以椎间融合器的稳定性更好,无需额外的钢板固定;如果用于骨折脱位等颈椎稳定性不好的患者,用此类融合器的同时,也可前路额外用钢板螺钉固定,但是在颈椎病患者中,无需使用额外的固定。连接套筒2侧壁中央开有通孔B5,通孔B5连通连接套筒2内部。连接部轴向设有凹槽4,凹槽4深度为1mm,连接套筒2径向开有螺纹孔A3,优选的,螺纹孔A3有4个,4个螺纹孔A3等间隔设置在同一圆周上,只要连接套筒与1个融合部件1锁定后,连接套筒2就可实现锁定,为了增加锁定效果,,螺纹孔A3设置两圈,两圈螺纹孔A3关于连接套筒侧壁2中央轴向对称,将两个融合部件1分别与连接套筒2进行锁定,凹槽4的宽度与螺纹孔A3的外径相等,这样螺钉6的外壁分别与凹槽和螺纹孔A3紧密配合,增强紧固效果。
[0034]如图2所示,连接套筒2和连接部的侧面沿圆周方向均等分为四个面,其中一个侧面均为密封面,连接套筒2其他三个侧面上均有通孔C16,通孔C16连通连接套筒2内部,所述连接部其他三个侧面上均有通孔D17,通孔D17连通通孔A14,所述密封面与通孔B5所在的面正对。
[0035]如图6所示,旋转器15 —端为手柄,旋转器15另一端为虎口状,连接套筒2侧壁中央设有一圈轮齿状凸起7,轮齿状凸起7齿高1_,虎口状内侧有与所述轮齿状凸起A7配合的轮齿状凸起B。
[0036]如图1所示,从通孔B5方向看,融合部件1远离连接套筒2—端的端面与轴线方向的夹角为90°、85°或80°。
[0037]如图3所示,把持器9为杆状,把持器9的一端与融合部件1上的预留孔7螺纹连接,把持器9有两个;使用时,将连接套筒2和2个融合部件1旋转到合适长度,用把持器9将装置放入椎体间,用旋转器15的虎口端连在连接套筒2上,继续旋转连接套筒2,使螺纹孔A3与凹槽4对准,将螺钉6依次拧入螺纹孔A3与凹槽4,螺钉6的螺帽也有螺纹,并设有防止退钉的弹片,待2枚螺钉6拧紧锁定后,螺钉6完全没入螺纹孔A3中,螺帽上的螺纹也与螺纹孔A3的螺纹配合紧固,连接套筒2和2个融合部件1将实现锁定,长度固定,在纵向和旋转各个方面实现坚强稳定,椎体高度被维持,不能再被撑开或压缩。
[0038]实施例2
[0039]如图4、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融合部件1的外端面上有径向延伸的固定部8,固定部8上有与紧固螺钉10配合的螺纹孔11,固定部8有两个平行的螺纹孔B11。螺纹孔B11是向椎体方向倾斜的,紧固螺钉10螺帽也有螺纹,并设有防止退钉的弹片,当拧紧紧固螺钉10后,紧固螺钉10完全没入螺纹孔B11中,螺帽上的螺纹也与螺纹孔B11的螺纹配合紧固,整个融合装置可以和椎体连接得更加牢固,有效防止移位。
[0040]传统钛笼无法调节无法撑开需要额外器械固定(比如钢板固定),必须双侧骨生长达6厘米才可以愈合;而人工椎体同样需要生长达6厘米左右才能骨融合,可想而知,骨爬行替代生长6cm需要多久的时间和难度,并且由于钢板固定,临近阶段椎体的血液供给受损以后,骨生长更加困难。本发明采用界面融合,椎体骨长入融合部中的网孔A中,只要生长超过2毫米,融合装置和椎体就“焊接”般地连接到一起,整个融合装置就相当于一个连接体、支撑体,起到界面融合的作用。
[0041]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可调节胸腰椎前路零切际界面式支撑固定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套筒(2)和融合部件(I),所述连接套筒(2) —端有左旋内螺纹,连接套筒(2)的另一端有右旋内螺纹,所述融合部件(I)有两个,一个融合部件(I)的一端有与所述左旋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另一个融合部件(I)的一端有与所述右旋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所述融合部件(I)包括轴向相连的融合部和连接部,所述外螺纹设于连接部上,所述融合部的外端面为网状多孔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胸腰椎前路零切际界面式支撑固定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多孔结构的网孔A(13)轴向贯穿融合部,所述网孔A(13)内侧开口大于外侧开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胸腰椎前路零切际界面式支撑固定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轴向设有凹槽(4),所述连接套筒(2)径向开有螺纹孔A(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胸腰椎前路零切际界面式支撑固定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通孔A(14)轴向贯穿融合部件(1),所述通孔A(14)的直径大于网孔A(13)的直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调节胸腰椎前路零切际界面式支撑固定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筒(2)侧壁中央开有通孔B (5),所述通孔B (5)连通连接套筒(2)内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胸腰椎前路零切际界面式支撑固定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把持器(9),所述把持器(9)为杆状,把持器(9)的一端与融合部件(I)上的预留孔(7)相连,所述把持器(9)有两个。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胸腰椎前路零切际界面式支撑固定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旋转器(15),所述旋转器(15) —端为手柄,旋转器(15)另一端为虎口状,所述连接套筒(2)侧壁中央设有一圈轮齿状凸起(7),所述虎口状内侧有与所述轮齿状凸起A (7)配合的轮齿状凸起B。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调节胸腰椎前路零切际界面式支撑固定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筒(2)和连接部的侧面沿圆周方向均等分为四个面,其中一个侧面均为密封面,连接套筒⑵其他三个侧面上均有通孔C(16),通孔C(16)连通连接套筒⑵内部,所述连接部其他三个侧面上均有通孔D (17),通孔D (17)连通通孔A (14),所述密封面与通孔B (5)所在的面正对。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胸腰椎前路零切际界面式支撑固定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部件(I)远离连接套筒(2) —端的端面与轴线方向的夹角为90°、85°或80。。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胸腰椎前路零切际界面式支撑固定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部件(I)的外端面上设有径向延伸的固定部(8),所述固定部(8)上有与紧固螺钉(10)配合的螺纹孔B(Il)。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调节胸腰椎前路零切际界面式支撑固定融合装置,包括连接套筒和融合部件,连接套筒一端有左旋内螺纹,连接套筒的另一端有右旋内螺纹,融合部件有两个,一个融合部件的一端有与所述左旋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另一个融合部件的一端有与所述右旋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融合部件包括轴向相连的融合部和连接部,外螺纹设于连接部上,融合部的外端面为网状多孔结构。通过旋转连接套筒,使两端的融合部件向中间靠拢或者向两边撑开,从而实现融合装置长度的调节,方便放入和取出,且适用性高;本发明将调节、撑开、支撑、融合、零切迹固定集一体形成一个系统,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IPC分类】A61F2/44
【公开号】CN105266931
【申请号】CN201510872756
【发明人】马立泰, 杨毅, 刘浩, 洪瑛
【申请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公开日】2016年1月27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日
文档序号 : 【 9512312 】

技术研发人员:马立泰,杨毅,刘浩,洪瑛
技术所有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马立泰杨毅刘浩洪瑛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一种易组装磁悬浮人工椎间盘复合体及安装方法 一种立式全膝置换关节髌骨运动测试装置的制造方法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