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臁疮的外用中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臁疮的外用中药,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丹参11-13、莲子心5-6、老鹤草3-5、侧柏叶2-4、艾叶6-8、柴胡3-5、虎杖2-4、熟大黄1-3、蝉蜕3-5、鸡内金2-4、山茶花4-6、白鲜皮3-5、款冬花2-4、大腹皮1-3、大飞扬草2-4、马桑叶4-6、抹草2-4、夜香牛1-3、芦莉草叶2-4、叶底红1-3、狗牙根2-4、苦地胆1-3和知羞草1.5-2.5;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具有活血祛瘀,利水渗湿,祛腐生肌的功效,治疗臁疮疗效好,疗程短,无任何毒副作用。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臁疮的外用中药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臁疮的外用中药,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臁疮表现症状为下腿溃疡,浸淫不愈,甚至溃烂见骨,腥臭难闻,皮肉乌黑,臁疮腿也叫老烂腿,是脉管炎、糖尿病、静脉曲张、深浅静脉炎、血栓性深静脉炎、淋巴管阻塞等疾病发展到晚期出现的并发症,也就是在患肢的小腿内侧、外侧、胫前、胫后、踝部出现的溃疡,这种溃疡的溃烂面大小不等,如不及时治疗,溃疡蔓延由小到大,可导致骨感染,最后须截肢;目前西医的治疗手段多采用抗炎药物,但由于存在较明显的不良反应,西医的治疗治标不治本,疗效低,副作用大,依赖性强,一旦停药则易复发。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臁疮的外用中药。
[0004]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治疗臁疮的外用中药,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丹参11-13、莲子心5-6、老鹤草3-5、侧柏叶2-4、艾叶6-8、柴胡3-5、虎杖2-4、熟大黄1_3、蝉蜕3_5、鸡内金2_4、山茶花4_6、白鲜皮3-5、款冬花2-4、大腹皮1-3、大飞扬草2-4、马桑叶4_6、抹草2_4、夜香牛1_3、芦莉草叶2-4、叶底红1-3、狗牙根2-4、苦地胆1-3和知羞草1.5-2.5。
[0005]治疗臁疮的外用中药,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丹参12、莲子心5.5、老鹤草4、侧柏叶3、艾叶7、柴胡4、虎杖3、熟大黄2、蝉蜕4、鸡内金3、山茶花5、白鲜皮4、款冬花3、大腹皮2、大飞扬草3、马桑叶5、抹草3、夜香牛2、芦莉草叶3、叶底红2、狗牙根3、苦地胆2和
知羞草2。
[0006]抹草为豆科山蚂蝗属小槐花;夜香牛为菊科斑鸠属植物夜香牛,以全草入药;芦莉草叶为爵床科植物芦莉草的叶;叶底红为野牡丹叶底红的全株;狗牙根为禾本科、狗牙根属暖季型草坪草;苦地胆为菊科植物地胆头的干燥全草;知羞草豆科含羞草属植物含羞草的全草。
[0007]用量及用法:按组成原料的重量份称取各原料,研磨粉碎,然后加入植物油调成糊状,涂敷于患处,每日一次,一个月为一疗程,一般2-3个疗程即可治愈。
[000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具有活血祛瘀,利水渗湿,祛腐生肌的功效,治疗臁疮疗效好,疗程短,无任何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09]实施例1:治疗臁疮的外用中药,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g)为:丹参12、莲子心
5.5、老鹤草4、侧柏叶3、艾叶7、柴胡4、虎杖3、熟大黄2、蝉蜕4、鸡内金3、山茶花5、白鲜皮
4、款冬花3、大腹皮2、大飞扬草3、马桑叶5、抹草3、夜香牛2、芦莉草叶3、叶底红2、狗牙根3、苦地胆2和知羞草2。
[0010]用量及用法:按组成原料的重量份称取各原料,研磨粉碎,然后加入植物油调成糊状,涂敷于患处,每日一次,一个月为一疗程,一般2-3个疗程即可治愈。
[0011]典型病例:
病例1:朱某,男,49岁,初起小腿轻度肿胀、皮肤色素沉着、沉重感,局部青筋怒张,朝轻暮重,半年后疮口下陷、边缘高起,形如缸口,疮面肉色灰白,滋水秽浊,疮面周围皮色暗红;涂敷本发明的外用中药,每日一次,涂敷两个疗程后,患病面积明显减小,继续涂敷一个疗程后,治愈。
[0012]病例2:郑某,男,68岁,小腿内侧皮损初起为红褐色丘疹,中央坏死,溃疡较深,呈潜行性,溃疡边缘呈锯齿状,溃疡内流出稀薄脓液,周围皮色紫暗,使用多方治疗无效;后涂敷本发明的外用中药,每日一次,涂敷两个疗程后,治愈。
[0013]病例3:黄某,女,52岁,小腿内侧自行破溃,抓破后糜烂,滋水淋漓,溃疡边缘趋稳定,周围红肿,皮肤厚硬,久治不愈,后涂敷本发明的外用中药,每日一次,涂敷两个疗程后,溃疡明显好转,结疤,继 续涂敷两个疗程后,治愈,未复发。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臁疮的外用中药,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丹参11-13、莲子心.5-6、老鹤草3-5、侧柏叶2-4、艾叶6-8、柴胡3_5、虎杖2_4、熟大黄1_3、蝉蜕3_5、鸡内金.2-4、山茶花4-6、白鲜皮3-5、款冬花2-4、大腹皮1_3、大飞扬草2_4、马桑叶4_6、抹草2_4、夜香牛1-3、芦莉草叶2-4、叶底红1-3、狗牙根2-4、苦地胆1_3和知羞草1.5-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臁疮的外用中药,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丹参12、莲子心5.5、老鹤草4、侧柏叶3、艾叶7、柴胡4、虎杖3、熟大黄2、蝉蜕4、鸡内金3、山茶花5、白鲜皮4、款冬花3、大腹皮2、大飞扬草3、马桑叶5、抹草3、夜香牛2、芦莉草叶3、叶底红2、狗牙根3、苦地胆2和知羞草2。
【文档编号】A61K35/64GK103989863SQ201410159642
【公开日】2014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21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21日
【发明者】史家举 申请人:史家举
文档序号 :
【 1303955 】
技术研发人员:史家举
技术所有人:史家举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技术研发人员:史家举
技术所有人:史家举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