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腹腔手术后肠粘连的康复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预防腹腔手术后肠粘连的康复设备,包括基架,与基架滑动配合连接的托板,活动放置于托板上用于支撑病人腿部的腿部支撑块,设置于托板上并位于腿部支撑块一侧以供病人的脚抵靠的脚踏板,以及驱动装置。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采用驱动装置驱动托板、腿部支撑块和脚踏板的复合运动,使得病人脚部做前后、上下、左右运动,同时对脚踝和小腿产生按摩的效果,这样就可满足无法坐立病人躺在病床上即可完成下肢的运动和按摩,最终使病人腹腔内小肠正常蠕动,利用身体本身的修复功能预防肠粘连的发生。
【专利说明】预防腹腔手术后肠粘连的康复设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护理器械,尤其涉及一种预防腹腔手术后肠粘连的康复设备。
【背景技术】
[0002]目前预防腹腔手术后肠粘连的措施包括:减少腹膜创伤、使用辅助药物和使用腹膜隔离三种方式。但无论采用何种预防措施,都不能完全杜绝肠粘连的发生。由于手术后的病人不能立刻下床活动,借助辅助器械对病人脚部进行运动及按摩,使病人腹腔内小肠正常蠕动,利用身体本身的修复功能预防肠粘连的发生就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0003]本发祖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使病人在腹腔手术后进行脚部进行运动及按摩,预防肠粘连的康复设备。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I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预防腹腔手术后肠粘连的康复设备,包括:
基架;
与基架滑动配合连接的托板;
活动放置于托板上用于支撑病人腿部的腿部支撑块;
设置于托板上并位于腿部支撑块一侧以供病人的脚抵靠的脚踏板;以及驱动装置,包括与托板传动连接以驱动托板连同其上的腿部支撑块和脚踏板相对于基架在第一方向上来回滑动的第一动力机构、与腿部支撑块传动连接以驱动腿部支撑块相对于托板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来回滑动的第二动力机构、与腿部支撑块传动连接以驱动腿部支撑块相对于托板在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垂直的第三方向上往复移动的第三动力机构以及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动力机构、第二动力机构以及第三动力机构的电路控制丰吴块。
[000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动力机构为固定于基架上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托板之间以齿轮齿条传动副传动连接。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动力机构为固定于托板上的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末端活动连接于腿部支撑块的侧面,所述腿部支撑块的侧面设有沿第三方向延伸的第一导槽,所述第一导槽的槽口宽度小于槽体内腔宽度,而第一气缸的活塞杆末端设有长度大于第一导槽的槽口宽度但小于槽体内腔宽度且宽度小于第一导槽的槽口宽度的第一抵接块。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动力机构`为固定于托板上的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末端活动连接于腿部支撑块的底面,所述腿部支撑块的底面设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导槽,所述第二导槽的槽口宽度小于槽体内腔宽度,而第二气缸的活塞杆末端设有长度介于第二导槽的槽口宽度和槽体内腔宽度之间且宽度小于第二导槽的槽口宽度的第二抵接块。
[0008]进一步地,所述托板上凸设有固定支架,固定支架的端部枢设有转轴,脚踏板固定于转轴上,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受电路控制模块控制并与所述转轴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脚踏板绕转轴在预定角度范围内来回摆动的第四动力机构。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四动力机构为固定于托板上的第二电机,而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转轴之间以皮带轮传动副、链轮传动副或齿轮传动副传动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腿部支撑块上还设有促使腿部支撑块产生振动的振动电机。
[0011 ] 进一步地,所述托板与基架之间以燕尾槽和燕尾槽滑块配合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托板上设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三导槽,所述腿部支撑块容置于所述第三导槽内,第三导槽的宽度与腿部支撑块在第三导槽宽度方向上的厚度相匹配。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动力机构滑设于基架上。
[0014]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姐实施例通过采用与托板传动连接的第一动力机构以驱动托板连同其上的腿部支撑块和脚踏板相对于基架在第一方向上来回滑动,使得病人脚部在膝盖处产生折弯而进行伸缩运动;与腿部支撑块传动连接的第二动力机构以驱动腿部支撑块相对于托板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来回滑动,使得病人的腿部进行上下运动;与腿部支撑块传动连接的第三动力机构以驱动腿部支撑块相对于托板在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垂直的第三方向上往复移动,使得病人的腿部进行左右运动;与所述转轴传动连接的第四动力机构以驱动所述脚踏板绕转轴在预定角度范围内来回摆动,使得病人的脚踝处产生折弯运动;腿部支撑块上还设有振动电机,促使腿部支撑块产生振动进而对腿部进行按摩,由于第一动力机构、第二动力机构、第三动力机构、第四动力机构均由电路控制模块控制,彼此相互协调运动,从而可满足无法坐立的病人躺在病床上即可完成下肢的运动和按摩,最终使病人腹腔内小肠正常蠕动,利用身体本身的修复功能预防肠粘连的发生。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发里实施例预防腹腔手术后肠粘连的康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发里实施例预防腹腔手术后肠粘连的康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的俯视图。
[0017]图3是图2中A— A处的剖视图。
[0018]图4是图2中B— B处的剖视图。
[0019]图5是是本发里实施例预防腹腔手术后肠粘连的康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的爆炸图。【具体实施方式】
[002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1]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里实施例的预防腹腔手术后肠粘连的康复设备,包括基架
10、托板20、腿部支撑块30、脚踏板40以及驱动装置,其中,驱动装置包括第一动力机构50、第二动力机构60、第三动力机构70、第四动力机构80以及电路控制模块。
[0022]基架10是由4根长方形固定条11首尾相连形成的中间镂空以供设置所述腿部支撑块30、脚踏板40以及驱动装置的框架。如图1,以托板20相对基架10往复滑动方向作为前后方向为基准,基架10的左侧壁壁面和底面上均设有燕尾槽12,左侧壁上还设有供第一活塞杆65穿过后与第一槽体内腔63抵接的长方形通孔13。
[0023]托板20上设有呈长方形的第三导槽21,第三导槽21底面设有贯通孔22,托板20上表面位于左右两侧边缘处设有滑设在所述基架10底面上的燕尾槽12内的燕尾槽滑块23,这样托板20可以在第一动力机构50的驱动下沿燕尾槽12往复滑动,具体地,第一动力机构50包括设置在基架10右侧壁上的第一电机51,固定设置在托板20右侧壁上与第一电机51位置对应的齿条52,第一电机51的输出轴上设有齿轮53,在齿轮53齿条52传动副的作用,使托板20做前后运动。
[0024]托板20上设有两块固定支架24,脚踏板40通过转轴25枢接在两块固定支架24之间。脚踏板40与腿部支撑块30设置在所述托板20上并形成供所述脚踏板40在所述第四动力机构80驱动下成预定角度摆动的空间,具体地,第四动力机构80包括设置在转轴25右端端部的从动轮81,设置在所述托板20底面的第二电机82,第二电机82的输出轴上设有主动轮83,传动带84绕设在主动轮83与从动轮81上,作为另一种实施例,第二电机82的输出轴与转轴25之间也可以以链轮传动副或齿轮传动副传动连接,同样使脚踏板40能够成预定角度摆动,当病人脚底踩在脚踏板40上并随着脚踏板40摆动时,同样达到带动病人的脚踝产生折弯运动,进而对脚踝进行按摩的有益效果。
[0025]腿部支撑块30呈一立方体形状,其嵌设在所述第三导槽21上,腿部支撑块30外壁与第三导槽21内壁之间间隙配合,这样腿部支撑块30在第二动力机构60和第三动力机构70的驱动下可沿第三导槽21内壁做上下、左右的往复运动。具体地,所述腿部支撑块30的侧面设有沿左边方向延伸的第一导槽61,第一导槽61的第一槽口 62的宽度小于第一槽体内腔63的宽度,而第一气缸64的第一活塞杆65末端设有长度大于第一导槽61的第一槽口 62宽度但小于第一槽体内腔63宽度且宽度小于第一导槽61的第一槽口 62宽度的第一抵接块66,第一活塞杆65穿过长方形通孔13后第一抵接块66沿第一导槽61伸入第一槽体内腔63内并旋转一角度抵接于`第一槽体内腔63内壁上,这样通过第一活塞杆65的伸缩运动,使得腿部支撑块30沿第三导槽21做左右往复运动,进而带动病人的腿部做左右往复运动。
[0026]腿部支撑块30下表面设有沿下方方向延伸的第二导槽71,第二导槽71的第二槽口 72的宽度小于第二槽体内腔73的宽度,而第二气缸74的第二活塞杆75末端设有长度大于第二导槽71的第二槽口 72宽度但小于第二槽体内腔73宽度且宽度小于第二导槽71的第二槽口 72宽度的第二抵接块76,第二活塞杆75穿过贯通孔22后第二抵接块76沿第二导槽71伸入第二槽体内腔73内并旋转一角度抵接于第二槽体内腔73内壁上,这样通过第二活塞杆75的伸缩运动,使得腿部支撑块30沿第三导槽21做上下往复运动,进而带动病人的腿部做上下往复运动。
[0027]腿部支撑块30上表面设有缺口 31,所述缺口 31采用人体学设计的弧形缺口,使得腿部支撑块30支撑小腿时更加舒适。
[0028]所述腿部支撑块30上设有振动机构32,具体地,在所述腿部支撑块30内设有两台离心电机,使得腿部支撑块30产生振动,对小腿进行按摩。
[0029]使用时,病人把小腿放置在缺口 31上,脚底踩在脚踏板40上,开启第一动力机构50驱动托板20做前后往复运动,从而带动病人膝盖运动,使得小腿做屈伸运动;开启第四动力机构80驱动脚踏板40摆动,从而带动病人脚踝运动;开启第二动力机构60,在第一活塞杆65的作用下,驱动腿部支撑块30做左右往复运动,从而带动病人腿部做左右运动;开启第三动力机构70,在第二活塞杆75的作用下,驱动腿部支撑块30做上下往复运动,从而带动病人的腿部做上下运动;开启离心电机32带动腿部支撑块30振动,对腿部进行按摩,综上,手术后的病人不需下床就可以对脚部进行运动及按摩,使腹腔内小肠正常蠕动后,利用身体本身的修复功能预防肠粘连的发生。
[0030]以上所述是本发Μ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姐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的保护范围。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范围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预防腹腔手术后肠粘连的康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架; 与基架滑动配合连接的托板; 活动放置于托板上用于支撑病人腿部的腿部支撑块; 设置于托板上并位于腿部支撑块一侧以供病人的脚抵靠的脚踏板;以及 驱动装置,包括与托板传动连接以驱动托板连同其上的腿部支撑块和脚踏板相对于基架在第一方向上来回滑动的第一动力机构、与腿部支撑块传动连接以驱动腿部支撑块相对于托板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来回滑动的第二动力机构、与腿部支撑块传动连接以驱动腿部支撑块相对于托板在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垂直的第三方向上往复移动的第三动力机构以及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动力机构、第二动力机构以及第三动力机构的电路控制丰吴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防腹腔手术后肠粘连的康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机构为固定于基架上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托板之间以齿轮齿条传动副传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防腹腔手术后肠粘连的康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动力机构为固定于托板上的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末端活动连接于腿部支撑块的侧面,所述腿部支撑块的侧面设有沿第三方向延伸的第一导槽,所述第一导槽的槽口宽度小于槽体内腔宽度,而第一气缸的活塞杆末端设有长度大于第一导槽的槽口宽度但小于槽体内腔宽度且宽度小于第一导槽的槽口宽度的第一抵接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防腹腔手术后肠粘连的康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动力机构为固定于托板上的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末端活动连接于腿部支撑块的底面,所述腿部支撑块的底面设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导槽,所述第二导槽的槽口宽度小于槽体内腔宽度,而第二气缸的活塞杆末端设有长度介于第二导槽的槽口宽度和槽体内腔宽度之间且宽度小于第二导槽的槽口宽度的第二抵接块。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防腹腔手术后肠粘连的康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上凸设有固定支架,固定支架的端部枢设有转轴,脚踏板固定于转轴上,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受电路控制模块控制并与所述转轴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脚踏板绕转轴在预定角度范围内来回摆动的第四动力机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防腹腔手术后肠粘连的康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动力机构为固定于托板上的第二电机,而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转轴之间以皮带轮传动副、链轮传动副或齿轮传动副传动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防腹腔手术后肠粘连的康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腿部支撑块上还设有促使腿部支撑块产生振动的振动电机。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防腹腔手术手肠粘连的康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与基架之间以燕尾槽和燕尾槽滑块配合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预防腹腔手术后肠粘连的康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上设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三导槽,所述腿部支撑块容置于所述第三导槽内,第三导槽的宽度与腿部支撑块在第三导槽宽度方向上的厚度相匹配。
10.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预防腹腔手术后肠粘连的康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动力机构滑设于 基架上。
【文档编号】A61H23/02GK103445933SQ201210176530
【公开日】2013年1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31日
【发明者】雷兴邦 申请人:雷兴邦
文档序号 :
【 1239437 】
技术研发人员:雷兴邦
技术所有人:雷兴邦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技术研发人员:雷兴邦
技术所有人:雷兴邦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