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点修饰的内吗啡肽-1类似物的合成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涉及一类内吗啡肽-1 (Endomorphin-1, EM-1)类似物及其合成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多位点修饰的内吗啡肽-1类似物及其合成方法;本发明同时还涉及该内吗啡肽-1类似物在制备镇痛药物方面的应用。
背景技术:
“疼痛”是指病人身体内部的伤害性感觉,它包括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痛感觉,以及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痛反应。长期疼痛给患者带来痛苦和不安,剧痛还可以引起失眠或其他生物功能紊乱,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疼痛药物的研发一直是全球性的热点和难点。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镇痛药物主要包括非留体抗炎类药物(解热镇痛药),阿片类镇痛药物和辅助镇痛药物。其中,阿片类镇痛药物主要通过与μ阿片受体结合发挥其镇痛作用,不论是创伤痛、术后痛等急性痛,还是癌痛等慢性疼痛,阿片类镇痛药物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治疗中度疼痛和重度疼痛时其作用不可替代。但是阿片类镇痛药也有一定的副作用,不同程度的耐受和成瘾,以及长期使用导致的便秘、恶心和呼吸抑制使其临床应用受到很大的局限。1997年μ阿片受体的内源性配体内吗啡肽被发现后,科学家们对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1997,386, 499)。
内吗啡肽是一种内源性阿片肽物质,通过与G蛋白偶联的μ阿片受体结合,参与了包括痛觉、呼吸、心血管、胃肠、内分泌、行为等诸多功能的调节,其主要作用体现在镇痛功能上。其中内吗啡肽-1 (TyTP-PTPo-TTPp-Phe-NH2,EM-1)具有优于内吗啡肽-2(TyTP-PTPo-Phe-Phe-NH2, ΕΜ-2)的治疗学特性,如奖赏行为与镇痛作用的分离,耐受的形成较ΕΜ-2发展更慢,镇痛剂量明显低于引起呼吸抑制及心血管作用的剂量等,其在发挥镇痛作用的同时较少产生副作用,被认为是一种有很好应用潜力的镇痛候选药。内吗啡肽-1在发挥其镇痛作用的同时,也具有作用时间短、酶解稳定性差等缺点,从而限制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因此,通过化学改造修饰内吗啡肽-1提高其亲和能力和酶解稳定性,以获得一系列神经肽受体的高效配体成为近年来研究的方向。非天然氨基酸在研究多肽结构和功能应用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基团替换模拟原有的天然结构,能够进一步探讨天然配体的构效关系。近年来研究显示,通过多位点修饰的多肽药物能够对其结构和活性产生明显影响U Med.Chem.2002, 45,2571; BiooRg.Med.Chem.Lett.2000,10,2755)。使用非天然氨基酸修饰内吗啡肽的不同位点,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化学改造,已经成为发展内吗啡肽-1成为临床多肽镇痛药物的研究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位点修饰的内吗啡肽-1类似物。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多位点修饰内吗啡肽-1类似物的合成方法。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多位点修饰内吗啡肽-1类似物在制备镇痛药物中的应用。
一、多位点修饰的内吗啡肽-1类似物 1、多位点修饰的内吗啡肽-1类似物的结构
本发明多位点修饰的内吗啡肽-1类似物,是针对内吗啡肽-1的第1、2、4位进行组合改造,即内吗啡肽-1的第I位氨基酸由酪氨酸或2,6-二甲基酪氨酸替代,第二位氨基酸由脯氨酸或(5/7 ) 脯氨酸替代,第4位氨基酸分别由苯基、2-呋喃基取代的α-烯基-β-氨基酸替代而得。其结构通式为下列之一:
权利要求
1.一类多位点修饰的内吗啡肽-1类似物,其结构为下列通式之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多位点修饰的内吗啡肽-1类似物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N-叔丁氧羰基-α-烯基-β -氨基酸酰胺的合成将N-叔丁氧羰基-α -烯基-β -氨基酸溶于二氯甲烷,于O飞。C下依次加入N-叔丁氧羰基-α -烯基-β -氨基酸摩尔量4飞倍量的N,N- 二异丙基乙基胺,1.45^1.5倍量的1-羟基苯并三唑,1.5^1.6倍量的1-乙基-3- (3- 二甲胺丙基)碳二亚胺,搅拌充分溶解后加入N-叔丁氧羰基-α -烯基-β -氨基酸摩尔量1.2^1.5倍的氨水,室温反应1(Γ12小时;反应结束后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蒸馏,得白色固体N-叔丁氧羰基-α -烯基-β -氨基酸酰胺; (2)α-烯基-β_氨基酸酰胺的合成将化合物N-叔丁氧羰基-α -烯基-β -氨基酸酰胺溶于乙酸乙酯与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室温反应H 5小时后,调节ΡΗ= Γ Ο,二氯甲烷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蒸馏,得白色固体α -烯基-β -氨基酸酰胺; (3)N-叔丁氧羰基-色氨酸-α -烯基-β -氨基酸酰胺的合成 将N-叔丁氧羰基-色氨酸溶于二氯甲烷,于(T5°C下依次加入N-叔丁氧羰基-色氨酸摩尔量4飞倍量的N,N- 二异丙基乙基胺,1.45 1.5倍量的1-羟基苯并三唑,1.5 1.6倍量的1-乙基-3- (3- 二甲胺丙基)碳二亚胺,搅拌充分溶解后加入α -烯基-β -氨基酸酰胺的二氯甲烷溶液,室温反应1(Γ12小时,反应结束后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蒸馏,得白色固体产物N-叔丁氧羰基-色氨酸-α -烯基-β -氨基酸酰胺;所述α -烯基-β -氨基酸酰胺的摩尔量为N-叔丁氧羰基-色氨酸的1.2^1.5倍; (4)Ν-叔丁氧羰基-酪氨酸或2,6-二甲基酪氨酸-脯氨酸或(5/7 ) β -脯氨酸的合成 将N-叔丁氧羰基-酪氨酸或2,6- 二甲基酪氨酸溶于无水二氯甲烷,(T5°C搅拌下依次加入N-叔丁氧羰基-酪氨酸或2,6- 二甲基酪氨酸摩尔量4飞倍量的N,N- 二异丙基乙基胺,1.45 1.5倍量的1-羟基苯并三唑,1.5^1.6倍量的1-乙基_3_(3_ 二甲胺丙基)碳二亚胺,搅拌充分溶解后加入脯氨酸或(5/W) β_脯氨酸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室温反应1(Γ12小时,反应结束后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蒸馏,得油状液体产物N-叔丁氧羰基-酪氨酸或2,6- 二甲基酪氨酸-脯氨酸或(5/7 ) β -脯氨酸;所述脯氨酸或(5/7 ) β -脯氨酸的摩尔量为N-叔丁氧羰基-酪氨酸或2,6- 二甲基酪氨酸的1.2^1.5倍; (5)色氨酸-α-烯基-β -氨基酸酰胺的合成 将N-叔丁氧羰基-色氨酸-α -烯基-β -氨基酸酰胺溶于乙酸乙酯与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室温反应H 5小时后,调节ρΗ= Γ Ο,二氯甲烷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蒸馏,得白色固体色氨酸-α -烯基-β -氨基酸酰胺; (6)Ν-叔丁氧羰基-酪氨酸或2,6-二甲基酪氨酸-脯氨酸或iS/R、β -脯氨酸-色氨酸-α -烯基-β -氨基酸酰胺的合成 将N-叔丁氧羰基-酪氨酸或2,6- 二甲基酪氨酸-脯氨酸或iS/R、β -脯氨酸溶于无水二氯甲烷,于(T5°C下依次加入N-叔丁氧羰基-酪氨酸或2,6- 二甲基酪氨酸-脯氨酸或(5/7 ) β -脯氨酸摩尔量4飞倍量的N,N- 二异丙基乙基胺,1.45^1.5倍量的1-羟基苯并三唑,1.5^1.6倍量的1-乙基-3- (3- 二甲胺丙基)碳二亚胺,搅拌充分溶解后加入色氨酸-α -烯基-β -氨基酸酰胺的二氯甲烷溶液,室温反应12 16小时,反应结束后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蒸馏,得白色固体产物N-叔丁氧羰基-酪氨酸或2,6- 二甲基酪氨酸-脯氨酸或(S/ ) β -脯氨酸-色氨酸-α -烯基-β -氨基酸酰胺;所述色氨酸-α -烯基-β -氨基酸酰胺的摩尔量为N-叔丁氧羰基-酪氨酸或2,6- 二甲基酪氨酸-脯氨酸或(.S/R) β -脯氨酸的 1.2^1.5 倍; (7)Ν-叔丁氧羰基-酪氨酸或2,6-二甲基酪氨酸-脯氨酸或iS/R、β -脯氨酸-色氨酸-α -烯基-β -氨基酸酰胺的合成 将N-叔丁氧羰基-酪氨酸或2,6- 二甲基酪氨酸-脯氨酸或iS/R、β -脯氨酸-色氨酸-α -烯基-β -氨基酸酰胺溶于乙酸乙酯与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室温反应Π.5小时后,调节ρΗ= Γ Ο,二氯甲烷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蒸馏,得白色固体酪氨酸或2,6-二甲基酪氨酸-脯氨酸或、S/R、β -脯氨酸-色氨酸-α -烯基-β -氨基酸酰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多位点修饰内吗啡肽-1类似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所述N-叔丁氧擬基-α -烯基-β -氨基酸为N-叔丁氧擬基-3-氨基-2_甲烯基-3苯基丙酸或N-叔丁氧羰基-3-氨基-2-甲烯基-3- (2-呋喃)丙酸。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多位点修饰内吗啡肽-1类似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5)、(7)所述乙酸乙酯与盐酸的混合溶液中,乙酸乙酯和盐酸的体积比为4:1~4.5: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 多位点修饰的内吗啡肽-1类似物在制备镇痛药物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多位点修饰的内吗啡肽-1类似物,属于生物医药领域。该内吗啡肽-1类似物是将内吗啡肽-1的第1位氨基酸由酪氨酸或2,6-二甲基酪氨酸替代,第二位氨基酸由脯氨酸或(S/R)β-脯氨酸替代,第4位氨基酸分别由苯基、2-呋喃基取代的α-烯基-β-氨基酸替换而得。通过放射配体受体结合实验,离体器官生物检测,cAMP累积实验,离体酶解稳定性和温浴甩尾镇痛实验,对本发明中多位点修饰的内吗啡肽-1类似物进行药理学活性鉴定。结果表明,这类新型类似物较内吗啡肽-1有高亲和能力、高酶解稳定性和高镇痛活性等优点,在设计合成多肽类镇痛药物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文档编号A61K38/07GK103214552SQ201210426909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31日
发明者王锐, 刘鑫, 王媛, 邢燕红, 赵德鹏 申请人:兰州大学
文档序号 :
【 818663 】
技术研发人员:王锐,刘鑫,王媛,邢燕红,赵德鹏
技术所有人:兰州大学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技术研发人员:王锐,刘鑫,王媛,邢燕红,赵德鹏
技术所有人:兰州大学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