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体易吸收烘焙基料油及其制备方法
[0023] 实施例2、一种人体易吸收烘赔基料油 所述人体易吸收烘赔基料油包括如下组分及其重量百分比: 挪子油20%和软脂栋桐油80%。
[0024] 制备方法如实施例1类似。
[0025] 实施例3、一种人体易吸收烘赔基料油 所述人体易吸收烘赔基料油包括如下组分及其重量百分比: 挪子油30%和硬脂栋桐油70%。
[0026] 制备方法如实施例1类似。
[0027] 实施例4、一种人体易吸收烘赔基料油 所述人体易吸收烘赔基料油包括如下组分及其重量百分比: 挪子油15%、栋桐核仁油15%、硬脂栋桐油30%和大豆油40%。
[0028] 制备方法如实施例1类似。
[0029] 实施例5、一种人体易吸收烘赔基料油 所述人体易吸收烘赔基料油包括如下组分及其重量百分比: 挪子油15%、栋桐核仁油15%、硬脂栋桐油30%、软脂栋桐油25%和大豆油15%。
[0030] 制备方法如实施例1类似。
[0031] 对比例1、一种人体易吸收烘赔基料油 所述人体易吸收烘赔基料油包括如下组分及其重量百分比: 挪子油15%和硬脂栋桐油85%。
[0032] 制备方法如实施例1类似。
[0033] 对比例2、一种人体易吸收烘赔基料油 所述人体易吸收烘赔基料油包括如下组分及其重量百分比: 挪子油10%、栋桐核仁油5%、硬脂栋桐油30%、软脂栋桐油25%和大豆油30%。
[0034] 制备方法如实施例1类似。
[0035] 试验例一、人体易吸收烘赔基料油脂肪酸组成测定试验 1、试验材料: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对比例1和对比例2经化学 醋交换反应后得到的烘赔基料油。
[0036] 2、试验方法:反式脂肪酸的测定是根据国标GB 22507的方法用气相色谱仪测定。 利用气相色谱法(GC)测量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对比例1和对比例 2制备的人体易吸收烘赔基料油的脂肪酸组成成分。
[0037] 3、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如表1和图1所示。
[0038] 表1人体易吸收烘赔基料油脂肪酸组成试验
本发明开发人体易吸收烘赔基料油的中链脂肪酸含量皆12-18% (如图1所示),有利 于人体易吸收烘赔油脂之制备。此外,长链脂肪酸提供必需脂肪酸的平衡作用。后续应用于 烘赔产品不只美味更增进健康的要求,另外,可明显降低皂味物质的含量(C12为油脂中皂 味来源),使不影响烘赔产品的质量并且保持原有香气。
[0039] 试验例二、化学醋交换反应前后的烘赔基料油的固体脂肪含量对比试验 4、试验材料: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实施例5、对比例1和对比例2化学醋 交换反应前的烘赔基料油,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实施例5、对比例1和对比例 2经化学醋交换反应后的烘赔基料油。
[0040] 5、试验方法:采用GB 5536-85的检测方法检测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 例4、实施例5、对比例1和对比例2化学醋交换反应前后的烘赔基料油的烙点(MP),使用利用 核磁共振仪(NMR),在20°C和35°C环境下测量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 5、对比例1和对比例2化学醋交换反应前后的烘赔基料油的固体脂肪含量(SFC)。
[0041] 6、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如表2、图2和图3所示。
[0042] 表2化学醋交换反应前后的烘赔基料油的对比试验
本发明开发人体易吸收烘赔基料油,主要让油脂的烙点接近人体溫度37°C,使之具有 较佳的化口性(如图2所示),并且在固体脂肪含量(SFO10-25%内有较宽的塑性范围(如图3 所示),W此推测本发明开发的基料油具有适宜的r晶体结构。
[0043] 试验例=、化学醋交换反应后的烘赔基料油的打发对比试验 1、试验材料:实施例1、实施例3、对比例1和对比例2化学醋交换反应后的烘赔基料油。
[0044] 试验方法:利用面粉揽拌机,在产品初始溫度23.5°C;室溫为24. rC环境下测量实 施例1、实施例3化学醋交换反应后的烘赔基料油的打发特性。
[004引2、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如表3所示。其中CV为油脂打发性(密度百分比),品溫为产品溫度。
[0046]表3化学醋交换反应后的烘赔基料油产品的打发对比试验
备注:产品初始溫度23.5°C;室溫为24. rC 本发明开发的人体易吸收烘赔基料油的延展性、打发性等操作特性优化,具有适宜的 r晶体结构,相对稳定的晶体结构对于包覆气体的能力提高,有利于烘赔应用。
【主权项】
1. 一种人体易吸收烘焙基料油,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组分及其重量百分比: 富含中链甘油三酯的原料油20-30%和富含长链甘油三酯的原料油70-80%; 所述人体易吸收烘焙基料油通过以下步骤制得: S1将所述组分混合添加至反应釜中,将反应釜进行抽真空处理,使其压力强度为1-8mbar;S2将反应釜内的混合油加热至110-120°C,搅拌均匀; S3将反应釜的温度控制在100-110°C,加入碱溶液或碱粉末进行化学酯交换反应,以 60-100rpm的搅拌速率进行搅拌; S4反应釜中的混合油反应30-60min后,将反应釜内的温度降至80-90°C,加入水停止反 应,得反应液; S5将步骤S4得到的反应液加入离心机中分离,去水,得粗基料油; S6往步骤S5得到的粗基料油中加入活性白土,搅拌,过滤,将滤液导入脱臭塔,脱臭塔 各层的温度分别控制在l〇〇_270°C,反应时间4-5h,降温至55-65°C,即得。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易吸收烘焙基料油,其特征在于,所述富含中链甘油三酯的 原料油为椰子油和棕榈核仁油中的一种或者其组合物。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易吸收烘焙基料油,其特征在于,所述富含长链甘油三酯的 原料油为硬脂棕榈油、软脂棕榈油和大豆油中的一种或者其组合物。4. 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易吸收烘焙基料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 步骤: S1将所述组分混合后添加至反应釜中,将反应釜进行抽真空处理,使其压力强度为1-8mbar; S2将反应釜内的混合油加热至110-120°C,搅拌均匀; S3将反应釜的温度控制在100-110°C,加入碱溶液或碱粉末进行化学酯交换反应,以 60-100rpm的搅拌速率进行搅拌; S4反应釜中的混合油反应30-60min后,将反应釜内的温度降至80-90°C,加入水停止反 应,得反应液; S5将步骤S4得到的反应液加入离心机中分离,去水,得粗基料油; S6往步骤S5得到的粗基料油中加入活性白土,搅拌,过滤,将滤液导入脱臭塔,脱臭塔 的温度控制在l〇〇_270°C,反应时间4-5h,降温至55-65°C,即得。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体易吸收烘焙基料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 碱溶液或碱粉末的添加量是混合油体积的〇. 05-0.15%。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体易吸收烘焙基料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 的碱溶液或粉末为氢氧化钾的溶液或粉末、甲醇钠的溶液或粉末、氢氧化钠的溶液或粉末、 碳酸氢钠的溶液或粉末和碳酸钠的溶液或粉末中的一种或者其组合物。7.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体易吸收烘焙基料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6中 的活性白土的添加量是粗基料油重量的〇. 1 -1 %。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食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体易吸收烘焙基料油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人体易吸收烘焙基料油主要由富含中链甘油三酯的原料油和富含长链甘油三酯的原料油组成。其制备方法是将所述组分添加至反应釜中,接着加入碱溶液反应,加入水停止反应后,再进行离心、脱色、脱臭处理即得。本发明提供的烘焙基料油易于人体吸收,其熔点接近人体温度,具有很好的化口性,其固体脂肪含量在10-25%内,有较宽的塑性范围,具有适宜的β’晶体结构,优化了烘焙基料油的延展性和打发性。同时,该烘焙基料油营养价值高,減少皂味物质的存在,提高了烘焙产品的香气和质量,有利于该烘焙基料油的推广和应用。
【IPC分类】A23D9/02, A23D9/05
【公开号】CN105475517
【申请号】CN201610009268
【发明人】蔡耀坤, 吴智明
【申请人】广州南侨食品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13日
【申请日】2016年1月8日
文档序号 :
【 9714771 】
技术研发人员:蔡耀坤,吴智明
技术所有人:广州南侨食品有限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技术研发人员:蔡耀坤,吴智明
技术所有人:广州南侨食品有限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