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技术  农业,林业,园林,畜牧业,肥料饲料的机械,工具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一种智能投饵方法及投饵系统与流程

2025-10-23 16:00:08 118次浏览
一种智能投饵方法及投饵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投饵方法及投饵系统。


背景技术:

1、远海网箱养殖水产是常见的水产养殖方式之一,远海网箱养殖通常需要配置投饵机来投放饵料。当前各种类型渔用投饵机在判断鱼群进食状态上并不完善,有些投饵机只具备简单的定时、定量投饵,不够灵活。而有些投饵机配备了鱼群进食状态感知系统,如通过拍摄鱼群视频流图像,计算视频内鱼群面积判断鱼群进食状态,但受水清澈度、波浪等影响,视频控制投饵的准确度不够理想;也有通过声呐探测鱼群状态来控制投饵,虽有一定参考性,但是声呐发出的声音会对鱼群造成干扰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投饵方法及投饵系统,其能够较为精准地判断鱼群的进食状态,进而精准地控制投饵,保证鱼群进食需求的同时也不造成饵料的浪费。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投饵方法,其为在鱼群进食区域的下方设置至少一光照强度采集点,通过比对鱼群进食区域下方的光照强度变化来控制投饵量。在饵料投放后,饥饿的鱼群会聚集到鱼群进食区域(指饵料分布的区域)进食,鱼群进食区域的鱼群密度增大,会对鱼群进食区域的下方起到遮光效应,而鱼群进食完毕后会分散到养殖区域的各处,鱼群进食区域下方的遮光效应减弱,因此通过比对鱼群进食区域下方的光照强度变化,即可获知鱼群的进食情况,进而精准地控制投饵量,保证鱼群进食需求的同时也不造成饵料的浪费。另外,本发明通过监控鱼群进食区域光照强度的变化来判断鱼群的进食情况,不受水清澈度、波浪影响,也不会对鱼群产生干扰等影响,可靠性和适用性更强。

3、优选地,在投饵前进行一次光照强度采集,并将该次采集的光照强度均值作为参考值;在投饵开始后,每间隔时间t进行一次光照强度采集,t>0,并将当前采集的光照强度均值与其上一次采集的光照强度均值比对,根据比对结果控制投饵量,如果当前采集的光照强度均值大于等于参考值则结束投饵。在投饵前先进行一次光照强度采集并以此作为参考值,该参考值作为结束投饵的参照,即为每一次投饵适配了当前光照条件下的结束参照,可以很好地应对不同光照条件下的投饵,保证投饵控制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4、优选地,定义参考值为p0,定义当前采集的光照强度均值为pi,定义上次采集的光照强度均值为pi-1,定义计算误差为m,则:当pi-1-m≤pi≤pi-1+m时,维持当前投饵量;当pi<pi-1-m时,增加投饵量;当pi-1+m<pi<p0时,减少投饵量。通过对光照强度均值的不同变化情况作出不同的饵料投放量控制方式,可以保证鱼群的进食需求,同时也减少饵料的浪费。

5、优选地,当pi<pi-1-m时,根据pi相对pi-1的减小比例来增加投饵量;当pi-1+m<pi<p0时,根据pi相对pi-1的增大比例来减少投饵量。这般设置,可以使得投饵的控制和操作更简便。

6、优选地,所述光照强度均值为鱼群进食区域对应的所有光照强度采集点在同一时间采集的光照强度的平均值。这般设置可以保证光照强度检测的准确性,且在部分光照强度采集点失效的情况下也能暂时使用,为检修维护提供了一定的缓冲时间。

7、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采用上述智能投饵方法的投饵系统,其包括至少一投饵装置、至少一控制器以及至少一光照强度检测元件,每一所述鱼群进食区域对应至少一投饵装置以及至少一光照强度检测元件,所述光照强度检测元件位于光照强度采集点,每一所述控制器对应至少一鱼群进食区域,所述投饵装置和光照强度检测元件连接控制器;所述投饵装置包括投饵机和至少一出饵口,所述投饵机管道连通出饵口,所述出饵口设置在水下,且位于鱼群进食区域的上层或中层或底层。

8、通过将出饵口设置在水下,饵料不需要途经空气,不会受海风等影响。设置在鱼群进食区域上层的出饵口可以投放沉性饵料,设置在鱼群进食区域底层的出饵口可以投放浮性饵料,而设置在鱼群进食区域中层的出饵口可以投放沉性饵料和浮性饵料,采取上述任一种投饵方式,都能形成立体的鱼群进食区域(饵料的分布区域),进而扩大鱼群的进食空间,提升鱼群进食的均匀性,保证鱼群的生长速度能够趋于均衡,减少鱼群分级频率。另外,通过构建立体的鱼群进食区域,相比常规的鱼群上浮到海面进食饵料的方式,立体的鱼群进食区域不容易出现局部无饵料而出现空窗的现象以及鱼群进食区域偏离光照强度采集点的情况(鱼群上浮到海面进食饵料的方式可以看做是面状的鱼群进食区域,受海风等的影响,容易出现局部无饵料的情况,此外,受海风等影响,饵料的落点可能偏离正常情况下的落点,而光照强度采集点的位置往往是固定的),利于光照强度检测的稳定性(不容易出现短时间内大幅度变化),保证投饵的控制可靠性。此外,饵料分布在水体中,鱼群不需要上浮水面并挤在一起进食,鱼群不易受惊吓,不容易被海鸟捕食。

9、优选地,还包括辅助推料泵,所述投饵机连通出饵口的管道上设有三通,且所述三通靠近投饵机设置,所述辅助推料泵的出水口与三通连通,所述辅助推料泵的进水口置于水面之下。通过设置辅助推料泵向输送管道中泵水,进而促进饵料在输送管道中的流动性,可以避免饵料在输送管道中堵料,利于饵料投放。

10、优选地,还包括截断阀,所述辅助推料泵的出水口经截断阀连通三通,或者,所述截断阀设置在辅助推料泵的进水口。通过设置截断阀,可以不使用辅助推料泵辅助投饵时,将该进水管路封堵,以免影响投饵机正常投饵。

11、优选地,所述辅助推料泵的进水口设有拦网。通过设置拦网可以防止杂物或一些贝类等生物进入辅助推料泵,保证辅助推料泵能够正常使用。

12、优选地,还包括远程终端和无线通讯模块,所述控制器连接无线通讯模块,所述无线通讯模块与远程终端通信连接。这般设置后,可以使得投饵系统的运行情况被远程监控。

13、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1、通过比对鱼群进食区域下方的光照强度变化,能够较为精准地判断鱼群的进食状态,进而精准地控制投饵,保证鱼群进食需求的同时也不造成饵料的浪费。检测环境不受水清澈度、波浪影响,也不会对鱼群产生干扰等影响,可靠性和适用性更强。

15、2、通过水下投饵并构建立体的鱼群进食区域,可以扩大鱼群的进食空间,提升鱼群进食的均匀性,保证鱼群的生长速度能够趋于均衡,减少鱼群分级频率,另外,也能更好地保证投饵控制的可靠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智能投饵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鱼群进食区域的下方设置至少一光照强度采集点,通过比对鱼群进食区域下方的光照强度变化来控制投饵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投饵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投饵前进行一次光照强度采集,并将该次采集的光照强度均值作为参考值;在投饵开始后,每间隔时间t进行一次光照强度采集,t>0,并将当前采集的光照强度均值与其上一次采集的光照强度均值比对,根据比对结果控制投饵量,如果当前采集的光照强度均值大于等于参考值则结束投饵。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投饵方法,其特征在于:定义参考值为p0,定义当前采集的光照强度均值为pi,定义上次采集的光照强度均值为pi-1,定义计算误差为m,则:当pi-1-m≤pi≤pi-1+m时,维持当前投饵量;当pi<pi-1-m时,增加投饵量;当pi-1+m<pi<p0时,减少投饵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投饵方法,其特征在于:当pi<pi-1-m时,根据pi相对pi-1的减小比例来增加投饵量;当pi-1+m<pi<p0时,根据pi相对pi-1的增大比例来减少投饵量。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投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照强度均值为鱼群进食区域对应的所有光照强度采集点在同一时间采集的光照强度的平均值。

6.采用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智能投饵方法的投饵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投饵装置、至少一控制器以及至少一光照强度检测元件,每一所述鱼群进食区域对应至少一投饵装置以及至少一光照强度检测元件,所述光照强度检测元件位于光照强度采集点,每一所述控制器对应至少一鱼群进食区域,所述投饵装置和光照强度检测元件连接控制器;所述投饵装置包括投饵机和至少一出饵口,所述投饵机管道连通出饵口,所述出饵口设置在水下,且位于鱼群进食区域的上层或中层或底层。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投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推料泵,所述投饵机连通出饵口的管道上设有三通,且所述三通靠近投饵机设置,所述辅助推料泵的出水口与三通连通,所述辅助推料泵的进水口置于水面之下。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投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截断阀,所述辅助推料泵的出水口经截断阀连通三通,或者,所述截断阀设置在辅助推料泵的进水口。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投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推料泵的进水口设有拦网。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投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远程终端和无线通讯模块,所述控制器连接无线通讯模块,所述无线通讯模块与远程终端通信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投饵方法及投饵系统,智能投饵方法为在鱼群进食区域的下方设置至少一光照强度采集点,通过比对鱼群进食区域下方的光照强度变化来控制投饵量。投饵系统采用了上述方法,其包括投饵装置、控制器及光照强度检测元件,投饵装置和光照强度检测元件连接控制器;投饵装置包括投饵机和至少一出饵口,投饵机管道连通出饵口,出饵口设置在水下,且位于鱼群进食区域的上层或中层或底层。本发明能够较为精准地判断鱼群的进食状态,进而精准地控制投饵,保证鱼群进食需求的同时也不造成饵料的浪费。

技术研发人员:魏盛军,丁兰,蔡文鸿,黄桂芳,魏观渊,潘柏霖,林元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福建水产病害防治中心)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8/16
文档序号 : 【 39066441 】

技术研发人员:魏盛军,丁兰,蔡文鸿,黄桂芳,魏观渊,潘柏霖,林元俊
技术所有人: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福建水产病害防治中心)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魏盛军丁兰蔡文鸿黄桂芳魏观渊潘柏霖林元俊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福建水产病害防治中心)
一种小型宠物项圈自动压扣的制作方法 一种玉米制种电驱播种机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