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旱育秧播种底墒水浇灌设备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农业耕作,尤其涉及一种水稻旱育秧播种底墒水浇灌设备及方法。
背景技术:
1、旱育秧是在旱地条件下育苗,苗期不建立水层,主要依靠土壤底墒和浇水来培育健壮秧苗的一种育秧方式,近年来全国各地又有新的发展尽管各地做法不一,但基本技术环节相同。
2、在播前浇足底墒水,一般都需要在播前1~2天浇水,使10~12厘米耕层达到饱和状态,有利齐苗和苗期生长需要。在进行底墒水浇水时,若采用大规模的抽水灌溉,会造成水资源大量浪费,而且抽水灌溉式的浇水,使得农田粘稠度较大,不利于播种和播种人员行走。
3、现有一般都采用移动式浇灌机来进行底墒水浇水,但在浇灌机移动浇水过程中,也需要较大的出水量,才能保证所浇水到达10~12厘米耕层。
4、综上,在旱育秧进行播前底墒水浇水时,如何实现10~12厘米耕层全面化、节水化作业,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稻旱育秧播种底墒水浇灌设备及方法,从而实现了旱育秧进行播前底墒水的全面化、节水化作业。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本发明提供一种水稻旱育秧播种底墒水浇灌设备,包括行走在土壤表面的移动车架,移动车架上侧配置供水机构,移动车架设置有与土壤表面接触的地上轮,移动车架安装有多组独立的嵌入刀轮,每组嵌入刀轮的数目都相同且不少于三个,同组多个嵌入刀轮贯穿安装在同一横轴杆上,其中,以移动车架移动方向为纵向基准:不同组嵌入刀轮在纵向方位上无路径重叠。
4、嵌入刀轮外环侧设有环形刀口,嵌入刀轮两侧竖向面都开设有注水环槽,嵌入刀轮的两侧注水环槽之间开设有多个贯通的通水孔,嵌入刀轮还开设有与注水环槽连通的环形贮水槽,其中,贮水槽开设在环形刀口朝向方位注水环槽的一侧,嵌入刀轮切入土壤中的深度大于环形刀口与注水环槽宽度尺寸之和。
5、移动车架还配置有注水组件,注水组件包括带有注入管的横管,注入管下侧设置有多个下水管,每个嵌入刀轮配置有一下水管,下水管下侧端设有朝向嵌入刀轮其中一侧注水环槽的出水管头,其中,出水管头出水方向正对于通水孔环侧分布位置,出水管头的水平高度位于嵌入刀轮的下半部位。
6、移动车架还配置有清理组件,清理组件包括定位安装在嵌入刀轮两侧的侧位杆,侧位杆下端设置有插入注水环槽中的斜刮条,其中,斜刮条设有伸入贮水槽中的内刮头。
7、作为本发明底墒水浇灌设备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移动车架设置有多组边位支板,每组边位支板数目为两个,同组的多个嵌入刀轮通过横轴杆安装在同组两个边位支板底侧之间。
8、作为本发明底墒水浇灌设备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移动车架设置有多个刮板支架,每个刮板支架下方固定连接有横架杆,同组嵌入刀轮的所有侧位杆上端都定位安装在横架杆上。
9、作为本发明底墒水浇灌设备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侧位杆上端设置安装环,安装环开设安装孔,横架杆穿过安装环的安装孔,同一个嵌入刀轮两侧的侧位杆上端安装环之间配置有套设在横架杆上的隔断环。其中,横架杆开设有螺纹结构,横架杆上安装用于固定中间夹设了隔断环的两个安装环的横向螺母。
10、作为本发明底墒水浇灌设备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横管上侧固定连接有调节螺杆,移动车架设置有多个调节支架,每个调节螺杆都独立定位安装在一个调节支架上。
11、作为本发明底墒水浇灌设备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调节支架开设有竖向的通孔,调节螺杆贯穿调节支架的通孔并在通孔上下侧安装纵向螺母。
12、本发明采用一种水稻旱育秧播种底墒水浇灌设备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13、s1.根据耕作层土壤需要浸水湿润的深度,调整固定好出水管头、斜刮条的位置。s2.移动车架开始在农田移动,地上轮在土壤表层转动,嵌入刀轮切入土壤中并伴随发生滚动。s3.移动车架上方配置的供水机构开始对各个横管供水,出水管头朝向嵌入刀轮的注水环槽喷水。s4.嵌入刀轮滚动过程中,将注水环槽、贮水槽中的水带入土壤中,直接湿润耕作层内部土壤。s5.嵌入刀轮滚动过程中,嵌入刀轮从土壤中移动出来后,注水环槽中附着的黏性土壤经过自然脱落、斜刮条清理后再次从注水环槽中分离。s6.注水环槽的通水孔被黏性土壤附着后,经过出水管头时,出水管头喷出的水流将通水孔位置处附着的黏性土壤冲开。
14、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5、本发明通过在移动车架下方配置多组嵌入刀轮,在嵌入刀轮侧面开设注水环槽、贮水槽,在两侧注水环槽之间开设通水孔,并在注水环槽位置处配置出水管头,使得嵌入刀轮在切入土壤过程中,将注水环槽、贮水槽中的水流快速带入土壤深处,并通过设置清理组件,采用斜刮条、内刮头等清理结构,对附着在注水环槽、贮水槽中的顽固土壤进行清理,使得后续贮水、向深层土壤供水更加高效,从而实现了旱育秧进行播前底墒水的全面化、节水化作业。
技术特征:
1.一种水稻旱育秧播种底墒水浇灌设备,包括行走在土壤表面的移动车架(2),所述移动车架(2)上侧配置供水机构,所述移动车架(2)设置有与土壤表面接触的地上轮(201),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旱育秧播种底墒水浇灌设备,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旱育秧播种底墒水浇灌设备,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稻旱育秧播种底墒水浇灌设备,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旱育秧播种底墒水浇灌设备,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水稻旱育秧播种底墒水浇灌设备,其特征在于:
7.一种水稻旱育秧播种底墒水浇灌设备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水稻旱育秧播种底墒水浇灌设备,包括以下内容: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旱育秧播种底墒水浇灌设备及方法,涉及农业耕作技术领域。本发明主要包括移动车架、嵌入刀轮、注水组件、清理组件等结构,本发明通过在移动车架下方配置多组嵌入刀轮,在嵌入刀轮侧面开设注水环槽、贮水槽,在两侧注水环槽之间开设通水孔,并在注水环槽位置处配置出水管头,使得嵌入刀轮在切入土壤过程中,将注水环槽、贮水槽中的水流快速带入土壤深处,并通过设置清理组件,采用斜刮条、内刮头等清理结构,对附着在注水环槽、贮水槽中的顽固土壤进行清理,使得后续贮水、向深层土壤供水更加高效,从而实现了旱育秧进行播前底墒水的全面化、节水化作业。
技术研发人员:徐世财,张小宁,洪启龙,洪启莲,邢玉君,徐琴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芜湖徐陶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7/25
技术研发人员:徐世财,张小宁,洪启龙,洪启莲,邢玉君,徐琴凤
技术所有人:芜湖徐陶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