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玉米螟诱集装置

本技术涉及昆虫诱捕,更具体的说是一种玉米螟诱集装置。
背景技术:
1、玉米螟是鳞翅目蛾科害虫,雄蛾的体长为10-15毫米,雌蛾的体长为13-20毫米。它的幼虫是淡灰色的,身上有5条褐色纵线;成虫为中型的黄色小蛾子,前翅内横线为暗褐色,外横线为锯齿状暗褐色,内、外横线间有2个褐色斑纹,外横线与外缘线之间有1褐色带,玉米螟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和西南、西北地区,华中和华东地区也有发生。它主要以幼虫蛀食玉米植株的茎、叶和雌、雄穗,其被害株损失率在百分之三十以上。
2、目前玉米螟诱集装置在使用时捕捉效果较差,降低了玉米的产量,且在对诱集装置进行维护或更换内部结构时较为麻烦,整体操作较为繁琐,使用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以上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玉米螟诱集装置,本实用新型方便更换内部构件,诱捕效果大幅度提升,有效的对玉米螟进行捕捉,结构简单降低整体成本。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玉米螟诱集装置,包括底板,所述的底板顶部固定连接伸缩杆,所述的伸缩杆顶端固定连接诱集装置,所述的诱集装置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支撑杆,所述的支撑杆固定连接太阳能板,所述的诱集装置顶部旋接盖子,所述的盖子底面固定连接振式杀虫灯,所述的诱集装置内部底部固定连接诱集器,所述的诱集器底部外壁固定连接诱芯。
3、进一步的,所述的诱集装置材质为透明材质,增加振式杀虫灯的可视性,提高诱集效果。
4、进一步的,所述的诱集器为锥形结构,表面为网状结构,防止诱集的玉米螟出现诱集失败,提高诱集效果。
5、进一步的,所述的诱芯均匀分布在诱集器底部外壁上,增加诱集器的吸引力,提高诱集效果。
6、进一步的,所述的诱集装置底端距离地面50厘米,更加符合玉米螟虫的习性,提高诱集效率。
7、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诱集装置采用透明材质,增强振式杀虫灯透光率,提高诱集效果,诱集器的结构与诱芯相互配合进一步提升了对玉米螟的捕捉效果,太阳能板持续对振式杀虫灯供电节省电力,整体结构简单成本低,同时有效的诱集玉米螟虫,提高玉米产量。
技术特征:
1.一种玉米螟诱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所述的底板(1)顶部固定连接伸缩杆(2),所述的伸缩杆(2)顶端固定连接诱集装置(3),所述的诱集装置(3)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支撑杆(6),所述的支撑杆(6)固定连接太阳能板(7),所述的太阳能板(7)一端固定连接在诱集装置(3)一侧上部,所述的诱集装置(3)顶部旋接盖子(9),所述的盖子(9)底面固定连接振式杀虫灯(8),所述的诱集装置(3)内部底部固定连接诱集器(4),所述的诱集器(4)底部外壁固定连接诱芯(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玉米螟诱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诱集装置(3)材质为透明材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玉米螟诱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诱集器(4)为锥形结构,表面为网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玉米螟诱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诱芯(5)均匀分布在诱集器(4)底部外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玉米螟诱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诱集装置(3)底端距离地面50厘米。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玉米螟诱集装置,包括底板,底板顶部固定连接伸缩杆,伸缩杆顶端连接诱集装置,诱集装置顶部旋接盖子,盖子底部固定连接振式杀虫灯,诱集装置一侧设置有为振式杀虫灯供电用太阳能板,诱集装置内部底部设置有诱集器,诱集器外壁四周均匀固定连接诱芯。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技术诱集装置采用透明材质,增强振式杀虫灯透光率,提高诱集效果,诱集器的结构与诱芯相互配合进一步提升了对玉米螟的捕捉效果,太阳能板持续对振式杀虫灯供电节省电力,整体结构简单成本低,同时有效的诱集玉米螟虫,提高玉米产量。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燕,张玲,石爱丽,任杰,马国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承德市农林科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40119
技术公布日:2024/9/2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燕,张玲,石爱丽,任杰,马国明
技术所有人:承德市农林科学院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