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转向管柱的能量吸收装置的制造方法
[0075]在根据本发明在图9至图12中的能量吸收装置30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情况中,碰撞元件37形成为轨道31的一个固定部分。所述碰撞元件是轨道31的弯拱形状的卡件,其进而是楔形形式并且沿引导轨道34在局部延伸区域43之上的末端36的方向上逐渐减小引导轨道34(其在这种情况下也是呈狭槽形式的)的开口宽度38,而无需将所述碰撞元件直接设置在狭槽的开口平面中。这种情况下,可以在图11和图12中清楚得看出所述碰撞元件37与伴随移动的元件42中的一个的相互作用。在图11中,弯曲卡件32已经随着第一紧固元件40和伴随移动的元件42沿引导轨道34的位移而变形,从而达到使得伴随移动的元件42中的一个已撞击碰撞元件37的程度。在转向心轴轴承单元2相对于支撑单元6的进一步位移并从而使得轨道31相对于保持部分5的进一步位移的过程中,于是情况为,前面的伴随移动的元件42与碰撞元件37相互作用使得通过碰撞元件37和/或伴随移动的元件42的变形实现了在撞击情况下对被引入到转向心轴轴承单元2中的冲击能量进行额外吸收。以此方式,获得了尽可能最平顺的制动作用,并且在引导轨道34的末端36处防止了伴随移动的元件42剧烈抵靠引导轨道34的末端36。
[0076]已在引言中指出的是,为了在撞击情况开始时预先设定一个限定的释放力和/或甚至仅仅为了改善这些部件在撞击情况之前相对于彼此的限定定位,有利的是,弯曲卡件32的第一紧固元件40或伴随其移动的元件42中的至少一个以装配(优选为卡住)的方式而被保持在引导轨道34上的起始位置上。为了达到这一点,在组装过程中可以执行某种类型的校准,如将在下文中基于图9和图10的实例来讨论。虽然这里的描述是基于能量吸收装置30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来给出的,然而应指出的是,所述类型的校准还可以在上文所讨论的能量吸收装置30的前两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实现,如从图7中界定了狭槽的壁的凸出区域44而清楚可见。
[0077]同样在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情况中,轨道31的壁(其界定了狭槽34)具有设置在其中的多个对应的凸出区域44。图9示出了在校准之前的位置。从所述位置开始,可以在能量吸收装置30的组装过程中进行如下设置:第一紧固元件40与伴随其移动的元件42在沿着引导轨道34的位移路径46上移动至如下程度:使得伴随移动的元件42(或在其他示例性实施例中直接为第一紧固元件40)被卡住在狭槽的壁之间(这种情况下被卡住在凸出区域44的区域中)。在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为此目的而在伴随移动的元件42上设置了多个凸耳45。然而,还可以提供不同的设计。在任何情况下,所述校准过程导致伴随移动的元件42以及从而还有第一紧固元件40被装配或卡住在根据图10的起始位置上,由此可以获得限定的或预先限定的释放力以及所述的在这些部件之间的限定的相对定位。为了保持所述起始位置,以在这里所实现的方式可以设置成,借助于剪力螺栓27来保持所述位置。在沿位移行程46的位移过程中,在此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情况中,保持部分5和轨道31中的开口 28和29彼此重合,从而使得剪力螺栓27可以穿过所述两个开口 28、29,如在图10中可见。然而,在其他示例性实施例中,还可以将借助于剪力螺栓27的上述保持作用省去。如果设置了剪力螺栓27,则它在撞击过程开始时断开。还可以如在W02011/072311A1中那样,利用剪力螺栓27将弯曲卡件32阻止在具有一定预负载的位置上。
【主权项】
1.一种能量吸收装置(30),其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管柱(33),其中上述能量吸收装置(30)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在撞击情况中吸收能量的弯曲卡件(32),并且所述弯曲卡件(32)具有用于将该弯曲卡件(32)紧固到所述转向管柱(33)的第一部件上的一个第一紧固元件(40),以及至少一个用于将该弯曲卡件(32)紧固到转向管柱(33)的第二部件上的第二紧固元件(41),并且该第一紧固元件(40)安装成针对撞击情况可以随着该弯曲卡件(32)的变形而能够沿一个引导轨道(34)相对于该第二紧固元件(41)位移,该引导轨道(34)是由一个始端(35)和一个末端(36)界定的,其特征在于,该能量吸收装置(30)除了所述引导轨道(34)的末端(36)之外,还具有设置在该引导轨道(34)上的至少一个碰撞元件(37),其中,在撞击情况中,通过该第一紧固元件(40)和/或沿该引导轨道(34)伴随所述第一紧固元件移动的一个元件(42)与该碰撞元件(37)的相互作用,而能够通过该碰撞元件(37)和/或该第一紧固元件(40)和/或该伴随移动的元件(42)的变形来额外地吸收能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吸收装置(30),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元件(37)至少在所述引导轨道(34)的局部延伸区域(43)上延伸,并且在撞击情况中,通过所述第一紧固元件(40)和/或沿该引导轨道(34)伴随所述第一紧固元件移动的元件(42)与所述碰撞元件(37)的相互作用,而能够通过该碰撞元件(37)和/或该第一紧固元件(40)和/或所述伴随移动的元件(42)沿该局部延伸区域(43)的变形来额外地吸收能量。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量吸收装置(30),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元件(37)和/或所述第一紧固元件(40)和/或所述伴随移动的元件(42)设计为沿所述局部延伸区域(43)来改变能量吸收的强度。4.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一项所述的能量吸收装置(30),其特征在于,上述引导轨道(34)具有一个狭槽或者是一个狭槽。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能量吸收装置(3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固元件(40)和/或所述伴随移动的元件(42)延伸穿过所述狭槽并且在撞击情况中能够沿该狭槽位移。6.如权利要求1至5中的一项所述的能量吸收装置(30),其特征在于,该碰撞元件(37)具有或者被设计为至少一个楔形区域。7.如权利要求6以及权利要求4和5中的一项所述的能量吸收装置(30),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元件(37)借助于其楔形区域而减小了所述狭槽的开口宽度(38),所述第一紧固元件(40)和/或所述伴随移动的元件穿过所述开口宽度(38)。8.如权利要求1至6中的一项所述的能量吸收装置(30),其特征在于,上述碰撞元件(37)设置在所述引导轨道(34)的所述始端(35)与所述末端(36)之间。9.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管柱(33),其具有一个转向心轴(I),所述转向心轴(I)安装在所述转向管柱(33)的一个转向心轴轴承单元(2)中使得转向心轴(I)能够围绕转向心轴纵向轴线(4)旋转,并且转向管柱(33)具有用于将所述转向心轴轴承单元(2)紧固在机动车辆中的一个支撑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管柱(33)具有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I至8中的一项所述的能量吸收装置(30),并且所述弯曲卡件(32)借助于这些紧固装置(40,41)中的一个而被直接或间接地紧固到作为这些部件中的一个的所述转向心轴轴承单元(2),并且借助于这些紧固元件(40,41)中的另一个紧固元件被紧固到作为这些元件中的另一个的所述支撑单元(6)。10.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管柱(33)在撞击情况中吸收能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如权利要求1至8中的一项所述的能量吸收装置(30)中,所述第一紧固元件(40)随着所述弯曲卡件(32)的变形而相对于所述第二紧固元件(41)沿所述引导轨道(34)位移,并且通过第一紧固元件(40)和/或沿引导轨道(34)伴随第一紧固元件移动的元件(42)与所述碰撞元件(37)的相互作用,能够通过碰撞元件(37)和/或第一紧固元件(40)和/或随附移动的元件(42)的变形来额外地吸收能量。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管柱(33)的能量吸收装置(30),该能量吸收装置(30)具有用于在撞击情况中吸收能量的至少一个弯曲卡件(32),其中该弯曲卡件(32)具有用于一个第一紧固元件(40)和至少一个第二紧固元件(41),并且该第一紧固元件(40)针对撞击情况被安装成相对于该第二紧固元件(41)位移,同时承受该弯曲卡件(32)沿引导轨道(34)的变形,该引导轨道(34)是由一个始端(35)和一个末端(36)界定的,其中,该能量吸收装置(30)在引导轨道(34)的末端(36)处还具有至少一个设置在该引导轨道(34)上的碰撞元件(37),其中在撞击情况中,通过该第一紧固元件(40)和/或沿该引导轨道(34)伴随所述第一紧固元件(40)移动的一个元件(42)与该碰撞元件(37)协同操作,从而通过该碰撞元件(37)和/或该第一紧固元件(40)和/或该伴随移动的元件(42)的变形而能够额外地来吸收能量。
【IPC分类】B62D1/19
【公开号】CN105209317
【申请号】CN201480028071
【发明人】A·克莱普, H·苏尔泽, F·塞加托, S·福特
【申请人】蒂森克虏伯普利斯坦股份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30日
【申请日】2014年3月24日
【公告号】DE102013104958B3, EP2996924A1, US20160121920, WO2014183819A1
文档序号 :
【 9457039 】
技术研发人员:A·克莱普,H·苏尔泽,F·塞加托,S·福特
技术所有人:蒂森克虏伯普利斯坦股份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技术研发人员:A·克莱普,H·苏尔泽,F·塞加托,S·福特
技术所有人:蒂森克虏伯普利斯坦股份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