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所属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三叉神经痛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简称,周围学说认为病变位于半月神经节到脑 桥间部分,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压迫所致,成年及老年人多见,40岁以上患者占70%~ 80%,女性多于男性。
[0003] 三叉神经痛分为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疼痛为持续性伴感觉减退、角膜反射迟钝等, 常合并其他脑神经损害症状。常见于多发性硬化、延髓空洞症、原发性或转移性颅底肿瘤 等;牙痛常为持续性饨痛,局限于牙龈部,可因进食冷、热食物加剧。X线检查可发现龋齿、 肿瘤等有助鉴别;舌咽神经痛较少见,常见于年轻妇女。局限于扁桃体、舌根、咽及耳道深部 即舌咽神经分布区的阵发性疼痛,性质类似三叉神经痛。吞咽、讲话、呵欠、咳嗽常可诱发, 在咽喉、舌根扁桃体窝等触发点用4%可卡因或1%丁卡因喷涂可阻止发作。
[0004] 三叉神经痛常局限于三叉神经一或两支分布区,以上颁支、下颁支多见,发作时表 现为以面颊上下颁及舌部明显的剧烈电击样、针刺样、刀割样或撕裂样疼痛,持续数秒或 1~2分钟,突发突止,间歇期完全正常,患者口角、鼻翼、颊部或舌部为敏感区,轻触可诱 发,称为扳机点或触发点,严重病例可因疼痛出现面肌反射性抽搐,口角牵向患侧即痛性抽 搐,病程呈周期性,发作可为数日、数周或数月不等,缓解期如常人。随着病程迀延发作次数 将逐渐增多,发作时间延长,间歇期缩短,甚至为持续性发作,很少自愈。神经系统检查一般 无阳性体征,患者主要表现因恐惧疼痛不敢洗脸、刷牙、进食,面部口腔卫生差、面色憔悴、 情绪低落。
[0005]目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很多,而治疗的方法不当则会引起神经性角膜炎等 并发症;此外,有些药物治疗三叉神经痛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复发率较高,不能彻底治愈, 有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的方法,相比药物治疗费用高,危险性大,同时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危 害,手术治疗很多患者难以接受。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本发明中药制剂所选 药材配伍相宜,符合中医药学和现代医药学理论,并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祛风除湿之 功效,对治疗三叉神经痛具有显著的疗效,疗程短、见效快,服用方便,治愈后不复发,安全 无毒副作用,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理想药品,且总有效率高达98. 4%。
[0007]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施如下:
[0008] -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制剂,制成所述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 份数为:
[0009] 糙苏48~71份白千层48~66份草石蚕39~65份槟榔35~62份 芥菜35~61份刺梨根32~60份瓜螺31~60份海芋29~56份 红门兰24~52份柯蒲木22~50份梨皮19~49份络石藤16~44份 榕须14~40份山黄皮10~36份苦菜8~29份牛胆5~24份。
[0010] 制成所述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0011] 糙苏52~68份白千层52~70份草石蚕43~61份槟榔40~58份 芥菜39~57份刺梨根36~55份瓜螺35~55份海芋33~51份 红门兰29~48份柯蒲木26~45份梨皮24~44份络石藤21~39份 榕须18~36份山黄皮14~32份苦菜12~25份牛胆9~21份。
[0012] 制成所述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0013] 糙苏57~65份白千层57~65份草石蚕48~56份槟榔45~53份 芥菜44~52份刺梨根41~50份瓜螺40~48份海芋38~46份 红门兰34~42份柯蒲木30~41份梨皮29~39份络石藤26~34份
[0014] 榕须23~31份山黄皮19~27份苦菜16~20份牛胆13~17份。
[0015] 制成所述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0016] 糙苏61份白千层61份草石蚕52份槟榔49份 芥菜48份刺梨根45份瓜螺44份海芋41份 红门兰38份柯蒲木36份梨皮34份络石藤30份 榕须27份山黄皮23份苦菜18份牛胆15份。
[0017] -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0018] (1)将糙苏、白千层、瓜螺、海芋、红门兰和梨皮洗净,放入容器内,加入8~10倍 量的蒸馏水,浸泡5~6小时后,煮沸3~4小时,提取;再次加入6~8倍量蒸馏水,煮沸 2~3小时,提取;最后,加入4~6倍量蒸馏水,加热煮沸1~2小时,提取;合并三次提取 液,过滤,得滤液,浓缩成60°C下相对密度为1. 12~1. 17的稠膏,备用;
[0019] (2)将草石蚕、柯蒲木、络石藤、榕须和山黄皮洗净,浸入5倍量的80%的乙醇溶 液浸泡1~2小时,加热提取3小时,回收乙醇,滤过,得滤液,浓缩为65°C下相对密度为 1. 12~1. 16的稠膏,备用;
[0020] (3)将槟榔、刺梨根和牛胆放入容器内,进行粉碎处理,研末,过180目细粉,备用;
[0021] (4)将芥菜和苦菜洗净,切碎,放入容器内,绞汁,滤杂质,留汁液备用;
[0022] (5)将上述步骤(1)~(4)所制得的稠膏、细粉以及汁液混合,制成胶囊,即得所述 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制剂。
[0023] 本发明所用中药的药性如下:
[0024] 糙苏:味辛,性平。祛风活络,强筋壮骨,消肿。用于感冒,风湿关节痛,腰痛,跌打 损伤,疮fi?肿毒。
[0025] 白千层:味辛,性微温、平。芳香解表,祛风止痛。用于感冒发热,风湿关节痛,神经 痛,肠炎腹泻,外用治过敏性皮炎,湿瘆,安神,神经衰弱,失眠。
[0026] 草石蚕:味甘,性平;归肺、肝、脾经。解表清肺,利湿解毒,补虚健脾。主风热感冒, 虚劳咳嗽,黄疸,淋症,疮毒肿痛,毒蛇咬伤。《本草图经》载:"主走注风,散血止痛,其节亦 堪单用,捣筛取末,酒温服之。"
[0027] 槟榔:味苦、辛,性温;归胃、大肠经。杀虫消积,降气行水,截疟。用于绦虫蛔虫,姜 片虫病,虫积腹痛,积滞泻痢,里急后重,水肿脚气,疟疾。现代医学研宄证实,槟榔水浸液在 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煎剂和水浸剂对流感病毒甲型某 些株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0028] 芥菜:味辛,性温;归肺、肝、肾、胃经。利肺豁痰,消肿散结。主治寒饮咳嗽,痰滞气 逆,胸膈满闷,砂淋,石淋,牙龈肿烂,乳痈,痔肿,冻疮,漆疮。
[0029] 刺梨根:味甘、酸,性平,无毒;归脾、胃、肝、肾经。健胃消食,止痛,收涩止血。主胃 脘胀满疼痛,牙痛,喉痛,久咳,泻痢,遗精,带下,崩漏,痔疮。《四川中药志》载:"治痔疮,牙 龈肿痛。并能发乳,止遗精。"
[0030] 瓜螺:味辛、甘,性平;入肺、胃二经。辛凉解表,敛酸止痛。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头 痛,咳嗽,□渴,胃热泛酸,中脘有烧灼感,□干欲凉饮,甚者剧痛。
[0031] 海芋:味微辛、湿,性寒,有毒;归心、肝、胆、大肠经。清热解毒,行气止痛,散结消 肿。主治流感,感冒,腹痛,肺结核,风湿骨痛,疔疮,痈疽肿毒,瘰疬,附骨痈,班秃,疥癣,虫 蛇咬伤。
[0032] 红门兰:味甘,性平;归心、肾、胃经。强心补肾,生津止渴,健脾胃。主治烦躁口渴, 不思饮食,月经不调,虚劳贫血,头晕,眼花。《内蒙古中草药》载:"强心,补肾,生津,止渴, 健脾胃,治烦躁口渴,不思饮食,阴液不足,月经不调。"
[0033] 柯蒲木:味苦、辛,性温,有毒。消炎止痛,舒筋活络。治咽喉炎,扁桃体炎,风湿骨 痛,四肢麻木。
[0034] 梨皮:味甘、湿,性凉,无毒;归肺、心、肾、大肠经。清心润肺,降火生津,解疮毒。主 治暑热烦渴,肺燥咳嗽,吐血,痢疾,疥癣,发背,疔疮。《本草再新》载:"清心降火,滋肾益阴, 主津止渴,除烦去湿。"
[0035] 络石藤:味苦,性微寒;归心、肝、肾经。祛风通络,凉血消肿。用于风湿热痹,筋脉 拘挛,腰膝酸痛,喉痹,痈肿,跌扑损伤。现代医学研宄证实,络石藤50%煎剂对金黄色葡萄 球菌、福氏痢疾杆菌及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
[0036] 榕须:味苦、性平;归肺、脾、肾经。祛风清热,活血解毒。治流感,百日咳,麻瘆不 透,扁桃体炎,眼结膜炎,痧气腹痛,风湿骨痛,鼻衄,血淋,跌打损伤。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 手册》载:"清热解表,发汗透瘆。治流感,感冒,扁桃体炎,眼结膜炎,疟疾,百日咳,麻瘆不 透。"
[0037] 山黄皮:味苦、微辛,性温;归肾、肺、膀胱经。疏风散寒,行气止痛,除湿消肿。主 治感冒发热,疟疾,胃痛,水肿,风湿性关节炎。外用治骨折,扭挫伤,湿瘆。《云南中草药选》 载:"疏风解表,行气止痛,截疟,杀虫。治上感,流感,疟疾,腹痛。"
[0038] 苦菜:味苦,性寒;入心、脾、胃三经。清热解毒,破瘀活血,排脓。用于阑尾炎,腹腔 脓肿,肠炎,痢疾,急、慢性盆腔炎,肺热咳嗽,肺结核,吐血,衄血;外用治跌打损伤,疮疖肿 痛,黄水疮,阴囊湿瘆。
[0039] 牛胆:味苦,性寒;归肝、胆、肺经。清肝明目,利胆通肠,解毒消肿。主治风热目疾, 心腹热渴,黄疸,咳嗽痰多,小儿惊风,便秘,痈肿,痔疮。现代医学研宄证实,牛胆对呼吸道 常见的甲型链球菌、肺炎球菌及结核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0040]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41] 本发明中药制剂所选药材配伍相宜,符合中医药学和现代医药学理论,并具有清 热解毒、活血止痛、祛风除湿之功效,对治疗三叉神经痛具有显著的疗效,疗程短、见效快, 服用方便,治愈后不复发,安全无毒副作用,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理想药品,且总有效率高 达 98. 4%。
【具体实施方式】
[0042]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
[0043] 实施例1
[0044] 本发明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0045] 糙苏68g白千层70g草石蚕61g槟榔58g 芥菜57g刺梨根55g瓜螺55g海芋51g 红门兰48g柯蒲木45g梨皮44g络石藤39g 榕须36g山黄皮32g苦菜25g牛胆21g。
[0046] 本发明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0047] (1)将糙苏、白千层、瓜螺、海芋、红门兰和梨皮洗净,放入容器内,加入8~10倍 量的蒸馏水,浸泡5~6小时后,煮沸3~4小时,提取;再次加入6~8倍量蒸馏水,煮沸 2~3小时,提取;最后,加入4
文档序号 :
【 8306217 】
技术研发人员:张睿,刘翠,刘冰天
技术所有人:张睿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技术研发人员:张睿,刘翠,刘冰天
技术所有人:张睿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