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技术  医药医疗技术的改进;医疗器械制造及应用技术

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2025-09-12 13:20:09 296次浏览
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技术领域。【背景技术】
[0002] 三叉神经痛指的是三叉神经分布区反复发作性、短暂性的剧痛。疼痛每次可持续 数秒,每日发作数十次至数百次,痛如电击样、刀割样、烧灼样或针刺样。三叉神经痛以第二 支和经三支分布区的疼痛较为多见,大多为单侧性的,双侧性的较少,不足发病人群的5%。
[0003] 三叉神经痛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指的是有明确原 因造成的三叉神经痛,它可以因桥脑小脑角肿瘤、三叉神经根或半月神经节部的肿瘤、血管 畸形、动脉瘤、蛛网膜炎、多发性硬化等病引起。而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指的是病因不明的三 叉神经痛。但是,随着近年来显微血管减压术的大量开展,这类三叉神经痛的病因也基本弄 清。其主要原因是邻近血管,如小脑上动脉、小脑前下动脉等压迫三叉神经根所致。
[0004] 中医古籍中虽然没有三叉神经痛的病名,但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表现与中医的"偏 头风"、"头风"、"面痛"等极为相似,在中医文献中可以发现许多对本病的症状描述及证治 论述。
[0005] 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因可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但是,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疼痛均 多与火邪有关。正如《证治准强》中所言,"面痛皆属火盛"。外感所致常由风邪挟寒、挟火、 挟痰杂而致病;内伤者多由阳明燥热、情志内伤所致。
[0006] 头面为三阳经分布区域,位于人之顶部,外感致病,每与风邪有关。风性升发、向 上,高巅之上,唯风可及,风邪挟杂寒邪、火热、痰浊,以致风寒凝滞、风火上灼、风痰阻滞经 络。引发疼痛,而且,寒、痰内壅也易化火生热。内伤所致多与情志不遂、阳明燥热有关。情 志不遂,能致肝失条达,肝郁化火,肝火上扰头面,灼伤经络,则见头面疼痛;阳明燥热,循经 上扰,亦可见头面疼痛;或因情志不遂,致气滞血瘀,或因病久入络,亦可见有瘀象。
[0007] 中医的辨证分型及治疗: 1、风寒凝滞 证候:颜面阵发性短暂的抽搐样疼痛,痛似刀割,面肌紧束,惧怕风冷,常因外感风寒而 诱发或加重,舌淡苔薄白,脉浮紧或弦紧。治宜疏风散寒,缓急止痛。
[0008] 2、风热侵袭 证候:颜面阵发性短暂的抽搐样剧痛,有烧灼感,口苦心烦,口干口渴,便秘溲赤,舌尖 红赤,苔薄黄,脉浮数或弦数。治宜疏风清热,和络止痛。
[0009] 3、风痰阻络 证候:颜面阵发性短暂的剧痛,面颊麻木作胀,头昏头沉,胸脘痞闷,对吐痰涎,胃纳欠 佳,舌体胖大,苔白腻,脉弦滑。治宜祛风化痰,通络止痛。
[0010] 4、阳明火旺 证候:颜面阵发、短暂的抽搐样剧痛,面颊灼热,甚则痛如刀割,面红目赤,口干口臭,渴 欲引饮,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而干,脉弦或弦数。治宜清胃泻火,散热止痛。
[0011] 5、肝胆郁热 证候:颜面阵发性短暂的抽搐样剧痛,面颊灼热,烦躁易怒,头晕耳鸣,面红目赤,失眠 多梦,口干口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或脉弦数。治宜疏肝清热,泻火止痛。
[0012] 6、瘀血阻滞 证候:颜面阵发性短暂的剧痛,痛如锥刺、刀割,痛处拒按,或发作颜面疼痛日久,经久 不愈,舌紫暗,或舌有瘀点、瘀斑,或舌下静脉紫暗、曲张。治宜活血化瘀,祛瘀止痛。

【发明内容】

[0013]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开发一种中药制剂,是这种制剂对三叉神经痛的治疗 有较好的效果,并同时开发该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001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发明人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依靠发明人自身对三叉神经 痛的中医临床经验,和对现代中药制剂技术的研宄,并经临床实践的检验和调整,最终发明 了一个全新的中药组方和将其制成成品制剂的制备方法,该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制得:荆芥6-22份、白芥子8-20份、防风11-27份、白芍10-36份、香附7-17份、蒺藜9-25 份、僵蚕6-16份、郁李仁7-19份、全蝎2-10份、天麻6-18份、蜈蚣2-9份、决明子11-26份、 生地7-23份、川芎12-38份、地龙9-25份、女贞子7-17份、丹参10-30份、知母8-20份、甘 草6_14份。
[0015] 开发过程中,优选出来的具有优异疗效的3个中药制剂原料组分重量份如下: (1)荆芥14份、白芥子14份、防风19份、白芍23份、香附12份、蒺藜17份、僵蚕11 份、郁李仁13份、全蝎6份、天麻12份、蜈蚣6份、决明子19份、生地15份、川芎25份、地 龙17份、女贞子12份、丹参20份、知母14份、甘草10份。
[0016] (2)荆芥16份、白芥子16份、防风18份、白芍25份、香附13份、蒺藜15份、僵蚕 13份、郁李仁14份、全蝎5份、天麻11份、蜈蚣5份、决明子21份、生地16份、川考23份、 地龙18份、女贞子11份、丹参21份、知母12份、甘草11份。
[0017] (3)荆芥15份、白芥子16份、防风22份、白芍24份、香附14份、蒺藜18份、僵蚕 10份、郁李仁12份、全蝎7份、天麻14份、蜈蚣7份、决明子17份、生地16份、川考27份、 地龙18份、女贞子13份、丹参18份、知母13份、甘草12份。
[0018] 本发明制备方法为以下步骤: (1) 按中药组方分别称取荆芥、白芥子、防风、白芍、香附、蒺藜、僵蚕、郁李仁、全蝎、天 麻、蜈蚣、决明子、生地、川芎、地龙、女贞子、丹参、知母、甘草各味药材,分别粉碎,备用; (2) 将所有药材加入初始药材4-16倍重量的纯化水,浸泡6-24小时,回流煎煮1-6小 时,过滤,再加入初始重量3-12倍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1-4小时,过滤并保留滤渣,合并 滤液,浓缩至55°C相对密度为1. 23-1. 26的浓缩液备用; (3) 将步骤(2)的滤渣加5-15倍重量的浓度55-80%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6 小时,过滤,合并滤液,减压蒸馏除去乙醇,并浓缩至55°C相对密度为1. 23-1. 26的浓缩液 备用; (4) 将步骤(2)和(3)所得的浓缩液合并,继续浓缩至55°C相对密度为1. 33-1. 38的中 药浸膏,备用; (5) 将步骤(4)的中药浸膏添加辅料,利用现代通用的中药制剂技术制成临床需要的成 品剂型,例如片剂、丸剂(含蜜丸)、胶囊剂(含软胶囊)、散剂、酊剂、口服液、糖浆剂、颗粒剂 等剂型。
[0019] 本发明中药组方所用中药材的来源、性味归经及功效特点: 荆芥: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干燥地上部分。味辛,性微温;归肺、肝经;解表散风, 透瘆。
[0020] 白芥子: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种子。味辛,性温;入肺、胃经;利气豁痰,温中散 寒,通络止痛。
[0021] 防风:本品为伞形科植物防风的干燥根。味辛、甘,性温;归膀胱、肝、脾经;解表祛 风,胜湿,止痉。
[0022] 白芍: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平肝止痛, 养血调经,敛阴止汗。
[0023] 香附:本品为莎草科植物莎草的干燥根茎。味辛、微苦、微甘,性平;归肝、脾、三焦 经;行气解郁,调经止痛。
[0024] 蒺藜:本品为蒺藜科植物蒺藜的干燥成熟果实。味辛、苦,性微温;归肝经;平肝 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
[0025] 僵蚕:本品为蚕蛾科昆虫家蚕4-5龄的幼虫感染(或人工接种)白僵菌而致死的幼 虫干燥体。味咸、辛,性平;归肝、肺、胃经;祛风定惊,化痰散结。
[0026] 郁李仁: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欧李(酸丁、小李红)、郁李(赤李子)或长柄扁桃的干燥 成熟种子。味辛、苦、甘,性平;归脾、大肠、小肠经;润燥滑肠,下气,利水。
[0027] 全蝎:本品为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的干燥体。味辛,性平;归肝经;息风镇痉,攻毒 散结,通络止痛。
[0028] 天麻:本品为兰科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味甘,性平;归肝经;平肝息风止痉。
[0029] 蜈蚣:本品为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的干燥体。味辛,性温;归肝经;息风镇痉,功 毒散结,通络止痛。
[0030] 决明子:本品为豆科植物决明或小决明的干燥成熟种子。味甘、苦、咸,性微寒;归 肝、大肠经;清热明目,润肠通便。
[0031] 生地:本品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块根。味甘,性寒;归心、肝、肾经;清 热凉血,养阴,生津。
[0032] 川考: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活血行 气,祛风止痛。
[0033] 地龙:本品为巨蚓科动物参环毛蚓、通俗环毛蚓、威廉环毛蚓或栉盲环毛蚓的干燥 体。味咸,性寒;归肝、脾、膀胱经;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
[0034] 女贞子:本品为木犀科植物女贞的干燥成熟果实。味甘、苦,性凉;归肝、肾经;滋 补肝肾,明目乌发。
[0035] 丹参:本品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及根茎。味苦,性微寒;归心、肝经;祛瘀止 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
[0036] 知母:本品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干燥根茎。味苦、甘,性寒;归肺、胃、肾经;清热泻 火,生津润燥。
[0037] 甘草: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味甘,性平;归心、 肺、脾、胃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0038] 本发明中药组方的方解: 该组方是以川芎、丹参、防风、白芍、决明子、地龙为君药,祛风止痛、活血通经、解表祛 风、养血调经、清热明目、定惊通络;以蒺藜、生地
文档序号 : 【 9254384 】

技术研发人员:宫健
技术所有人:青岛蓝盛洋医药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宫健青岛蓝盛洋医药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人体表面肌电信号单通道盲源分离法的制作方法 一种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汤剂的制作方法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