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技术  医药医疗技术的改进;医疗器械制造及应用技术

一种用于治疗过敏的中药药剂及制备方法

2025-09-05 15:20:02 392次浏览
一种用于治疗过敏的中药药剂及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过敏的中药药剂及制备方法,该制剂的有效部位为款冬花的超临界萃取物或乙醇提取物经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的款冬酮与其衍生物,款冬酮及其衍生物的质量配比为60~95:5~40;本发明的中药药剂对过敏性疾病的治疗作用明显,无嗜睡,口干、头晕等中枢抑制副作用,具有西药不具备的优势。
【专利说明】一种用于治疗过敏的中药药剂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中药、天然药物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治疗过敏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过敏反应又称变态反应(allergy),是机体受抗原性物质刺激后引起的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属于异常的、病理性的免疫反应。过敏性鼻炎、气喘、瘙痒等都是较为常见的过敏症。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过敏反应疾病的发生不断增加。国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病率高达37.5%。变态反应性疾病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命及生活,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21世纪重点研究和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
[0003]根据Gell和Coombs的建议,将变态反应分为1、I1、II1、IV四型。近年又提出第V型和第VI型。I型变态反应发病机制比较清楚,也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变态反应,它是由致敏原刺激机体效应B细胞产生IgE抗体,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当机体再次接触相同致敏原时,IgE抗体与相应的致敏原交联结合到肥大细胞(mast cell)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上的高亲和受体Fe e Rl上,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活化。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在活化过程中脱颗粒并产生炎性介质组胺、白三烯、免疫反应性前列腺素、肿瘤坏死因子-a (TNF-a )、白细胞介素-6 (IL — 6)、过量的NO等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 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多等,产生过敏反应(变态反应)的疾病症状,如过敏性哮喘、枯草热、荨麻疹、过敏性鼻炎、湿疹、过敏性皮炎、结膜炎及胃肠道功能障碍等。过敏介质释放的数量和范围不同,导致临床症状轻重和表现不同。TNF-a,IL-6等细胞因子,在机体免疫应答中的表达还受到细胞核因子-kB (NF-kB)的调节。因此,过敏反应与IgE、组胺、TNF-a、IL-6、NO及NF-k B等有密切联系。此外,透明质酸酶(hyaluronidase, HAase)也参与过敏反应,透明质酸酶是一种能够降低体内透明质酸的活性,从而提高组织中液体渗透能力的酶。透明质酸酶的抑制试验用于抗过敏试验研究,与整体动物实验具较好的相关性。
[0004]西医治疗过敏性疾病多采用抗组胺药、激素类及受体拮抗剂等。药物起效快、对症治疗效果明显。如抗组胺药物,在结构上与组胺相似,可通过竞争组胺受体而阻断其对外周组织的效应。但治疗上仍存在很大的缺陷,往往作用时间短,停药后易复发,特别是可引起中枢抑制、抗胆碱作用甚至心脏毒性作用等副作用,如常用的扑尔敏、苯海拉明、非那根、赛庚啶等,用后多有嗜睡,口干、头晕等副作用,病人不乐于接受,高空、高速作业者在工作期间不能使用,在长期使用时又易产生耐药性。因此,研究和寻找高效低毒、结构新型的抗过敏药物仍是一项重要而迫切的全球性课题。中药抗过敏研究已经有一定的历史,中药在抗过敏反应中的作用往往是多环节的,如抑制IgE的产生、保护和稳定靶细胞膜(减少和防止其脱颗粒、释放过敏介质)、对抗过敏介质、中和变应原等,并且中药抗过敏没有现有西药的中枢抑制等副作用,具有西药不具备的优势。从中药中研制更好的抗过敏药物具有很大意义。
[0005]款冬花系菊科植物款冬(Tussilago farfara L.)的干燥花蕾,又名冬花、九九花等。历版《中国药典》均有收载,款冬花性温,味辛、微苦。归肺经,具有润肺下气、止咳化痰等功能。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现代临床上多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目前,国内外学者从款冬花中提取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三萜类、倍半萜、生物碱类等。采用药典附录XD挥发油测定方法提取款冬花挥发油,用乙醚萃取后,倍半萜占挥发油40.5%。石油醚部位以倍半萜及三萜类为主,乙酸乙酯部位以黄酮类及三萜类为主。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治疗过敏性疾病的中药药剂及制备方法。
[0007]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用于治疗过敏的中药药剂,它的有效部位为款冬花的超临界萃取物或乙醇提取物经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的款冬酮及其衍生物,款冬酮与其衍生物的质量配比为60~95:5~40。[0008]上述中药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0009]( I)称取款冬花干燥花蕾,粉碎成粗粉,过20~40目筛。
[0010](2)通过溶剂法或超临界萃取法得到款冬花提取物;所述溶剂法具体为:将款冬花粗粉置于提取器中,加入5倍质量的体积浓度为80%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2h,趁热过滤,合并滤液,回收乙醇,得浸膏;浸膏加入3-5倍质量的水分散后,用乙酸乙酯萃取至无色,合并萃取液,回收乙酸乙酯,得到乙酸乙酯提取物(Kdr),备用。所述临界萃取法具体为:将款冬花粗粉置于超临界萃取釜中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釜温度45°C,分离釜温度30。。,C02流速45kg ? hr-1,压力25MPa,萃取时间2hr,得超临界提取物(Kdj),备用。
[0011](4)取上述溶剂法或超临界萃取法得到的款冬花提取物,溶于等质量的甲醇中,加入等质量的硅胶搅拌,挥去甲醇,上柱,进行硅胶柱层析分离,依次用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按体积比70: 1,60: 1、35:1和15:1组成的混合溶液和甲醇洗脱,TLC检测,合并相同斑点的流分,回收溶剂,干燥,得款冬花抗过敏有效部位KdrI,Kdr2、Kdj2,备用。
[0012]款冬花有效部位抗过敏作用的研究:取上述款冬花有效部位,采用透明质酸酶抑制实验、肥大细胞膜脱颗粒实验、豚鼠离体回肠实验、小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实验及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实验,研究其抗过敏的药理作用。
[0013]①透明质酸酶抑制试验-Elson-Morgan法
[0014]透明质酸酶是一种能分解粘多糖的溶酶体,能够水解透明质酸生成P -N-乙酰葡糖胺,该物质在碱性条件下与乙酰丙酮缩合生成生色原2-甲基-3-二乙酰吡咯衍生物。生色原与Ehrich试剂在浓盐酸乙醇中显色。透明质酸酶与炎症、过敏有强相关性,是I型过敏反应的参与者。
[0015]实验设空白对照组、阳性药对照组、KdrU Kdr2和Kdj2组,共5组,每组平行做3管。将 0.1mL 的 2.5mol/L CaC12 加入 0.5mL 透明质酸酶(500U/mL)中,37°C保温 20min ;加入样品液0.5mL, 37°C保温20min ;加入透明质酸钠(0.4mg/mL) 2mL, 37°C保温40min,加入乙酰丙酮溶液(乙酰丙酮1.5mL,溶于50mLl.25mol/L碳酸钠溶液中,用时配)lmL,90°C保温lh,用水冷却,慢慢加入96%的乙醇10mL,然后加入Ehrlich试剂(1.6g DMAB溶于30mL浓盐酸和301^96%乙醇中)1.0mL,混合均匀,室温放置Ih后于530nm处测定吸光值。
[0016]透明质酸酶抑制率(%)=[(A-B)- (C-D)]/ (A-B) X100%o
[0017]A:对照溶液(去离子水代替款冬样品)的OD值;B:对照空白溶液(酶钝化、去离子水代替款冬样品)的OD值;C:试样溶液的OD值;D:试样空白(酶钝化、各种试剂)的OD值。
[0018]与空白对照组比较,Kdrl、Kdr2、Kdj2组和扑尔敏阳性药对照组均能显著抑制透明质酸酶的活性。与扑尔敏阳性药组比较,Kdrl、Kdr2、Kdj2组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见表1。
[0019]表1:款冬花各有效部位对透明质酸酶抑制的影响(n=3,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治疗过敏的中药药剂,其特征在于,它的有效部位为款冬花的超临界萃取物或乙醇提取物经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的款冬酮及其衍生物,款冬酮与其衍生物的质量配比约为60~95:5~40。
2.—种上述中药药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称取款冬花干燥花蕾,粉碎成粗粉,过20~40目筛; (2)通过溶剂法或超临界萃取法得到款冬花提取物;所述溶剂法具体为:将款冬花粗粉置于提取器中,加入5倍质量的体积浓度为80%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2 h,趁热过滤,合并滤液,回收乙醇,得浸膏;浸膏加入3-5倍质量的水分散后,用乙酸乙酯萃取至无色,合并萃取液,回收乙酸乙酯,得到乙酸乙酯提取物,备用;所述临界萃取法具体为:将款冬花粗粉置于超临界萃取釜中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釜温度45°C,分离釜温度30°C,C02流速45 kg ? hr-1,压力25MPa,萃取时间2hr,得超临界提取物,备用; (4)取上述溶剂法或超临界萃取法得到的款冬花提取物,溶于等质量的甲醇中,加入等质量的硅胶搅拌,挥去甲醇,上柱,进行硅胶柱层析分离,依次用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按体积比70: 1,60: 1、35:1和15:1组成的系列混合溶液和甲醇洗脱,TLC检测,合并相同斑点的流分,回收溶剂,干燥,得款冬花抗过敏有效部位Kdr LKdr 2、Kdj 2,备用。
【文档编号】A61K36/28GK103585218SQ201310462787
【公开日】2014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30日
【发明者】杨苏蓓, 张如松, 王溶溶, 毛培江, 杨毅, 陈雪园 申请人:浙江省中药研究所有限公司
文档序号 : 【 1264211 】

技术研发人员:杨苏蓓,张如松,王溶溶,毛培江,杨毅,陈雪园
技术所有人:浙江省中药研究所有限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杨苏蓓张如松王溶溶毛培江杨毅陈雪园浙江省中药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手脚冰凉及脚气的中药药剂的制作方法 一种防治牛实热症的中药药剂的制作方法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