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技术  医药医疗技术的改进;医疗器械制造及应用技术

一种养血柔肝的白芍保健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2025-05-16 14:40:06 213次浏览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养血柔肝的白芍保健口服液的制备方 法,其所述保健口服液的制备步骤包括:
[0023] a.白芍的制备,作为组分1 ;
[0024] b.将所述其余原料药放入乙醇中加热回流提取2次,作为组分2 ;
[0025] c.将上述两种提取液组分1和组分2合并,浓缩后加糊精调和,消毒杀菌后制备成 保健口服液剂。
[0026] 所述步骤a中,可以在秋天时将白芍药的芍根全部刨出,切除芽头,洗净泥土,按 粗细分别用沸水煮透为度,添水量以淹没芍根为度,煮沸时间根据芍根粗细而定,到芍根无 白心为好;捞出后放冷水中稍浸,取出,刮去外皮,随即晾晒。
[0027] 所述步骤a中,进一步包括,将晾晒好的白芍泡入10倍量乙醇中,加热提取2次, 每次1-2小时,去上清液,合并提取液,100-120目滤过,再经截流分子量为5000-10000的超 滤柱超滤,超滤液减压浓缩相对密度为80°C时1. 06的浸膏,加热浓缩至膏状,静置备用,成 组分1。
[0028] 所述步骤b中,可以将其余原料药的药放入10倍量乙醇中,浸泡1-2小时,加热提 取2次,每次1-2小时,合并提取液,静置后去上清液,然后放入减压浓缩罐内,减压回收乙 醇,浓缩至药液浓度为0. 6g生药/mL,抽滤至滤液的相对密度为80°C时1. 06的浸膏,成为 组分2。
[0029] 所述步骤c中,可以将组分1和组分2合并后,置入双效真空浓缩器中,浓缩至 90°C时相对密度为1. 36的浓缩液,置0~5°C低温冷藏24小时;将冷藏液加0. 3%的助滤 剂硅藻土,过滤,滤液再置入双效真空浓缩器中,浓缩至每1ml含0.1 g生药量;浓缩后的膏 剂加糊精调和,紫外线消毒杀菌后装瓶。
[0030]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再提供一种养血柔肝的白芍保健口服液的制备方 法,其制备步骤还可以为:
[0031] a.白芍的制备,作为组分1 ;
[0032] b.将所述其余原料药加水浸泡、提取3次作为组分2 ;
[0033] c.将组分1和组分2混合,浓缩后加适量蜂蜜调和,紫外线消毒杀菌后装瓶。
[0034] 所述步骤b中,可以将其余原料药浸泡水中12小时,然后放入提取罐加热煮沸1 小时,过滤,滤液备用;滤渣加水,第二次加热,煮沸45分钟,过滤,滤液备用;滤渣再加水, 第三次加热煮沸半小时,过滤;将三次滤液合在一起,用纱布过滤,残渣中加入50-60%乙 醇,60°C -70°C继续浸提2h,每IOmin搅拌一次,纱布过滤,合并浸提液,浓缩成糊状成为组 分2。
[0035] 本发明将现代营养学理论与传统中医药养生保健理论有机结合,可以清除自由 基,促进肝细胞的再生,中医学早就指出:"妇女以养血为本。"女性若不善于养血,就容易出 现面色萎黄、唇甲苍白、肢涩、发枯、头晕、眼花、乏力、气急等血虚症,即贫血。严重贫血者还 极易过早发生皱纹、白发、脱牙、步履蹒跚等早衰症状。可见,女性养血迫在眉睫。中药有毒 副作用小的优势,中药保健治疗引起广泛关注。白芍性寒凉,味苦酸,具有补血柔肝、平肝止 痛、敛阴收汗等功效,可治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泻痢腹痛等病症,还能补气益血,美白祛 斑。本发明将现代营养学理论与传统中医药养生保健理论有机结合,可以清除自由基,促进 肝细胞的再生,补血柔肝、平肝止痛、敛阴收汗等功效,可治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泻痢腹 痛等病症,还能补气益血,美白祛斑。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女人养生让自己变得更加健康和美丽,许多女人都懂得需要在忙碌之余通过各种 方式保养自己,但是行动起来的时候我们却常常容易走上错误的道路。女人想要养生,第一 件事就是从养血补血开始,血色好了,女性的健康才有的谈起。女人保养第一步就是以血为 用,因为女性的月经、胎孕、产育以及哺乳等生理特点皆易耗损血液,所以女性机体相对地 容易处于血分不足的状态。正如《灵枢?五音五味篇》说:"妇女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 以其数脱血也。"所以,女性养生首先应重视保养气血。血足才能使面色红润靓丽、经血正 常、精神旺盛。若不善于养血,就容易出现面色萎黄无华、唇甲苍白、头晕眼花、倦怠乏力、发 枯肢麻、经血量少、经期延迟、舌淡脉细等。严重贫血时,还容易出现皱纹早生、华发早白、更 年期提前等早衰状况。
[0037] 女性因其生理有周期耗血多的特点,若不善于养血,就容易出现面色萎黄、唇甲苍 白、肢涩、发枯、头晕、眼花、乏力、气急等血虚症。严重贫血者,还极易过早发生皱纹、白发、 脱牙、步履蹒跚等早衰症状。血足,皮肤才能红润,面色才有光泽,女性若要追求面容靓丽, 身材窈窕,必须重视养血,养血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神养神养心情愉快,性格开朗,不仅 可以增进机体的免疫力,而且有利于身心健康,同时还能促进身体骨骼里的骨髓造血功能 旺盛起来,使得皮肤红润,面有光泽。所以,应该经常保持乐观的情绪。
[0038] 中医认为肝主目:"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肝的病变往往影响及目。 如肝血不足,则两目干涩,视物不清或夜盲;肝经风热,可见目赤痒痛;肝火上炎,可见目赤 生翳;肝阳上亢,则头目眩晕;肝风内动,可见目斜上视等。
[0039] 肝主疏泄,泛指肝气具有疏通、条达、升发、畅泄等综合生理功能。古人以木气的 冲和条达之象来类比肝的疏泄功能,故在五行中将其归属于木,故《素问?灵兰秘典论》说: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素问·六节脏象论》说:"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肝主 疏泄的功能主要表现在调节精神情志,促进消化吸收,以及维持气血、津液的运行三方面。
[0040] 白芍为双子叶植物药毛茛科植物芍药(栽培种)的根。其根粗厚壮实,是传统的 中药材。白芍性寒凉,味苦酸,具有补血柔肝、平肝止痛、敛阴收汗等功效,可治疗阴虚发热、 月经不调、泻痢腹痛等病症,还能补气益血,美白祛斑。
[0041] 白芍有养血和营;缓急止痛;敛阴平肝的功效;白芍主治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 漏;自汗;盗汗;胁肋脘腹疼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白芍具有保肝、降酶的作用,常与柴 胡、当归、生地黄等配伍,白芍还有调节免疫、抗炎等作用,临床上治疗慢性胃炎、消化性溃 疡、慢性肠炎、结肠易激综合征、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治疗 坐骨神经痛、头痛、癫痫、冠心病、类风湿关节炎有一定作用。白芍的功效与作用主要是抗菌 止痛,可以疏肝理气、柔肝养血、缓中止痛、平肝敛阴,常用于肝胃不和所致的胸胁胀痛、脘 腹疼痛。
[0042] 白芍适合血虚阴虚之人胸腹胁肋疼痛,肝区痛,胆囊炎胆结石疼痛者宜食;泻痢腹 痛,妇女行经腹痛者宜食;自汗易汗盗汗者宜食;腓肠肌痉挛,四肢拘挛疼痛,不安腿综合 症患者宜食;同甘草配合用可以缓解各种胸腹及四肢疼痛。但是白芍性寒,虚寒性腹痛泄泻 者忌食;小儿出麻疹期间忌食;服用中药藜芦者忌食。
[0043] 白芍含芍药甙、牡丹酚、芍药花甙,尚含苯甲酸、挥发油、脂肪油、树脂、鞣质、糖、淀 粉、粘液质、蛋白质、谷留醇和三萜类等。
[0044] 白芍性凉,味苦酸,微寒,具有补血养血、平抑肝阳、柔肝止痛、敛阴止汗等功效,适 用于阴虚发热、月经不调、胸腹胁肋疼痛、四肢挛急,泻痢腹痛、自汗盗汗、崩漏、带下等症。
[0045] 芍药甙有抗菌、解热、抗炎、增加冠状动脉流量、改善心肌营养血流、扩张血管、对 抗急性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镇静、镇痛、解痉、抗溃疡、调节血糖的作用。白芍煎剂能 抑制痢疾杆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绿脓杆菌等。
[0046] 枸杞主要含甜菜碱、胡萝卜素、抗坏血酸、亚油酸、有天门冬氨酸、谷氨酸、蛋氨酸、 牛磺酸等十几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且富含钙Ca、铁Fe、锌Ζη、硒Se、维生素 Β1、维生素 Β2、 维生素 C等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枸杞叶茶具有减轻性冷感,健胃,护肝补肾,抑制肺 结核,消除便秘,缓解失眠,调理低血压、贫血,治疗各种眼疾与口腔炎症,并且可以护肤养 颜。长期饮用,更是可以以治疗体质虚寒,增强抵抗力,能够起到一定的改善体质的作用。枸 杞有许多功效,显著者有三:清热,降低血压,通肠润便。
[0047] 远志苦、辛,微温。归心、肾、肺经。功能主治安神益智,祛痰,消肿。用于心肾不交 引起的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神志恍惚,咳痰不爽,疮疡肿毒,乳房肿痛。应用于失眠多梦,心 悸怔忡,健忘。本品苦辛性温,性善宣泄通达,既能开心气而宁心安神、又能通肾气而强志不 忘,为交通心肾、安定神志、益智强识之佳品。主治心肾不交之心神不宁、失眠、惊悸等症,常 与茯神、龙齿、朱砂等镇静安神药同用,如远志丸(《张氏医通》);治健忘证,常与人参、茯苓、 菖蒲同用,如开心散(《千金方》),若方中再加茯神,即不忘散(《证治准绳》)。《本草正》: 远志,功专心肾,故可镇心止惊,辟邪安梦,壮阳益精,强志助力。以其气升,故同人参、甘草、 枣仁,极能举陷摄精,交接水火
[0048] 绞股蓝经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绞股蓝主要有效成分为多糖类、黄酮类、皂苷类及微 量元素类,其功效主要是促进人体脂肪类物质代谢、营养人体细胞,同时具有不错的解毒消 炎作用,广泛应用于高血脂、脂肪肝、肥胖、便秘、失眠、乙肝、慢性呼吸道炎症(咽喉炎、肠 胃炎等)的治疗与保健。
[0049] 丹参苦,微寒。归心
文档序号 : 【 9405481 】

技术研发人员:孙霞
技术所有人:青岛恒波仪器有限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孙霞青岛恒波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益气养血作用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 一种养骨健身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