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漏油底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用油底壳,具体说是一种防漏油底壳。
背景技术:
油底壳位于汽车车体的最底部,汽车发生托底的时候往往首先撞 击油底壳。油底壳受到撞击后很容易破裂造成润滑油泄漏。此时如果 驾驶员没有注意观察,继续开车行驶就会造成更大的机械故障。油底 壳破裂漏油的故障在汽车故障中很常见,此时即使发现故障,通常也 只能等待拖车救援。无法自行驾驶到维修点修理。为了保护油底壳, 通常的做法是加装底壳铠甲,即在车体的底部安装一层防护钢板,这 样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同时也进一步降低了车体的离地间 隙,更容易发生托底现象,同时并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底壳破裂以后漏 油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防护作用、在受到撞击破裂后 不会漏油的防漏油底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漏油底壳,包括壳体,壳体的上端带有折边, 折边上带有螺栓孔,在壳体的底部设置有放油口,其特征在于在壳 体的内侧设置有弹性材料层,该弹性材料层的形状与壳体相配合,弹 性材料层的上端带有密封折边,密封折边位于折边的上表面,在密封 折边上、与折边上的螺栓孔对应的位置上带有通孔;在弹性材料层的 底部、与壳体的放油口对应的位置带有放油孔,放油口和放油孔中固 定安装有放油管,放油管位于壳体内部的外管壁与弹性材料层、壳体
固定连接;放油管位于壳体外部的内管壁上带有内螺纹,并通过该内
螺纹安装管塞。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该防漏油底壳采用两层复合结构,彻底杜绝了油底壳因破裂而漏油的现象,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可用于现
有各种结构形式的油底壳。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漏油底壳,在壳体1的上端带有折边11, 折边11上带有螺栓孔,用于将壳体1固定安装在箱体上。在壳体1 的底部设置有放油口,用于更换如润滑油的时候使用。在壳体l的内
侧设置有弹性材料层2,弹性材料层2可以釆用耐油的橡胶、塑料等 弹性较好、又有一定强度、耐压的材料制成。该弹性材料层2的形状 与壳体1相配合,弹性材料层2的上端带有密封折边21,密封折边 21位于折边11的上表面,在密封折边21上、与折边11上的螺栓孔 对应的位置上带有通孔;这样,密封折边21 —方面起到固定弹性材 料层2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起到密封垫的作用,防止壳体l和箱体结 合处漏油;在弹性材料层2的底部、与壳体1的放油口对应的位置带 有放油孔,放油口和放油孔中固定安装有放油管3,放油管3位于壳 体l内部的外管壁与弹性材料层2、壳体l固定连接,使连接处不漏 油即可。具体的固定连接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可以再放油管3上带 有锁紧装置,该锁紧装置可以采用能够锁紧并密封的卡簧结构,也可 以直接将放油管3的外壁与弹性材料层2或者壳体1粘接在一起。还 可以采用如附图所示的螺母结构,即在放油管3的外外管壁上设置外 螺纹,并通过该外螺纹安装固定螺母4;放油管3位于壳体1外部的 内管壁上带有内螺纹,并通过该内螺纹安装管塞5。
权利要求防漏油底壳,包括壳体(1),壳体(1)的上端带有折边(11),折边(11)上带有螺栓孔,在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放油口,其特征在于在壳体(1)的内侧设置有弹性材料层(2),该弹性材料层(2)的形状与壳体(1)相配合,弹性材料层(2)的上端带有密封折边(21),密封折边(21)位于折边(11)的上表面,在密封折边(21)上、与折边(11)上的螺栓孔对应的位置上带有通孔;在弹性材料层(2)的底部、与壳体(1)的放油口对应的位置带有放油孔,放油口和放油孔中固定安装有放油管(3),放油管(3)位于壳体(1)内部的外管壁与弹性材料层(2)、壳体(1)固定连接;放油管(3)位于壳体(1)外部的内管壁上带有内螺纹,并通过该内螺纹安装管塞(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用油底壳,具体说是一种防漏油底壳。在壳体的上端带有折边,折边上带有螺栓孔,在壳体的底部设置有放油口,其特征在于在壳体的内侧设置有弹性材料层,该弹性材料层的形状与壳体相配合,弹性材料层的上端带有密封折边,密封折边位于折边的上表面,在密封折边上、与折边上的螺栓孔对应的位置上带有通孔;在弹性材料层的底部、与壳体的放油口对应的位置带有放油孔,放油口和放油孔中固定安装有放油管,放油管位于壳体内部的外管壁与弹性材料层、壳体固定连接;放油管位于壳体外部的内管壁上带有内螺纹,并通过该内螺纹安装管塞。该防漏油底壳采用两层复合结构,彻底杜绝了油底壳因破裂而漏油的现象,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可用于现有各种结构形式的油底壳。
文档编号F01M11/00GK201386580SQ20092014880
公开日2010年1月20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8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8日
发明者松 陆 申请人:松 陆
文档序号 :
【 5173381 】
技术研发人员:陆松
技术所有人:陆松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技术研发人员:陆松
技术所有人:陆松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