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型外壳带侧辅室的液力偶合器以及起动器的制造方法
[0015]对于本发明,当输入轴I的转速不变,输出齿轮24、输出双联行星架21上的扭矩随其转速的变化而变化,转速越低,传递到输出齿轮24、输出双联行星架21上的扭矩就越大,反之,则越小,从而实现本发明能随车辆行驶阻力的不同而改变力矩以及速度的复合型外壳带侧辅室的液力偶合器以及起动器。
[0016]本发明使用时,设起动机通过起动输入齿轮副16输入的功率、转速以及其负荷不变,即起动齿轮副14的输出齿轮142的转速与扭矩为常数,发动机起动前,发动机的转速为零,当起动机启动,因输出轴3静止不动,即输出齿轮24、输出双联行星架21静止不动,起动机的输入功率经起动输入齿轮副16传递到起动齿轮副14的输出齿轮142,其中,由于此时没有功率流入第二联接齿轮副12的输出齿轮122,并且固定单向离合器4的输入端41与固定元件联接,起限制转向的作用,使第二联接齿轮副12的输出齿轮122不能与发动机相反的转向转动,转速为零,此时,传递到起动齿轮副14的输出齿轮142的功率,则通过输出行星架20上的行星齿轮26把功率传递到输出行星架20,输出行星架20再通过第二输出齿轮副13以及第一输入齿轮副8把功率传递到输入行星架25,输入行星架25再通过其上的行星齿轮26把功率分流为两路,一路流入输出齿轮24,另一路经第一联接齿轮副6,流入输入大齿轮23,输入大齿轮23再通过输出双联行星架21上的行星齿轮26把功率分流为两路,一路流入输出双联行星架21,另一路经输出小齿轮22,再把功率分流为两路,一路流入变速机构5,再经第二联接齿轮副12的输入齿轮121,流入第二联接齿轮副12的输出齿轮122,另一路经第二输入齿轮副10,流入外壳带侧辅室的液力偶合器11的输入端111,外壳带侧辅室的液力偶合器11的输出端112再流入起动齿轮副14的输出齿轮142,传递到起动齿轮副14的输出齿轮142的此路功率,则和由起动机或发动机传递到起动齿轮副14的输出齿轮142的功率汇合,并且与流入第二联接齿轮副12的输出齿轮122的功率,都通过输出行星架20上的行星齿轮26传递到输出行星架20,输出行星架20再重复上述过程,并在各个元件之间不断地进行分矩、变矩以及汇矩的反复循环,使传递到输出齿轮24、输出双联行星架21上的力矩不断增大,传递到输出齿轮24的功率以及经输出双联行星架21传递到第一输出齿轮副9的功率,都通过空挂档机构18的输入端181、起动输出齿轮副7、单向离合器17、起动输入齿轮副16以及输入轴I传递到发动机曲轴上,当传递到发动机的曲轴上的扭矩,产生的起动力足以克服发动机的起动阻力时,发动机则起动并开始加速。
[0017] 发动机起动后,设发动机的输入功率、输入转速及其负荷不变,即输入轴I的转速与扭矩为常数,汽车起步前,接合空挂档机构18,输出轴3的转速为零,发动机的输入功率经输入轴I以及超越离合器15,传递到起动齿轮副14的输出齿轮142,其中,由于此时没有功率流入第二联接齿轮副12的输出齿轮122,并且固定单向离合器4的输入端41与固定元件联接,起限制转向的作用,使第二联接齿轮副12的输出齿轮122不能与发动机相反的转向转动,转速为零,此时,传递到起动齿轮副14的输出齿轮142的功率,则通过输出行星架20上的行星齿轮26把功率传递到输出行星架20,输出行星架20再通过第二输出齿轮副13以及第一输入齿轮副8把功率传递到输入行星架25,输入行星架25再通过其上的行星齿轮26把功率分流为两路,一路流入输出齿轮24,另一路经第一联接齿轮副6,流入输入大齿轮23,输入大齿轮23再通过输出双联行星架21上的行星齿轮26把功率分流为两路,一路流入输出双联行星架21,另一路经输出小齿轮22,再把功率分流为两路,一路流入变速机构5,再经第二联接齿轮副12的输入齿轮121,流入第二联接齿轮副12的输出齿轮122,另一路经第二输入齿轮副10,流入外壳带侧辅室的液力偶合器11的输入端111,外壳带侧辅室的液力偶合器11的输出端112再流入起动齿轮副14的输出齿轮142,传递到起动齿轮副14的输出齿轮142的此路功率,则和由起动机或发动机传递到起动齿轮副14的输出齿轮142的功率汇合,并且与流入第二联接齿轮副12的输出齿轮122的功率,都通过输出行星架20上的行星齿轮26传递到输出行星架20,输出行星架20再重复上述过程,并在各个元件之间不断地进行分矩、变矩以及汇矩的反复循环,使传递到输出齿轮24、输出双联行星架21上的力矩不断增大,传递到输出齿轮24的功率以及经输出双联行星架21传递到第一输出齿轮副9的功率,则通过空挂档机构18传递至本发明的输出轴3,当传递到输出轴3上的扭矩,经传动系统传动到驱动轮上产生的牵引力足以克服汽车起步阻力时,汽车则起步并开始加速,与之相联的输出齿轮24、输出双联行星架21的转速也从零逐渐增加,此时,流入第二联接齿轮副12的输出齿轮122的功率逐渐减少,从而使输出轴3的扭矩随着转速的增加而减少。
【主权项】
1.一种复合型外壳带侧辅室的液力偶合器以及起动器,包括输入轴(1)、输出轴(3)、固定单向离合器(4)、变速机构(5)、第一联接齿轮副(6)、起动输出齿轮副(7)、第一输入齿轮副(8)、第一输出齿轮副(9)、第二输入齿轮副(10)、外壳带侧辅室的液力偶合器(11)、第二联接齿轮副(12)、第二输出齿轮副(13)、起动齿轮副(14)、超越离合器(15)、起动输入齿轮副(16)、单向离合器(17)、空挂档机构(18),所述固定单向离合器(4)的输入端(41)与固定元件联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入轴(I)与输出轴(3)之间设有输出行星架(20)、输出双联行星架(21)、输出小齿轮(22)、输入大齿轮(23)、输出齿轮(24)、输入行星架(25)、行星齿轮(26),起动齿轮副(14)的输出齿轮(142)与超越离合器(15)的输出端(152)联接,超越离合器(15)的输入端(151)以及起动输入齿轮副(16)的输出齿轮(162)与输入轴(I)联接,起动输入齿轮副(16 )的输入齿轮(161)与单向离合器(17 )的输出端(172 )联接,起动齿轮副(14)的输出齿轮(142)通过中间齿轮与起动齿轮副(14)的输入齿轮(141)联接,并通过输出行星架(20)上的行星齿轮(26)与输出行星架(20)、第二联接齿轮副(12)的输出齿轮(122)相互配合工作,输出行星架(20)与第二输出齿轮副(13)的输入齿轮(131)联接,第二输出齿轮副(13)的输出齿轮(132)与第一输入齿轮副(8)的输入齿轮(81)联接,第一输入齿轮副(8)的输出齿轮(82)与输入行星架(25)联接,输入行星架(25)通过其上的行星齿轮(26)与输出齿轮(24)、第一联接齿轮副(6)的输入齿轮(61)相互配合工作,第一联接齿轮副(6)的输出齿轮(62)与输入大齿轮(23)联接,输入大齿轮(23)通过输出双联行星架(21)上的行星齿轮(26)与输出双联行星架(21)、输出小齿轮(22)相互配合工作,输出双联行星架(21)与第一输出齿轮副(9)的输入齿轮(91)联接,空挂档机构(18)的输入端(181)与输出齿轮(24)、起动输出齿轮副(7)的输入齿轮(71)以及第一输出齿轮副(9)的输出齿轮(92)联接,起动输出齿轮副(7)的输出齿轮(72)与单向离合器(17)的输入端(171)联接,空挂档机构(18)的输出端(182)与输出轴(3)联接,输出小齿轮(22)与变速机构(5)的输入端(51)以及第二输入齿轮副(10)的输入端(101)联接,变速机构(5)的输出端(52)与固定单向离合器(4)的输出端(42)以及第二联接齿轮副(12)的输入齿轮(121)联接,第二输入齿轮副(10)的输出齿轮(102)与外壳带侧辅室的液力偶合器(11)的输入端(111)联接,外壳带侧辅室的液力偶合器(11)的输出端(112)与起动齿轮副(14)的输出齿轮(142)联接。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型外壳带侧辅室的液力偶合器以及起动器,其技术方案要点是,输出行星架(20)与第二输出齿轮副(13)联接,第一输入齿轮副(8)与输入行星架(25)联接,第一联接齿轮副(6)与输入大齿轮(23)联接,输出双联行星架(21)与第一输出齿轮副(9)联接,输出小齿轮(22)与变速机构(5)以及第二输入齿轮副(10)联接,变速机构(5)与第二联接齿轮副(12)联接,第二输入齿轮副(10)与外壳带侧辅室的液力偶合器(11)联接,外壳带侧辅室的液力偶合器(11)与起动齿轮副(14)联接。
【IPC分类】F16H47-08
【公开号】CN104633042
【申请号】CN201410759461
【发明人】吴志强
【申请人】吴志强
【公开日】2015年5月20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12日
文档序号 :
【 8316023 】
技术研发人员:吴志强
技术所有人:吴志强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技术研发人员:吴志强
技术所有人:吴志强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