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技术  电子通信装置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一种储能设备的制造方法

2025-07-26 16:20:07 34次浏览
[0046]其中,蓄能材料为结晶水合盐,该结晶水合盐为十二水磷酸氢钠、十二水硫酸钠、三水醋酸钠、八水氢氧化钡、五水硫代硫酸钠、六水氯化钙、七水硫酸镁、十水碳酸钠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混合物。成核剂为碳酸盐或硼酸盐,碳酸盐为碳酸钙、碳酸钡、碳酸锶、碳酸镁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混合物,硼酸盐为硼砂。改性剂为聚丙烯酸乳液或增稠粉,增稠粉为稠度增倍剂、即溶全透明增稠粉、速溶耐酸碱透明增稠粉、全透明增稠粉、半透明增稠粉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混合物。导热增强材料为石墨、碳粉、铜粉、碳纤维、碳化硅粉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混合物。
[0047]实施例2:
[0048]如图5、图6、图7、图8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电热储能热水器,包括整体呈扁平盒体状的储能设备本体0,其组成包括:盒体状的外壳体I和内胆2、保温层3、相变蓄能材料4、换热器5。
[0049]其中,外壳体I上设有冷水进口 10和热水出口 11 ;内胆2安装在外壳体I内,保温层3设置在外壳体I与内胆2之间;换热器5和相变蓄能材料4设置在内胆2内;
[0050]如图6和图8所示,换热器5包括若干呈垂直设置的换热管50和若干呈水平设置的挡板51以及若干个“U”形连接管件52,挡板51上设置有若干通孔53,换热管50从通孔53内垂直穿过,相邻的换热管50的各端口通过“U”形连接管件52串接成一个首尾相连的水通道54,每组水通道54各设置有一个进口端540和一个出口端541,且两个端口各贯通内胆2后分别与冷水进口 10、热水出口 11连接;本技术方案中,换热管50和“U”形连接管件52为分体结构,换热管50的端口设置有活接锁紧螺母500和密封垫501,相应的,U形连接管件52的两端口上各焊接有外丝螺纹接头520 (如图9所示),锁紧螺母500和外丝螺纹接头520适配。
[0051]如图5所示,本技术方案中,内胆2的顶部设置有一排气嘴7和灌注口 8,且排气嘴7和灌注口 8贯穿外壳体I的顶部,灌注口 8上设置有相应适配的封堵9。灌注口 8主要用来往内胆2内灌装相变蓄能材料4用,而排气嘴7在灌装相变蓄能材料4的过程中,起到排气作用,相变蓄能材料4在灌装过程中,其温度要高于其相变点温度(即过热液态状),灌装完毕后,用封堵9把灌注口 8的出口处封堵死;本技术方案中,储能设备本体O外还设置有与之配套的气体缓冲装置6,气体缓冲装置6包括气囊腔60和设置在气囊腔60内的气囊61,排气嘴7和气囊61通过一连接管62相连通。本实施例中,由于内胆2为盒体状,不承受内部相变蓄能材料4因受热膨胀造成的压力,故需要在内胆2顶部设置一个排气嘴7,用于平衡气压,由于相变蓄能材料4和大气直接接触有诸多的弊端,故需要设置一个气体缓冲装置6,其内设置有气囊腔60和气囊61,气囊61通过一根连接管62相连接,在相变蓄能材料4处于固态时,气囊61也处于干瘪状态,一旦相变蓄能材料4受热膨胀,内胆2内排出的气体就排放到气囊61内,由于平衡内胆2内的压力,使之保持常压,气囊61就随着相变蓄能材料4的固液两态的循环变换,气囊61在气囊腔60内相应的从干瘪到充胀之间转换。
[005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相变蓄能材料4为高导热无机相变材料,可按照如下组成成份及质量百分比含量的其中一个配方制备:
[0053](I)蓄能材料93 %、成核剂2 %、改性剂I %、水2 %、导热增强材料2 % ;
[0054](2)蓄能材料93 %、成核剂0.5%、改性剂3 %、水2.5 %、导热增强材料I % ;
[0055](3)蓄能材料80 %、成核剂0.25%,改性剂0.1 %、水0.65 %、导热增强材料19 % ;
[0056](4)蓄能材料99.4 %、成核剂0.25%、改性剂0.1%、水0.1 %、导热增强材料0.15% ;
[0057](5)蓄能材料80 %、成核剂10 %、改性剂4 %、水I %、导热增强材料5 % ;
[0058](6)蓄能材料81%、成核剂0.4%、改性剂15%、水3%、导热增强材料0.6% ;
[0059](7)蓄能材料80 %、成核剂4 %、改性剂0.7 %、水15 %、导热增强材料0.3%。
[0060]其中,蓄能材料为结晶水合盐,该结晶水合盐为十二水磷酸氢钠、十二水硫酸钠、三水醋酸钠、八水氢氧化钡、五水硫代硫酸钠、六水氯化钙、七水硫酸镁、十水碳酸钠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混合物。成核剂为碳酸盐或硼酸盐,碳酸盐为碳酸钙、碳酸钡、碳酸锶、碳酸镁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混合物,硼酸盐为硼砂。改性剂为聚丙烯酸乳液或增稠粉,增稠粉为稠度增倍剂、即溶全透明增稠粉、速溶耐酸碱透明增稠粉、全透明增稠粉、半透明增稠粉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混合物。导热增强材料为石墨、碳粉、铜粉、碳纤维、碳化硅粉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混合物。
[0061]实施例3:
[0062]如图10所示,换热管50和U形连接管件52均为316L不锈钢波纹管制作而成,其管壁呈波纹状。其它的和实施例1和2类同,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0063]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0064]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储能设备本体、外壳体、内胆、保温层、相变蓄能材料、换热器、气体缓冲装置、冷水进口、热水出口、排气嘴、灌注口、封堵、换热管、挡板、U形连接管件、通孔、水通道、气囊腔、气囊、连接管、锁紧螺母、密封垫、外丝螺纹接头、进口端、出口端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主权项】
1.一种储能设备,包括储能设备本体(O),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能设备本体(O)包括: 外壳体(I),该外壳体(I)上设有若干冷水进口(10)和若干热水出口(11); 内胆(2),该内胆⑵安装在所述的外壳体(I)内; 保温层(3),该保温层(3)设置在外壳体(I)与内胆(2)之间; 相变蓄能材料(4),该相变蓄能材料(4)填充在所述的内胆(2)内; 换热器(5),该换热器(5)设置在所述的内胆(2)内,包括若干呈垂直设置的换热管(50)和若干呈水平设置的挡板(51)以及若干个“U”形连接管件(52),所述的挡板(51)上设置有若干通孔(53),所述的换热管(50)从所述的通孔(53)内垂直穿过,相邻的换热管(50)的各端口通过“U”形连接管件(52)串接成一个首尾相连的水通道(54),每组所述的水通道(54)各设置有一个进口端(540)和一个出口端(541),且两个端口各贯通所述的内胆(2)后分别与所述的冷水进口(10)、热水出口(11)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胆(2)的顶部设置有一排气嘴(7),所述的储能设备本体(O)内或外还设置有气体缓冲装置(6),所述的气体缓冲装置(6)包括气囊腔¢0)和设置在气囊腔¢0)内的气囊(61),所述的排气嘴(7)和气囊(61)通过一连接管¢2)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管(50)和“U”形连接管件(52)为一体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管(50)和“U”形连接管件(52)为分体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储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管(50)和“U”形连接管件(52)为分体结构,所述的换热管(50)的端口设置有活接锁紧螺母(500)和密封垫(501),相应的,所述的“U”形连接管件(52)的两端口上各焊接有外丝螺纹接头(520),所述的锁紧螺母(500)和外丝螺纹接头(520)适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胆(2)的顶部设置有一排气嘴(7)和灌注口(8),所述的排气嘴(7)或灌注口(8)上设置有封堵(9)。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胆(2)的顶部设置有一排气嘴(7)和灌注口(8),且所述的排气嘴(7)和灌注口(8)贯穿所述的外壳体(I)的顶部,所述的排气嘴(7)或灌注口⑶上设置有封堵(9)。
【专利摘要】一种储能设备,包括储能设备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能设备本体其组成包括:外壳体、内胆、保温层、相变蓄能材料、换热器,其中,外壳体上设有若干冷水进口和热水出口;内胆安装在外壳体内;保温层设置在外壳体与内胆之间;换热器和相变蓄能材料设置在内胆内,该换热器包括若干呈垂直设置的换热管和若干呈水平设置的挡板以及若干个“U”形连接管件,挡板上设置有若干通孔,换热管从所述的通孔内垂直穿过,相邻的换热管的各端口通过“U”形连接管件串接成一个首尾相连的水通道,每组所述的水通道各设置有一个进口端和一个出口端,且两个端口各贯通内胆后分别与冷水进口、热水出口连接。
【IPC分类】F24H7/00
【公开号】CN204806683
【申请号】CN201520419370
【发明人】李渊
【申请人】李渊
【公开日】2015年11月25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2日
文档序号 : 【 9137804 】

技术研发人员:李渊
技术所有人:李渊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李渊李渊
一种车载储能电池结构的制作方法 一种储能桶的制作方法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