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电开关的制作方法
[0027]在电流通过直流电开关I流动时,如果跳线20从第一开关触点4和第二开关触点5移开,则产生了从第一开关触点4至跳线20的电弧11以及从跳线20至开关触点5的另一电弧11。在确定的待通过电弧11桥接的空气间隙的长度的情况下,它们跳至灭弧室7、8的灭弧板9。在此示出的是,此时产生的电弧11具有令人惊讶的稳定性,并且这些电弧11在相关的灭弧板9 (这些电弧在该灭弧板上接触)上继续存在,直到出现直流电开关I的热干扰。该问题在交流电技术中并不已知,因为由于施加的电压的持续进行的交零,很快就会熄灭出现的交流电电弧。
[0028]因此可规定,直流电开关I具有至少一个电弧行进轨道18,该电弧行进轨道18与第一开关触点4导电地相连,该电弧行进轨道18设置得与直流电开关I中的灭弧板9相对而置。根据直流电开关I的构造,在此能够规定,电弧行进轨道18是第一灭弧室7的一部分。
[0029]优选规定,电弧行进轨道18分别与第一开关触点4导电地相连,并且另一电弧行进轨道18与第二开关触点5导电地相连,它们设置得与灭弧装置6中(因此各灭弧室7、8中)的灭弧板9相对而置。在图1至3中只示出了与第一开关触点4相连的电弧行进轨道18。
[0030]如图1和3所示,优选规定,电弧行进轨道18和各个与之相对而置的灭弧板9之间的间距随着与第一开关触点4的间距的增大而缩小。换言之,与电弧行进轨道18相对而置的灭弧板9的面向电弧行进轨道18的端部的连接线朝电弧行进轨道18的接块23围成锐角。所述的间距在此分别在各灭弧板9的延长部位中确定。因此,能够为电弧11(其示例性地在图3中标出)提供电工学上有吸引力的路径。通过待消除的、分别变小的空气间隙,电弧11通过该结构在方向26上从第一开关触点4拉开,其中它掠过灭弧板结构并且在此分别失去能量。
[0031]在此尤其优选规定,电弧行进轨道18和各个与之相对而置的灭弧板9之间的所述间距远离第一开关触点4持续地缩小。
[0032]根据图3所示的灭弧板9的结构的优选实施例,设置两个从其余灭弧板9的结构中突出的灭弧板9,它们分别不与电弧行进轨道18相对而置。
[0033]电弧行进轨道18优选构造得同样包含铜。
[0034]优选规定,电弧行进轨道18构成为Z形,尤其构成为相应弯曲的片材带,并且第一边棱22和Z形电弧行进轨道18的接块23之间的第一角度21是钝角。在此尤其规定,第一角度21在95°和100°之间。如图1所示,尤其规定,第一开关触点4设置在第一边棱22上。
[0035]在此规定,电弧行进轨道18的第一边棱22和第二边棱24相应地与直流电开关I的其它几何形状匹配,其中如同在所示优选的实施例中规定的一样,第一边棱22和第二边棱24优选基本上并行地设置。
[0036]按特别的实施例规定,电弧行进轨道18和灭弧板9之间构成通道,该通道随着与第一开关触点4的间距的增大而收窄。
[0037]按另一特别的实施例,跳线20这样构成,即在开关触点打开时可能产生的电弧能够移离该通道中,并且进入电弧行进轨道和灭弧板之间的通道中。在此尤其规定,电弧的端部在开启的跳线的区域中移到相邻灭弧板中的一个上。因此,该电弧还在电弧行进轨道和灭弧板之间拉到两者之间的收窄的通道中。
[0038]按本发明的另一特别的实施例,电弧行进轨道18这样构成,即它至少在半个灭弧板上构成收窄的通道的边界。
【主权项】
1.一种直流电开关(I),其具有至少一个电输入端⑵以及至少一个电输出端⑶,并且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开关触点(4)以及可活动的跳线(20),其中直流电开关(I)还具有灭弧装置(6),其中该灭弧装置(6)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灭弧室(7),它包含多个灭弧板(9),其特征在于,电弧行进轨道(18)与第一开关触点(4)导电地相连,该开关触点设置得与直流电开关(I)中的、尤其第一灭弧室(7)中的灭弧板(9)相对而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电开关(I),其特征在于,电弧行进轨道(18)和各个与之相对而置的灭弧板(9)之间的间距随着与第一开关触点(4)的间距的增大而缩小。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流电开关(I),其特征在于,电弧行进轨道(18)和各个与之相对而置的灭弧板(9)之间的所述间距远离第一开关触点(4)持续地缩小。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直流电开关(I),其特征在于,电弧行进轨道(18)构成为Z形,并且第一边棱(22)和Z形电弧行进轨道(18)的接块(23)之间的第一角度是纯角。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电开关(I),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一边棱(22)和第二边棱(24)基本上并行地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电开关(I),其特征在于,第一开关触点(4)设置在第一边棱(22)上。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电开关(I),其特征在于,它具有第二开关触点(5),并且为了建立从输入端(2)至输出端(3)的导电的电流路径,第一开关触点(4)和第二开关触点(5)借助跳线(20)导电地相连。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电开关(I),其特征在于,灭弧装置(6)具有第二灭弧室(8),该灭弧室具有多个灭弧板(9),并且另一电弧行进轨道与第二开关触点(5)导电地相连,该开关触点设置得与第二灭弧室(8)中的灭弧板(9)相对而置。9.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隔热元件(I),其特征在于,电弧行进轨道(18)和灭弧板(9)之间构成通道,该通道随着与第一开关触点(4)的间距的增大而收窄。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直流电开关(I),其特征在于,跳线(20)这样构成,即在开关触点打开时可能产生的电弧进入电弧行进轨道和灭弧板之间的通道中。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直流电开关(I),其特征在于,电弧行进轨道(18)这样构成,即它至少在半个灭弧板上构成收窄的通道的边界。
【专利摘要】在直流电开关(1)中,其具有至少一个电输入端(2)以及至少一个电输出端(3),并且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开关触点(4)以及可活动的跳线(20),其中直流电开关(1)还具有灭弧装置(6),其中该灭弧装置(6)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灭弧室(7),它包含多个灭弧板(9),建议,电弧行进轨道(18)与第一开关触点(4)导电地相连,该开关触点设置得与直流电开关(1)中的、尤其第一灭弧室(7)中的灭弧板(9)相对而置。
【IPC分类】H01H9/36, H01H9/46
【公开号】CN104937689
【申请号】CN201380057110
【发明人】J·柯本斯坦纳
【申请人】伊顿工业(奥地利)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23日
【申请日】2013年10月31日
【公告号】DE102012110408A1, EP2915176A1, WO2014068055A1
文档序号 :
【 9221750 】
技术研发人员:J·柯本斯坦纳
技术所有人:伊顿工业(奥地利)有限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技术研发人员:J·柯本斯坦纳
技术所有人:伊顿工业(奥地利)有限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