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前舱的制作方法
[0086]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混合动力汽车,前舱内设有加热器81,加热器81分别与发动机20和暖风芯体87相连形成水路循环,发动机20产生的热量将被循环水带到加热器81内,并经过加热器81后通入暖风芯体87用于供暖,从而不仅可以快速的降低发动机20的热量,而且还可以将发动机20产生的热量快速的提供给暖风芯体87,以便于对汽车进行供暖,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且通过在发动机20与暖风芯体87串联加热器81的方式,在发动机产生的热量不足以提供暖风芯体87的供暖时,可以采用加热器81进行加热,以便于提高汽车内的舒适度,且降低能源损耗。此外,加热器81设在发动机20上,且加热器81邻近空调器的暖风芯体,使循环水路的路线短,热量损失小,提高了加热器81、暖风芯体87及发动机20之间的水路循环的效率,从而提高了发动机的冷却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暖风芯体87的供暖效率,提高了汽车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0087]此外,将发动机20、电动机30、变速器40集成在前舱内,并对前舱的元件进行合理布置。解决了现有的混合动力汽车的前舱的空间利用不充分,质量分布不均,温度场不平衡及安全性欠佳的问题。成功地将一套电驱动系统并联到传统燃油车驱动系统,使汽车节能环保。
[0088]如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混合动力汽车的转向系统为电子助力转向系统60,电子助力转向系统60设在前副车架12上。由此,通过电动控制汽车的转向,使汽车可以快速转向,提高了汽车的灵敏度和安全性。且方便汽车的使用。
[0089]如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该汽车的制动系统为电子液压制动系统,所述电子液压制动系统包括电子混合动力汽车稳定控制模块(ESC) 71,制动操纵模块(BOU)72,液压制动控制模块(ACM)73,电子混合动力汽车稳定控制模块(ESC)71设在前舱钣金11的右纵梁112的后内侧,制动操纵模块(BOU) 72设在前舱钣金11的前围板113上,液压制动控制模块(ACM) 73设在前舱钣金11的左纵梁114的前外侧。由此,使汽车可以快速制动,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
[0090]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91]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主权项】
1.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前舱,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舱钣金和前副车架,所述前舱内设有发动机、电动机、电动机控制器、加热器、变速器和支撑组件,所述加热器设在所述发动机上面,且所述加热器邻近所述混合动力汽车的空调系统的暖风芯体,所述加热器具有与所述发动机的循环冷却出水口相连的加热器进水口和适于与所述混合动力汽车的空调系统的暖风芯体的进口相连的加热器出水口,所述发动机的发动机进水水管适于与所述暖风芯体的出口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的前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的发动机出水管上设有电动水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的前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设在所述前舱钣金的右侧轮包的后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的前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舱内还设有散热器,所述散热器的出口与所述电动机控制器的冷却进水口相连,所述电动机控制器的冷却出水口连接到所述电动机的冷却进水口,所述电动机的冷却出水口连接到所述散热器的进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的前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舱内还设有膨胀壶,所述膨胀壶的开口连接在所述电动机的冷却出水口与所述散热器的进口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的前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设在所述前舱内的水箱下横梁上,所述电动机控制器的冷却进水口邻近所述散热器的出口,所述电动机控制器的冷却出水口邻近所述电动机的冷却进水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的前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的外壳和所述变速器的外壳一体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的前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位于所述变速器的顶部后侧以便在所述电动机与所述前舱钣金之间限定出位于所述电动机前面的安装空间,所述电动机控制器安装在所述安装空间内。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的前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设在所述前舱的右侧,所述变速器设在所述前舱的左侧,所述电动机设在所述前舱的左侧并位于所述变速器上面,所述电动机控制器设在所述变速器上面且位于所述电动机前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的前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设在所述前舱的左侧的后部,且所述电动机控制器设在所述前舱的左侧的前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的前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前悬置、左悬置、右悬置和悬置上拉杆,所述前悬置设在所述前副车架的前横梁上,所述左悬置设在所述前副车架的左边梁上,所述右悬置设在所述前副车架的右边梁上,所述悬置上拉杆设在所述前舱钣金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的前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悬置通过前悬置支架与所述前副车架的前横梁相连,所述左悬置通过左悬置支架与所述前副车架的左边梁相连,所述右悬置通过右悬置支架与所述前副车架的右边梁相连,所述悬置上拉杆设在所述前舱钣金的右侧轮包的顶端。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的前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悬置支撑所述变速器的前部,所述左悬置支撑所述电动机的左部,所述右悬置和所述悬置上拉杆分别支撑所述发动机的右部,且所述悬置上拉杆高于所述右悬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示的混合动力汽车的前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的车身左纵梁上设有电动机控制器支架,所述电动机控制器通过所述电动机控制器支架安装在所述车身左纵梁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的前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包括电动压缩机和机械压缩机,所述电动压缩机和机械压缩机设在所述前舱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示的混合动力汽车的前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压缩机安装在所述发动机的前部,所述机械压缩机安装在所述发动机的后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示的混合动力汽车的前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压缩机和所述机械压缩机通过安装支架安装在所述发动机上且位于所述前舱的右侧。
18.—种混合动力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的前舱。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动力汽车的转向系统为电子助力转向系统,所述电子助力转向系统设在所述前副车架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动力汽车的制动系统为电子液压制动系统,所述电子液压制动系统包括电子混合动力汽车稳定控制模块,制动操纵模块,液压制动控制模块,所述电子混合动力汽车稳定控制模块设在前舱钣金的右纵梁的后内侧,所述制动操纵模块设在前舱钣金的前围板上,所述液压制动控制模块设在前舱钣金的左纵梁的前外侧。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前舱,该混合动力汽车的前舱包括前舱钣金和前副车架,前舱内设有发动机、电动机、电动机控制器、加热器、变速器和支撑组件,加热器设在发动机上面,且加热器邻近混合动力汽车的空调系统的暖风芯体,加热器具有与发动机的循环冷却出水口相连的加热器进水口和适于与混合动力汽车的空调系统的暖风芯体的进口相连的加热器出水口,发动机的发动机进水水管适于与暖风芯体的出口相连。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混合动力汽车的前舱,可以将发动机产生的热量快速的提供给暖风芯体,以便于对汽车进行供暖,提高了汽车的稳定性和舒适性且降低能源损耗。
【IPC分类】B60H1-02, B60K6-50, B60K6-20, B60K11-02
【公开号】CN104786813
【申请号】CN201410029656
【发明人】赵自强, 刘长久
【申请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22日
【申请日】2014年1月22日
文档序号 :
【 8465973 】
技术研发人员:赵自强,刘长久
技术所有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技术研发人员:赵自强,刘长久
技术所有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