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腐剂组合物及其用图
[0027] 2. 2生物被膜的制备 (1)载体片的清洗:将载体片用自然水冲洗,放在丙酬中超声15min(超声频率40曲Z, 超声功率250W),除去表面油污;然后,将其置于75%乙醇中浸泡30min,随后用洗涂剂清 洗,最后用蒸馈水冲洗干净,烘干后灭菌备用。
[00測 (2)生物被膜的培养:向试管中加入载体片和10mL肉汤培养基,灭菌后,接入1% 的上述菌悬液(IO8CFU/mL),于37 °C下培养。
[0029] 2. 3生物被膜活菌数的测定 生物被膜菌数按下列公式计算:
采用超声平板菌落计数法:生物被膜培养一定时间后,倒掉试管中的液体培养液,然后 用无菌PBS(0.05M,pH7. 2)漂洗3次,除去浮游菌和粘附不牢的菌,再用无菌移液管加入 10血无菌PBS(0.05M,pH7. 2),并超声15min(250W),随后对菌悬液进行平板菌落计 数,平行试验3次,统计学分析使用MicrosoftOfficeExcel软件。
[0030] 实施例1。
[0031] 分别称取0. 05g对径基苯甲酸乙醋和0. 05g乙二胺四乙酸二钢,添加至1000血浓 度为30%的乙醇溶液中,待充分溶解后,即获得浓度为0.Ig/L的防腐剂组合物。 阳0巧 实施例2。
[0033] 分别称取0. 03g对径基苯甲酸乙醋和0. 02g乙二胺四乙酸二钢,添加至1000血浓 度为30%的乙醇溶液中,待充分溶解后,即获得浓度为0. 05g/L的防腐剂组合物。
[0034] 实施例3。
[0035] 分别称取0.Olg对径基苯甲酸乙醋和0.Olg乙二胺四乙酸二钢,添加至1000 mL浓 度为30%的乙醇溶液中,待充分溶解后,即获得浓度为0. 02g/L的防腐剂组合物。
[0036] 对比例1。
[0037] 分别称取0. 0005g对径基苯甲酸乙醋和0. 0005g乙二胺四乙酸二钢,添加至 1000 mL浓度为30%的乙醇溶液中,待充分溶解后,即获得浓度为0. 00Ig/L的防腐剂组合物。 阳0測 对比例2。
[0039] 分别称取0. 05g对径基苯甲酸乙醋和0. 05g山梨酸钟,添加至1000血浓度为30% 的乙醇溶液中,待充分溶解后,即获得浓度为0.Ig/L的添加剂组合物。 W40] 对比例3。
[0041] 分别称取0. 05g对径基苯甲酸乙醋和0. 05g苯甲酸,添加至1000血浓度为30%的 乙醇溶液中,待充分溶解后,即获得浓度为0.Ig/L的添加剂组合物。
[0042] 试验结果及分析: (一)本发明的防腐剂组合物对蜡样芽抱杆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效果 分别取实施例1至3W及对比例1至3的防腐剂组合物1血,分别加入装有9血肉 汤培养基和不诱钢片的试管中,W30%乙醇溶液为空白,WO. 1g/L的对径基苯甲酸乙醋单 独使用为对照组1,W0.1g/L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钢单独使用为对照组2。灭菌后,接入1% 密度为IO8CFU/mL的蜡样芽抱杆菌菌悬液,37°C培养24h,采用超声平板菌落计数法对不 诱钢片上的生物被膜菌进行计数。实施例1至3的防腐剂组合物对蜡样芽抱杆菌生物被膜 形成的影响如表1所示。
[0043] 表1实施例1至3的防腐剂组合物与对比例1至3的添加剂组合物抑制生物被膜 的效果对比
从表1可W看出: (1)对比例1的浓度为0.OOlg/L的防腐剂组合物对蜡样芽抱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基本 没有抑制效果。当防腐剂组合物的浓度增加到0. 〇2g/L(实施例3),其抑制效果显现,并且 随着浓度继续增大,抑制效果不断增强。当防腐剂组合物的浓度达到的0.Ig/L(实施例1) 时,抑制效果最强,蜡样芽抱杆菌生物被膜中的活菌数下降至0.54logCRJ/cm2。运表明本 发明的防腐剂组合物对蜡样芽抱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0044] (2)分别W0. 1g/L的对径基苯甲酸乙醋和0. 1g/L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钢单独使 用为对照,其生物被膜的活菌数分别为2. 49和3. 01,显然乙二胺四乙酸二钢单独使用对 生物被膜抑制效果非常弱;另一方面,当对径基苯甲酸乙醋和山梨酸钟所组成的添加剂组 合物(对比例2)W及对径基苯甲酸乙醋和苯甲酸所组成的添加剂组合物(对比例3),其不 仅对蜡样芽抱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无协同抑制效应,而且有括抗效应;然而,本发明的防腐 剂组合物,即对径基苯甲酸乙醋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钢二者复合使用时,二者对生物被膜表 现出强烈的协同抑制效应,生物被膜的活菌数分别降至0.54logCRJ/cm2 (实施例1)、0.72 logCFU/cm2 (实施例2)和0. 84logCFU/cm2 (实施例3),其远低于单独使用对径基苯甲酸 乙醋的对应值2. 49logCFU/cm2 (对照组1)和单独使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钢的对应值3.Ol (对照组2)。运说明本发明的防腐剂组合物对蜡样芽抱杆菌生物被膜有强烈的协同抑制效 应。
[0045] (二)本发明的防腐剂组合物对蜡样芽抱杆菌生物被膜生长的影响 将实施例1和对比例1的防腐剂组合物,分别于肉汤培养基中培养蜡样芽抱杆菌生物 被膜,每隔3h测生物被膜中的活菌数,生长曲线如图1所示。在对比例1的条件下,0-21 h蜡样芽抱杆菌生物被膜中的活菌数呈显著上升趋势(尸<0. 05),21-24h被膜中的活菌数 增加缓慢;培养24h后,被膜中的活菌数为4. 56logCFU/cm2。而在实施例1的条件下, 0-12h蜡样芽抱杆菌生物被膜中的活菌数显著增加(尸< 0. 05),12-24h被膜中的活菌数 增加缓慢,24h时活菌数达2. 71logCRJ/cm2。运表明尼泊金乙醋的加入对蜡样芽抱杆菌 生物被膜的形成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且大大缩短了生物被膜生长的对数生长期,促进了 稳定期的出现。
[0046] 结论: 1) 本发明的防腐剂组合物中,对径基苯甲酸乙醋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钢复合使用,能够 对食源性致病菌生物被膜产生强烈的协同抑制效应,从而具有显著抑制食源性致病菌生物 被膜形成的功效; 2) 本发明的防腐剂组合物安全性好,具有高效、低毒、广谱、易配伍、低成本的优点,而 且该防腐剂组合物的浓度为0. 02~0.Ig/l,其符合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用量要求,其在低浓 度范围内即具有显著抑制食源性致病菌生物被膜的作用,运对于在保障食品合理保存期的 前提下尽可能少地使用防腐剂、增加食品的安全性W及降低产品成本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3) 本发明提供了防腐剂组合物在抑制食源性致病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新用途,可用于制 备抑制食源性致病菌生物被膜形成的药物、食品添加剂W及饲料添加剂,为食品工业中生 物被膜的控制、清除提供了新的途径,进而为食品的安全性提供可靠的保障。
[0047]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W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 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 解,可W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 范围。
【主权项】
1. 防腐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腐剂组合物是用于抑制食源性病原菌生物被膜 形成,其包括以下组分: 对羟基苯甲酸乙酯0. 005~0.lg;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〇· 005~0·lg; 溶剂每l〇〇〇mL; 其中: 所述溶剂为浓度为20%~35%的乙醇溶液; 所述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和所述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的质量比为〇. 5~1:0. 5~1 ; 其制备方法如下: 按配比将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依次添加至溶剂中,待充分溶解后, 即获得所述防腐剂组合物。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腐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腐剂组合物包括以下组 分: 对羟基苯甲酸乙酯0. 〇l~〇.lg;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〇.〇l~〇.lg; 溶剂每lOOOrnL。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腐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腐剂组合物包括以下组 分: 对羟基苯甲酸乙酯0. 05g;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0.05g; 溶剂每l〇〇〇mL。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腐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腐剂组合物包括以下组 分: 对羟基苯甲酸乙酯0.03g;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0.02g; 溶剂每l〇〇〇mL。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腐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腐剂组合物中,对羟基苯 甲酸乙酯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的质量比为1:1。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腐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腐剂组合物的pH值为 4~8〇7. 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防腐剂组合物用于抑制食源性致病菌生物被膜形成 的新用途。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腐剂组合物用于抑制食源性致病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新用 途,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腐剂组合物在制备抑制食源性致病菌生物被膜形成的药物或食品 添加剂组中的应用。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腐剂组合物用于抑制食源性致病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新用 途,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腐剂组合物在制备抑制食源性致病菌生物被膜形成的饲料添加剂 中的应用。10.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腐剂组合物用于抑制食源性致病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新用 途,其特征在于:所述食源性致病菌生物被膜为蜡样芽孢杆菌生物被膜。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食品添加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腐剂组合物及其用途,其中是由每1000mL溶剂中含有0.005~0.1g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和0.005~0.1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经过混合而成,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的质量比为0.5~1:0.5~1的防腐剂组合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防腐剂组合物能够对食源性致病菌生物被膜产生强烈的抑制效应,本发明提供了防腐剂组合物在抑制食源性致病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新用途,可用于制备抑制食源性致病菌生物被膜形成的药物、食品添加剂以及饲料添加剂,为食品工业中生物被膜的控制、清除提供了新的途径,进而为食品的安全性提供可靠的保障。
【IPC分类】A61K47/18, A23L3/3526, A61K47/14
【公开号】CN105341622
【申请号】CN201510675099
【发明人】李南薇, 刘功良, 高苏娟, 刘锐
【申请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公开日】2016年2月24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19日
文档序号 :
【 9585161 】
技术研发人员:李南薇,刘功良,高苏娟,刘锐
技术所有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技术研发人员:李南薇,刘功良,高苏娟,刘锐
技术所有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