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乌龙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活性乌龙茶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活性乌龙茶是介于不发酵茶(绿茶)和全发酵茶(红茶)之间的半发酵茶,乌龙茶冲泡后,叶片上有红色条纹,汤色青黄,有天然花香香味。现有的乌龙茶在饮用时,有效成份分解不完全,生物利用度不高,茶叶中的农药残留不能降解;另外,现有的乌龙茶晒青、堆青、分堆、匀堆的制作工艺以手工为主,劳动强度高,生产标准化程度难以掌握,不利于乌龙茶产品质量的提高及规范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乌龙茶在饮用时,有效成份分解不完全,生物利用度不高,茶叶中的农药残留难以降解,及乌龙茶在杀青前的工艺以手工为主,劳动强度高,生产标准化程度低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以机械为主,劳动强度低,生产标准化程度高及有利于乌龙茶产品质量的提高及规范生产的活性乌龙茶生产方法,用该生产方法制成的活性乌龙茶具有品质更高、气香更馥郁,使β,γ-庚烯醇,以及α,β-庚烯醇,α-及β-紫罗兰酮香气成份更有效催化发挥,生物利用度高,能充分利用茶叶中的有效成份,特别是茶中植物蛋白能裂变为小分子活性蛋白,利于人体细胞结合利用,可降解茶叶中的农药残留量。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通过如下方式完成的生产活性乌龙茶的原料采用茶树上采回的新鲜茶叶。
本发明活性乌龙茶的生产工艺过程是1、按制作活性乌龙茶新鲜茶叶重量的1%配制醋酸溶液,其中,醋酸溶液的总酸度为1~2g/100ml。
2、将配制醋酸溶液与制作活性乌龙茶的茶叶混合均匀后堆放8~24小时进行催化,其中,堆放厚度为10~50厘米,当堆内温度超过常温或30℃度时,即应进行翻动。
3、对经催化结束后的茶叶进行烘干机热处理,其中,热处理温度为50~120℃,快速过烘,若用微波进行热处理时间为3~10秒。
4、将热处理后的茶叶立即采用冷处理,冷风冷却至常温以下。
5、将冷却至常温的茶叶采用无压力轻揉·揉捻机揉5~10圈。
6、对揉好的茶叶进行解青,解青时采用机械抖动方法进行。
7、将解青后的活性乌龙茶茶叶摊放催化4~8小时进行杀青,当堆内温度超过常温或30℃度时,即应进行翻动,杀青杀至含水份40%左右。
8、将杀青结束后的茶叶进行冷风处理。
9、将冷风处理后的茶叶揉捻成条。
10、将揉捻成条的茶叶解块后用珠茶二青机炒青。
11、将经炒二青后的茶叶圆炒成圆珠颗粒形。
12、将圆珠颗粒形茶叶匀堆后经检验、包装后即成活性乌龙茶成品。
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1、本发明的生产工艺能将茶叶的植物蛋白裂变为活性小分子植物蛋白,并降解了茶叶中的农药残留量,茶叶中的营养成份易被人体吸收,生物利用度高。
2、提高了茶叶的鲜醇度和茶叶香气,降低了茶叶中的酚氨比,提升了茶叶中的香精油和氨基酸,使茶叶中的气香更馥郁。
3、能提高茶叶的保质期一倍以上。
4、活性乌龙茶生产方法简便,便于规范化和实现全程机械化,技术工艺易于掌握,劳动强度低,生产标准化程度高及有利于乌龙茶产品质量的提高及规范生产。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生产活性乌龙茶的原料采用茶树上采下的一芽三叶或一芽四叶的新鲜茶叶。
活性乌龙茶的生产工艺过程是1、按制作活性乌龙茶新鲜茶叶重量的1%配制醋酸溶液,其中,醋酸溶液的总酸度为1.5g/100ml。
2、将配制醋酸溶液与制作活性乌龙茶的茶叶混合均匀后堆放12小时进行催化,其中,堆放厚度为35厘米,当堆内温度超过常温或30℃度时,即应进行翻动。
3、对经催化结束后的茶叶进行热处理,其中,热处理温度为80℃,快速过烘干机,若用微波进行热处理时间为3秒。
4、将热处理后的茶叶采用冷风冷却至常温。
5、将冷却至常温的茶叶采用无压力轻揉·揉捻机揉8圈。
6、对揉好的茶叶进行解青,解青时采用机械抖动方法进行。
7、将解青后的活性乌龙茶茶叶摊放催化6小时后进行杀青,当堆内温度超过常温或30℃度时,即应进行翻动,杀青杀至含水份40%左右。
8、将杀青结束后的茶叶进行冷风处理。
9、将冷风处理后的茶叶揉捻成条。
10、将揉捻成条的茶叶解块后用珠茶二青机炒二青。
11、将经炒二青后的茶叶圆炒成圆珠颗粒形。
12、将圆珠颗粒形茶叶匀堆后经检验、包装后即成活性乌龙茶成品。
权利要求
1.一种活性乌龙茶,其特征在于活性乌龙茶的生产工艺过程是a、按制作活性乌龙茶新鲜茶叶重量的1%配制醋酸溶液,其中,醋酸溶液的总酸度为1~2g/100ml;b、将配制醋酸溶液与制作活性乌龙茶的茶叶混合均匀后堆放8~24小时进行催化,其中,堆放厚度为10~50厘米,当堆内温度超过常温或30℃度时,即应进行翻动;c、对经催化结束后的茶叶进行烘干机热处理,其中,热处理温度为50~120℃,快速过烘,若用微波进行热处理时间为3~10秒;d、将热处理后的茶叶立即采用冷处理,冷风冷却至常温以下;e、将冷却至常温的茶叶采用无压力轻揉·揉捻机揉5~10圈;f、对揉好的茶叶进行解青,解青时采用机械抖动方法进行;g、将解青后的活性乌龙茶茶叶摊放催化4~8小时进行杀青,当堆内温度超过常温或30℃度时,即应进行翻动,杀青杀至含水份40%左右;h、将杀青结束后的茶叶进行冷风处理;i、将冷风处理后的茶叶揉捻成条;j、将揉捻成条的茶叶解块后用珠茶二青机炒青;k、将经炒二青后的茶叶圆炒成圆珠颗粒形;l、将圆珠颗粒形茶叶匀堆后经检验、包装后即成活性乌龙茶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乌龙茶,其特征在于生产活性乌龙茶的茶叶采用茶树上采下的一芽三叶或一芽四叶的新鲜茶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活性乌龙茶的生产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乌龙茶在饮用时,生物利用度不高,茶叶中的农药残留难以降解,及乌龙茶在杀青前的工艺以手工为主,劳动强度高,生产标准化程度低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生物利用度高,能降解茶叶中的农药残留量,生产时以机械为主,生产标准化程度高及有利于乌龙茶产品质量的提高及规范生产的活性乌龙茶生产方法。生产活性乌龙茶的原料采用新鲜茶叶,活性乌龙茶的生产工艺过程是新鲜茶叶与醋酸溶液混合后依次进行催化、热处理、冷处理、采用无压力轻揉·揉捻机揉5至10圈、解青、杀青、冷风处理、揉捻成条、炒青、圆炒成圆珠颗粒形,最后将圆珠颗粒形茶叶匀堆后经检验、包装后即成活性乌龙茶成品。
文档编号A23F3/00GK1672542SQ20041003989
公开日2005年9月28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24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24日
发明者唐守忠 申请人:唐守忠
文档序号 :
【 562739 】
技术研发人员:唐守忠
技术所有人:唐守忠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技术研发人员:唐守忠
技术所有人:唐守忠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