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技术  其他产品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逆变装置、电机控制器、电机总成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2025-09-07 16:20:02 122次浏览
逆变装置、电机控制器、电机总成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逆变器,具体地,涉及一种逆变装置、电机控制器、电机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1、现有逆变装置(逆变砖结构)是将电容模块、功率模块、三相输出模块(包括三相铜排)和冷却水道等结构进行整合,以某一部件为主,在该部件上设置多个连接结构,将剩余部件如电容、功率模块等固定连接于该部件,整体尺寸仍然较大,冷却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逆变装置、电机控制器、电机总成及车辆,该逆变装置通过将功率管件和导电件安装在电容模块上,并能够利用第一流道给导电件换热,例如冷却,提高冷却效果,且可以降低装配难度,提高产品集成度和自动化装配能力。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逆变装置,包括:

3、电容模块,所述电容模块包括电容壳体,所述电容壳体上设于第一流道;以及

4、功率模块,所述功率模块安装于所述电容模块上,所述功率模块包括多个功率管件和第一导电件,所述第一导电件与所述功率管件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件用于连接电机的绕组,所述第一流道用于所述第一导电件的换热。

5、可选地,所述逆变装置还包括流道板,所述流道板固定连接于所述电容壳体,所述流道板上设置有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用于所述功率管件的换热。

6、可选地,所述功率模块还包括底板,所述功率管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所述底板盖设于所述第二流道的开口。

7、可选地,所述功率模块还包括具有第三流道的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连接于所述底板远离所述第二流道的一侧,所述散热器与所述底板之间围成用于安装多个所述功率管件的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三流道用于所述功率管件的换热。

8、可选地,所述散热器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围成所述第三流道。

9、可选地,所述第一板体和/或所述第二板体朝向所述第三流道的侧面形成有位于所述第三流道内部的散热部。

10、可选地,所述第二板体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三流道连通的第一进液口和第一出液口;

11、所述底板上形成有连接所述第一进液口和所述第二流道的第一进液通道,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出液口与所述第二流道的第一出液通道。

12、可选地,所述电容壳体上设有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所述第二接头与所述第二流道和/或所述第三流道连通,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中的一者为进口接头,另一者为出口接头。

13、可选地,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设于所述电容壳体的同一侧面;

14、所述第一流道构造为l型,且位于所述电容壳体朝向所述流道板的侧面,所述第一流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接头连接,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第一接头的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

15、可选地,所述电容模块还包括电容件,所述电容件灌胶密封于所述电容壳体内。

16、可选地,所述逆变装置还包括第二导电件,所述第二导电件与所述第一导电件电连接,所述第一流道用于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第二导电件的冷却。

17、可选地,所述第二导电件与所述流道板固定连接,且所述流道板至少部分包裹所述第二导电件。

18、可选地,所述逆变装置还包括电路板;

19、所述流道板还包括第四安装部,所述电路板固定连接于所述第四安装部且位于所述功率模块远离所述电容壳体的一侧。

20、本公开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电机控制器,所述电机控制器包括上述的逆变装置。

21、本公开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动总成,所述电动总成包括上述的电机控制器。

22、本公开第四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的电动总成。

2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即本公开的逆变装置,包括电容模块和功率模块,电容模块包括具有第一流道的电容壳体,功率模块安装于电容模块,且包括多个功率管件和第一导电件,第一导电件与功率管件电连接并用于与电机的绕组电连接,且能够通过第一流道实现给第一导电件换热,其中,第一导电件可以为功率管件的交流端子。该逆变装置通过将功率管件和第一导电件安装在电容模块上,并能够利用第一流道给第一导电件换热,例如冷却,提高冷却效果,且可以降低装配难度,提高产品集成度和自动化装配能力。

24、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技术特征:

1. 一种逆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装置还包括流道板,所述流道板固定连接于所述电容壳体,所述流道板上设置有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用于所述功率管件的换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逆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模块还包括底板,所述功率管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所述底板盖设于所述第二流道的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逆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模块还包括具有第三流道的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连接于所述底板远离所述第二流道的一侧,所述散热器与所述底板之间围成用于安装多个所述功率管件的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三流道用于所述功率管件的换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逆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围成所述第三流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逆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和/或所述第二板体朝向所述第三流道的侧面形成有位于所述第三流道内部的散热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逆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体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三流道连通的第一进液口和第一出液口;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逆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壳体上设有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所述第二接头与所述第二流道和/或所述第三流道连通,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中的一者为进口接头,另一者为出口接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逆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设于所述电容壳体的同一侧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模块还包括电容件,所述电容件灌胶密封于所述电容壳体内。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逆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装置还包括第二导电件,所述第二导电件与所述第一导电件电连接,所述第一流道用于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第二导电件的冷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逆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件与所述流道板固定连接,且所述流道板至少部分包裹所述第二导电件。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逆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装置还包括电路板;

14.一种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控制器包括权利要求1-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逆变装置。

15.一种电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总成包括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机控制器。

16.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动总成。


技术总结
本公开涉及一种逆变装置、电机控制器、电动总成及车辆,该逆变装置包括电容模块和功率模块,电容模块包括电容壳体,电容壳体上设于第一流道;功率模块安装于电容模块上,功率模块包括多个功率管件和第一导电件,第一导电件与功率管件电连接,第一导电件用于连接电机的绕组,第一流道用于第一导电件的换热。该逆变装置通过将功率管件和第一导电件安装在电容模块上,并能够利用第一流道给第一导电件换热,例如冷却,提高冷却效果,且可以降低装配难度,提高产品集成度和自动化装配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周治港,徐鲁辉,张有新,李军航,李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9/2
文档序号 : 【 39272073 】

技术研发人员:周治港,徐鲁辉,张有新,李军航,李彬
技术所有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周治港徐鲁辉张有新李军航李彬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混合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定子绝缘框架、定子组件、电机及工业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