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轻物质分离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业垃圾处理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分选建筑垃圾中轻杂物质的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建筑垃圾中常常混杂了大量的生活垃圾,使其成分相对更要复杂些,除混凝土,砖瓦以外,还含有塑料片、纸片、木片等轻杂质物料。在处理过程中,如未能有效去除上述杂质,将影响后序的回收再生处理。在现有技术中,也有分离轻杂质的设备,如采用喷淋水处理或风吹处理,但是这些方法一方面分离不彻底,一方面又容易产生粉尘,废水等二次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分离效果好,无二次污染的新型系统。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建筑垃圾轻物质分离系统,包括进料管,所述进料管后下端连接吹风装置,所述进料管底端设置有出料口 1,所述进料管前端连接出风管,所述出风管终端与分离仓连接,所述分离舱下部设有两个出料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舱内部设置有可旋转的圆柱形筛;所述分离舱上部设有引风及粉尘收集装置;所述圆柱形筛下部有一振动筛;所述圆柱形筛内部有一吹气管;所述分离舱内部可旋转的圆柱形筛还可以为圆锥形筛;所述分离舱下部两个出料口上均安装有可控单向重力阀门。
[0005]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第一、建筑垃圾轻物质分离系统,所述分离舱上部设有引风及粉尘收集装置,可有效避免粉尘溢出,无二次污染。第二、本实用新型所述系统采用吹风机与旋转及引风装置配合,将建筑垃圾中粉尘、塑料片,木片分离出并可以根据分离物尺寸再次进行分类,大大提高了分离效率;同时,本系统结构简单,便于安装使用;系统稳定性好,操作性强,大大节省人力资源,便于后续工作的开展。
【附图说明】
[0006]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07]图中,I为吹风装置,2为进料管,3为出风管,4为分离舱,5为引风及粉尘收集装置,6为吹气管,7为圆柱形筛,8为出料口 2,9为出料口 3、10为出料口 1、11为振动筛。
【具体实施方式】
[000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0009]本实用新型建筑垃圾轻物质分离系统,包括进料管(2),所述进料管(2)后下端连接吹风装置(1),所述进料管(2)底端设置有出料口 I (10),所述进料管(2)前端连接出风管(3),所述出风管(3)终端与分离仓(4)连接,所述分离舱(4)下部设有两个出料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舱(4)内部设置有可旋转的圆柱形筛(7);所述分离舱(4)上部设有引风及粉尘收集装置(5);所述圆柱形筛(7)下部有一振动筛(11);所述圆柱形筛(7)内部有一吹气管(6);所述分离舱内部可旋转的圆柱形筛还可以为圆锥形筛;所述分离舱下部两个出料口上均安装有可控单向重力阀门。
[0010]本实用新型,可有效将建筑垃圾中轻物质分离,并通过引风装置将粉尘引出,避免溢出,无二次污染。另外,本实用新型所述系统采用吹风机与筛网配合,将建筑垃圾中粉尘、塑料片,木片分离出并可以根据分离物尺寸再次进行分类,大大提高了分离效率;本系统结构简单,稳定性好,便于安装,操作性强,大大节省人力资源,便于后续工作的开展。
[0011]最后应说明的是: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申请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中。
【主权项】
1.建筑垃圾轻物质分离系统,包括进料管,所述进料管后下端连接吹风装置,所述进料管底端设置有出料口 1,所述进料管前端连接出风管,所述出风管终端与分离仓连接,所述分离舱下部设有两个出料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舱内部设置有可旋转的圆柱形筛。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垃圾轻物质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舱上部设有引风及粉尘收集装置。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垃圾轻物质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形筛下部有一振动筛。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垃圾轻物质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形筛内部有一吹气管。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垃圾轻物质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舱内部可旋转的圆柱形筛还可以为圆锥形筛。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垃圾轻物质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舱下部两个出料口上均安装有可控单向重力阀门。
【专利摘要】一种建筑垃圾轻物质分离系统,包括进料管,所述进料管底部有一出料口,所述进料管后下端连接吹风装置,所述进料管前端连接出风管,所述出风管终端与分离仓连接,所述分离舱下部设有两个出料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舱内部设置有可旋转的圆柱形筛;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结构简单,可有效分离建筑垃圾中的轻杂物质,且没有二次污染的环保型分离系统。
【IPC分类】B07B1/22, B07B7/06, B07B9/00, B07B11/00, B07B1/28
【公开号】CN204710713
【申请号】CN201520384679
【发明人】刘 英
【申请人】绿索仕(徐州)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21日
【申请日】2015年6月8日
文档序号 :
【 9058049 】
技术研发人员:刘英
技术所有人:绿索仕(徐州)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技术研发人员:刘英
技术所有人:绿索仕(徐州)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