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技术  农业,林业,园林,畜牧业,肥料饲料的机械,工具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一种精少量排肥器的制造方法

2025-09-19 16:00:03 128次浏览
一种精少量排肥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精少量排肥器。尤指农业机械均匀定量精确施肥的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农作物的增产仍然通过施加肥料的方式实现,在机械化施肥作业的过程中,排肥器的选用成为施肥质量好坏的关键因素。
[0003]现有技术中,大部分施肥作业机械使用槽轮式排肥器,这种排肥器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机械化施肥作业的需要,但是在工作过程中,槽轮式排肥器的排肥过程极容易出现排肥震荡的问题,导致出现排肥不均匀的情况;鉴于此,相关专家对槽轮式排肥器进行改进,设计出了带有螺旋槽的槽轮式排肥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排肥过程中排肥震荡的问题,但是在排肥量要求较小的情况下仍然存在排肥震荡的问题,而且在排流动性较好的肥料时,排肥量较难精确控制。
[0004]根据在实际排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在实际机械化施肥作业过程中的需要,相关专家和学者设计出一系列排肥器,这些排肥器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不同生产过程中不同需要,但是,这些排肥器仍然没有很好的解决流动性较好的肥料精确定量稳定无震荡排放的问题。
[0005]因此,目前在机械化施肥的过程中,迫切需要一种精确、定量、均匀稳定的排放流动性较好的肥料的排肥器。
【实用新型内容】
[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精少量排肥器,在机械化施肥过程中,能够精确、定量、均匀稳定的排放流动性较好的肥料。
[0007]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精少量排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9]肥箱1,在肥箱I的底面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排肥轮底座7,
[0010]排肥轮底座7的底面设有集肥嘴8,
[0011]集肥嘴8的底面上设有排肥口 9,
[0012]排肥轮底座7内设有排肥轮6,
[0013]肥箱I内沿轴向设有安装立柱4,
[0014]安装立柱4的上端设有驱动轮2,
[0015]安装立柱4的柱身上设有若干破拱刀3,
[0016]安装立柱4的下端穿出肥箱I并与排肥轮6固定连接,安装立柱4能带动排肥轮6在排肥轮底座7内转动,
[0017]刮肥轮5位于肥箱I内的底部,刮肥轮5与安装立柱4固定连接,安装立柱4能带动刮肥轮5在肥箱I内的底部转动。
[0018]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肥箱1,其上部呈圆筒状,其下部呈倒圆锥台形,
[0019]肥箱I的底面设有连接板32,
[0020]连接板32的直径大于倒圆锥台形小径端的直径,形成环形凸边,
[0021]环形凸边上设有若干肥箱螺栓孔10,
[0022]连接板32上居中设有立柱定位安装孔12,
[0023]在立柱定位安装孔12的一侧设有肥箱出肥口 11。
[0024]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肥箱出肥口 11呈扇形。
[0025]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排肥轮底座7,呈圆盘形,其上表面居中设有排肥轮安装槽29,
[0026]所述排肥轮安装槽29为与排肥轮6适配的圆形凹槽,
[0027]排肥轮底座7上居中设有立柱安装孔31,
[0028]排肥轮底座7上设有与肥箱螺栓孔10相对应的、贯穿排肥轮底座7上下表面的螺栓安装孔28,
[0029]在排肥轮安装槽29的底面上设有逆螺旋出肥口 30。
[0030]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排肥轮6包括:
[0031]排肥轮主体27,呈圆盘状,居中设有排肥轮定位安装孔24,
[0032]沿排肥轮主体27侧面壁体设有若干顺螺旋渐变疏刷齿25,
[0033]顺螺旋渐变疏刷齿25的后侧面设有肥料导流坡口 26。
[0034]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刮肥轮5包括:
[0035]刮肥轮主体23,呈圆柱状,其上表面设有子弹头状的导流帽20,
[0036]刮肥轮定位安装孔19沿轴线贯通导流帽20和刮肥轮主体23,
[0037]沿刮肥轮主体23侧面壁体设有若干逆螺旋肥刷安装座21,
[0038]逆螺旋肥刷安装座21的下表面设有逆螺旋肥刷22。
[0039]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排肥轮主体27的直径与刮肥轮主体23的直径相同,
[0040]导流帽20底面的直径与刮肥轮主体23的直径相同,
[0041]逆螺旋肥刷22与刮肥轮主体23间无间隙,
[0042]刮肥轮主体23的高度等于逆螺旋肥刷22和逆螺旋肥刷安装座21的高度总和,
[0043]肥箱出肥口 11的扇形孔内圆半径与刮肥轮主体23的外圆半径相同。
[0044]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破拱刀3位于刮肥轮5上方,
[0045]包括:
[0046]破拱刀周向破拱部13,
[0047]破拱刀周向破拱部13呈螺旋形,一侧设有周向破拱后刃口 17,另一侧设有周向破拱前刃口 14,朝向安装立柱的端部设有根部安装孔18,远离安装立柱的端部设有破拱刀轴向破拱部16,
[0048]破拱刀3通过根部安装孔18轴向等间距,轴向等角度的固定安装于安装立柱上。
[0049]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破拱刀周向破拱部13与水平面夹角5?15°。
[0050]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破拱刀轴向破拱部16与拱刀周向破拱部13夹角90?135。,
[0051]破拱刀轴向破拱部16朝向周向破拱前刃口 14的一侧设有轴向破拱前刃口 15,刃口角度为15?30°。
[005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精少量排肥器,利用破拱刀消除肥料起拱的原理,采用二级排肥控制肥料排量均匀性,在机械化施肥过程中,能够精确、定量、均匀稳定的排放流动性较好的肥料。
【附图说明】
[0053]本实用新型有如下附图:
[0054]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肥箱剖开);
[0055]图2肥箱结构示意图;
[0056]图3.a破拱刀结构示意图;
[0057]图3.b图3.a中A-A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58]图4刮肥轮结构示意图;
[0059]图5排肥轮结构示意图;
[0060]图6排肥轮安装座结构示意图。
[0061]附图标记:
[0062]I肥箱2驱动轮
[0063]3破拱刀4安装立柱
[0064]5刮肥轮6排肥轮
[0065]7排肥轮底座8集肥嘴
[0066]9排肥口10肥箱螺栓孔
[0067]11肥箱出肥口12立柱定位安装孔
[0068]13破拱刀周向破拱部14周向破拱前刃口
[0069]15轴向破拱前刃口 16破拱刀轴向破拱部
[0070]17周向破拱后刃口 18根部安装孔
[0071]19刮肥轮定位安装孔20导流帽
[0072]21逆螺旋肥刷安装座22逆螺旋肥刷
[0073]23刮肥轮主体24排肥轮定位安装孔
[0074]25顺螺旋渐变疏刷齿26肥料导流坡口
[0075]27排肥轮主体28螺栓安装孔
[0076]29排肥轮安装槽 30逆螺旋出肥口
[0077]31立柱安装孔32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7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79]如图1、2、3.&、3.13、4、5、6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精少量排肥器,包括:
[0080]肥箱1,在肥箱I的底面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排肥轮底座7,
[0081]排肥轮底座7的底面设有集肥嘴8,集肥嘴8呈漏斗状,
[0082]集肥嘴8的底面上设有排肥口 9,
[0083]排肥轮底座7内设有排肥轮6,
[0084]肥箱I内沿轴向(纵轴向)设有安装立柱4,安装立柱4与排肥轮底座7垂直,
[0085]安装立柱4的上端设有驱动轮2,驱动轮2露出于肥箱I之外,
[0086]安装立柱4的柱身上设有若干破拱刀3,破拱刀3位于不同高度,上下交错设置,图1所示实施例共设有3把破拱刀3,均设于肥箱I内的安装立柱4的柱身上,位于不同高度,上下交错且均匀设置,
[0087]安装立柱4的下端穿出肥箱I并与排肥轮6固定连接,安装立柱4能带动排肥轮6在排肥轮底座7内转动,
[0088]刮肥轮5位于肥箱I内的底部,刮肥轮5与安装立柱4固定连接,安装立柱4能带动刮肥轮5在肥箱I内的底部转动。
[0089]工作过程如下:将肥料倒入肥箱1,外界动力传递到驱动轮2后,由驱动轮2驱动安装立柱4转动(例如进行逆时针转动,转动方向应朝向破拱刀周向破拱部13的方向),并由安装立柱4带动安装在安装立柱4上的破拱刀3、刮肥轮5以及排肥轮6进行逆时针转动,完成排肥作业。
[0090]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如图1、2所示,所述肥箱1,其上部呈圆筒状,其下部呈倒圆锥台形,
[0091]肥箱I的底面设有连接板32,
[0092]连接板32的直径大于倒圆锥台形小径端的直径,形成环形凸边,
[0093]环形凸边上设有若干肥箱螺栓孔10,
[0094]连接板32上居中设有立柱定位安装孔12,
[0095]在立柱定位安装孔12的一侧设有肥箱出肥口 11。
[0096]最下方的破拱刀3靠近倒圆锥台形大径端设置,如图1所示,倒圆锥台形小径端的直径大于刮肥轮5的直径。
[009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肥箱出肥口 11呈扇形。亦可选择为弧形等适于排肥的形状。
[0098]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如图6所示,所述排肥轮底座7,呈圆盘形,其上表面居中设有排肥
文档序号 : 【 8734272 】

技术研发人员:刘彩玲,王徐建,宋建农,王继承,董向前,陈钱荣,王超
技术所有人:中国农业大学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刘彩玲王徐建宋建农王继承董向前陈钱荣王超中国农业大学
组合式外槽轮排种器的制造方法 鸭嘴式点播器的制作方法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