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技术  服装,鞋;帽,珠宝,饰品制造的工具及其制品制作技术

一种电机驱动收伞的螺旋伞的制作方法

2025-07-30 10:00:08 504次浏览
一种电机驱动收伞的螺旋伞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伞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螺旋伞。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伞是由伞面、中间撑杆和筋骨组成,伞面和中间撑杆相连,伞的筋骨放射排列用于连接伞面和中间撑杆。筋骨其实就是由细杆铰接而成,就像人体上的“关节”一样能转动,从而能收拢或打开。千百年来国内外无论伞的制造工艺有多少变化,所采用的材质有多么好,伞的核心结构没有变化。现有技术中的伞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很容易坏。家庭用伞往往用不到一年就坏了,坏掉的伞如果去维修很费事,维修费也不低,还不如买一把新伞划算,所以伞一旦坏了就丢弃造成很大的浪费。那么现有技术的伞为啥容易坏呢,这就由伞的结构带来的问题。现有技术中的伞,容易坏的地方有两处:1.筋骨。筋骨由细杆铰接而成,筋骨比较细且存在很多活动的铰接点,一旦遇到大的阻力,比如在风中,筋骨容易折断。2.伞面和筋骨的连接处。伞面的内表面上固定了很多插套,筋骨插在插套里来连接伞面,遇到风或长时间使用的磨损,会使插套容易从筋骨中脱落,并且这个插套都是用塑料做成,受力一大就会破裂。插套破裂后筋骨掉出来便不能再二次使用,只能是导致伞被废弃。

现有技术中伞的这两个缺陷,是很难解决的。为了增加坚固性让伞不容易坏,那就得考虑采用结实的材质,增加筋骨的直径继而增大其强度,但这样一来成本会加大很多。一把伞上有许多根筋骨许多个插套,而伞又是价格低廉的普通生活用品,靠采用好的材质和增加制造成本的方式来解决伞易坏的问题,显然不是正确的思路。

因而,现有技术中,伞的这种放射状带多个铰接点的筋骨结构,是伞容易坏的最主要原因,也使伞的制作工艺变的格外复杂,比较琐碎。要想解决伞容易坏的问题,必须彻底解决这个结构带来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机驱动收伞的螺旋伞,能使伞不易坏,大大简化制作工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发明一种电机驱动收伞的螺旋伞,包括伞面、中间支撑杆,其特征在于:中间支撑杆中设置固定杆、收伞套,收伞套能绕固定杆转动;伞面上固定螺旋形的弹性伞架,弹性伞架的一端固定在收伞套上、另一端固定在伞面上;还包括电机,电机能驱动收伞套转动。

优选的,转动套伸出伞外,弹性伞架固定在伞面的外壁面上,弹性伞架与转动套相连接的位置位于伞外。收伞套和电机主轴上都连接齿轮,收伞套和电机之间通过齿轮啮合传动。收伞套上连接单向轮装置,齿轮安装在单向轮装置上。固定杆上连接启动按钮和电池,电池和电机之间有电源线连接,启动按钮连接在电源线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由于采用了螺旋的弹性伞架,弹性伞架的最内端固定在收伞套上、最外端固定在伞面上,靠电机驱动收伞套绕固定杆转动,从而将弹性伞架收拢,继而带动伞面收拢,完成了收伞的过程。与现有技术相比,去掉了复杂易坏的筋骨结构 ,伞面不会与弹性伞架相分离,极大地提高了伞的使用寿命。

2.本发明结构非常简单,是对现有伞的革命性变革,彻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伞容易坏的老大难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4是弹性伞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的局部I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间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1、伞面;2、护套;3、弹性伞架;4、收伞套;5、固定杆;6、单向轮装置;7、外齿轮;8、电机;9、外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本发明中,如图1、图2所示,一种伞的支撑结构,包括伞面1、中间支撑杆,中间支撑杆中设置固定杆5、收伞套4,收伞套4能绕固定杆5转动;伞面1上缝制螺旋形的护套2,护套2内穿入弹性伞架3。弹性伞架3自上至下,其外径逐渐增大,呈圆台形。弹性伞架3的最内端固定在收伞套4上、最外端固定在伞面1上;收伞套4上连接单向轮装置6,在单向轮装置6上安装外齿轮9,电机8主轴上安装外齿轮7,外齿轮9、外齿轮7相啮合。固定杆5上连接启动按钮和电池,电池和电机之间有电源线连接,启动按钮连接在电源线上。

以下阐述本发明的原理和使用过程:

正常作为雨伞使用时,弹性伞架3是展开的螺旋形,伞面展开,此时弹性伞架没有弹性势能属于松弛状态。需要收伞时,启动按钮,电机8工作带动外齿轮9、外齿轮7转动,从而带动带动收伞套4转动,从而将弹性伞架收拢,伞面1随之收拢,将伞面1通过子母扣的结构固定在固定杆上即可,关闭启动按钮,完成收伞的过程。此时,弹性伞架处于被收拢压缩状态,储存了弹性势能。

需要打开伞时,先将伞面从固定杆上解开,弹性伞架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迅速复位后张开,伞面打开。弹性伞架实际上就是一种上下呈圆台形的涡卷弹簧。涡卷弹簧,又名发条弹簧,是一种一端固定而另一端作用有扭矩的弹簧;在扭矩作用下弹簧材料产生弯曲弹性变形。使弹簧在平面内产生扭转,收缩时储存弹性势能。

如图4所示,弹性伞架自上至下,其外径逐渐增大。弹性伞架的上端最内端的那个端部插入收伞套上,弹性伞架的下端最外端的那个端部被固定在伞面上。如此,弹性伞架的最大外径被固定在伞面上的最大直径处,可以很好的支撑伞面。

本发明中,电机8、外齿轮9、外齿轮7的配合作用是驱动收伞套转动而收伞。当需要打开伞时,弹性伞架反向展开,此过程中收伞套可能会反向转动,但电机和各外齿轮无疑会提供一个很大的阻力来阻碍收伞套的反向转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收伞套上连接单向轮装置,该单向轮装置只允许电机将扭矩传递给收伞套,若收伞套反向转动则不能带动外齿轮9跟着同步转动。换言之,由于单向轮装置的存在,使得外齿轮9只能朝一个方向转,不能反转。如此保证了收伞套能顺利的反向转动不受电机的影响。该单向轮装置可以采用棘轮机构,棘轮结构是现有技术普遍采用的结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无需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即可实现。像如自行车上的飞轮结构就是一种单向轮装置,这种飞轮结构只允许脚蹬带动链轮正向转动而驱动自行车向前,当脚蹬反向转动时链轮不再随之转动。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将转动套4设置在伞外,如图8所示,弹性伞架3环绕在伞面1的外壁面上,弹性伞架与转动套相连接的位置位于伞外。

本实施例中,收伞时弹性伞架3收拢,将伞面收拢后,弹性伞架3在外侧而将伞面裹在固定杆上。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组合、变更或改型均为本发明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文档序号 : 【 12074021 】

技术研发人员:任祥生
技术所有人:淄博正邦知识产权企划有限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任祥生淄博正邦知识产权企划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螺旋伸缩功能的新能源伞的制作方法 返回列表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