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技术  电子电路装置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一种极片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5-08-30 12:20:01 73次浏览
一种极片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芯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极片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极片非常薄,在极片的上料过程中,位于料盒内的极片会发生卷曲,发生卷曲的极片需要从料盒内取出,然后通过工作人员手动分离计数后,再放回料盒内等待上料操作,造成极片上料的人工劳动强度大。

因此,如何降低极片上料的人工劳动强度,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极片上料装置,以降低极片上料的人工劳动强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极片上料装置,包括:

用于放置极片的第一料盒;

能够压紧所述极片防止所述极片卷边的配重块,所述配重块位于所述第一料盒内,相邻两个配重块之间设置有若干所述极片;

机械手,所述机械手能够吸取所述第一料盒内的所述极片或者所述配重块;

平台,所述平台上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极片的工位。

优选的,在上述极片上料装置,还包括:

位于所述工位下方用于放置所述配重块的第二料盒。

优选的,在上述极片上料装置,还包括:

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料盒内所述极片高度的检测装置;

与所述检测装置通信连接用于推动所述第一料盒内所述极片上升至所述机械手抓取位置的第一驱动装置。

优选的,在上述极片上料装置,还包括:

与所述平台连接用于检测所述平台上所述极片或者所述配重块厚度的激光厚度测量仪;

与所述激光厚度测量仪通信连接用于将所述配重块推离所述工位的推离装置。

优选的,在上述极片上料装置,所述推离装置包括:

双向气缸;

与所述双向气缸连接的l型推板,所述l型推板的水平板与所述双向气缸连接;

开设于所述工位供所述l型推板的竖直板滑动的通槽,所述通槽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竖直板,所述通槽沿开口方向的长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极片的长度。

优选的,在上述极片上料装置,所述检测装置为激光位移传感器。

优选的,在上述极片上料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为气缸。

优选的,在上述极片上料装置,所述平台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工位。

优选的,在上述极片上料装置,所述第一料盒的个数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料盒沿所述机械手的运动方向所在的直线平行布置。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极片上料装置,包括第一料盒、配重块、机械手和平台。第一料盒用于放置极片,第一料盒内放置多片展开布置的极片。配重块能够压紧极片,起到防止极片卷边的作用,配重块能够压紧极片的任何一个位置,保证极品片等待上料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卷曲。本方案提供的极片上料装置,在第一料盒内设置配重块,配重块具有一定的重量,能够压紧极片,防止极片在等待上料的过程中发生卷曲,极片在等待上料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卷曲,相应的也就不需要工作人员手动对卷曲的极片进行铺展,从而降低了极片上料的人工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极片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极片上料装置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极片上料装置的俯视图。

1、第一料盒,2、机械手,3、平台,4、检测装置,5、激光厚度测量仪,6、双向气缸,7、l型推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极片上料装置,以降低极片上料的人工劳动强度。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3,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极片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极片上料装置的主视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极片上料装置的俯视图。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极片上料装置,包括第一料盒1、配重块、机械手2和平台3。

第一料盒1用于放置极片,第一料盒1内放置多片展开布置的极片。

配重块能够压紧极片,起到防止极片卷边的作用,此处需要说明的是,配重块的尺寸与极片的尺寸相等,配重块能够压紧极片的任何一个位置,保证极片在等待上料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卷曲。

配重块也位于第一料盒1内,第一料盒1的中间部位相邻两个配重块之间设置有若干极片,位于最下端的配重块与第一料盒1的底壁之间设置有若干极片。

机械手2能够吸取第一料盒1内的极片或者配重块,机械手2采用吸附的方式对极片进行抓取,能够降低对极片的损伤。

平台3上设置有用于放置极片的工位,该工位还可以暂时放置配重块。

本方案提供的极片上料装置,在第一料盒1内设置配重块,配重块具有一定的重量,能够压紧极片,防止极片在等待上料的过程中发生卷曲,极片在等待上料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卷曲,相应的也就不需要工作人员手动对卷曲的极片进行铺展,从而降低了极片上料的人工劳动强度。

机械手2从第一料盒1内吸附极片,放置在平台3的工位上,放在工位上的极片等待进入下一工序;当配重块上端面的极片吸附完以后,机械手2会对配重块进行吸附,被吸附的配重块也会被放置在平台3的工位上,此时需要推离放在工位上的配重块,以方便后续极片在平台3的工位的放置。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在本方案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本方案提供的极片上料装置还包括位于工位下方用于放置配重块的第二料盒。从工位上被推离的配重块直接落入第二料盒内,不需要人工单独对推离的配重块进行处理,省去了整理配重块的步骤,进一步降低了极片上料的人工劳动强度。

在本方案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料盒1和第二料盒的结构可以相同。

本方案提供的极片上料装置还包括检测装置4和第一驱动装置。

检测装置4用于检测第一料盒1内的极片高度,第一驱动装置用于将第一料盒1内的极片推至机械手2能够抓取极片的位置。

根据检测装置4检测到的第一料盒1内的极片高度控制第一驱动装置的工作。当检测装置4检测到的极片高度低于机械手2抓取极片的位置时,第一驱动装置推动第一料盒1内的极片上升,极片上升高度至机械手2能够抓取极片的位置高度,当检测装置4检测到极片的高度位于机械手2抓取极片的位置时,第一驱动装置不动作。

本方案提供的极片上料装置还包括激光厚度测量仪5和推离装置。

激光厚度测量仪5能够测量放置在平台3上的放置物(极片或者配重块)的厚度,推离装置用于推离放置在平台3上的配重块。

极片的厚度较配重块的厚度小,当极片厚度测量仪检测出位于平台3的工位的放置物为极片时,推离装置不工作,当极片厚度测量仪检测出位于平台3的工位的放置物为配重块时,推离装置工作将配重块推离工位,方便后续工位上放置极片。

激光厚度测量仪5与推离装置配合,实现了配重块推离的自动化进行,不需要人工参与,进一步降低了极片上料的人工劳动强度。

在本方案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推离装置包括双向气缸6、l型推板7和通槽。

双向气缸6能够带动带动l型推板7向着靠近平台3和向着远离平台3的方向运动;推离配重块时,双向气缸6带动l型推板7向着靠近平台3的方向运动,推离配重块完成后,双向气缸6带动l型推板7向着远离平台3的方向运动。

通槽开设于平台3的靠近推离装置的第一个工位上,通槽供l型推板7的竖直板往复滑动,通槽的开口方向朝向竖直板,通槽沿开口方向的长度大于或者等于极片的长度。

在一次工作过程中,l型推板7能够将配重块完全推离平台3的工位,不影响后续工作。

在本方案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装置为气缸。

优选的,检测装置4为激光位移传感器。

在本方案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平台3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工位,多个工位能够实现对配重块的暂时存储,为后续工作预留时间。

第一料盒1的个数为两个,两个第一料盒1沿机械手2的运动方向所在的直线平行布置。当一个第一料盒1内的极片抓取完成后,可以从另一个第一料盒1内抓取极片,在从另一个第一料盒1内抓取极片时,可以对极片抓取完成的第一料盒1进行上料操作。本方案提供的极片上料装置设置有两个料盒,能够保证极片上料工作的持续进行,进一步提高了极片上料的效率。

在推离配重块的过程中,机械手2不会对配重块施加吸附力。

本方案提供的极片上料装置不仅适用于正极极片的上料,而且适用于负极极片的上料。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文档序号 : 【 12879566 】

技术研发人员:李新宏,樊树根,邱长文,陈志辉,谢陈亮,肖一帆,廖天裕,周素仰,何建安,邓国华
技术所有人:东莞阿李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李新宏樊树根邱长文陈志辉谢陈亮肖一帆廖天裕周素仰何建安邓国华东莞阿李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音叉晶体基座自动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刹车片上下料自动识别机械手的制作方法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