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孔四氧化三钴纳米片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高性能功能材料领域,涉及一种多孔四氧化三钴纳米片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四氧化三钴是一种黑色固体,晶体结构为尖晶石构型,分子式为Co3O4。它是一种混合价态的化合物,同时含有二价钴和三价钴。它是重要的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原料,也可以直接用作锂电池的负极材料和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随着锂离子电池的发展,迫切需要开发新的负极材料,四氧化三钴具有高的比容量,作为电池和电容器的电极材料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纳米技术的发展,为传统功能材料的特性和功能提供了新的空间,尤其是目前二维形态材料的开发,受到了极大关注。因其特殊的形态,使得二维多孔结构的四氧化三钴纳米片,更加有利于电解液的渗透,发挥其最佳的储能特性。
制备四氧化三钴的方法主要有热分解法,溶胶凝胶法,水热法,溶剂热法和化学气相沉积法等,工业上常用钴盐分解的方法,该法工艺简单,便于操作,但是制备的产物颗粒大,且尺寸分布宽。而水热-热分解法是利用水热反应制得前驱物后,在空气中煅烧,是一种制备不同形态纳米氧化物的有效方法。为此,本发明采用水热法首先制备二维片状碱式碳酸钴(Co2(CO3)(OH)2),然后将它经过中低温加热,获得二维多孔四氧化三钴纳米片。本方法所制备纳米片的形态均匀,便于控制纳米片中孔的尺寸大小,是一个环保、高效的制备四氧化三钴纳米片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孔四氧化三钴纳米片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多孔四氧化三钴纳米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钴盐溶解于水中,配制钴离子浓度为0.1~1mol/L的水溶液;
(2)将六次甲基四胺加入步骤1所配置的钴盐水溶液中,六次甲基四胺与钴离子的摩尔比为6:1~8:1,在室温下搅拌溶解均匀后,装入高压反应釜,溶液在反应釜中的体积填充率为70~85%,密闭反应釜,将反应釜加热到210~280℃,保温2小时以上;
(3)将步骤2所得的固体产物过滤,用水反复清洗,干燥,即可获得四氧化三钴的前驱体碱式碳酸钴;
(4)将步骤3中的产物在空气中加热到300~500℃,保温1小时以上,即可获得多孔四氧化三钴纳米片,所述多孔四氧化三钴纳米片由纳米级四氧化三钴颗粒构成,具有多孔特性,外形呈二维纳米片形态。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所述钴盐由氯化钴、硝酸钴和醋酸钴的一种或多种按任意配比混合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所述碱式碳酸钴的化学式是Co2(CO3)(OH)2,其晶体结构与(Cu,Co)2(CO3)(OH)2一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原料来源要求低,价格便宜。
2、本发明制备能耗低,工艺简单,生产周期短,工艺重复性优良。
3、本发明产品形态均匀,纯度高。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用氯化钴制备的四氧化三钴纳米片的形貌图;
图2是实施例2用硝酸钴制备的四氧化三钴纳米片的形貌图;
图3是实施例3用醋酸钴制备的四氧化三钴纳米片的形貌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将0.1mol氯化钴充分溶解于500mL水中,然后加入0.6mol六次甲基四胺,在室温下搅拌溶解均匀后,装入高压反应釜,液体填充率为70%,密闭高压反应釜,将其加热到280℃,保温2小时,过滤所生成的固体产物,经过干燥后,获得片状的碱式碳酸钴。将干燥后的碱式碳酸钴在空气中300度下加热2小时,就获得多孔四氧化三钴纳米片,产物的形貌如图1所示,所制备产物的形态是二维纳米片组装而成的分级结构,四氧化三钴纳米片的厚度主要在20到50纳米之间,纳米片的长度在数微米以上,宽度主要在300到500纳米间。产物二维纳米片形态均匀,制备条件温和。
实施例2
将0.5mol硝酸钴充分溶解于500mL水中,然后加入3mol六次甲基四胺,在室温下搅拌溶解均匀后,装入高压反应釜,液体填充率为75%,密闭高压反应釜,将其加热到240℃,保温3小时后,过滤所生成的固体产物,经过干燥后,获得片状的碱式碳酸钴。将干燥后的碱式碳酸钴在空气中400度加热2小时后,就获得多孔四氧化三钴纳米片,产物的形貌如图2所示,所制备产物的形态是四氧化三钴二维纳米片组装而成的分级结构,四氧化三钴纳米片的厚度分布在30到60纳米之间,纳米片的长度在微米数量级,宽度主要分布在300到600纳米。产物的二维形态均匀,重复性好。
实施例3
将0.3mol醋酸钴充分溶解于500mL水中,然后加入2.4mol六次甲基四胺,在室温下搅拌溶解均匀后,装入高压反应釜,液体填充率为85%,密闭高压反应釜,将其加热到210℃,保温2小时后,过滤所生成的固体产物,经过干燥后,获得片状的碱式碳酸钴。将干燥后的碱式碳酸钴在空气中500度加热1小时,就获得多孔四氧化三钴纳米片,产物的形貌如图3所示,所制备产物的形态是分散的四氧化三钴二维纳米片,纳米片的厚度在50纳米左右,纳米片的长度和宽度都在微米数量级。产物的二维形态保持良好,工艺重复性好。
上述实施例用来解释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在本发明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发明作出的任何修改和改变,都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研发人员:程继鹏,吴勇军,翁永堂
技术所有人:浙江美都墨烯科技有限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