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技术  电子电路装置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一种制备上下电极式导电混凝土板用电极网张拉装置制造方法

2025-05-02 13:40:02 260次浏览
一种制备上下电极式导电混凝土板用电极网张拉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创造公开了一种制备上下电极式导电混凝土板用电极网张拉装置,其包括直线导轨和沿直线导轨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压力夹,两个压力夹中,至少一个压力夹能沿直线导轨移动以调节两个压力夹之间的距离,并能锁紧定位于直线导轨。压力夹上设置有上下相对的上夹板和下夹板用于夹紧电极网,上夹板和下夹板之间可上下相对移动,上夹板和下夹板之间设置有可更换的间隔压条,上夹板和下夹板上下相向夹紧闭合两张电极网时,间隔压条夹设于两张电极网之间以平行隔开两张电极网。该制备上下电极式导电混凝土板用电极网张拉装置能精确定位夹紧、并平行间隔地铺张拉直两张电极网,确保电极网在导电混凝土板的制备过程中不会发生变形、移位,始终保持平整。
【专利说明】—种制备上下电极式导电混凝土板用电极网张拉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创造涉及导电混凝土的制备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备上下电极式导电混凝土板用电极网张拉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以水泥与导电材料为基本原材料制作导电混凝土板,用于路面桥面的融雪除冰以及室内的采暖地砖是目前建材领域的研究热点。导电混凝土板根据其电极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上下电极式和左右电极式。左右电极式导电混凝土板的施工工艺简单,电极可以在混凝土浇筑振捣完毕后一次性放入成型。但是其电阻较大,发热效率低。上下电极式导电混凝土板由于两电极之间的距离远小于左右电极式导电混凝土板,因此其电阻则远远小于左右电极式导电混凝土板,且由于上下电极式导电混凝土板的电极面积大,因此这种类型的导电混凝土板发热快而且均匀,但是其施工工艺较为复杂,成为了约束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尤其是上下电极式导电混凝土板中电极网的施工质量,成为控制整块导电混凝土板质量的关键所在。导电混凝土板中电极网的质量控制有以下三个难点:1、电极网的相对位置必须精确控制,电极网之间的距离大小,决定了两者之间电阻的大小,如果电极网不能精确控制其位置,不能做到两者相对平行,则会导致中间导电层的电阻不均匀,进而导致电流不均匀,最终导致导电混凝土板的发热不均匀,产生温度裂缝。2、现在上下电极式导电混凝土板一般采用的电极均为钢丝网,钢丝网本身的刚度较小,在导电混凝土板施工时,浇筑与振捣的过程都会导致电极网产生变形,而不能保证其平整度。3、钢丝网作为最常用的电极材料存在一个致命的弱点,水泥基材料本身是碱性的,因此钢丝网长期处于碱性环境容易产生锈蚀,进而影响其导电性,若采用碳纤维布等材料作为电极则可以完全消除这种隐患,但是碳纤维布本身极其柔软,采用碳纤维布制作而成的电极网在制备导电混凝土板的施工过程中更加难以定位,利用现有的制备施工装置和技术方法,难以确保其在导电混凝土板施工过程中不变形。4、现有技术对电极网之间的相对距离,仅能在浇筑时通过大概的测量进行控制,在精确度上无法达到施工要求,由于现今施工工艺的限制,目前仅能制作厚度为5cm以上的导电混凝土板,而无法制作厚度更小的导电混凝土板,因而限制了导电混凝土板在室内空间的普及应用。5、目前导电混凝土板的施工工艺决定了,其在制作时只能单块的进行,无法进行批量生产。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创造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能精确定位夹紧、并铺张拉直电极网的制备上下电极式导电混凝土板用电极网张拉装置,确保电极网在导电混凝土板的制备施工过程中不会发生变形、移位,始终保持平整。
[0004]本发明创造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提供了一种制备上下电极式导电混凝土板用电极网张拉装置,包括直线导轨和沿所述直线导轨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压力夹,在所述两个压力夹中,至少一个压力夹能沿所述直线导轨移动以调节所述两个压力夹之间的距离,并能锁紧定位于所述直线导轨,压力夹上设置有上下相对的上夹板和下夹板用于夹紧电极网,上夹板和下夹板之间可上下相对移动,上夹板和下夹板之间设置有可更换不同高度的间隔压条,上夹板和下夹板上下相向闭合夹紧两张电极网时,间隔压条夹设于两张电极网之间以平行隔开两张电极网。从而实现精确控制电极网之间的距离,并保证两张电极网相对平行。上夹板和下夹板之间的间隔压条优选为呈长条状的刚性件,更优选地,其与两张电极网均为面接触,其上表面与下表面平行。
[0006]具体地,所述两个压力夹分别为动压力夹和定压力夹,所述直线导轨包括两根平行的齿条,在动压力夹上架设有连接支架,连接支架上沿动压力夹穿设有带移动手轮的连接转轴,连接转轴上固定套设有与齿条匹配啮合的齿轮,通过移动手轮转动连接转轴能驱动齿轮在齿条上啮合滚动,从而带动连接支架推动动压力夹沿齿条移动,从而实现调节动压力夹与定压力夹之间的距离。
[0007]优选地,所述两根平行的齿条上沿齿条方向设置有摩擦槽,在动压力夹的连接支架上设置有带锁紧手轮的平端紧定螺钉,转动锁紧手轮能驱动平端紧定螺钉顶紧摩擦槽以锁紧定位动压力夹于齿条,实现将调节好距离的动压力夹锁紧定位于直线导轨。
[0008]所述定压力夹设置于所述两根平行的齿条上,在定压力夹上设置有带锁紧手轮的平端紧定螺钉,转动锁紧手轮能驱动平端紧定螺钉顶紧齿条以锁紧定压力夹于齿条,实现将定压力夹固定于直线导轨。
[0009]优选地,每个压力夹上均设置有两个所述带锁紧手轮的平端紧定螺钉、用于分别顶紧两根平行的齿条以锁紧压力夹的两端,在沿两个压力夹的长度方向均分别设置两个平端紧定螺钉,能进一步加强锁紧力,同时平衡压力夹两端的受力,使两个压力夹在张拉电极网时更稳定可靠。
[0010]所述压力夹设置有具有竖直端面的导向挡杆,导向档杆沿压力夹布置在上夹板的两端,上夹板挨着导向档杆的竖直端面,压力夹上竖直穿设有丝杆,丝杆与压力夹螺纹配合,丝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调压手轮,丝杆的下端通过轴承与上夹板转动连接,转动调压手轮能驱使丝杆在压力夹上竖直上下移动以带动上夹板沿导向档杆的竖直端面上下移动,下夹板则固设于压力夹,优选地,下夹板固定设置于导向档杆,有利于下夹板与上夹板的上下正对。采用丝杆带动上夹板向下夹板移动并夹紧,结构简单,方便实施操作,而且丝杆进给均匀平稳,利于调节。优选地,所述丝杆设置有两根,两根丝杆沿压力夹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于压力夹的两端。以确保压力夹在夹紧电极网时,压力夹两端受力较为均匀,避免产生由于压力夹受力不均匀而导致的翘曲。
[0011]为进一步确保上夹板与下夹板夹紧时稳定可靠,可在所述上夹板与丝杆之间设置有斜撑杆,斜撑杆一端固连于上夹板,另一端通过轴承相对转动连接于丝杆。从而构成三角支撑结构,确保支撑可靠,优选地,斜撑杆对称设置于丝杆的两侧,保证受力均衡。
[0012]由于电极网较薄,而间隔压条优选为刚性件,采用完全刚性的夹紧难以确保夹紧完全可靠,在张拉过程中,电极网可能会产生滑移,为了提高夹紧的可靠性需要较大的压紧力,这容易使电极网产生变形,甚者损坏电极网,因此优选在上夹板与下夹板相对的两面均设置耐磨弹性垫,由于耐磨弹性垫具有弹性,压紧时能通过形变实现更好的夹紧。
[0013]该制备上下电极式导电混凝土板用电极网张拉装置还包括底座,直线导轨即固定铺设于所述底座上。底座优选为木质的底座,为加强底座的支撑强度,优选在其底面平行设置若干加固方木条。若底座为方形的底座时,所述加固方木条优选平行于底座的板边设置。加固方木条直接采用铁钉紧贴底座的底面钉紧。在底座上的特定位置还开设有螺栓孔,用于固定连接导电混凝土板的成型模具。
[0014]本发明创造的有益效果:
[0015]本发明创造的一种制备上下电极式导电混凝土板用电极网张拉装置,采用可调节间距的压力夹夹紧张拉电极网,并通过间隔压条夹设于两张电极网之间以平行隔开两张电极网,再调节两压力夹之间的距离,实现平行间隔张拉两张电极网,并确保电极网在导电混凝土板浇筑振捣过程中不产生任何变形与移位,始终保持平整,从而解决了由于电极网变形、移位所导致的导电混凝土板发热不均匀,甚至不导电的问题,而且施工工艺简单,操作简单,制作快捷。
[0016]本发明创造的张拉装置可以精确控制电极网的相对位置,利用压力夹配合间隔压条可保证电极网之间的相对平行,从而保证导电混凝土板成品性能的稳定性,方便的实现对产品的质量控制。
[0017]本发明创造的张拉装置的压力夹除了可以张拉钢丝网制作的电极网之外,还可以张拉其他任意性质的电极网,如碳纤维布等。可以实现用碳纤维布替代钢丝网作为电极网,从而解决钢丝网在水泥浆中容易锈蚀的问题,提升导电混凝土板的耐久性。
[0018]本装置可以根据实际工程的需要,可更换不同厚度的间隔压条,方便的调整两张电极网之间的距离,从而生产不同厚度的导电混凝土板,配合压力夹的夹紧定位,可制作出厚度l-5cm的导电混凝土板,以适应市场不同的需求,有利于导电混凝土板的推广应用。
[0019]同时本发明创造的张拉装置还可以根据实际生产的需要更改整台装置的尺寸,实现一次性张拉多块导电混凝土板的电极网,从而一次性成型多块混凝土板,实现规模化生产,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利用附图对发明创造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创造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21]图1是本发明创造的一种制备上下电极式导电混凝土板用电极网张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图1的一种制备上下电极式导电混凝土板用电极网张拉装置的A-A剖面视图。
[0023]图3是图1的一种制备上下电极式导电混凝土板用电极网张拉装置的B-B剖面视图。
[0024]图4是图1的一种制备上下电极式导电混凝土板用电极网张拉装置的C-C剖面视图。
[0025]图5是图1的一种制备上下电极式导电混凝土板用电极网张拉装置的D-D剖面视图。
[0026]图6是图2的E处的放大视图。
[0027]图7是图2的F处的放大视图。
[0028]附图标记:
[0029]1-底座,10-加固方木条,11-螺栓孔,
[0030]2-齿条,20-摩擦槽,
[0031]3-压力夹,30-上夹板,31-下夹板,32-间隔压条,33-导向档杆,34-调压手轮,
[0032]35-丝杆,36-斜撑杆,37-耐磨弹性垫,
[0033]4-动压力夹,40-移动手轮,41-锁紧手轮,42-连接支架,43-连接转轴,44-齿轮,
[0034]5-定压力夹,50-锁紧手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5]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创造作进一步描述。
[0036]本发明创造的一种制备上下电极式导电混凝土板用电极网张拉装置,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底座1、固定铺设于底座I的两根平行的齿条2和沿两根平行的齿条2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压力夹3。
[0037]底座I优选为木质的底座,为加强底座的支撑强度,优选在其底面平行设置若干加固方木条10,见图2和图4。若底座I为方形的底座时,加固方木条10优选平行于底座的板边设置。加固方木条10直接采用铁钉紧贴底座I的底面钉紧。在底座I上的特定位置还开设有螺栓孔11,见图1,用于穿设螺栓组件与制备导电混凝土板的成型模具固定连接。
[0038]两个压力夹3分别为动压力夹4和定压力夹5,在动压力夹4上架设有连接支架42,见图1、图3、图4和图5,连接支架42上沿动压力夹4穿设有带移动手轮40的连接转轴43,见图1和图3,连接转轴43上固定套设有与齿条2匹配啮合的齿轮44,见图3和图4,通过移动手轮40转动连接转轴43能驱动齿轮44在齿条2上啮合滚动,齿轮44在齿条2上滚动从而带动连接转轴43,连接转轴43将推动连接支架42从而推动连接着连接支架42的动压力夹4沿齿条2移动,实现调节动压力夹4与定压力夹5之间的距离。优选地,在两根平行的齿条2上沿齿条2方向设置有摩擦槽20,与其对应地,动压力夹4的连接支架上设置带锁紧手轮41的平端紧定螺钉,通过转动锁紧手轮41能驱使所述平端紧定螺钉向下顶紧摩擦槽20,通过所述平端紧定螺钉与摩擦槽20之间的摩擦力可把动压力夹4锁紧在齿条2上。定压力夹5同样设置在两根平行的齿条2上,类似地,定压力夹5上也设置有带锁紧手轮50的平端紧定螺钉,通过转动锁紧手轮50能驱使与其连接的平端紧定螺钉顶紧齿条2的侧面,见图1,通过该平端紧定螺钉与齿条2的侧面之间的摩擦力将定压力夹5锁紧固定在齿条2上。从图1可见,动压力夹4上的锁紧手轮41以及定压力夹5上的锁紧手轮50均设置有两个,而且对称安装在压力夹3的两端。通过在压力夹3的两端锁紧、限位能进一步加强锁紧力,同时可使压力夹3两端的受力均衡,使两个压力夹3在张拉电极网时更平稳可靠。
[0039]具体地,在压力夹3上设置有上下相对的上夹板30和下夹板31用于夹紧电极网,上夹板30和下夹板31之间可上下相对移动,在本实施例中,下夹板31固设在压力夹3上,上夹板30可上下移动,上夹板30和下夹板31之间还设置有可更换的间隔压条32,见图2和图4,上夹板30和下夹板31上下相向闭合夹紧两张电极网时,间隔压条32夹设于两张电极网之间以平行隔开两张电极网。间隔压条32在确保实现平行间隔开两张电极网的前提下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结构形态,与电极网的接触可以是面接触、线接触,甚者通过若干个点与电极网接触夹紧,而在本实施例中,间隔压条32为呈长条状的刚性件,其与两张电极网均采用面接触,其上表面与下表面平行设置。压力夹3上设置有具有竖直端面的导向挡杆33用于上夹板30上下移动时的导向,导向档杆33沿压力夹3布置在上夹板30的两端,上夹板30则挨着导向档杆33的竖直端面。压力夹上还竖直穿设有丝杆35,丝杆35与压力夹3螺纹配合,丝杆3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调压手轮34,丝杆35的下端则通过轴承与上夹板30转动接,所述轴承具体是焊接固定在上夹板30上,具体见图7。为进一步确保上夹板30与下夹板31夹紧时稳定可靠,在上夹板30与丝杆35之间设置有斜撑杆36,如图2所示,斜撑杆36 —端固连在上夹板30上,另一端通过轴承可相对转动地卡接在丝杆35的轴肩上,见图6,从而构成三角支撑结构,确保结构稳定可靠。优选地,每根丝杆35配置两根斜撑杆36,两根斜撑杆36对称设置在丝杆35的两侧,保证受力均衡。通过转动调压手轮34即可使丝杆35在压力夹3上转动的同时沿竖直上下移动,并带动上夹板30沿导向档杆33上下移动。优选地,丝杆35设置有两根,并沿压力夹3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在压力夹3的两端,同步转动两根丝杆35驱动上夹板30移动,有利于确保压力夹3在夹紧电极网时,压力夹受力均匀,避免由于压力夹受力不均而导致的翘曲。
[0040]另外,由于电极网较薄,优选在上夹板30与下夹板31相对的两面均设置耐磨弹性垫37,如图2和图4所示,由于耐磨弹性垫37具有弹性,压紧时能通过形变夹紧电极网,有效提升压紧效果,所述耐磨弹性垫37优选为耐磨弹性橡胶垫。
[0041]使用时,先转动锁紧手轮50,其上的平端紧定螺钉顶紧齿条2的侧面,锁紧定压力夹5.转动两个压力夹3上的调压手轮34,打开两个压力夹3上的上夹板30与下夹板31 ;然后将两张电极网相对的两边分别放入动压力夹4和定压力夹5的上夹板30与下夹板31之间,同时在分别在动压力夹4和定压力夹5中放入间隔压条32用于平行隔开两张电极网;放好后,再次转动两个压力夹3上的调压手轮34,使两个压力夹3上的上夹板30与下夹板31闭合压紧两张电极网;确定电极网被牢固压紧后,转动动压力夹4上锁紧手轮41,松开动压力夹4,然后转动移动手轮40,使动压力夹4沿齿条2移动,以铺展张拉夹紧在两个压力夹3上的两张电极网,直到两张电机网完全平整展开后,再次转动锁紧手轮41,其上的平端紧定螺钉向下顶紧摩擦槽20,将动压力夹4锁紧在齿条2上,完成电极网的张拉。
[0042]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创造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创造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制备上下电极式导电混凝土板用电极网张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直线导轨和沿所述直线导轨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压力夹,在所述两个压力夹中,至少一个压力夹能沿所述直线导轨移动以调节所述两个压力夹之间的距离,并能锁紧定位于所述直线导轨,压力夹上设置有上下相对的上夹板和下夹板用于夹紧电极网,上夹板和下夹板之间可上下相对移动,上夹板和下夹板之间设置有可更换不同高度的间隔压条,上夹板和下夹板上下相向闭合夹紧两张电极网时,间隔压条夹设于两张电极网之间以平行隔开两张电极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上下电极式导电混凝土板用电极网张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压力夹分别为动压力夹和定压力夹,所述直线导轨包括两根平行的齿条,定压力夹固定设置,在动压力夹上架设有连接支架,连接支架上沿动压力夹穿设有带移动手轮的连接转轴,连接转轴上固定套设有与齿条匹配啮合的齿轮,通过移动手轮转动连接转轴能驱动齿轮在齿条上啮合滚动,从而带动连接支架推动动压力夹沿齿条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制备上下电极式导电混凝土板用电极网张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根平行的齿条上沿齿条方向设置有摩擦槽,在动压力夹的连接支架上设置有带锁紧手轮的平端紧定螺钉,转动锁紧手轮能驱动平端紧定螺钉顶紧摩擦槽以锁紧定位动压力夹于齿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制备上下电极式导电混凝土板用电极网张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压力夹设置于所述两根平行的齿条上,在定压力夹上设置有带锁紧手轮的平端紧定螺钉,转动锁紧手轮能驱动平端紧定螺钉顶紧齿条以锁紧定压力夹于齿条。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制备上下电极式导电混凝土板用电极网张拉装置,其特征在于:一个压力夹设置有两个所述带锁紧手轮的平端紧定螺钉、用于分别顶紧两根平行的齿条以锁紧压力夹的两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上下电极式导电混凝土板用电极网张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夹设置有具有竖直端面的导向挡杆,导向档杆沿压力夹布置在上夹板的两端,上夹板挨着导向档杆的竖直端面,压力夹上竖直穿设有丝杆,丝杆与压力夹螺纹配合,丝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调压手轮,丝杆的下端通过轴承与上夹板转动连接,转动调压手轮能驱使丝杆在压力夹上竖直上下移动以带动上夹板沿导向档杆的竖直端面上下移动,下夹板固设于压力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制备上下电极式导电混凝土板用电极网张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设置有两根,两根丝杆沿压力夹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于压力夹的两端。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种制备上下电极式导电混凝土板用电极网张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板与丝杆之间设置有斜撑杆,斜撑杆一端固连于上夹板,另一端通过轴承相对转动连接于丝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上下电极式导电混凝土板用电极网张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压条为呈长条状的刚性件,上夹板与所述下夹板相对的两面均设置有耐磨弹性垫。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上下电极式导电混凝土板用电极网张拉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直线导轨固定铺设于所述底座,底座上开设有螺栓孔。
【文档编号】B28B23/00GK104441233SQ201410718482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1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1日
【发明者】赵若红, 范道波, 徐安, 傅继阳, 刘爱荣, 吴玖荣 申请人:广州大学
文档序号 : 【 1915411 】

技术研发人员:赵若红,范道波,徐安,傅继阳,刘爱荣,吴玖荣
技术所有人:广州大学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赵若红范道波徐安傅继阳刘爱荣吴玖荣广州大学
一种高导电型叉指电极、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一种石墨化炉导电电极冷却装置的制造方法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