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肋间神经痛的中药口服液及制备方法
[0022]有益效果:本发明具有理气活血、化瘀通络的功效,是一种安全可靠,无任何毒副作用,有效成分使用率高,见效快的中药组合物。
[0023]本发明采用纯中药为原料,根据肋间神经痛的发病原因及临床特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组方在不是原材料的活性的基础上制备而成,经临床疗效表明,该药物对肋间神经痛有确切的疗效,是一种肋间神经痛患者的理想治疗用药。
[0024]典型病例
病例1:金先生,48岁,病史:患者主诉突然间左胸第4肋间疼痛,抠按,呈痛苦状来诊,诊为肋间神经痛,服用本发明药物治疗一周,患者上述症状完全消失,随访一年无复发。
[0025]病例2:席女士,45岁,病史:患者主诉患肋间神经痛半年,疼痛症状时轻时重,疼痛部位多局限在右肋部,诊为肋间神经痛,服用本发明药物治疗一周自觉症状明显减轻,再服用本发明药物治疗一周上述症状完全消失,随访一年无复发。
[0026]病例3:钱先生,56岁,病史:患者主诉双侧肋间疼痛2个半月,情绪紧张或劳累时增强,曾到医院检查诊断为肋间神经痛,用西医治疗,但效果不佳,服用本发明药物治疗一周自觉症状明显减轻,再服用本发明药物治疗一周上述症状完全消失,随访一年无复发。
[0027]病例4:叶先生,68岁,病史:患者主诉肋间神经痛,服用本发明药物治疗一周自觉症状明显减轻,再服用本发明药物治疗一周上述症状完全消失,随访一年无复发。
[0028]病例5:董女士,57岁,病史:患肋间神经痛半年,疼痛症状时轻时重,疼痛部位多局限在右肋部,痛时呈剧烈烧灼样疼痛,诊断为肋间神经痛,服用多种治疗药物,未见疗效,服用本发明药物治疗一周自觉症状明显减轻,再服用本发明药物治疗一周上述症状完全消失,随访一年无复发。
[0029]病例6:李先生,55岁,病史:患者3天前开始出现劳累、激动后胸骨后疼痛,呈烧灼样,伴出汗,持续几分钟,休息后可自行缓解,自服治疗“胃病”的药物效果不明显,未就医,10小时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又出现胸骨后疼痛,伴下颂部不适,无恶心、呕吐,持续不缓解,患病以来,睡眠差,二便正常,无消瘦,诊为:肋间神经痛,服用本发明药物治疗一周自觉症状明显减轻,再服用本发明药物治疗一周上述症状完全消失,随访一年无复发。
[0030]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患者38例,男27例,女11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55岁。
[0031]诊断标准:①疼痛为发作性的沿某一肋间神经走向的刺痛或灼痛,咳嗽、喷嚏、深呼吸时疼痛加剧,以单侧单支为最多;②疼痛范围局限于病变肋间神经分布区,多见于一侧5-9肋间。患部呈弧型剧痛,并有固定痛点,呈阵发性加剧;③沿着肋间神经分布区域及其相当皮肤部位有压痛点,特别是在其外侧皮神经的起点处。最恒常的压痛点在脊椎旁、腋线及胸骨旁;④X线检查及其他检查无形质异常发现;⑤经B超、心电图及X线摄片检查排除肝胆、心血管、肺脏疾病及外伤病史。
[0032]治疗方法:服用本发明药物,每日2次,每次30ml,一周为一个疗程。
[0033]疗效判定标准:⑴痊愈:疼痛完全消失;(2)显效:疼痛减轻三分之二 ; (3)有效:疼痛减轻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4)无效:疼痛不明显。
[0034]治疗结果:用本发明药物治疗肋间神经痛患者38例,痊愈35例,显效3例,无效O例,总有效率100%。
【具体实施方式】
[0035]实施例1
本发明治疗肋间神经痛中药口服液的制备,各原料的重量份是:当归18份、丹参33份、薤白23份、赤芍23份、血竭7份、扁豆23份、川;18份、土鳖虫18份、三七7份、延胡21份、党参23份、枳壳12份、爪姜18份、甘草9份;
由以下方法制备而成:
(1)取原料当归、丹参、薤白、扁豆、川芎、土鳖虫清洗,烘干,把烘干的原料趁热用粉碎机粉碎,过30-50目筛,备用;
(2)取原料赤芍、血竭、延胡、党参、枳壳、爪姜、甘草清洗,烘干,把烘干的原料趁热用粉碎机粉碎,过30-50目筛,备用;
(3)取原料三七清洗,烘干,把烘干的原料趁热用粉碎机粉碎,过30-50目筛,备用; (4)将步骤(I)中粉碎后的当归、丹参、薤白、扁豆、川芎、土鳖虫加入上述原料重量和8-13倍的水,煎煮1-3小时,放出药液;将步骤(2)中粉碎后的赤芍、血竭、延胡、党参、枳壳、爪姜、甘草加入上述原料重量和6-12倍的水煎煮2-3小时,放出药液;将步骤(3)中粉碎后的三七加入其重量6-12倍的水煎煮2-3小时,放出药液;三次药渣混合加入其重量6-8倍的水煎煮1.5-2.5小时,放出药液;合并四次煎煮的药液,过滤,弃药渣,得滤液,备用;
(5)将步骤(4)中所得滤液加入滤液重量1.5-2倍的95%的乙醇,搅拌均匀后静置20-24h,沉淀,回收乙醇,再通过离心过滤器过滤,收集滤液,滤液再送入板式过滤器中进行过滤,所述板式过滤器的过滤膜孔径范围是0.8-2 μπι,在过滤的过程中压力范围是0.15-0.3MPa,膜面水流量是0.8-1.5T/h,得滤液,备用;
(6 )将步骤(5 )中所得滤液送入板式过滤器中进行过滤,所述板式过滤器的过滤膜孔径范围是0.6-0.8 μ m,在过滤的过程中压力范围是0.15-0.3MPa,膜面水流量是0.8-1.5T/h,得滤液,备用;
(7)将步骤(6)中所得滤液送入中药浓缩机,在浓缩机中减压浓缩至50-60°C时相对密度1.01-1.05的清膏,得清膏,备用;
(8)将步骤(7)中所得清膏在5-6°C的条件下静置于24-36小时,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6.0-8.0,过滤,将滤液灌封瓶中,用紫外线灭菌,紫外线波长240nm-270nm灭菌照射20-30min,包装得成品,即得治疗肋间神经痛的中药口服液。
[0036]用法:口服,每日2次,每次30ml。
[0037]实施例2
本发明治疗肋间神经痛中药口服液的制备,各原料的重量份是:当归15份、丹参30份、薤白20份、赤芍20份、血竭4份、扁豆20份、川;15份、土鳖虫15份、三七4份、延胡18份、党参20份、枳壳9份、爪姜15份、甘草6份;
由以下方法制备而成:
(1)取原料当归、丹参、薤白、扁豆、川芎、土鳖虫清洗,烘干,把烘干的原料趁热用粉碎机粉碎,过30-50目筛,备用;
(2)取原料赤芍、血竭、延胡、党参、枳壳、爪姜、甘草清洗,烘干,把烘干的原料趁热用粉碎机粉碎,过30-50目筛,备用;
(3)取原料三七清洗,烘干,把烘干的原料趁热用粉碎机粉碎,过30-50目筛,备用;
(4)将步骤(I)中粉碎后的当归、丹参、薤白、扁豆、川芎、土鳖虫加入上述原料重量和8-13倍的水,煎煮1-3小时,放出药液;将步骤(2)中粉碎后的赤芍、血竭、延胡、党参、枳壳、爪姜、甘草加入上述原料重量和6-12倍的水煎煮2-3小时,放出药液;将步骤(3)中粉碎后的三七加入其重量6-12倍的水煎煮2-3小时,放出药液;三次药渣混合加入其重量6-8倍的水煎煮1.5-2.5小时,放出药液;合并四次煎煮的药液,过滤,弃药渣,得滤液,备用;
(5)将步骤(4)中所得滤液加入滤液重量1.5-2倍的95%的乙醇,搅拌均匀后静置20-24h,沉淀,回收乙醇,再通过离心过滤器过滤,收集滤液,滤液再送入板式过滤器中进行过滤,所述板式过滤器的过滤膜孔径范围是0.8-2 μπι,在过滤的过程中压力范围是
0.15-0.3MPa,膜面水流量是0.8-1.5T/h,得滤液,备用;
(6 )将步骤(5 )中所得滤液送入板式过滤器中进行过滤,所述板式过滤器的过滤膜孔径范围是0.6-0.8 μ m,在过滤的过程中压力范围是0.15-0.3MPa,膜面水流量是0.8-1.5T/h,得滤液,备用;
(7)将步骤(6)中所得滤液送入中药浓缩机,在浓缩机中减压浓缩至50-60°C时相对密度1.01-1.05的清膏,得清膏,备用;
(8)将步骤(7)中所得清膏在5-6°C的条件下静置于24-36小时,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6.0-8.0,过滤,将滤液灌封瓶中,用紫外线灭菌,紫外线波长240nm-270nm灭菌照射20-30min,包装得成品,即得治疗肋间神经痛的中药口服液。
[0038]用法:口服,每日2次,每次30ml。
[0039]实施例3
本发
文档序号 :
【 9442567 】
技术研发人员:尹柱良
技术所有人:尹柱良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技术研发人员:尹柱良
技术所有人:尹柱良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