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该中药由下述原料制成:僵蚕、全蝎、蝉蜕、地龙、白芍、甘草、龙胆草、柴胡、生地、天麻、蜈蚣、党参、茯苓、水菖蒲、香附、蒲黄、苏叶、乌药、百合、五加皮、细辛、桂枝、五味子、桑叶、川楝子、郁金、红藤、延胡索、金钱草、海金沙、萆薢、滑石、车前草、石韦、益母草、萹蓄、瞿麦、藿香、砂仁、熟地、丹皮、茜草根。本中药治疗三叉神经痛效果显著,无毒副作用。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
【背景技术】
[0002]三叉神经痛,疼痛发作仅限于三叉神经分布区,多为单侧,右侧较多,双侧少见,后者也常从一侧开始,而后累及对侧,且两侧疼痛发作区不一定对称,表现为面部、口腔及下颌部位的某一点,突然发生剧烈性的闪电式短暂的抽痛。目前,对于三叉神经痛治疗方法,药物治疗主要是多先卡马西平、苯妥英钠、氯硝西泮等口服,为单纯止痛治疗,且由于该病反复发作的特点,患者多需较长时间服药,导致药效减弱、药物副作用明显,患者眩晕、走路不稳、嗜睡等,严重影响生活、工作。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本中药治疗三叉神经痛效果显著,无毒副作用。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0005]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
[0006]僵蚕6-18、全蝎7-14、蝉蜕5-13、地龙4-16、白芍6-17、甘草7-12、龙胆草6-17、柴胡5-16、生地6-17、天麻7-14、蜈蚣5_13、党参2_12、茯苓6_18、水菖蒲7_14、香附4_13、蒲黄3-14、苏叶4-16、乌药6-17、百合7_12、五加皮8_15、细辛5_16、桂枝6_12、五味子2_14、桑叶4-16、川楝子6-17、郁金7-13、红藤3-15、延胡索5_16、金钱草6_18、海金沙4_16、萆蘚
6-17、滑石2-12、车前草3-17、石韦7_16、益母草6_15、篇蓄5_14、瞿麦4_13、藿香5_13、砂仁7-12、熟地6-19、丹皮8-17、茜草根7_16。
[0007]优选地,所述僵蚕9、全蝎9、蝉蜕10、地龙12、白芍13、甘草9、龙胆草12、柴胡13、生地12、天麻11、蜈蚣10、党参8、茯苓12、水菖蒲10、香附11、蒲黄12、苏叶13、乌药14、百合9、五加皮10、细辛9、桂枝8、五味子7、桑叶12、川楝子11、郁金10、红藤12、延胡索10、金钱草12、海金沙10、萆蘚11、滑石8、车前草13、石韦12、益母草11、篇蓄9、瞿麦10、藿香
8、砂仁9、熟地12、丹皮13、茜草根12。
[0008]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如下:
[0009](I)按照上述重量份配比将僵蚕、全蝎、蝉蜕、地龙、白芍、甘草、龙胆草、柴胡、生地、天麻、蜈蚣、党参、茯苓、水菖蒲、香附、蒲黄、苏叶、乌药、百合、五加皮、细辛、桂枝、五味子、桑叶、川楝子、郁金、红藤、延胡索、金钱草、海金沙、萆蘚、滑石、车前草、石韦、益母草、篇蓄、瞿麦、藿香、砂仁、熟地、丹皮、茜草根,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将该混合物与水按照重量比1:8的比例混合,在水中浸泡30分钟。
[0010](2)将所述步骤(1)中的混合物及水煎煮120分钟后,过滤得到第一滤液及滤渣。
[0011](3)将所述步骤(2)中所得滤渣与水按照重量比1:6的比例混合,再煎煮90分钟,然后过滤得到第二滤液及滤渣,将第一滤液与第二滤液混合,获得药物的汤剂。[0012]本发明的药理及效果如下:
[0013]本发明选取僵蚕、全蝎、蝉蜕、地龙、白芍、甘草、龙胆草、柴胡、生地、天麻、蜈蚣、党参、获考^水菖蒲、香附、蒲黄、苏叶、乌药、百合、五加皮、细辛、桂枝、五味子、桑叶、川楝子、郁金、红藤、延胡索、金钱草、海金沙、萆蘚、滑石、车前草、石韦、益母草、篇蓄、瞿麦、藿香、砂仁、熟地、丹皮、茜草根等多味中药制成中药汤剂。 [0014]其中,僵蚕,祛风解痉,化痰散结。
[0015]全蝎,祛风止痉;通络止痛。
[0016]蝉蜕,疏散风热,透疹利咽。
[0017]地龙,清热熄风,平肝降压,洛络通痹,清肺平喘,利尿通淋。
[0018]白芍,养血和营;缓急止痛;敛阴平肝。
[0019]甘草,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
[0020]龙胆草,清热燥湿,泻肝胆实火。
[0021 ] 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0022]生地,清热凉血;生津润燥。
[0023]天麻,息风止痉;平肝阳;祛风通络。
[0024]蜈蚣,祛风止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
[0025]党参,健脾补肺、益气生津。
[0026]茯苓,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
[0027]水菖蒲,化痰开窍;除湿健胃;杀虫止痒。
[0028]香附,理气解郁,调经止痛。
[0029]蒲黄,止血、祛瘀、利尿。
[0030]苏叶,散寒解表,理气宽中。
[0031]乌药,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0032]百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
[0033]五加皮,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活血脉。
[0034]细辛,祛风散寒止痛,温肺化饮通窍。
[0035]桂枝,散寒解表;温通经脉;促阳化气。
[0036]五味子,收敛固潘;益气生津;宁心安神。
[0037]桑叶,清肝养肝、疏散风热;清肺;明目。
[0038]川楝子,疏泄肝热,行气止痛。
[0039]郁金,行气活血,疏肝解郁,清心开窍,清热凉血。
[0040]红藤,活血通络,败毒散瘀,祛风杀虫。
[0041]延胡索,活血;散瘀;理气;止痛。
[0042]金钱草,利水通淋;清热解毒;散瘀消肿。
[0043]海金沙,清热解毒,利水通淋。
[0044]萆蘚,利湿去浊,祛风除痹。
[0045]滑石,利水通淋,清解暑热,祛湿敛疮。
[0046]车前草,清热利尿;渗湿止泻;明目;祛痰。
[0047]石韦,利尿通淋,清热止血。[0048]益母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
[0049]篇蓄,利尿,清热,杀虫。
[0050]瞿麦,利尿通淋,破血通经。
[0051]藿香,芳香化湿;和胃止呕;祛暑解表。
[0052]砂仁,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
[0053]熟地,补血滋润;益精填髓。
[0054]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0055]茜草根,行血止血,通经活络。
[0056]将上述多味中药原料经过煎煮制备成汤剂,诸药相伍,共奏清肝泻火、熄风止痛之功,对于治疗三叉神经痛效果显著。
[0057]临床资料:
[0058]为表明本发明药物的治疗效果,本发明经过10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系统的临床研究,100例病例均来源青岛市开发区医院。
[0059]治疗组:按随机方法选取50例,在原治疗基础上,停用所有治疗药物,服用本发明药物治疗I个月。
[0060]对照组:按随机方法选取50例,口服腺苷钴胺片,治疗I个月。
[0061]两组在病情、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
[0062]服用方法:治疗组:每日早晚各一次服用本发明药物的汤剂200毫升,疗程为I个月。对照组:口服腺苷钴胺片,一次1.0mg, 一日3次,餐后服用,疗程为I个月。
[0063]观察指标和方法
[0064]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标准。
[0065]治疗组,显效42例,进步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对照组,显效28例,进步1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0%。两组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具体实施方式】
[0066]实施例1
[0067]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
[0068]僵蚕6、全蝎7、蝉蜕5、地龙4、白芍6、甘草7、龙胆草6、柴胡5、生地6、天麻7、蜈蚣5、党参2、茯苓6、水菖蒲7、香附4、蒲黄3、苏叶4、乌药6、百合7、五加皮8、细辛5、桂枝
6、五味子2、桑叶4、川楝子6、郁金7、红藤3、延胡索5、金钱草6、海金沙4、萆蘚6、滑石2、车前草3、石韦7、益母草6、篇蓄5、瞿麦4、藿香5、砂仁7、熟地6、丹皮8、茜草根7。
[0069]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如下:
[0070](1)按照上述重量份配比将僵蚕、全蝎、蝉蜕、地龙、白芍、甘草、龙胆草、柴胡、生地、天麻、蜈蚣、党参、茯苓、水菖蒲、香附、蒲黄、苏叶、乌药、百合、五加皮、细辛、桂枝、五味子、桑叶、川楝子、郁金、红藤、延胡索、金钱草、海金沙、萆蘚、滑石、车前草、石韦、益母草、篇蓄、瞿麦、藿香、砂仁、熟地、丹皮、茜草根,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将该混合物与水按照重量比1:8的比例混合,在水中浸泡30分钟。
[0071](2)将所述步骤(1)中的混合物及水煎煮120分钟后,过滤得到第一滤液及滤渣。
[0072](3)将所述步骤(2)中所得滤渣与水按照重量比1:6的比例混合,再煎煮90分钟,然后过滤得到第二滤液及滤渣,将第一滤液与第二滤液混合,获得药物的汤剂。[0073]实施例2
[0074]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
[0075]僵蚕18、全蝎14、蝉蜕13、地龙16、白芍17、甘草12、龙胆草17、柴胡16、生地17、天麻14、蜈蚣13、党参12、茯苓18、水菖蒲14、香附13、蒲黄14、苏叶16、乌药17、百合12、五加皮15、细辛16、桂枝12、五味子14、桑叶16、川楝子17、郁金13、红藤15、延胡索16、金钱草18、海金沙16、萆蘚17、滑石12、车前草17、石韦16、益母草15、篇蓄14、瞿麦13、藿香13、砂仁12、熟地19、丹皮17、茜草根16。
[0076]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如下:
[0077](I)按照上述重量份配比将僵蚕、全蝎、蝉蜕、地龙、白芍、甘草、龙胆草、柴胡、生地、天麻、蜈蚣、党参、茯苓、水菖蒲、香附、蒲黄、苏叶、乌药、百合、五加皮、细辛、桂枝、五味子、桑叶、川楝子、郁金、红藤、延胡索、金钱草、海金沙、萆蘚、滑石、车前草、石韦、益母草、篇蓄、瞿麦、藿香、砂仁、熟地、丹皮、茜草根,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将该混合物与水按照重量比1:8的比例混合,在水中浸泡30分钟。
[0078](2)将所述步骤(1)中的混合物及水煎煮120分钟后,过滤得到第一滤液及滤渣。
[0079](3)将所述步骤(2)中所得滤渣与水按照重量比1:6的比例混合,再煎煮90分钟,然后过滤得到第二滤液及滤渣,将第一滤液与第二滤液混合,获得药物的汤剂。
[0080]实施例3
[0081]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
[0082]僵蚕9、全蝎9、蝉蜕10、地龙12、白芍13、甘草9、龙胆草12、柴胡13、生地12、天麻11、蜈蚣10、党参8、茯苓12、水菖蒲10、香附11、蒲黄12、苏叶13、乌药14、百合9、五加皮10、细辛9、桂枝8、五味子7、桑叶12、川楝子11、郁金10、红藤12、延胡索10、金钱草12、海金沙10、萆蘚11、滑石8、车前草13、石韦12、益母草11、篇蓄9、瞿麦10、藿香8、砂仁9、熟地12、丹皮13、茜草根12。
[0083]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如下:
[0084](I)按照上述重量份配比将僵蚕、全蝎、蝉蜕、地龙、白芍、甘草、龙胆草、柴胡、生地、天麻、蜈蚣、党参、茯苓、水菖蒲、香附、蒲黄、苏叶、乌药、百合、五加皮、细辛、桂枝、五味子、桑叶、川楝子、郁金、红藤、延胡索、金钱草、海金沙、萆蘚、滑石、车前草、石韦、益母草、篇蓄、瞿麦、藿香、砂仁、熟地、丹皮、茜草根,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将该混合物与水按照重量比1:8的比例混合,在水中浸泡30分钟。
[0085](2)将所述步骤(1)中的混合物及水煎煮120分钟后,过滤得到第一滤液及滤渣。
[0086](3)将所述步骤(2)中所得滤渣与水按照重量比1:6的比例混合,再煎煮90分钟,然后过滤得到第二滤液及滤渣,将第一滤液与第二滤液混合,获得药物的汤剂。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
僵蚕6-18、全蝎7-14、蝉蜕5-13、地龙4_16、白芍6_17、甘草7_12、龙胆草6_17、柴胡.5-16、生地6-17、天麻7-14、蜈蚣5_13、党参2_12、茯苓6_18、水菖蒲7_14、香附4_13、蒲黄.3-14、苏叶4-16、乌药6-17、百合7_12、五加皮8-15、细辛5-16、桂枝6_12、五味子2-14、桑Rf 4-16、川楝子6-17、郁金7-13、红藤3_15、延胡索5_16、金钱草6_18、海金沙4-16、萆蘚.6-17、滑石2-12、车前草3-17、石韦7_16、益母草6_15、篇蓄5_14、瞿麦4_13、藿香5_13、砂仁7-12、熟地6-19、丹皮8-17、茜草根7_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僵蚕9、全蝎.9、蝉蜕10、地龙12、白芍13、甘草9、龙胆草12、柴胡13、生地12、天麻11、蜈蚣10、党参8、茯苓12、水菖蒲10、香附11、蒲黄12、苏叶13、乌药14、百合9、五加皮10、细辛9、桂枝8、五味子7、桑叶12、川楝子11、郁金10、红藤12、延胡索10、金钱草12、海金沙10、萆蘚11、滑石8、车前草13、石韦12、益母草11、篇蓄9、瞿麦10、藿香8、砂仁9、熟地12、丹皮13、茜草根12。
【文档编号】A61K35/56GK103638473SQ201310714449
【公开日】2014年3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3日
【发明者】李伟, 李明莉, 唐劲卉, 唐立娟, 孙春红 申请人:李伟
文档序号 :
【 1274838 】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李明莉,唐劲卉,唐立娟,孙春红
技术所有人:李伟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李明莉,唐劲卉,唐立娟,孙春红
技术所有人:李伟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