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技术  医药医疗技术的改进;医疗器械制造及应用技术

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2025-09-12 16:20:08 73次浏览
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药物,属于中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三叉神经痛是临床的常见疾病,国际头痛学会将其定义为“局限于三叉神经一支或多支分布区的以突发突止的、短暂的电击样疼痛为特点的单侧疾病” TN的年发病率约3-5/10万人,多于40岁以后起病,以中、老年人为多,女性多于男性。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原发性的病因和疼痛机制不明。目前有两种发病学说:一是中枢病变学说,三叉神经中枢通路中类似癫痫活动所致;二是周围性病变学说,病变部位在半月节或脑桥之间的神经根部分,可能是多种致病因素(例如Gardner认为桥小脑角异常位置的血管压迫三叉神经后根)使半月节感觉根和相邻的运动支发生脱髓鞘性改变,脱失髓鞘的轴突与相邻纤维间发生短路,轻微的触觉刺激即可通过短路传入中枢,而中枢的传出冲动亦可经短路成为传入冲动,如此很快叠加,达到一定总和而激发半月节内神经元产生疼痛。继发性的病因多与血管畸形、动脉瘤引起的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带状疱疹、蛛网膜炎等有关。临床表现为:三叉神经分布区反复发作的、骤然发生的剧痛,上颂支和下颂支多见,眼支少见。疼痛为时短暂,每次持续数秒至2分钟不等,间歇期正常。发作可由1日数次至1分钟多次,可呈周期性,也可自行缓解。严重者有“痛性抽搐”,面部有“扳机点”。西医认为,三叉神经痛是病因未明的发作性面痛,在治疗上主要采用药物疗法和手术疗法;药物主要采用卡马西平、奥氮平等类药物治疗,但疗效不理想,副作用大,治疗成本高;手术治疗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易遗留面部麻胀等感觉障碍,患者难以接受。目前市场上也有各种各样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但疗效并不理想,因此,人们对有效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有极大的需求。

【发明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药物。发明人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和对中医病理研究总结出来的药物配方,对三叉神经痛的治疗具有极佳的效果,其治疗成本低,效果好,不复发,安全无任何副作用。
[0004]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白附子30-50份、制天南星4-8份、蔓荆子5-12份、细辛3-8份、飞刀剑10-20份、郁金20-30份、僵蚕10-20份、山栀4-8份、肉苁蓉20-30份、杜仲10-20份、川芎10-20份、枸杞30-50份、何首乌20-30份、紫河车10-20份、麦冬6-14份、荜拔3_5份、瓦楞子8_12份、枸骨子8_12份、郁李仁10-15份。
[0005]优选的,所述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药物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白附子40份、制天南星6份、蔓荆子9份、细辛6份、飞刀剑15份、郁金25份、僵蚕15份、山栀6份、肉苁蓉25份、杜仲15份、川;15份、枸杞40份、何首乌25份、紫河车15份、麦冬10份、荜拔4份、瓦楞子10份、枸骨子10份、郁李仁12份。
[0006]本发明配方药物的药理作用如下:
制白附子:味辛,性温。归胃、肝经。具有祛风痰,定惊搐,解毒散结,止痛的功效。
[0007]制天南星:味苦、辛,性温。归肺、肝、脾经。具有散结消肿的功效。
[0008]蔓荆子:味辛、苦,性微寒。归肺、膀胱、肝经。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除湿处关节的功效。
[0009]细辛:辛,温。归心、肺、肾经。具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的功效。
[0010]飞刀剑:甘、苦,微寒。归肺、膀胱经。具有利水通淋,清肺泄热的功效。
[0011]郁金:辛、苦,寒。归肝、心、肺经。具有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的功效。
[0012]僵蚕:味咸、辛,性平。归肝、肺、胃经。具有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之功效山栀:苦,寒。入心、肝、肺、胃经。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的功效。
[0013]肉苁蓉:味甘、咸、性温。归肾、大肠经。具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道的功效。
[0014]杜仲:甘,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的功效。
[0015]川芎:辛,温。归肝、胆、心包经。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
[0016]枸杞:甘,平。归肝、肾经。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功效。
[0017]何首乌:苦、甘、涩,温。归肝、心、肾经。具有解毒,消痈,润肠通便的功效。
[0018]紫河车:甘、咸,温。归心、肺、肾经。具有温肾补精,益气养血的功效。
[0019]麦冬: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功效。
[0020]荜拔:辛,热。归胃、大肠经。具有温中散寒,下气止痛的功效。
[0021]瓦楞子:咸,平。归肺、胃、肝经。具有消痰化瘀,软坚散结,制酸止痛的功效。
[0022]枸骨子:苦、涩、微温。肝、肾经、补肝肾。具有强筋活络,固涩下焦的功效。
[0023]郁李仁:辛、苦、甘,平。归脾、大肠、小肠经。具有润燥滑肠,下气,利水的功效。
[0024]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如下:取配方量原料药材,适当地切碎或粉碎,置适宜煎煮容器中,加1000-1200ml水浸没药材,浸泡1.5-2小时后,加热至沸腾,再煎煮30分钟后分离煎出液,药渣中再加入800ml水依法再煎出2-3次,收集各煎出液并混合后加热浓缩至600ml即得。
[0025]本发明药物用法与用量:水煎口服,一天三次,一次200ml,于早、中、晚饭后半小时服用。7天为1疗程,一般3-5个疗程即可痊愈。
[0026]中医经典古籍《黄帝内经》认为:三叉神经痛属“头痛”、“偏头痛”、“面痛”等范畴,古医书中有“首风”、“脑风”、“头风”等名称记载,如《素问*风论》首风之状,头面多汗恶风,当先风一日则病甚。”因为颠顶之上,唯风可即,外感风寒之邪,寻经上犯颠顶清窍引起本病,精神因素亦可诱发此病。肝郁气滞,郁久化火,火热风动,风火夹痰上扰致清阳不得舒展,头为诸阳之会,五脏六腑之精华气血皆上聚于头,诸邪气,风、火、痰湿、血客于经络,痰阻血淤,气滞血凝,阻遏经络,导致“不通则痛”。中医以辨证疗法,以疏肝解郁,补肝益肾为主,辅助以温经通络,祛湿散寒,益气养血的药物,药效直达病灶所在,从根源上彻底治疗三叉神经痛,使患者从根源上摆脱疼痛的折磨。
[002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药物配方科学合理,疗效显著,成本低,且作用快、无复发,安全无副作用,诸药合用,具有疏肝解郁、补肝益肾、温经通络、益气养血、祛湿散寒的功效,能有效地治疗三叉神经痛且无复发。经临床实践表明:治愈率达59.3%,总有效率达到 99.3%o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9]实施例1
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药物,它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白附子30份、制天南星4份、蔓荆子5份、细辛3份、飞刀剑10份、郁金20份、僵蚕10份、山栀4份、肉苁蓉20份、杜仲10份、川芎10份、枸杞30份、何首乌20份、紫河车10份、麦冬6份、荜拔3份、瓦楞子8份、枸骨子8份、郁李仁10份。
[0030]上述药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取配方量原料药材,适当地切碎或粉碎,置适宜煎煮容器中,加1000-1200ml水浸没药材,浸泡1.5-2小时后,加热至沸腾,再煎煮30分钟后分离煎出液,药渣中再加入800ml水依法再煎出2-3次,收集各煎出液并混合后加热浓缩至600ml即得。
[0031]实施例2
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药物,它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白附子50份、制天南星6份、蔓荆子12份、细辛8份、飞刀剑20份、郁金30份、僵蚕20份、山栀8份、肉苁蓉30份、杜仲20份、川;20份、枸杞50份、何首乌30份、紫河车20份、麦冬14份、荜拔5份、瓦楞子12份、枸骨子12份、郁李仁15份。
[0032]上述药物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0033]实施例3
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药物,它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白附子40份、制天南星8份、蔓荆子9份、细辛6份、飞刀剑15份、郁金25份、僵蚕15份、山栀6份、肉苁蓉25份、杜仲15份、川;15份、枸杞40份、何首乌25份、紫河车15份、麦冬10份、荜拔4份、瓦楞子10份、枸骨子10份、郁李仁12份。
[0034]上述药物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0035]临床疗效总结:
1.临床资料:选取门诊收治三叉神经痛患者300例,最大年龄65岁,最小42岁,平均年龄47.9岁。
[0036]2.诊断标准:①发作性疼痛疼痛严格限于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③位于单侧;④疼痛可由面部刺激诱发。
[0037]3.治疗方法:服用本发明的药物,水煎口服,一天三次,一次200ml,于早、中、晚饭后半小时服用。7天为1疗程,一般3-5个疗程即可痊愈。
[0038]4.疗效判定标准:①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随访一年内无复发。②显效:疼痛明显减轻,饮食及睡眠基本正常。③有效:疼痛减轻,发作次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饮食及睡眠均有一定程度改善。④无效:疼痛程度及发作次数均无改善,甚至加重。
[0039]5.治疗结果:30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中,经过本发明药物临床治疗后,痊愈178例,占59.3% ;显效85例,占28.3% ;有效35例,占11.7% ;无效2例,占0.7% ;总有效率达99.3%。
[0040]由上述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药物在临床上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高,成本低,安全无毒副作用,无复发。因此,是一种理想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药物。
【主权项】
1.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白附子30-50份、制天南星4-8份、蔓荆子5-12份、细辛3_8份、飞刀剑10-20份、郁金20-30份、僵蚕10-20份、山栀4-8份、肉苁蓉20-30份、杜仲10-20份、川芎10-20份、枸杞30-50份、何首乌20-30份、紫河车10-20份、麦冬6-14份、荜拔3_5份、瓦楞子8_12份、枸骨子8_12份、郁李仁10-15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白附子40份、制天南星6份、蔓荆子9份、细辛6份、飞刀剑15份、郁金25份、僵蚕15份、山栀6份、肉苁蓉25份、杜仲15份、川;15份、枸杞40份、何首乌25份、紫河车15份、麦冬10份、荜拔4份、瓦楞子10份、枸骨子10份、郁李仁12份。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药物,属于中药技术领域。该药物是由制白附子、制天南星、蔓荆子、细辛、飞刀剑、郁金、僵蚕、山栀、肉苁蓉、杜仲、川芎、枸杞、何首乌、紫河车、麦冬、荜拔、瓦楞子、枸骨子、郁李仁按照一定的重量配比组成。诸药协同作用,具有疏肝解郁、补肝益肾、温经通络、益气养血、祛湿散寒的功效,能有效地治疗三叉神经痛且无复发,是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良药。
【IPC分类】A61K35/618, A61P25/02, A61K36/9066, A61K35/50, A61K35/64, A61P29/00
【公开号】CN105233160
【申请号】CN201510720028
【发明人】杨秀芹
【申请人】杨秀芹
【公开日】2016年1月13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30日
文档序号 : 【 9479725 】

技术研发人员:杨秀芹
技术所有人:杨秀芹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杨秀芹杨秀芹
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口服液及制备方法 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