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技术  医药医疗技术的改进;医疗器械制造及应用技术

一种用于治疗瘢痕的微/纳米纤维缓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2025-08-13 10:00:04 499次浏览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治疗瘢痕的微/纳米纤维缓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瘢痕的微/纳米纤维缓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瘢痕的治疗是临床上非常棘手的问题,目前局部药物注射治疗法是国内外主要的治疗手段,局部药物注射治疗法主要通过在瘢痕局部注射皮质类固醇药物和抗肿瘤药物, 每月注射一次,治疗周期至少需要一年,患者常不能按时接受规律治疗,从而影响了疗效。 而且局部长期反复注射药物还带来毒副作用,如局部组织坏死、伤口不愈合、皮下组织萎缩、皮肤色素改变等。人参皂甙Rg3(Ginsenoside-Rg3,GS-Rg3)是日本学者北川勋于1983年由红参中分离得到的微量成分,其分子式为C42H72013,分子量为784. 30,化学名为20 (R)-达玛烷烯二醇-3-0- β -D-葡萄吡喃糖基(1-2) - β D葡萄吡喃糖,为白色粉末,属难溶性药物,其微溶于甲醇、乙醇,水中溶解度低,不溶于乙醚、氯仿[Cancer Science. 1996,87 :357-362.]。 近来刘鹤松等发现人参皂甙Rg3对人增生性瘢痕的成纤维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并能够诱导其凋亡[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4(11) :1697-1700.]。程丽英等研究发现人参皂甙Rg3能减轻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为①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诱导的局部新生血管的形成,抑制过强的血管化反应;②直接抑制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增殖或诱导其凋亡,从而减少胶原的合成和分泌[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2011,02: 1673-0364.]。此外,与其他治疗瘢痕的药物相比,人参皂甙Rg3为中药,具有更高的选择性,在抑制过度微血管化形成的同时,对于创口愈合中没有影响,毒副作用更少,临床应用也更为安全,可作为治疗瘢痕的新型药物。目前,人参皂甙Rg3药物使用方法主要通过药物直接混合到注射剂中形成悬浮液[Chinese Medical Journal. 2007 ;120 :584-588.],然而,这种使用方式表现出药物溶解度低、药物团聚现象严重,注射进入体内,药物被吸收效率低,大量的药物被代谢掉,利用度很低,不能有效发挥药物的作用效果。由于,人参皂甙Rg3药物的溶解性差, 溶解溶剂种类有限,故目前其剂型研究主要为喷雾干燥颗粒和微胶囊技术[Bioscience, Biotechnology, and Biochemistry. 2008,72 :352-359.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2008,24 :588-591.]。然而,研究发现使用上述方法,药物易于团聚和难于均勻复合在载体中,载体中药物包裹效率较低,体外研究中发现大量药物在初期会分散到释放液中,由于药物的溶解度低,药物不能被溶液充分溶解,从而降低其利用效率。在发现了人参皂甙Rg3对于瘢痕治疗的可能机理和安全性的同时,另一个直接影响人参皂甙Rg3在瘢痕临床治疗实际效果的瓶颈问题是,如何提高人参皂甙Rg3均勻复合或者包裹到药物,实现药物的缓慢释放和充分吸收,同时,在瘢痕局部保持有效药物释放浓度和药物作用时间,实现药物的长期释放,同时提高药物的被组织吸收率,减少用药量并保证治疗效果。
目前,高分子聚合物纤维负载中药药物的植入给药剂型是局部缓释给药的理想方式之一。而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得的高分子纤维,具有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纤维精细程度与均一性高、长径比大等优点,这些优点使其具备了现实的和潜在的众多应用价值。在简单和温和条件下可以将很多常规药物甚至是蛋白质分子加入到纺丝液中,在纺丝过程中使药物均勻分散或者包裹到纤维中,从而有效地避免了活性成分的变性失效。通过改变药物、载体材料、纤维结构特征,可以控制药物释放量和速率。另一方面,由于溶解人参皂甙Rg3和可降解高分子的常规有机溶剂之间难于互溶,且人参皂甙Rg3在普通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有限,使得人参皂甙Rg3很难均勻分散在可降解高分子溶液中,溶液出现浑浊现象,不利于使用乳液电纺法实现人参皂甙Rg3在可降解高分子纤维中的均勻分散和药物包裹。这样就难以实现人参皂甙Rg3药物的缓慢释放和释放出的药物被有效吸收,难以满足人参皂甙Rg3的临床治疗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瘢痕的微/纳米纤维缓释制剂,该缓释制剂提高人参皂甙Rg3在瘢痕局部有效药物释放浓度和有效药物作用时间,提高药物的利用度,实现药物的长期释放,从而满足人参皂甙Rg3的临床治疗的要求。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发明的微/纳米纤维缓释制剂由人参皂甙Rg3和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纤维组成复合物,人参皂甙Rg3以无晶形式分散在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纤维中,人参皂甙Rg3占复合物质量的5% 25%,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纤维直径为5nm 10um。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中,所述缓释制剂为复合物构成的膜片状、棍棒状、颗粒状、 粉末状或纤维聚集体。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中,所述膜片状缓释制剂厚度为5um 10mm,膜片状缓释制剂孔隙率为10% 99. 5%。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中,所述膜片状缓释制剂厚度为400um lOOOum,膜片状缓释制剂孔隙率为65. 0 % 85. 0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中,所述膜片状缓释制剂厚度为500um,膜片状缓释制剂孔隙率为82. 5%。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中,所述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为聚乳酸、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聚乳酸-聚己内酯共聚物、聚己内酯、聚磷酸酯、聚碳酸酯和聚酸酐中的一种或几种。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中,所述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纤维以无序、定向、图案化或编织方式排列。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中,所述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纤维直径为lum。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中,所述人参皂甙Rg3占复合物质量的2% -25%。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瘢痕的微/纳米纤维缓释制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制备方法采用人参皂甙Rg3和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溶解于有机溶剂形成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以静电纺丝的方法进行纺丝后真空干燥,所述有机溶剂包括三氟乙酸、三氟乙醇和六氟异丙醇中的一种或几种。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人参皂甙Rg3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形成混合溶液A,其中保证混合溶液A为澄清透明状;(2)将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形成混合溶液B ;(3)将步骤(1)的形成混合溶液A倒入搅拌的步骤( 形成的混合溶液B中,搅拌形成混合溶液C,将混合溶液C以静电纺丝的方法进行纺丝,真空干燥获得产物。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中,所述步骤(1)中的有机溶剂为三氟乙醇、三氟乙酸和六氟异丙醇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中有机溶剂质量为人参皂甙Rg3质量的5-20倍;进一步的,优选有机溶剂质量为人参皂甙Rg3质量的8-12倍。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中,所述步骤O)中的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丙酮和四氢呋喃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中有机溶剂质量为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质量的2-10倍;进一步的,优选有机溶剂质量为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质量的5-7倍。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中,所述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为聚乳酸、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聚乳酸-聚己内酯共聚物、聚己内酯、聚磷酸酯、聚碳酸酯和聚酸酐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中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质量为人参皂甙Rg3质量的4-30倍之间,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分子量为20KDa-200KDa之间;进一步的,优选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为聚乳酸,优选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质量为人参皂甙Rg3的5-10倍,优选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分子量30-70KDa。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中,所述步骤O)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和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共同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形成混合溶液B。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中,所述步骤(2)中加入的表面活性剂为F-68、司班80、聚乙二醇、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和明胶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中表面活性剂质量为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质量的0. 1% -2%之间;进一步的,优选表面活性剂质量为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质量的0. 3-1.0%。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中,将步骤C3)后获得的产物叠加、卷曲、模压、裁剪和粉碎, 得到膜片状、棍棒状、颗粒状、粉末状或纤维聚集体缓释制剂。静电纺纤维特性表征,步骤如下微/纳米纤维缓释制剂经表面常规喷金处理后分析表面形貌,采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QUANTA250,荷兰FEI公司)观察纤维形貌,扫描电压为20KV。用Photoshop 8.0 edition和ImageTool应用软件对获得的SEM照片进行分析,每个纤维膜样品选取至少5张照片,每张照片随机选取100个片断测量直径长短,其取其平均值作为纤维的直径。表面接触角测定,步骤如下采用德国Kruss GmbH DSA 100 Mk 2 goniometer (Hamburg,Germany)表面接触角测定仪测定膜片状纤维聚集体缓释制剂和溶剂膜的表面接触角(WCA),测定液体为纯水,每个样品至少测试6个点,DSA 1. 8 software分析,取其平均值作为WCA值。药物结晶性测定,步骤如下用X射线衍射仪(XRD,X,Pert PRO,荷兰I^hilips公司)分析电纺制备过程对药物结晶性的影响,考察微/纳米纤维缓释制剂的结晶性变化。检测条件持续扫描速度为5. Odeg/min,步长为0. 02deg,范围为5-70deg,发散狭缝为ldeg,散射狭缝为ldeg,接收狭缝为0. 15deg。热转变行为测定,步骤如下使用差示量热扫描仪(DSC,Netzsch STA449C,德国 Bavaria公司)测定膜片状纤维聚集体缓释制剂载药前后的热转变行为。样品质量为IOmg 左右,升温范围为20-100°C,升温速率为5°C /min。力学性质测定,步骤如下力学性质采用万用力学测试仪(Instron 5567, MA, USA)测定。从膜片状纤维聚集体缓释制剂的5个随机的位置裁剪下尺寸为7X70X0. 2mm3 的长条进行测试,膜片状纤维聚集体缓释制剂的应力应变曲线从负荷变形曲线中得出,拉伸速度设为0. 5mm/s。体外释放试验测定,步骤如下将三个人参皂甙Rg3含量的纤维制剂纤维膜,分别取IOOmg膜片状纤维聚集体缓释制剂的浸渍于20ml IOmM pH7. 4的磷酸盐缓冲液中,置于 37摄氏度恒温振荡器中。预定时间内取出药物溶液,并补充新鲜液,使用HPLC测定缓冲液中药物含量。抑制成纤维细胞生长试验测试,步骤如下从细胞库中将成纤维细胞取出并复苏, 传代后备用。通过直接接触法来检测细胞毒性,将细胞直接放在生物材料上进行细胞培养。 当有药物释放时,由细胞形态和数量变化来考察材料与组织细胞相容性,同时直接观察到细胞在材料表面贴附情况,以及细胞的抑制情况。瘢痕动物模型测定,步骤如下实验兔饲养1周后,建立的瘢痕动物模型法,麻醉后,严格无菌操作下,分别于兔耳腹侧面近、中、远端水平的内外侧(避开可见血管)各形成 1个直径Icm的创面,每耳6个创面,间隔> 1cm,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术中切除兔耳皮肤及软骨膜,保留耳软骨,压迫止血。术后以乙醇和生理盐水清洁创面。将12只兔子随机分为6组(n =幻。空白对照组术后不进行任何处理;治疗组术后在兔耳创面周围皮下植入不同含量载药纤维膜,纤维膜中药物含量分别为2、4和8% (w/w) 0定期观察创面愈合和瘢痕增生情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人参皂甙Rg3充分溶解,以游离态均勻分布于可降解高分子溶液中,形成均一的共混溶液,制备出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和人参皂甙Rg3均勻混合的微/纳米纤维制剂,人参皂甙Rg3以小分子分布在纤维表层和内层,人参皂甙Rg3形成无晶形式,通过XRD检测不出人参皂甙Rg3的药物结晶峰,可生物降解聚合物为包裹层,从而对药物进行保护和抑制药物分子脱附。也避免空气潮湿、气流等外界环境因素对药物的流失和变性等影响。本发明中人参皂甙Rg3以小分子药物缓慢从载体纤维中释放出来,从而减小药物难溶性的特点,避免结晶性药物的难溶性缺点,同时,提高药物的局部利用度。实验检测发现,释放出的药物均可以溶解在释放液中,没有出现药物再结晶和析出现象。实验测试证明,本发明制得的携载人参皂甙Rg3药物的微/纳米纤维中所包裹的药物整个释放过程中保持完整的结构与药性;并且人参皂甙Rg3药物的携载效率高,实验测试证明,本发明制得的携载人参皂甙Rg3微/纳米纤维的包封率可达到98%以上。同时, 以药物分子形式分散纤维中的药物在释放过程中会以小分子形式释放出来,小分子药物易在溶液中自由运动,显示出良好的小分子尺度效应,从而,提高药物的分散度,以及药物被吸收程度。本发明采用静电纺丝制备的聚合物纤维,将人参皂甙Rg3和生物降解高分子共同充分溶解于强极性的有机溶剂中,该类有机溶剂可以同时溶解生物降解高分子,也可以溶解人参皂甙Rg3,并在溶液中不产生药物析出等现象,从而达到药物以小分子形态分散在高分子溶液中,人参皂甙Rg3形成无晶形式。通过该方式制备均勻透明的混合溶液,然后在静电纺过程中溶剂挥发,药物和聚合物保留,形成高分子纤维形态,整个过程中只有有机溶剂挥发,故对人参皂甙Rg3药物的包封率高,同时药物均勻固化在纤维制剂中,静电纺丝的连续抽丝过程,得到纤维制剂结构完整,整个电纺过程中,均在室温、常压下进行,使得药物的活性和功能性等都能得到良好的保持,通过调节静电纺溶液的高分子种类、浓度、药物含量等,可得到不同聚合物、纤维直径、药物含量等纤维载药制剂,从而可方便的对人参皂甙Rg3 药物的释放进行控制和调节;载药纤维膜局部植入后,药物缓慢释放,提高了药物局部溶解度,加大药物被组织吸收的特性,从而提高人参皂甙Rg3药物的作用效果和利用率。本发明的人参皂甙Rg3药物分布在纤维中,释放表现出初期的突释和后期的缓慢扩散,以及聚合物的降解中药物的释放,因此,可以显著降低药物的短时间释放完全,以及后期的难于释放。实验测试证明,药物的释放,在2周内可控制在20%以内,有效释放可达到3个月以上。本发明通过在可生物降解聚合物中添加表面活性剂等,表面活性剂在电纺溶液和水溶液中均表现出较好溶解性。电纺纤维制剂在体液环境下,通过表面活性剂溶解而在纤维上形成表面活性剂的小孔,从而达到控制人参皂甙Rg3药物的释放速率。因此,可以通过采用不同成分、分子量、含量等表面活性剂,可在聚合物纤维中形成不同的释放通道,从而达到调节人参皂甙Rg3药物的释放速率,实现按需求和按速率调节药物的释放特性。实验测试证明,在未添加表面活性剂的纤维膜中,含量低于4%的人参皂甙Rg3混合纤维制剂中药物在2周内释放为25%,释放速率缓慢,药物不能有效释放,然而,通过添加聚乙二醇为表面活性剂,通过添加的量和分子量,可以调节释放速率,达到在2周内释放100%。本发明的微/纳米纤维缓释制剂具有以下优点可生物降解、无毒、无免疫原性, 生物相容性好,可缓释,减少药物注射次数,提高病人的顺应性,保持有效地血液浓度,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工艺简单,重复性好,成本低廉降低医疗费用。本发明所用人参皂甙Rg3通过影响组织的糖和蛋白代谢,加强糖原异生,抑制 VEGF诱导的局部新生血管的形成,接抑制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增殖或诱导其凋亡,从而减少胶原的合成和分泌,达到治疗的目的。本发明所制得的植入型载药微/纳米纤维控释系统,能有效地控制药物的缓慢释放,而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则自行降解,这样使得人参皂甙Rg3直接作用于局部。本发明采用均勻溶解共混的静电纺丝方法,无需特殊的工艺和设备,其适应性强, 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重复性好。本发明所制得的负载人参皂甙Rg3的植入型微/纳米纤维缓释制剂,有效地控制药物的缓慢释放,而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则自行降解,本制剂无毒、无免疫原性,生物相容性好,可缓释,减少药物注射次数,提高病人的顺应性,保持有效地血液浓度,提高疗效, 减少副作用,降低医疗费用。


图1为电纺纤维PLLA中含10%人参皂甙Rg3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2为负载人参皂甙Rg3的微/纳米纤维膜XRD分析图谱(聚合物为PLLA,Mw = 500KDa),其中,(a)PLLA, (b)PLLA-2%, (c)PLLA_6%禾口 (d)PLLA-10% ;图3为负载人参皂甙Rg3的微/纳米纤维膜DSC分析图谱(聚合物为PLLA,Mw = 500KDa),其中,(a)PLLA, (b)PLLA-2%, (c)PLLA_6%禾口 (d)PLLA-10% ;图4为负载不同量人参皂甙Rg3的微/纳米纤维膜对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图,PLLA、PLLA-2%、PLLA_6%和PLLA-10%的电纺纤维膜都能抑制成纤维细胞生长,其中复合人参皂甙Rg3的纤维膜抑制效果明显好于纯PLLA纤维膜。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将IOOmg人参皂甙Rg3混合加入Ig三氟乙酸中,搅拌待缓慢充分溶解,形成透明溶液;将Ig聚乳酸(PLLA)充分溶解于3g 二氯甲烷中,得到透明均勻的溶液;将人参皂甙 Rg3溶液缓慢滴加到搅拌的PLLA溶液中,得到透明的药物和聚合物混合静电纺丝溶液。设置静电纺丝技术参数中电压为10KV,流速为0.6ml/min,针头到收集板距离为 15cm,温度25°C,相对湿度为50 %,使用平板收集二维微/纳米纤维膜,室温下对所收集的膜片状纤维聚集体缓释制剂进行真空干燥2天,得到包含有人参皂甙Rg3药物的膜片状纤维聚集体缓释制剂。得到膜片状纤维聚集体缓释制剂的扫描电镜照片如图1所示。其中, 膜片状纤维聚集体缓释制剂可以经过剪裁加工,纤维直径1. 41 士0. 42um。实施例2分别将一定量的20mg、60mg、IOOmg的人参皂甙Rg3加入Ig六氟异丙醇中,搅拌待缓慢充分溶解,形成透明溶液;分别将Ig聚乳酸(PLLA)充分溶解于3g三氯甲烷中,得到透明均勻的溶液;再分别将三种含量人参皂甙Rg3溶液缓慢滴加到搅拌的三种PLLA溶液中, 得到透明的药物和聚合物混合静电纺丝溶液,根据人参皂甙Rg3和PLLA的质量比例,分别制备人参皂甙Rg3含量为聚合物含量的2%、6%和10%。通过调节静电纺丝技术参数,使用平板作为收集器,收集得到二维微/纳米纤维膜,室温下对所收集的纤维真空干燥2天, 得到可控释放人参皂甙Rg3药物含量分别为2%、6%和10%的生物可降解微/纳米纤维膜制剂。复合纤维膜结晶性能分析如图2所示,从图2可以看出疏水性药物人参皂甙Rg3 粉末存在高度有序的晶体结构,结晶峰主要分布在2 θ =7.5°、8.9°、16.5°和18. 5°。 但PLLA纤维及人参皂甙Rg3/PLLA纤维中均未出现明显结晶峰。相对于含人参皂甙Rg3及 PLLA来看,电纺纤维膜是呈非晶态,这说明电纺过程可能会影响到药物的结晶行为。这是由于超细电纺纤维有着比较大的比表面积,含药的聚合物溶液在电纺过程中伴随着有机溶剂的快速挥发,使药物迅速固化在聚合物纤维中,从而限制了药物分子的结晶过程,导致药物在纤维内呈无定形或固溶体状态。复合纤维膜热性能分析如图3所示,聚合物PLL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 62. 3°C,从图3所示而当电纺后PLLA纤维的Tg降低为60. 0°C。这是由于在电纺过程中高分子链在电场力作用下高度定向排列,随着温度升高,高分子链在内在应力作用下被拉伸, 从而导致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包载药物或辅料后电纺纤维玻璃化转变温度比纯PLLA纤维稍微降低,说明人参皂甙Rg3(小分子药物)在聚合物中起着增塑的作用,由于药物与分子链间的相互作用,降低了聚合物分子间的作用力,增加分子链的移动性,导致聚合物Tg 向低温漂移。将三个人参皂甙Rg3含量的纤维制剂纤维膜,分别取IOOmg膜片状纤维聚集体缓释制剂的浸渍于20ml IOmM pH7. 4的磷酸盐缓冲液中,置于37摄氏度恒温振荡器中。预定时间内取出药物溶液,并补充新鲜液,使用HPLC测定缓冲液中药物含量。纤维膜体外释放结果表明,随着药物含量的增加,药物的释放速率加大,人参皂甙Rg3含量为2%的纤维膜中,30天内药物释放总量为41.6%,人参皂甙Rg3含量为6%的纤维膜中,30天内药物释放总量为63.4%,人参皂甙Rg3含量为10%的纤维膜中,30天内药物释放总量为72.8%。通过降低药物的含量,可以实现药物在更长时间内的释放。整个释放过程中,无定形的药物缓慢释放,释放液中没有出现浑浊等现象,说明小分子药物充分溶解于释放液中,溶液中小分子药物更有利于组织的吸收。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同,所不同的仅仅是在每克PLLA溶液中添加分子量为 2000的聚乙二醇,聚乙二醇为PLLA质量比的50mg,得到可调控释放人参皂甙Rg3药物的可生物降解聚合物PLLA微/纳米纤维膜制剂,通过多克PLLA纤维连续纺丝和收集,使用平板作为收集器,收集得到厚度为Imm的纤维膜。实施例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相同,所不同的仅仅是生物可降解聚合物为聚乳酸-聚乙二醇(PELA,90/10,Mw = 500KDa),得到可控释放人参皂甙Rg3药物的可生物降解聚合物PELA 微/纳米纤维膜制剂,使用平板作为收集器,收集得到厚度为0. 5mm的纤维膜。进一步将二维纤维膜通过卷曲的方法得到棍棒状制剂,棍棒状制剂的长度可裁剪为10mm,直径3mm。实施例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同,所不同的仅仅是生物可降解聚合物为聚乳酸-乙醇酸 (PLGA),在IgPLGA溶液中添加吐温_80,其吐温-80为PLGA质量比的1/40,得到可控释放人参皂甙Rg3药物的可生物降解聚合物PLGA微/纳米纤维膜制剂。进一步通过粉碎机将纤维膜粉碎成短纤维形状,短纤维长度0. 5mm,得到短纤维的聚集体。实施例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相同,所不同的仅仅是将50mg人参皂甙Rg3药物充分溶解于0. 8ml六氟异丙醇中,得到透明溶液,再缓慢滴加到搅拌的PLGA溶液中,得到可控释放人参皂甙Rg3药物的可生物降解聚合物PLGA微/纳米纤维膜制剂,排水法测试该纤维膜的孔隙率为85.0%。实施例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相同,所不同的仅仅是将0. 6人参皂甙Rg3药物充分溶解于0. 7ml三氟乙酸中,得到透明溶液,再缓慢滴加到搅拌的1. OgPLGA的三氯甲烷溶液中,电纺,使用平板作为收集器,收集得到可控释放人参皂甙Rg3药物的可生物降解聚合物PLGA 微/纳米纤维膜制剂。实施例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相同,所不同的仅仅是在0. 8g PLGA溶液中添加分子量为130KDa的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吡咯烷酮为PLGA质量比的1/20,,得到透明溶液,静电纺丝,使用平板作为收集器,收集得到可控释放人参皂甙Rg3药物的可生物降解聚合物PLGA 微/纳米纤维膜制剂。实施例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相同,所不同的仅仅是在1. Og PLGA溶液中添加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吡咯烷酮为PLGA质量比的1/20,得到透明溶液,静电纺丝,使用平板作为收集器,收集得到可控释放人参皂甙Rg3药物的可生物降解聚合物PLGA微/纳米纤维膜制剂。 进一步将PLGA纤维膜制剂通过卷曲折叠成圆柱状杆子,再用聚乙烯吡咯烷酮的乙醇溶液将封口粘结,得到内部纤维结构细圆柱状制剂。实施例1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相同,所不同的仅仅是在1. Og PLGA溶液中添加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吡咯烷酮为PLGA质量比的1/20,得到透明溶液,再缓慢滴加到搅拌的PLGA溶液中,得到可控释放人参皂甙Rg3药物的可生物降解聚合物PLGA微/纳米纤维膜制剂。进一步将PLGA纤维膜利用粉碎机,将纤维膜粉碎,得到短纤维状的粉末制剂。实施例11将65mg的人参皂甙Rg3混合加入六氟异丙醇中,搅拌待缓慢充分溶解,形成透明溶液;将1. 2g聚乳酸(PLLA)充分溶解于三氯甲烷中,并加入50mg F-68作为表面活性剂, 得到透明均勻的溶液;将人参皂甙Rg3溶液缓慢滴加到搅拌的PLLA溶液中,得到透明的药物和聚合物混合静电纺丝溶液。通过调节静电纺丝技术参数,使用平板作为收集器,收集得到微/纳米纤维,室温下对所收集的纤维真空干燥2天,得到可控释放人参皂甙Rg3药物的生物可降解微/纳米纤维膜制剂,将微/纳米纤维制剂通过折叠和模压得到不同形状纤维膜制剂。实施例1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相同,所不同的仅仅是将上述人参皂甙Rg3药物含量分别为 2 %、6 %和10 %的可降解PLLA微/纳米纤维膜制剂经过体外评价成纤维细胞在显微支架上的增殖行为,得出如图4的抑制成纤维细胞增值的结果显示,含药纤维膜可有效的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而且随着人参皂甙Rg3药物的含量增加,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的作用增强。实施例1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相同,所不同的仅仅是将上述人参皂甙Rg3药物含量10%的可降解PLLA微/纳米纤维膜制剂植入兔耳瘢痕模型中,定期考察修复瘢痕的情况,纤维膜可以很好的贴附在兔耳朵皮肤损伤部位,经过4周后可有效的修复皮肤损伤组织以及对瘢痕进行修复。实施例14—种用于治疗瘢痕的微/纳米纤维缓释制剂,该缓释制剂为复合物构成的膜片状缓释制剂,由人参皂甙Rg3和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纤维组成复合物,人参皂甙Rg3以无晶形式分散在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纤维中,人参皂甙Rg3占复合物质量的0. 1%,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纤维直径为5nm,膜片状缓释制剂的厚度为lOum,孔隙率为10%。其中,使用的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为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和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纤维以无序排列。该缓释制剂用于治疗增生性瘢痕。采用人参皂甙Rg3和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溶解于有机溶剂形成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以静电纺丝的方法进行纺丝后真空干燥,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将人参皂甙Rg3溶解于三氟乙酸和三氟乙醇构成的有机溶剂中形成混合溶液 A,控制有机溶剂质量为人参皂甙Rg3质量的5倍;(2)将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溶解于三氟乙酸和三氟乙醇构成的有机溶剂中形成混合溶液B,另外,再向其中加入表面活性剂F-68和司班80,控制有机溶剂质量为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质量的2倍,表面活性剂质量为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质量的0. ;(3)将步骤(1)的形成混合溶液A倒入搅拌的步骤( 形成的混合溶液B中,搅拌形成混合溶液C,控制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质量为人参皂甙Rg3质量的30倍,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分子量为20KDa,将混合溶液C以静电纺丝的方法进行纺丝后真空干燥,再经过叠加、卷曲、模压、裁剪和粉碎,得到膜片状缓释制剂。实施例15一种用于治疗瘢痕的微/纳米纤维缓释制剂,该缓释制剂为复合物构成的膜片状缓释制剂,由人参皂甙Rg3和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纤维组成复合物,人参皂甙Rg3以无晶形式分散在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纤维中,人参皂甙Rg3占复合物质量的10%,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纤维直径为lum,膜片状的缓释制剂的厚度为400um,孔隙率为85. 0%。其中,使用的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为聚己内酯,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纤维以定向排列。该缓释制剂用于治疗增生性瘢痕。用于治疗瘢痕的微/纳米纤维缓释制剂的制备方法,采用人参皂甙Rg3和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溶解于有机溶剂形成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以静电纺丝的方法进行纺丝后真空干燥,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将人参皂甙Rg3溶解于六氟异丙醇中形成混合溶液A,控制六氟异丙醇质量为人参皂甙Rg3质量的7倍;(2)将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溶解于二氯甲烷中形成混合溶液B,另外,再向其中加入表面活性剂F-68,控制二氯甲烷质量为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质量的5倍;表面活性剂质量为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质量的0. 3% ;(3)将步骤(1)的形成混合溶液A倒入搅拌的步骤(2)形成的混合溶液B中,搅拌形成混合溶液C,控制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质量为人参皂甙Rg3质量的5倍,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分子量为30KDa,将混合溶液C以静电纺丝的方法进行纺丝后真空干燥,再经过叠加、卷曲、模压、裁剪和粉碎,得到膜片状缓释制剂。实施例16一种用于治疗瘢痕的微/纳米纤维缓释制剂,该缓释制剂为复合物构成的膜片状缓释制剂,该缓释制剂由人参皂甙Rg3和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纤维组成复合物,人参皂甙 Rg3以无晶形式分散在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纤维中,人参皂甙Rg3占复合物质量的20%,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纤维直径为2um。膜片状的缓释制剂的厚度为500um,孔隙率为99. 5%0 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为聚磷酸酯,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纤维以图案化方式排列。用于治疗瘢痕的微/纳米纤维缓释制剂的制备方法采用人参皂甙Rg3和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溶解于有机溶剂形成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以静电纺丝的方法进行纺丝后真空
12干燥,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将人参皂甙Rg3溶解于甲醇中形成混合溶液A,控制甲醇质量为人参皂甙Rg3 质量的12倍;(2)将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溶解于三氟乙酸中形成混合溶液B,另外,再向其中加入表面活性剂F-68,控制三氟乙酸质量为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质量的7倍,加入的表面活性剂质量为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质量的1.0% ;(3)将步骤(1)的形成混合溶液A倒入搅拌的步骤( 形成的混合溶液B中,搅拌形成混合溶液C,控制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质量为人参皂甙Rg3质量的10倍,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分子量为70KDa,将混合溶液C以静电纺丝的方法进行纺丝后真空干燥,再经过叠加、卷曲、模压、裁剪和粉碎,得到膜片状缓释制剂。实施例17一种用于治疗瘢痕的微/纳米纤维缓释制剂,该缓释制剂由人参皂甙Rg3和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纤维组成复合物,人参皂甙Rg3以无晶形式分散在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纤维中,人参皂甙Rg3占复合物质量的50%,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纤维直径为lOum。得到缓释制剂为复合物构成的膜片状、棍棒状、颗粒状、粉末状或纤维聚集体,本实施例为颗粒状, 孔隙率为65. 0%。采用的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为聚乳酸,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纤维以编织方式排列。用于治疗瘢痕的微/纳米纤维缓释制剂的制备方法采用人参皂甙Rg3和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溶解于有机溶剂形成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以静电纺丝的方法进行纺丝后真空干燥,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将人参皂甙Rg3溶解于六氟异丙醇中形成混合溶液A,控制六氟异丙醇质量为人参皂甙Rg3质量的20倍,所述的有机溶剂选自甲醇、三氟乙酸、三氟乙醇或中的一种或几种;(2)将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溶解于四氢呋喃中形成混合溶液B,,另外,再向其中加入表面活性剂聚乙烯吡咯烷酮,控制四氢呋喃质量为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质量的10倍, 加入的表面活性剂质量为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质量的2% ;(3)将步骤(1)的形成混合溶液A倒入搅拌的步骤(2形成的混合溶液B中,搅拌形成混合溶液C,控制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质量为人参皂甙Rg3质量的4倍,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分子量为200KDa,将混合溶液C以静电纺丝的方法进行纺丝后真空干燥,再经过叠加、卷曲、模压、裁剪和粉碎,得到颗粒状缓释制剂。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治疗瘢痕的微/纳米纤维缓释制剂,其特征在于,该缓释制剂由人参皂甙 Rg3和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纤维组成复合物,人参皂甙Rg3以无晶形式分散在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纤维中,人参皂甙Rg3占复合物质量的0. 50%,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纤维直径为5nm IOum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瘢痕的微/纳米纤维缓释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释制剂为复合物构成的膜片状、棍棒状、颗粒状、粉末状或纤维聚集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瘢痕的微/纳米纤维缓释制剂,其特征在于,膜片状的缓释制剂的厚度为5um 10mm,孔隙率为10^-99.5 ^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瘢痕的微/纳米纤维缓释制剂,其特征在于,膜片状的缓释制剂的厚度为400um 800um,孔隙率为65. 0% 85. 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瘢痕的微/纳米纤维缓释制剂,其特征在于,膜片状的缓释制剂的厚度为500um,孔隙率为85. 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瘢痕的微/纳米纤维缓释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选自聚乳酸、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 聚乳酸-聚己内酯共聚物、聚己内酯、聚磷酸酯、聚碳酸酯或聚酸酐中的一种或几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瘢痕的微/纳米纤维缓释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纤维以无序、定向、图案化或编织方式排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瘢痕的微/纳米纤维缓释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纤维直径为lu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瘢痕的微/纳米纤维缓释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人参皂甙Rg3占复合物质量的1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瘢痕的微/纳米纤维缓释制剂,其特征在于, 瘢痕为增生性瘢痕。
11.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瘢痕的微/纳米纤维缓释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采用人参皂甙Rg3和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溶解于有机溶剂形成混合溶液, 将混合溶液以静电纺丝的方法进行纺丝后真空干燥,其中,采用的有机溶剂选自三氟乙酸、 三氟乙醇或六氟异丙醇中的一种或几种。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瘢痕的微/纳米纤维缓释制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将人参皂甙Rg3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形成混合溶液A,控制有机溶剂质量为人参皂甙 Rg3质量的5-20倍,所述的有机溶剂选自甲醇、三氟乙酸、三氟乙醇或六氟异丙醇中的一种或几种;(2)将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形成混合溶液B,控制有机溶剂质量为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质量的2-10倍;(3)将步骤(1)的形成混合溶液A倒入搅拌的步骤( 形成的混合溶液B中,搅拌形成混合溶液C,控制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质量为人参皂甙Rg3质量的4-30倍,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分子量为20KDa-200KDa,将混合溶液C以静电纺丝的方法进行纺丝后真空干燥,再经过叠加、卷曲、模压、裁剪和粉碎,得到膜片状、棍棒状、颗粒状、粉末状或纤维聚集体缓释制剂。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瘢痕的微/纳米纤维缓释制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有机溶剂质量为人参皂甙Rg3质量的8-12倍。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瘢痕的微/纳米纤维缓释制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步骤O)中所述的有机溶剂选自三氟乙酸、三氟乙醇、六氟异丙醇、二氯甲烷、 三氯甲烷、丙酮或四氢呋喃中的一种或几种,有机溶剂质量为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质量的 5-7 倍。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瘢痕的微/纳米纤维缓释制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步骤O)中还加入表面活性剂,所述的表面活性剂选自F-68、司班80、聚乙二醇、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或明胶中的一种或几种,加入的表面活性剂质量为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质量的0. -2%。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瘢痕的微/纳米纤维缓释制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司班80,加入的表面活性剂质量为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质量的0. 3-1.0%。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瘢痕的微/纳米纤维缓释制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优选聚乳酸,分子量为30-70KDa,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质量为人参皂甙Rg3的5-10倍。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瘢痕的微/纳米纤维缓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由人参皂甙Rg3和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纤维组成复合物,人参皂甙Rg3以无晶形式分散在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纤维中,人参皂甙Rg3占复合物质量的0.1%~50%,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纤维直径为5nm~10um。本发明采用人参皂甙Rg3和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溶解于有机溶剂形成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以静电纺丝的方法进行纺丝后真空干燥制备获得。本发明提高了人参皂甙Rg3在瘢痕局部有效药物释放浓度和有效药物作用时间,提高了药物的利用度,实现了药物的长期释放,满足了人参皂甙Rg3的临床治疗的要求,具有适应性强,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重复性好等特点。
文档编号A61K9/00GK102266282SQ20111021418
公开日2011年12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8日
发明者崔文国, 常江, 张余光, 程丽英 申请人:上海交通大学
文档序号 : 【 865641 】

技术研发人员:崔文国,常江,张余光,程丽英
技术所有人:上海交通大学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崔文国常江张余光程丽英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治疗瘢痕的药剂的制作方法 一种治疗瘢痕疙瘩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