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技术  医药医疗技术的改进;医疗器械制造及应用技术

颈椎间盘假体、植入器械、颈椎间盘假体与植入器械组合装置及颈椎植入物植入颈椎的方法

2025-05-14 09:40:08 67次浏览
颈椎间盘假体、植入器械、颈椎间盘假体与植入器械组合装置及颈椎植入物植入颈椎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整形外科植入物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颈椎间盘假体、植入器械、颈椎间盘假体与植入器械组合装置及颈椎植入物植入颈椎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颈椎间盘假体已经有Bryan、Prestige LP、Prodisc-C、CerviCore、Mob1-C、Discover等多款产品,但是这些产品的主要性能参数均是以国外人群骨骼尺寸为基础进行设计的,不太适合中国人群骨骼尺寸。
[0003]颈椎间盘假体自身难以达到指定的植入位置,为了准确植入颈椎间盘假体,需要相对应的植入器械。EP-A-1 306 064介绍了一种椎间盘假体系统下的植入器械,该假体没有设置夹持孔,植入器械具有两对相互刚性连接的抓取部分来代替孔,它们各在其间通过摩擦力保持一个终板,这对于需要在颈部脊柱使用的植入物和必须非常精确定位的很小的植入物来说,这将会导致植入不可靠。
[0004]CN1822803A和CN1822804A分别公开了 “由颈部假体和植入器械组成的装置”和“颈部假体用的植入器械”,该植入器械仿钳子形状设计,通过钳子的闭合原理来实现对假体的夹持和放松,这种钳子形状的设计虽然能够节省空间,应用于颈部脊柱等狭窄区域,但是也有不足之处,对假体的夹紧程度仅仅是通过使用者自身的感觉,易造成夹持松懈,手术过程中假体零件对位置发生改变,或者夹持过紧,对假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中国正常人群骨骼尺寸的颈椎间盘假体;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保证假体各零件之间相对位置固定、保证假体能够准确植入颈椎的植入器械;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该植入器械与颈椎间盘假体组成一套一体化装置,方便手术操作,简化手术过程,提高手术的成功率的颈椎植入物植入颈椎的方法。
[0006]本发明的第一个技术解决方案是所述颈椎间盘假体,包括上终板、髓核和下终板,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上终板下表面和所述髓核上表面形成球窝关节,所述髓核下部与所述下终板的上筒件过盈配合为柱筒嵌合结构。
[0007]作为优选:所述球窝关节由上终板下平面成型的内球面凹槽与髓核顶部外凸球面穹顶配合构成,使所述上终板相对于所述髓核旋转中心定位,髓核实现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左/右旋转六个方向的运动;所述柱筒嵌合结构由髓核下部缩径凸伸的圆柱体、下终板开设容置所述圆柱体的盲孔、沿所述盲孔边沿凸伸出板体的圆环凸台,使所述髓核的圆柱体嵌合在板体圆环凸台及下终板的盲孔中。
[0008]作为优选:所述上终板由板体、板体沿中心向外凸伸内壁成型为球面凹槽而对应的外壁成型的圆球状凸起穹顶、位于圆球状凸起穹顶两侧的板体上对称凸伸的若干三角锥体倒齿、位于所述三角锥体倒齿的板体侧端轴向凹设的半圆贯通凹槽组成。
[0009]作为优选:所述髓核由圆柱体、圆柱体的顶部凸伸的圆球状凸起穹顶、圆柱体的底部经缩径凸伸的圆柱体组成。
[0010]作为优选:所述下终板由板体、板体开设的盲孔、沿盲孔边沿凸伸出板体顶部的圆环凸台,圆环凸台盲孔内环面沿轴向均布的内凹导槽、板体下平面圆柱状凸台、位于所述盲孔两侧的板体底部对称凸伸的若干三角锥体倒齿、位于所述三角锥体倒齿的板体侧端轴向凹设的半圆贯通凹槽组成。
[0011]本发明的第二个技术解决方案是是所述植入器械,其特殊之处在于,由旋转把手、旋转把手结合端设置与外界贯通的嵌合槽、嵌合在旋转把手嵌合槽内的套筒底部、穿套套筒管中且头部螺纹段螺接在旋转把手嵌合槽底端螺孔内的夹持杆、套筒顶部径向开设的销孔、穿套在套筒销孔并位于夹持杆弹性夹头V型槽内的止动销组成;所述止动销是与套筒端部止动销孔过盈配合、与夹持杆弹性夹持头V型槽内表面相切的圆柱状零件;所述旋转把手转动驱使夹持杆与套筒发生相对轴向运动,夹持杆轴向运动时夹持杆前端的弹性夹头在套筒的径向挤压下实现张合,通过夹持头的张合实现对假体放松与夹紧。
[0012]作为优选:所述夹持杆由杆件、杆件一端设置部分长度螺纹螺接在所述旋转把手螺孔内的螺杆、杆件另一端沿夹持杆轴心纵向剖切的V型槽、V型槽的口端分别沿径向和轴向成型的U型钳头、U型钳头的开口端分别设有与假体两侧半圆凹槽相嵌合的圆柱凸夹头组成。
[0013]作为优选:所述套筒由邻近套筒前端部位径向开设的止动销孔、邻近套筒后端部位径向凹设的环形槽、比套筒内径略大且有一定深度的前端圆环筒组成。
[0014]作为优选:所述旋转把手由棒锤状的手握部、手握部外表面沿轴向凹设若干个防滑动的梯形通槽、手握部一体延伸的管体、管体沿径向剖切与外界贯通的倒T型的嵌合槽、位于嵌合槽的底部的轴心部位开设的螺孔组成。
[0015]本发明的第三个技术解决方案是所述由颈椎间盘假体与植入器械组成的装置,包括颈椎间盘假体和植入器械,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植入器械的旋转把手通过旋转驱使夹持杆轴向运动时,使圆柱凸夹头脱离或受到套筒的径向挤压而张合,以便将夹持杆U型钳头的圆柱凸夹头夹持或脱离所述颈椎间盘假体板体侧端的凹槽,实现对假体的放松与夹紧。
[0016]本发明的第四个技术解决方案是是所述植入颈椎间盘假体的方法,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17]⑴组装颈椎间盘假体:髓核圆柱体的底部经缩径凸伸的圆柱体与下终板上的圆环凸台的内环过盈配合,髓核顶部的圆球状凸起穹顶与上终板内壁的球面凹槽配合;
[0018]⑵组装植入器械:将套筒的环形槽嵌合进旋转把手的嵌合槽内,把夹持杆的螺杆插入套筒内至接触到旋转把手内部的螺孔中,用手握住夹持杆头部并转动旋转把手至夹持杆V型槽缩进套筒内管时,停止转动旋转把手,令V型槽与套筒上止动销孔处于同一纵剖面内,插入止动销;
[0019]⑶转动旋转把手使植入器械处于松开状态,将植入器械缓慢接近颈椎肩盘假体,直至植入器械夹持杆的U型钳头接触到颈椎肩盘假体前表面,转动旋转把手直至植入器械夹持杆圆柱凸夹头与上终板半圆凹槽和下终板半圆凹槽完全夹持牢固,将颈椎肩盘假体与植入器械作为整体供随后的手术使用;
[0020]⑷手术过程中,植入器械夹持颈椎间盘假体并保持上终板、髓核和下终板固定的相对位置;
[0021](5)颈椎间盘假体接触到目标位置时,转动旋转把手,夹持杆前行,圆柱凸夹头张开,颈椎间盘假体脱离植入器械;
[0022](6)缓慢抽出植入器械。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24]⑴关于颈椎肩盘假体:
[0025]1)该颈椎肩盘假体固定旋转中心式球窝关节,设计简单,易于实现,减小了运动的不确定性和失效风险。
[0026]2)该颈椎肩盘假体上终板上表面和下终板下表面均设有六枚指向终板中心的三角锥体倒齿,向心倒齿保证了假体稳定的短期固定。
[0027]3)该颈椎肩盘假体上终板上表面中心设有圆凸结构,能够与上锥体下表面的凹陷配合,辅助向心倒齿短期固定假体,并且增大涂骨诱导性材料的面积,增加假体长期固定的可靠性。
[0028]4)该颈椎肩盘假体采用侧翼夹持方式,假体在夹持过程中各零件之间相对位置固定,夹紧牢固可靠。
[0029]5)该颈椎肩盘假体半限制型运动设计,假体能够实现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左/右旋转六个方向的运动,基本恢复正常椎间盘的运动学功能。
[0030]⑵关于植入器械:
[0031]1)该植入器械夹持杆采用一体化结构设计,结构简单,加工和使用方便。
[0032]2)该植入器械夹持杆弹性圆柱凸夹持头部分,采用圆弧形式设计,与假体前端很好吻合,既保证夹持初期夹具定位准确,又保证夹持过程中假体零件相对位置的稳定。
[0033]3)该植入器械设有止动销,既保证夹持杆不发生转动,又起在夹持头弹性不佳时撑开夹持头的作用,充分保证植入器械的夹持功能长期稳定可靠。
[0034]4)该植入器械采用旋转把手,相比传统植入器械的旋转螺母,流线型把手主体,与使用者手掌自然握持状态相吻合,舒适自然,便于用力。
[0035]⑶关于颈椎肩盘假体和植入器械组成的装置:
[0036]1)该装置在手术过程中,假体在植入器械的夹持下,上、下终板和髓核在植入过程中保持固定的相对位置,方便置换,简化植入过程对辅助器械的需求。
[0037]2)该装置,假体和植入器械一体化设计减少手术置换对辅助器械的需求,为微创手术提供了可能。
[0038]3)该装置作为一个整体,在手术中,方便医生按照习惯进行多角度植入,最大限度的减小手术入路的开口,达到微创效果并降低手术的复杂性,提高手术成功率。
【附图说明】
[0039]图1是颈椎间盘假体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0040]图2是颈椎肩盘假体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41]图3是颈椎肩盘假体的剖视图。
[0042]图4是植入器械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0043]图5是颈椎肩盘假体与植入器械组成的装置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44]图6是图5的左视剖视图。
[0045]图7是图5的右视图。
[0046]图8是图7的左视剖视图。
[0047]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0048]颈椎间盘假体1 上终板11板体111内球面凹槽112
[0049]凸起穹顶113 半圆贯通凹槽114锥体倒齿115髓核12
[0050]圆柱体121圆柱体122外凸球面穹顶123下终板13
[0051]板体131 圆环凸台132内凹导槽1321圆柱状凸台133
[0052]三角锥体倒齿134半圆贯通凹槽135盲孔136球窝关节I
[0053]柱筒嵌合结构II 植入器械2夹持杆21螺杆211
[0054]V型槽212 U型钳头213圆柱凸夹头214套筒22
[0055]止动销孔221 圆环筒222环形槽223止动销23
[0056]旋转把手24 螺孔241嵌合槽242梯形通槽243
[0057]手握部244管体245
【具体实施方式】
[0058]本发明下面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述:
[0059]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60]请参阅图1、图2所示,所述颈椎间盘假体1,由上终板11、髓核12和下终板1
文档序号 : 【 9512309 】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强,祝佳,卢俊哲,廖振华
技术所有人: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刘伟强祝佳卢俊哲廖振华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一种治疗中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一种可组装异体皮质骨轴向融合器的制造方法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