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幽门螺杆菌的中药汤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一种中药,特别涉及一种治疗幽门螺杆菌的中药汤剂。
【背景技术】
[0002]我国50岁以上人群体检时,约有70%被查出体内有幽门螺杆菌。特别是胃溃疡、胃炎患者,90%都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由于幽门螺杆菌较顽固难以杀灭,世界卫生组织将幽门螺杆菌列为一类致癌物。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方便、效果明显的治疗幽门螺杆菌的中药汤剂。
[000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治疗幽门螺杆菌的中药汤剂,它是由以下重量克数的原料制成:太子参18-22克,黄连7-11克,木瓜8-12克,吴茱萸3_7克,苏梗10-14克,檀香6-10克,砂仁10-14克,大黄13-17克。
[0005]优选的是所述的中药汤剂由如下重量克数的原料制成:太子参20克,黄连9克,木瓜10克,吴茱萸5克,苏梗12克,檀香8克,砂仁12克,大黄15克。
[0006]本发明中各原料药的药性如下:
太子参:生津止渴,益气补虚,健脾润肺。治脾胃虚弱,不思饮食,神倦乏力以及气阴两伤引起的干咳、自汗、口干、失眠等症。
[0007]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吞酸,牙痛,消渴,痈肿疔疮。
[0008]木瓜:舒筋活络,和胃化湿。主治风湿痹痛,肢体酸重,筋脉拘挛,吐泻转筋,脚气水肿。
[0009]吴茱萸:温中,止痛,理气,燥湿。治呕逆吞酸,厥阴头痛,脏寒吐泻,脘腹胀痛,经行腹痛,五更泄泻,高血压症,脚气,疝气,口疮溃疡,齿痛,湿疹,黄水疮。
[0010]苏梗:理气宽中,止痛,安胎。用于胸膈痞闷,胃脘疼痛,嗳气呕吐,胎动不安。
[0011]檀香:行气温中,开胃止痛。用于寒凝气滞,胸痛,腹痛,胃痛食少;冠心病,心绞痛。
[0012]砂仁: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用于湿浊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0013]大黄: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治实热便秘,热结胸痞,湿热泻痢,黄疸,淋病,水肿腹满,小便不利,目赤,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胃热呕吐,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尿血,蓄血,经闭,产后瘀滞腹痛,症瘕积聚,跌打损伤,热毒痈疡,丹毒,烫伤。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实施例1、一种治疗幽门螺杆菌的中药汤剂:太子参18克,黄连7克,木瓜8克,吴茱萸3克,苏梗10克,檀香6克,砂仁10克,大黄13克。
[0015]实施例2、一种治疗幽门螺杆菌的中药汤剂:太子参20克,黄连9克,木瓜10克,吴茱萸5克,苏梗12克,檀香8克,砂仁12克,大黄15克。
[0016]实施例3、一种治疗幽门螺杆菌的中药汤剂:太子参22克,黄连11克,木瓜12克,吴茱萸7克,苏梗14克,檀香10克,砂仁14克,大黄17克。
【主权项】
1.一种治疗幽门螺杆菌的中药汤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克数的原料制成??太子参18-22克,黄连7-11克,木瓜8-12克,吴茱萸3-7克,苏梗10-14克,檀香6-10克,砂仁10-14克,大黄13-17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幽门螺杆菌的中药汤剂,其特征在于它的最佳优选组成:太子参20克,黄连9克,木瓜10克,吴茱萸5克,苏梗12克,檀香8克,砂仁12克,大黄15克。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幽门螺杆菌的中药汤剂,所述配方是按以下重量组成:太子参18-22克,黄连7-11克,木瓜8-12克,吴茱萸3-7克,苏梗10-14克,檀香6-10克,砂仁10-14克,大黄13-17克。
【IPC分类】A61P1-04, A61K36-9064, A61P31-04
【公开号】CN104721688
【申请号】CN201310702723
【发明人】上官瑞红
【申请人】上官瑞红
【公开日】2015年6月24日
【申请日】2013年12月19日
文档序号 :
【 8402296 】
技术研发人员:上官瑞红
技术所有人:上官瑞红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技术研发人员:上官瑞红
技术所有人:上官瑞红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