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取组织细胞蛋白匀浆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取组织细胞蛋白匀浆机。
背景技术:
匀浆机就是把动植物组织打散并研磨成均匀的糊状物的机器,大致可分为:捣碎匀浆机,可调高速分散器(匀浆机)、固体样品粉碎机。其中,捣碎匀浆机主要通过对物料进行劈裂、搅拌杆、掺和等过程使物料呈现糊状物,其广泛应用于科研,医疗,化工制药,食品工业等领域。现有的捣碎匀浆机中劈裂、碾碎、掺和等过程均依靠旋转的刀片来完成,由于旋转的刀片虽然具有良好的劈裂效果,但对物料组织的碾碎和掺和效果较差,其匀浆后物料组织的均匀性较差,影响后期实验,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有效的将组织碾碎和搅拌均匀的提取组织细胞蛋白匀浆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提取组织细胞蛋白匀浆机,包括圆柱形结构的匀浆筒、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匀浆筒下端密封,上端开口,匀浆筒开口处的内壁上环绕匀浆筒一圈设有一第一螺纹,匀浆筒底面上设有一第一通孔,第一电机固定安装于匀浆筒的底面上,第一电机的转轴穿过第一通孔延伸至匀浆筒内部,并固定安装一圆锥形的搅拌壳,搅拌壳上开口的周长与匀浆筒内部的周长相同,搅拌壳的内壁上至上而下逐步递减设有一圈以上的第一研磨圈,匀浆筒的开口中设有一圆板,圆板的外圈面上设有一第二螺纹,圆板上的第二螺纹与匀浆筒内壁上的第一螺纹啮合连接,圆板中间设有一第二通孔,第二电机固定安装圆板表面上,第二电机的转轴穿过第二通孔延伸至匀浆筒内,并固定安装一盖板,盖板下端固定安装一圆锥形的研磨头,研磨头的外壁上至上而下逐步递减设有一圈以上的第二研磨圈,圆板表面上还固定安装一手把。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研磨头下端一部分延伸至搅拌壳内,第一研磨圈的横截面均呈凸起的三角形结构设置,第二研磨圈的横截面均呈内凹的三角形结构设置,第一研磨圈和第二研磨圈之间相匹配。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匀浆筒底面上还固定安装两根支撑杆,两根支撑杆下端固定安装一底板。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研磨头的大小与搅拌壳内部的大小相同。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第一研磨圈和第二研磨圈之间的配合转动,能有效的将位于两者之间的物料碾碎,且由于两者之间的旋转方向不同,从而增加了物料的均匀性,又且由于两者之间的距离可改变,能有效的调整物料的粉碎程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提取组织细胞蛋白匀浆机,包括圆柱形结构的匀浆筒5、第一电机3和第二电机15,所述匀浆筒5下端密封,上端开口,匀浆筒5开口处的内壁上环绕匀浆筒5一圈设有一第一螺纹12,匀浆筒5底面上设有一第一通孔4,第一电机3固定安装于匀浆筒5的底面上,第一电机3的转轴穿过第一通孔4延伸至匀浆筒5内部,并固定安装一圆锥形的搅拌壳6,搅拌壳6上开口的周长与匀浆筒5内部的周长相同,避免了物料掉落到匀浆筒底部,搅拌壳6的内壁上至上而下逐步递减设有一圈以上的第一研磨圈7,匀浆筒5的开口中设有一圆板13,圆板13的外圈面上设有一第二螺纹,圆板13上的第二螺纹与匀浆筒5内壁上的第一螺纹12啮合连接,圆板13中间设有一第二通孔11,第二电机15固定安装圆板13表面上,第二电机15的转轴穿过第二通孔11延伸至匀浆筒5内,并固定安装一盖板10,盖板10下端固定安装一圆锥形的研磨头9,研磨头9的外壁上至上而下逐步递减设有一圈以上的第二研磨圈8,圆板13表面上还固定安装一手把16。
本实施例中,研磨头8下端一部分延伸至搅拌壳6内,第一研磨圈7的横截面均呈凸起的三角形结构设置,第二研磨圈8的横截面均呈内凹的三角形结构设置,第一研磨圈7和第二研磨圈8之间相匹配。
本实施例中,匀浆筒5底面上还固定安装两根支撑杆2,两根支撑杆2下端固定安装一底板1。
本实施例中,研磨头9的大小与搅拌壳6内部的大小相同。
工作原理:先通过手把将圆板拧出匀浆筒,带出圆板的同时也带出了研磨头,这时,将物料组织放置到搅拌壳中,并通过手把重新的将圆板拧回匀浆筒上,使研磨头的一部分延伸至搅拌壳中,这时,向下拧动圆板,圆板的移动也带来了研磨头的移动,使研磨头上的第二研磨圈与搅拌壳上的第一研磨圈之间的距离较小,且由于研磨头呈圆锥形结构设置,在向搅拌壳内移动时,研磨头的头部能将位于搅拌壳底部的物料组织向两边挤压,使物料组织能均匀的分布与第一研磨圈和第二研磨圈之间形成的研磨腔中,完成后,启动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通过第一电机能有效的带动搅拌壳正转,而通过第二电机能有效的带动研磨头反转,通过相反旋转的搅拌壳和研磨头能有效的将物料组织碾碎,在旋转的一定程度后,再次的拧动圆板,使第一研磨圈和第二研磨圈之间的距离再次的缩小,从而增加了研磨的效果,使物料组织粉碎的更加彻底。
本具体实施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第一研磨圈和第二研磨圈之间的配合转动,能有效的将位于两者之间的物料碾碎,且由于两者之间的旋转方向不同,从而增加了物料的均匀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研发人员:刘小雷,刘小玲,杨宏昕,刘天龙,孙建军,张铭杰,杨更生,谢辉
技术所有人:内蒙古医科大学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