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物联网系统进行管理的方法和智能终端的制作方法
[0075]B:处理所扫描的各标识之间的绑定逻辑;
[0076]C:访问应用平台,更新应用中的设备信息,以及设备和业务的绑定逻辑。
[0077]此外,业务标识可以绑定多个设备标识,一般设备标识仅绑定单一的业务标识。
[0078]在处理数据分析时,应明确是根据业务标识分析还是根据设备标识分析,防止以设备标识替代业务标识。
[0079]图3是本公开扫描设备标识时处理的逻辑示意图。
[0080]如图3所示,该处理逻辑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0081](1)安装设备;
[0082](2)通过智能手机扫描贴于设备上的设备标识;
[0083](3)弹出选择业务操作提示框,并接收用户所选择的操作类型;
[0084](4)如果所选择的操作类型是替换设备,则利用智能手机扫描旧的设备标识,并确认用新安装的设备替换该旧设备;
[0085](5)如果所选择的操作类型是绑定业务关系,则判断该新安装的设备是否已有绑定的业务标识;
[0086](6)如果已存在绑定的业务标识,则判断是否更换绑定的业务;
[0087](7)如果不更换已绑定的业务,则转步骤(2);
[0088](8)如果更换已绑定的业务,或该新安装的设备未绑定业务标识,则由智能手机扫描待绑定的业务标识,以绑定相应的业务。
[0089]图4是本公开扫描业务标识时处理的逻辑示意图。
[0090]如图4所示,该处理逻辑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0091](1)扫描贴在业务场所处的业务标识;
[0092](2)在对业务标识进行扫描后,会通过智能手机为用户提示业务信息以及该业务所绑定的设备列表;
[0093](3)弹出选择业务操作提示框,并接收用户所选择的操作类型;
[0094](4)如果所选择的操作类型是添加设备,则扫描待添加到该业务中的设备标识;
[0095](5)如果所选择的操作类型是删除设备,则选择待删除的设备,并确认删除待删除的设备;
[0096](6)如果所选择的操作类型是替换设备,则扫描新的设备标识;
[0097](7)提示用户确认被替换的设备的信息;
[0098](8)确认替换并绑定新的设备信息。
[0099]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和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设备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可以包括ROM、RAM、磁碟和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0100]图5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智能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0101]如图5所示,该实施例中的智能终端50可以包括扫描单元502、逻辑处理单元504和信息更新单元506。其中,
[0102]扫描单元502,用于扫描并读取二维码形式的设备标识与业务标识;
[0103]逻辑处理单元504,用于处理设备标识与业务标识之间的绑定逻辑;
[0104]信息更新单元506,用于访问应用平台,以更新应用平台中的设备信息以及设备与业务的绑定关系。
[0105]在该实施例中,由于设置了业务标识,并将业务标识与设备标识相分离,这样无论怎样更新业务与设备,均可以以设备标识或业务标识方便地进行相关数据的搜索,进而简化了对物联网系统中设备的管理。
[0106]其中,业务标识可以绑定一个或多个设备标识。
[0107]进一步地,逻辑处理单元响应于对设备标识的扫描,显示被扫描设备的信息,接收所选择的操作类型,如果所选择的操作类型为替换设备,则扫描待替换设备的标识并确认进行设备替换,如果所选择的操作类型为绑定业务关系,则判断所扫描的设备是否已绑定业务标识,如果已绑定业务标识,则确认是否更换新的业务标识,否则,扫描待绑定的业务标识。
[0108]进一步地,逻辑处理单元响应于对业务标识的扫描,显示业务信息以及与该业务绑定的设备列表,接收所选择的操作类型,如果所选择的操作类型为添加设备,则扫描待添加设备的标识,如果所选择的操作类型为删除设备,则进行选择与删除操作,如果所选择的操作类型为替换设备,则扫描新设备并替换设备列表中相应的旧设备。
[0109]此外,业务标识中包含业务名称和场所ID,设备标识中包含设备名称和设备ID。
[0110]本公开上述实施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0111](a)设备更易管理,不需要重复输入业务信息,在业务变更和设备变更时更方便管理。相比原有模式需要现场和平台侧专业人员的相互配合操作。在本公开模式下,任何人均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应用和标识标签,在现场通过几次扫描和选择就可以轻松地完成设备的新增、迁移、删除等管理,专业技能需求低。
[0112](b)数据搜索和分析一致性更强。旧模式只有设备标识,默认设备标识绑定业务信息后即可作为业务标识使用,业务信息的更新,设备的迁移、替换等操作都会影响数据搜索的效率。例如,如果将前进农场变更为前进现代农场,此时搜索前进农场可能无法得到完整信息。因此,搜索操作需要与变更历史结合,例如,提示“XXX年前进农场更名为前进现代农场”。在个别系统中,如果未考虑搜索分析与设备更新历史的结合在搜索时会遗漏重要信息。在使用了业务标识后,可以方便地追踪业务变更(由于业务标识本身存在主键ID,如场所ID,该ID单独分配,且每个业务单元固定,虽然名称等变更,但是主键ID在分配后就不再变更,因此,可以基于业务标识和设备标识中的主键ID进行搜索)和设备变更。例如,搜索前进农场自动用主键ID搜索,可以自动列出该业务标识相关的所有变化和信息。
[0113]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和相似的部分可以相互参见。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可以参见方法实施例部分的说明。
[0114]虽然已参照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公开,但应理解,本公开不限于上述的示例性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然的是,可以在不背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的条件下修改上述的示例性实施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应被赋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这样的修改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主权项】
1.一种对物联网系统进行管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扫描并读取二维码形式的设备标识与业务标识; 处理设备标识与业务标识之间的绑定逻辑; 访问应用平台,以更新应用平台中的设备信息以及设备与业务的绑定关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物联网系统进行管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标识绑定一个或多个设备标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物联网系统进行管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设备标识与业务标识之间的绑定逻辑的步骤包括: 响应于对设备标识的扫描,显被扫描设备的信息; 接收所选择的操作类型; 如果所选择的操作类型为替换设备,则扫描待替换设备的标识并确认进行设备替换; 如果所选择的操作类型为绑定业务关系,则判断所扫描的设备是否已绑定业务标识; 如果已绑定业务标识,则确认是否更换新的业务标识,否则,扫描待绑定的业务标识。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物联网系统进行管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设备标识与业务标识之间的绑定逻辑的步骤包括: 响应于对业务标识的扫描,显示业务信息以及与该业务绑定的设备列表; 接收所选择的操作类型; 如果所选择的操作类型为添加设备,则扫描待添加设备的标识; 如果所选择的操作类型为删除设备,则进行选择与删除操作; 如果所选择的操作类型为替换设备,则扫描新设备并替换设备列表中相应的旧设备。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物联网系统进行管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标识中包含业务名称和场所ID,所述设备标识中包含设备名称和设备ID。6.一种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扫描单元,用于扫描并读取二维码形式的设备标识与业务标识; 逻辑处理单元,用于处理设备标识与业务标识之间的绑定逻辑; 信息更新单元,用于访问应用平台,以更新应用平台中的设备信息以及设备与业务的绑定关系。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标识绑定一个或多个设备标识。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处理单元响应于对设备标识的扫描,显示被扫描设备的信息,接收所选择的操作类型,如果所选择的操作类型为替换设备,则扫描待替换设备的标识并确认进行设备替换,如果所选择的操作类型为绑定业务关系,则判断所扫描的设备是否已绑定业务标识,如果已绑定业务标识,则确认是否更换新的业务标识,否则,扫描待绑定的业务标识。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处理单元响应于对业务标识的扫描,显示业务信息以及与该业务绑定的设备列表,接收所选择的操作类型,如果所选择的操作类型为添加设备,则扫描待添加设备的标识,如果所选择的操作类型为删除设备,则进行选择与删除操作,如果所选择的操作类型为替换设备,则扫描新设备并替换设备列表中相应的旧设备。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标识中包含业务名称和场所ID,所述设备标识中包含设备名称和设备ID。
【专利摘要】本公开涉及一种对物联网系统进行管理的方法和智能终端。该方法包括扫描并读取二维码形式的设备标识与业务标识;处理设备标识与业务标识之间的绑定逻辑;访问应用平台,以更新应用平台中的设备信息以及设备与业务的绑定关系。本公开简化了对物联网系统中设备的管理。
【IPC分类】H04L12/24, H04L29/08
【公开号】CN105323079
【申请号】CN201410226923
【发明人】周开宇, 封顺天, 孙向辉
【申请人】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2月10日
【申请日】2014年5月27日
文档序号 :
【 9566974 】
技术研发人员:周开宇,封顺天,孙向辉
技术所有人: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技术研发人员:周开宇,封顺天,孙向辉
技术所有人: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