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搅龙稻谷集粮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作物烘干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稻谷烘干机上的无搅龙集粮装置。
背景技术:
谷物干燥是谷物收获后的一个重要环节,十三五规划农计发[2015]145号文件提出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8%以上,干燥设备是农业机械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965年,日本金子农机研发出了立体型干燥机,作为金子农机公司第二代稻谷干燥机,首次增加了底部进出粮搅龙,克服了平面型(卧式静止型)干燥机占地面积大,进出仓费时费力以及干燥不均等缺点。
目前,国内谷物烘干设备主要为批式循环谷物干燥机,以日本金子和台湾三久为代表,其循环系统主要包括下端集粮装置、提升装置和上端分粮装置三大部分。集粮装置是稻谷干燥机循环系统中主要部件之一,包括限位装置、排粮轮组、下搅龙等。稻谷从干燥段完成循环干燥后进入集粮装置,通过排粮轮进行排粮,保证排粮速度的稳定性。需要排粮时,排粮电机带动排粮轮旋转,在限位板的分流下,稻谷顺势而下,从排粮轮下来的稻谷流到下搅龙中,搅龙输送机将此部分稻谷重新送回斗式提升机进料口,对稻谷再次进行干燥。为保证稻谷干燥的均匀性,干燥过程中循环系统需不断工作,上下循环倒运稻谷,循环系统工作量增大造成了上、下搅龙磨损严重、排粮轮扭曲变形,最终导致入、排粮堵塞故障。
现有的批式循环谷物干燥机在作业过程中,集粮装置的故障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谷物的烘干效率;另外,搅龙排粮将对谷物颗粒形成挤压,增大谷物的破碎率,影响产品的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干燥品质好、效率高的无搅龙集粮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无搅龙稻谷集粮装置,该集粮装置安装在稻谷烘干机内,分别连接烘干机构和提升机构,所述集粮装置主要包括集粮装置本体、设置在集粮装置本体内的排粮斗、排粮轮、减速电机和集粮斗。所述集粮装置本体设为箱体结构,优选的,该箱体结构的形状不限,可以为圆形、方形或弧形。所述排粮斗与烘干机构衔接,稻谷经过烘干机构的循环干燥后直接落到排粮斗上存储。所述排粮斗主要包括左侧板、右侧板和圆弧板;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倾斜向下(倒“八”字型)共同构成漏斗状结构的排粮斗本体;所述圆弧板安装在所述排粮斗本体底部,一端与所述左侧板底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集粮斗顶部连接;所述排粮轮安装在所述圆弧板内,与所述减速电机传动连接,将排粮斗内的稻谷有序拨到所述集粮斗内。所述集粮斗倾斜向下,其出口与提升机构连接,拨入集粮斗内的稻谷顺着倾斜面滑落至提升机构入口,所述集粮斗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设为不小于50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集粮斗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设为50度时,稻谷在集粮斗内输送最为均匀,并且不会在出口处堆积,导致出口堵塞,显著提高稻谷的输送效率,降低故障发生的几率。
进一步的,所述集粮斗末端还包括用于阻断稻谷进入提升机构的电动分粮阀;所述电动分粮阀包括电动执行器和挡板,所述挡板安装在所述集粮斗的出口处,所述电动执行器固定在所述集粮斗上,其输出端与所述挡板连接。当提升机构发生故障需要维修时,电动执行器驱动挡板转动,对集粮斗的出口进行封堵,同时减速电机控制排粮轮停止排粮,直到提升机构故障排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集粮斗上还设有用于增加排粮通道、提高排粮效率的旁通装置,所述旁通装置设为电动分粮阀,并与提升机构连接,所述集粮斗上设有第二出口,所述旁通装置安装在第二出口上,用于控制第二出口稻谷流的通断。当集粮斗的主出口出现大量稻谷堆积、堵塞现象时,旁通装置启动将第二出口打开,稻谷便会从第二出口进入提升机构,从而减轻主出口的流量压力。当发生故障时也可以打开第二出口来代替主出口的工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排粮斗还包括用于均匀分流稻谷的角状盒,所述角状盒位于所述排粮斗的中部,其两端固定在所述集粮装置本体内。经过循环干燥后的稻谷从烘干机构进入排粮斗,角状盒的伞状结构对稻谷流进行短暂分流,这样有助于稻谷均匀地落入排粮斗内。
进一步的,由于角状盒的跨度较大,稻谷流对角状盒的冲击较大,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述排粮斗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角状盒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一端与所述角状盒固定,另一端与所述排粮斗本体固定。设有加强筋的角状盒将稻谷流的冲击均匀分散至集粮装置本体和排粮斗本体上,有效避免角状盒弯曲变形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集粮装置本体的刚度和强度,本实用新型所述集粮装置本体还包括用于支撑集粮斗的支撑条,所述支撑条一端与所述集粮斗固定,另一端与所述集粮装置本体固定。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所述排粮轮设为六叶轮式,为了避免稻谷从叶片外缘漏掉,所述排粮轮的叶片上还设有用于兜住稻谷的倒钩;所述倒钩设置在叶片的外缘上。当排粮轮顺时针转动时,倒钩将边缘挡住避免稻谷掉落到叶片之外,从而增加排粮轮的排粮量,提高排粮效率。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所述排粮斗还包括用于封闭烘干机构的热风区域的左封板和右封板。所述左封板一端与左侧板连接,另一端倾斜向下与集粮装置本体连接;所述右封板一端与右侧板连接,另一端倾斜向下与集粮装置本体连接。由于烘干机构利用热风循环烘干稻谷,左右封板用于与烘干机构形成密封区域,在热风烘干过程中会有杂物或稻谷进入左右封板区域内,为了方便清理这些杂物,所述集粮本体与左右封板相对的地方设有开口,开口上对应安装左右斜板。清理时,只需打开斜板便可以对封板内的区域进行清扫。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和原理是:稻谷从烘干机构进入集粮装置的排粮斗内存储,同时,减速电机驱动排粮轮转动,将排粮斗内的稻谷分批拨送到集粮斗内,由于集粮斗倾斜向下,所以稻谷在重量作用下自上而下滑落到集粮斗的出口处,最后提升机构将出口处的稻谷重新送入烘干机构内进行循环烘干。当提升机构发生故障时,电动执行器启动,驱动挡板将集粮斗的出口封堵,避免稻谷在提升机构下腔体大量堆积形成堵塞,加剧故障处理难度。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排粮均匀、效率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无搅龙稻谷集粮装置将集粮斗的倾斜角度设为50度,使稻谷在输送过程中最为均匀,并且不会在集粮斗底部大量堆积,提高了稻谷的输送效率。
(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无搅龙稻谷集粮装置在角状盒中部设有加强筋,有效防止角状盒的弯曲变形,另外,在排粮斗本体上设置多条支撑条,对排粮斗本体进行支撑,获得更好的支撑效果,防止排粮斗变形。
(3)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无搅龙稻谷集粮装置在集粮斗底部设有分粮阀,在提升机构发生故障时,及时将集粮斗出口堵住分粮,避免稻谷在提升机构下腔体大量堆积形成堵塞,加剧故障处理难度。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粮阀也可用于清空干燥箱、提升装置的剩余稻谷,避免浪费粮食和保持干燥设备的清洁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无搅龙稻谷集粮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无搅龙稻谷集粮装置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无搅龙稻谷集粮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排粮轮局部放大图。
上述附图中的标号说明:
1-集粮斗,2-排粮轮,3-排粮斗,4-减速电机,5-左支撑条,6-左封板,7-右封板,8-右支撑条,9-电动分粮阀,21-倒钩,31-圆弧板,32-角状盒,33-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搅龙稻谷集粮装置,该集粮装置安装在稻谷烘干机内,分别连接烘干机构和提升机构,所述集粮装置主要包括集粮装置本体、设置在集粮装置本体内的排粮斗3、排粮轮2、减速电机4和集粮斗1。所述集粮装置本体设为箱体结构,优选的,该箱体结构的形状不限,可以为圆形、方形或弧形。所述排粮斗3与烘干机构衔接,稻谷经过烘干机构的循环干燥后直接落到排粮斗3上存储。所述排粮斗3主要包括左侧板、右侧板和圆弧板31;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倾斜向下(倒“八”字型)共同构成漏斗状结构的排粮斗3本体;所述圆弧板31安装在所述排粮斗3本体底部,一端与所述左侧板底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集粮斗1顶部连接;所述排粮轮2安装在所述圆弧板31内,与所述减速电机4传动连接,将排粮斗3内的稻谷有序拨到所述集粮斗1内。所述集粮斗1倾斜向下,其出口与提升机构连接,拨入集粮斗1内的稻谷顺着倾斜面滑落至提升机构入口,所述集粮斗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设为不小于50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集粮斗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设为50度时,稻谷在集粮斗1内输送最为均匀,并且不会在出口处堆积,导致出口堵塞,显著提高稻谷的输送效率,降低故障发生的几率。
进一步的,所述集粮斗1末端还包括用于阻断稻谷进入提升机构的电动分粮阀9;所述电动分粮阀9包括电动执行器和挡板,所述挡板安装在所述集粮斗1的出口处,所述电动执行器固定在所述集粮斗1上,其输出端与所述挡板连接。当提升机构发生故障需要维修时,电动执行器驱动挡板转动,对集粮斗1的出口进行封堵,同时减速电机4控制排粮轮2停止排粮,直到提升机构故障排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集粮斗1上还设有用于增加排粮通道、提高排粮效率的旁通装置,所述旁通装置设为电动分粮阀9,并与提升机构连接,所述集粮斗1上设有第二出口,所述旁通装置安装在第二出口上,用于控制第二出口稻谷流的通断。当集粮斗1的主出口出现大量稻谷堆积、堵塞现象时,旁通装置启动将第二出口打开,稻谷便会从第二出口进入提升机构,从而减轻主出口的流量压力。当发生故障时也可以打开第二出口来代替主出口的工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排粮斗3还包括用于均匀分流稻谷的角状盒32,所述角状盒32位于所述排粮斗3的中部,其两端固定在所述集粮装置本体内。经过循环干燥后的稻谷从烘干机构进入排粮斗3,角状盒32的伞状结构对稻谷流进行短暂分流,这样有助于稻谷均匀地落入排粮斗3内。
进一步的,由于角状盒32的跨度较大,稻谷流对角状盒32的冲击较大,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述排粮斗3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角状盒32的加强筋33。所述加强筋33的一端与所述角状盒32固定,另一端与所述排粮斗3本体固定。设有加强筋33的角状盒32将稻谷流的冲击均匀分散至集粮装置本体和排粮斗3本体上,有效避免角状盒32弯曲变形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集粮装置本体的刚度和强度,本实用新型所述集粮装置本体还包括用于支撑集粮斗1的支撑条,分别为左支撑条5和右支撑条8,所述左支撑条5和右支撑条8的一端与所述集粮斗1固定,另一端与所述集粮装置本体固定。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所述排粮轮2设为六叶轮式,为了避免稻谷从叶片外缘漏掉,所述排粮轮2的叶片上还设有用于兜住稻谷的倒钩21,如图4所示;所述倒钩21设置在叶片的外缘上。当排粮轮2顺时针转动时,倒钩21将边缘挡住避免稻谷掉落到叶片之外,从而增加排粮轮2的排粮量,提高排粮效率。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所述排粮斗3还包括用于封闭烘干机构的热风区域的左封板6和右封板7。所述左封板6一端与左侧板连接,另一端倾斜向下与集粮装置本体连接;所述右封板7一端与右侧板连接,另一端倾斜向下与集粮装置本体连接。由于烘干机构利用热风循环烘干稻谷,左右封板用于与烘干机构形成密封区域,在热风烘干过程中会有杂物或稻谷进入左右封板区域内,为了方便清理这些杂物,所述集粮本体与左右封板相对的地方设有开口,开口上对应安装左右斜板。清理时,只需打开斜板便可以对封板内的区域进行清扫。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和原理是:稻谷从烘干机构进入集粮装置的排粮斗3内存储,同时,减速电机4驱动排粮轮2转动,将排粮斗3内的稻谷分批拨送到集粮斗1内,由于集粮斗1倾斜向下,所以稻谷在重量作用下自上而下滑落到集粮斗1的出口处,最后提升机构将出口处的稻谷重新送入烘干机构内进行循环烘干。当提升机构发生故障时,电动执行器启动,驱动挡板将集粮斗1的出口封堵,避免稻谷在提升机构下腔体大量堆积形成堵塞,加剧故障处理难度。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排粮均匀、效率高。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研发人员:刘清化,李浩权,胡光华,陈永春,汤石生,龚丽,赵锡和,龙成树,涂桢楷,刘军,曾小辉,张林泉,吴耀森
技术所有人:广东省现代农业装备研究所,广东弘科农业机械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