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拖拉机的制作方法
[0016]本发明大型模块组合式拖拉机,可主车单机作业模式,也组合并副车组合作业模式。主车副车组合作业只需将组合车和副车铰接机构用连接销2连接,动力传递接口 7通过万向节4用螺栓I 6进行连接,通过操纵杆I 34将差速式动力融合器13的滑动结合齿套I 36和固定结合齿套I 38脱开,通过操纵杆II 69将一分二一分四可切换差速器62的滑动结合齿套II 87、固定结合齿套II 85脱开即可。操作简单,组合方便。根据农艺作业对功率的需求,通过组合配置功率实现两种不同功率模式作业。
[00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主车既可单独使用,也可扩展功率使用满足不同的功率需求作业环境。2.主车和副车都有发动机,两车的牵引功率合并输出功率为两车单车功率之和3.组合式拖拉机在单机工作模式和组合工作模式下通过相关机构的简单调节即可切换。且均为全驱动模式,所有车轮共同驱动并承担负荷。着地力量均衡,压强小驱动能力强。4.通过装有大功率发动机的主车和副车的组合,可以满足当前单车功率无法满足的作业功率环境需求。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3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4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三;
图5本发明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6本发明中差速式动力融合器装配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综合传动箱传动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中一分二一分四可切换差速器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中一分二一分四可切换差速器装配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中中间传动箱传动结构示意图一;
图11是本发明中中间传动箱传动结构示意图二 ;
图12是本发明双联万向节结构示意图一;
图13是本发明双联万向节结构示意图二 ;
图14是本发明双联万向节联轴器装配示意图;
图15是转向驱动桥II结构示意图一;
图16是转向驱动桥II结构示意图二 ;
图17是转向驱动桥II传动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1_主车、2-连接销、3-副车、4-万向节、5-双联万向节、6-螺检1、7_动力传递接口、8-主车底盘、9-副车底盘、10-车轮、11-主车发动机、12-离合器1、13-差速式动力融合器、14-综合传动箱、15-中间传动箱、16-传动万向节轴、17-离合器I1、18-副车发动机、19-转向驱动桥1、20_安装座板、21-传动万向节系、22-前桥动力输出轴、23-主车后车桥、24-转向驱动桥I1、25-转向驱动桥II差速器、26-转向驱动桥II1、27-差速器外壳、28-螺栓I1、29安装座板轴承座、30轴承、31-法兰空心轴、32-动力输入轴1、33_动力输出齿轮轴1、34_操纵杆1、35_花键动力输入半轴、36-滑动结合齿套1、37_滚动轴承1、38_固定结合齿套1、39-输出齿轮、40壳体1、41-侧齿轮1、42-行星齿轮1、43_侧齿轮I1、44_滚动轴承I1、45_动力输入半轴、46-动力输出轴1、47_齿轮1、48_齿轮I1、49-传动轴、50-齿轮II1、51-动力输出齿轮轴I1、52_动力输入齿轮轴、53-动力输出齿轮轴II1、54-齿轮IV、55-齿轮V、56-联轴器、57-差速机构1、58_动力输出轴I1、59_动力输出轴II1、60-动力输出轴IV、61-动力输出轴V、62-—分二一分四可切换差速器、63-变速机构、64-动力输入轴I1、65_ 二级输出锥齿轮1、66_ 二级输出锥齿轮I1、67_ 二级输出锥齿轮II1、68- 二级输出锥齿轮IV、69-操纵杆I1、70-动力输入锥齿轮、71- 二级输出锥齿轮V、72-二级输出锥齿轮V1、73-二级输出锥齿轮VI1、74-二级输出锥齿轮VID、75-—级输出半轴、76- 二级输出锥齿轮轴V1、77- 二级行星齿轮I1、78-行星齿轮安装十字轴I1、79_ 二级输出锥齿轮轴ΙΙΙ、80-侧齿轮IV、81- —级行星齿轮、82-侧齿轮II1、83-壳体I1、84_齿圈、85-固定结合齿套I1、86-套轴、87-滑动结合齿套I1、88-二级输出锥齿轮轴I1、89-二级行星齿轮1、90_行星齿轮安装十字轴1、91_二级输出锥齿轮轴1、92_—级花键输出半轴、93-副车发动机动力输出齿轮、94-传动输出齿轮1、95_传动输出齿轮II ,96-传动输出空心轴I1、97-传动输出空心轴1、98-副车动力输入轴齿轮1、99-副车动力输入轴1、100-副车发动机动力输出轴、101-副车动力输入轴I1、102-副车发动机动力输入轴、103-副车发动机动力输入齿轮、104-副车动力输入轴齿轮I1、105-外叉节1、106_外十字环轴、107-外连接销、108-外叉节I1、109-内叉节1、110-滚子、111-内十字环轴、112-内连接销、113内叉节I1、114-双联万向节外叉节传动系、115-双联万向节内叉节传动系、116-外花键空心轴、117-内花键空心轴、118-花键输出轴、119-差速机构I1、120-齿轮副传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实施例1:如图1-17所示,一种组合式拖拉机,包括主车1、连接销2、副车3、万向节4、螺栓I 6、动力传递接口 7 ;其中主车I和副车3通过连接销2连接在一起,主车和副车的动力传递接口 7通过两端带有法兰的的万向节4、用螺栓I 6连接。
[0020]所述主车I包括:主车底盘8、车轮10、主车发动机11、离合器I 12、差速式动力融合器13、综合传动箱14、转向驱动桥I 19、安装座板20、传动万向节系21、前桥动力输出轴22、主车后车桥23、差速器外壳27、螺栓II 28、安装座板轴承座29、轴承30、法兰空心轴31、动力输入轴I 32、制动系统、工作/转向液压系统、电气系统;其中主车底盘8采用全架式结构,主车发动机11、离合器I 12、差速式动力融合器13、综合传动箱14分别依次连接为一“四合一”组件,固接在主车底盘8上;转向驱动桥I 19的差速器外壳27与一端带有法兰的法兰空心轴31用螺栓II 28固接,法兰空心轴31与安装座板20固接的安装座板轴承座29通过轴承30连接安装,安装座板20固接于主车底盘8前端下部;与传动万向节系21联轴连接安装的动力输入轴I 32同轴位于法兰空心轴31轴心;主车后车桥23与综合传动箱14 一体固接在主车底盘8上;传动万向节系21、制动系统、工作/转向液压系统、电气系统分别安装于主车底盘8相应的位置,车轮10安装于转向驱动桥I 19、主车后车桥23两端相应位置。
[0021]所述差速式动力融合器13包括:动力输出齿轮轴I 33、操纵杆I 34、花键动力输入半轴35、滑动结合齿套I 36、滚动轴承I 37、固定结合齿套I 38、输出齿轮39、壳体
I40、侧齿轮I 41、行星齿轮I 42、侧齿轮II 43、滚动轴承II 44、动力输入半轴45 ;其中花键动力输入半轴35、动力输入半轴45分别固接侧齿轮I 41、侧齿轮II 43,侧齿轮I 41、侧齿轮II 43分别与轴承安装于壳体的行星齿轮I 42垂直啮合,带动同轴于输入轴安装的壳体I 40转动;壳体I 40法兰固接输出齿轮39,输出齿轮39与动力输出齿轮轴I 33啮合安装;与花键动力输入半轴35滑键同轴安装的滑动结合齿套I 36与固定安装在壳体I 40的固定结合齿套I 38通过操纵杆I 34推动滑动结合齿套I 36与固定结合齿套I 38啮合或者分离;当差速式动力融合器13为双发动机动力输入模式时,滑动结合齿套I 36与固定结合齿套I 38分离,花键动力输入半轴35和动力输入半轴45转过不同圆弧两侧的侧齿轮
I41、侧齿轮II 43将相对转动行星齿轮I 42带动壳体I 40转动以提供所要求的的动力差速合并作用;合并后的动力经动力输出齿轮轴I 33输出;当差速式动力融合器13处于单动力输入时,滑动结合齿套I 36与固定结合齿套I 38啮合,花键动力输入半轴35和动力输入半轴45固接为一体,机构失去差速作用,仅相当于一传动机构;由输出齿轮39、壳体
I40、固定结合齿套I 38固接为一体的组件通过滚动轴承I 37、滚动轴承II 44安装于综合传动箱14内相应的轴承安装位置。
[0022]所述综合传动箱14包括:动力输出轴I 46、齿轮I 47、齿轮II 48、传动轴49、齿轮III 50、动力输出齿轮轴II 51、动力输入齿轮轴52、动力输出齿轮轴III 53、齿轮IV 54、齿轮
V55、联轴器56、差速机构I 57、动力输出轴II 58、动力输出轴III 59、动力输出轴IV 60、动力输出轴V 61、一分二一分四可切换差速器62、变速机构63、动力输入轴II 64 ;经副车中间传动箱15副车发动机动力输出轴100通过万向节4输入的副车发动机动力由动力输入齿轮轴52输入,动力输入齿轮轴52齿轮与固定连接在传动轴49上的齿轮III 50啮合安装;与传动轴49固接的另一齿轮II 48与固接在动力输出轴I 46上的齿轮I 47啮合安装;动力输出轴I 46与动力输入半轴45联轴器连接安装;动力输入轴II 64与动力输出齿轮轴I 33联轴器连接安装;差速式动力融合器13输出动力输入变速机构63,经过变速的动力再传输至与变速机构63、联轴器56连接安装的一分二一分四可切换差速器62 ;经过一分二一分四可切换差速器62的动力分为四路通过动力输出轴II 58、动力输出轴III 59、动力输出轴IV 60、动力输出轴V 61输出;其中动力输出轴IV 60输出的动力驱动差速机构I 57以驱动主车后桥车轮;动力输出轴V 61输出的动力经过相关传动机构通过前桥动力输出轴22输出传动箱并通过置于主车底盘8下部的传动万向节系21驱动转向驱动桥I 19,动力输出轴II 58、动力输出轴III 59输出的动力分别经过由齿轮IV 54、动力输出齿轮轴II 51组成的传动副和齿轮V 55、动力输出齿轮轴III53组成的传动副传递至置于传动箱尾部的动力输出轴II 51、动力输出齿轮轴III 53输出给副车3。
[0023]所述一分二一分四可切换差速器62包括:二级输出锥齿轮I 65、二级输出锥齿轮
II66、二级输出锥齿轮III 67、二级输出锥齿轮IV 68、操纵杆II 69、动力输入锥齿轮70、二级输出锥齿轮V 71、二级输出锥齿轮VI 72、二级输出锥齿轮VII 73、二级输出锥齿轮VID 74、一级输出半轴75、二级输出锥齿轮轴VI 76、二级行星齿轮II 77、行星齿轮安装十字轴II 78、二级输出锥齿轮轴III 79、侧齿轮IV 80、一级行星齿轮81、侧齿轮III 82、壳体II 83、齿圈84、固定结合齿套II 85、套轴86、滑动结合齿套II 87、二级输出锥齿轮轴II 88、二级行星齿轮I 89、行星齿轮安装十字轴I 90、二级输出锥齿轮轴I 91、一级花键输出半轴92 ;其中动力输入锥齿轮70与法兰固接于壳体II 83的齿圈84啮合安装;齿圈84、壳体II 83、套轴86通过螺钉固接为一整体在动力输入锥齿轮70的驱动下绕齿圈84轴心整体转动;两个一级行星齿轮81轴心分别垂直壳体II 83转动轴心并且对向用轴承连接安装于壳体II 83 ;两个一级行星齿轮81都与固接于一级花键输出半轴92的侧齿轮III82、固接于一级输出半轴75的侧齿轮IV 80啮合安装;花键输出半轴92、一级输出半轴75同轴于壳体II 83转动轴心,轴承连接安装于套轴86 ;经动力输入锥齿轮70输入的动力差速式分配至一级花键输出半轴92、一级输出半轴75 ;行星齿轮安装十字轴I 90、行星齿轮安装十字轴II 78分别键连接安装于一级花键输出半轴92、一级输出半轴75 ;二级行星齿轮I 89、二级行星齿轮II 77分别轴承连接安装在行星齿轮安装十字轴I 90、行星齿轮安装十字轴II 78的各轴端;二级输出锥齿轮
I65和二级输出锥齿轮II 66,二级输出锥齿轮III 67和二级输出锥齿轮IV 68,二级输出锥齿轮V 71和二级输出锥齿轮VI 72,二级输出锥齿轮VII 73和二级输出锥齿轮VID 74分别背靠背同轴螺栓固定连接为一体,并同轴轴承安装于一级花键输出半轴92和一级输出半轴75;二级行星齿轮I 89与二级输出锥齿轮I 65、二级输出锥齿轮II 66锥齿轮组,二级输出锥齿轮III 67、二级输出锥齿轮IV 68锥齿轮组啮合安装;二级行星齿轮III 77与二级输出锥齿轮V 71、二级输出锥齿轮VI 72锥齿轮组,二级输出锥齿轮VII 73、二级输出锥齿轮VID 74锥齿轮组啮合安装;二级输出锥齿轮I 65、二级输出锥齿轮II 66锥齿轮组,二级输出锥齿轮
III67、二级输出锥齿轮IV 68锥齿轮组,二级输出锥齿轮V 71、二级输出锥齿轮VI 72锥齿轮组,二级输出锥齿轮νπ 73、二级输出锥齿轮VID 74锥齿轮组分别与二级输出锥齿轮轴I 91、二级输出锥齿轮轴II 88、二级输出锥齿轮轴III 79、二级输出锥齿轮轴VI 76啮合安装,差速分配至一级花键输出半轴92、一级输出半轴75的动力经二级行星齿轮I 89、二级行星齿轮
II77差速分配至各二级输出锥齿轮轴;与一级花键输出半轴92滑键同轴安装的滑动结合齿套II 87与固定安装在壳体II 83的固定结合齿套II 85通过操纵杆II 69推动滑动结合齿套II 87与固定结合齿套II 85啮合或者分离;当一分二一分四可切换差速器62处于“一分四差速”模式即主车和副车组合工作模式时,滑动结合齿套II 87与固定结合齿套II 85分离,经动力输入锥齿轮70输入的动力差速分为四路,分别驱动主车和副车各驱动桥;当一分二一分四可切换差速器62处于“一分二差速”模式即主车单独工作模式
文档序号 :
【 9363117 】
技术研发人员:赖庆辉,邢金龙,苏微,高筱钧,周金华,李莹莹,马文鹏,胡子武
技术所有人:昆明理工大学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技术研发人员:赖庆辉,邢金龙,苏微,高筱钧,周金华,李莹莹,马文鹏,胡子武
技术所有人:昆明理工大学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